以《尋夢環遊記》為例:解析阿德勒的教育理念對小孩的現實意義

2020-12-03 輕風聊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尋夢環遊記》是一部非常特殊,同時也賺盡觀眾眼淚的電影,但是它並沒有刻意煽情,而是用最柔和最歡樂的方式講述最深刻和感人至深的故事。

很多人一講到這部電影最先想到的主題是——死亡教育,這個當然是這部電影在中國引起熱議且備受追捧的原因,因為我們國家的傳統對"死亡"這個概念的理解和圍繞的行為都和《尋夢環遊記》裡所要表達的不一樣。

大家一說到這部電影一定會想到"Remember me",但是我今天想從另外一個特別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結合我們教育的方式和孩子的成長,講講這部電影對教育孩子的現實意義在哪裡。

《尋夢環遊記》裡的心理學

阿德勒是與弗洛伊德、榮格並駕齊驅的三大心理學家之一,《自卑和超越》就是他的代表作,他主張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完成自己的人生課題,來尋求人生的意義和追逐夢想。

仔細想想,這個主張和《尋夢環遊記》裡的追夢主題其實非常一致,現在我就從工作課題、交友課題和愛的課題出發,來解讀主人公米格是如何在曾曾祖父埃克託恰當的教育下完成課題、追求夢想,最終獲得幸福的。

1.工作課題

阿德勒認為,人是脆弱的,所以人無法單獨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因此人們需要分工來完成各自擅長的工作,這就要求人們要相信彼此。

而在影片中米格和埃克託存在這樣的分工關係,一開始埃克託負責讓米格贏得比賽來進到歌神,然後認親、得到祝福,最後回到活人的世界。

而米格則負責將埃克託的照片帶回活人世界供起來,這樣埃克託就"沒被忘記",從而可以回家看望自己的女兒。

一開始他們之間的信任是有條件的,都有著各自的需求和利益,更像是一場交易

所以當埃克託得知米格在亡靈世界裡除了歌神以外還有其他親人,儘管他用"大人的權威"教訓了米格,但米格覺得他和不支持自己的家人站在一起,就不再願意和他合作了。

而事情又是怎樣發生轉變的呢?

2.交友課題

但埃克託得知米格之所以選擇參加比賽,不僅是為了獲得歌神的認可,同時也是堅定自己音樂理想的時候,埃克託於是決定尊重他。

而阿德勒也有過這樣的主張:"實事求是地看待一個人並認識到其獨特個性,並努力使對方能成長和發展自己。"

而在米格獲得埃克託尊重的過程中,埃克託是無條件相信和信任米格的,並且對他的計劃絕不幹涉,只是協助,於是他們才能成為要好的朋友,同時米格在音樂方面的才能也得到了發掘和進步。

正如阿德勒所倡導的,教育不是"工作",而是"交友"。

在這段相互信賴的關係中,米格也無條件地信任埃克託,甚至他在還不知道歌神實際並不是自己的曾曾祖父時,在歌神和埃克託的二選一中,他還是選擇了站在埃克託這邊。

而米格對埃克託的信任和尊重,是埃克託ongoing同樣無條件的信任和尊重換來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阿德勒非常強調在教育過程中的尊重,因為只有尊重才能換來尊重。

當我們發現孩子開始頂撞自己、開始耍脾氣不聽話時,我們要想一想,是不是我們在平時教育過程中太過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命令和管教孩子了。

3.愛的課題

相信影片還有個部分也讓觀眾們感動不已,就是在米格和埃克託好不容易獲救後,米格主動放棄了自己最鍾愛最執著的音樂夢想,只為了能讓大家幫助埃克託取回他的照片。

其實我們從前面可以看出,米格其實一直是很小孩子氣的,以自我為中心,他討厭自己的家人們不支持他的音樂夢想,也非常任性地在家人們和音樂之間選擇了音樂。

但是他在知道了埃克託才是自己的曾曾祖父,而且在亡靈世界的那段成長讓他感受到了家人的熱愛,他也終於擺脫了任性和自我,選擇了追求一家人共同的幸福。

這對米格來說是個非常不容易的轉變和成長,正如阿德勒所說的那樣,我們通過愛他人才能漸漸成熟起來,擺脫"自我"才能真正意義上接納世界。

其實大夥看到最後也會感到非常欣慰,因為米格最終完成了愛的課題。

米格對家人的愛是雙向的,因為最後家人們也認可了米格的音樂夢想,音樂不再變成coco家的魔咒,而是變成了一家人幸福美滿團圓的符號,結局非常圓滿。

阿德勒給家庭教育的3條忠告!

綜上我總結一下我借《尋夢環遊記》給大家分享的阿德勒的教育理念:

1.教育需要彼此尊重

"我花了那麼多錢你就給我學成這樣?"

"媽媽這麼相信你,你可一定要做好啊。"

"小孩子懂什麼,你這樣做就是不對的!"

生活中你是否也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千萬要謹記,教育可不是有條件的信任和高高在上的命令,而是真正從尊重出發,了解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對什麼不感興趣。

父母學會換位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我們可能因為覺得孩子年齡小、心智不成熟、認知不確切而認為自己就是對的,孩子什麼也不懂,只要萌生了一點這樣的想法,就無法做到真正地尊重。

真正地尊重孩子,是眼神平視的交流,是朋友般地討論和溝通。

2.與孩子成為朋友,充分信任他們

教育同樣是個交友命題,我們不要做孩子高高在上的父母,而是與孩子成為無距離的好朋友,當然這也是需要第一步的"尊重"才能換來的。

全心全意地信任他們,幫助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是抓著孩子的缺點放大,覺得孩子什麼都做不好,什麼都落別人一步。

現代太多家長喜歡給自己的孩子貼標籤了:"膽小鬼"、"愛哭鬼"、"內向沒出息"、"女孩子就要文靜"等等,有的家長可能是懷著恨鐵不成鋼的心理,但是對孩子貼上的這些標籤才會真正影響他們的認知和成長。

無論這些標籤的出發點是怎樣的,但這都體現了家長不夠信任孩子,將缺點的總結大於優勢,以至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變得更加自卑、沒有安全感。

只有我們真正信任孩子了,他們才能獲得個人的進步和成長,他們同樣也會像米格那樣,學會尊重。

3.讓孩子學會利他

孩子從有了"你的"、"我的"、"他/她的"的物主概念後,以自我為中心就變得很平常,他們對一件玩具的態度可能就是"只屬於我,別人不能碰",而不懂得愛他人。

這時候我們要慢慢在孩子面前言傳身教,做好榜樣,同時學會一步步引導孩子,而不是直接命令孩子去"分享"。

《尋夢環遊記》是一部老少皆宜的電影,從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人生,也可以看到教育,在教育這條路上,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求索,不斷探討新的方式,就是為了能下一代汲取更多營養,培養更健全的人格。

我是輕風聊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尋夢環遊記》墨西哥元素與皮克斯風格的交融,超現實意義的生死
    異域元素充滿整個影片,一封獻給墨西哥的情書《尋夢環遊記》被《名利場》雜誌稱為「一封在川普時代下獻給墨西哥的情書」。皮克斯風格與另類「生死解釋」的融合,具有最現實的教育意義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曾說:「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無意義,那麼,其生必定也是如此。」
  • 《尋夢環遊記》:向死而生,用死亡「追問」生命的意義
    《尋夢環遊記》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第19部動畫長片,由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出品,李·昂克裡奇、阿德裡安.莫利納執導。《尋夢環遊記》本身是的基調是歡樂的,親情和音樂兩大重要元素給我們增添了很多的歡聲笑語,也給我們揭示了死亡的內核和深層含義。
  • 《尋夢環遊記》:用死亡「逼問」生命的意義
    墨西哥人對死亡的態度,在影片《尋夢環遊記》中有著詳細的體現。在墨西哥人看來,人類的死亡有著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死亡指的是肉體死亡,既是停止呼吸,第二層次的死亡是將肉體下葬,而第三層次的死亡,則是被這個世界上的人徹底的遺忘。而被這個世界遺忘,在影片《尋夢環遊記》中被稱為終極死亡。
  • 以《尋夢環遊記》《生命之書》為例,淺析墨西哥文化
    知道《尋夢環遊記》的小夥伴有很多,但聽過《生命之書》的人卻很少,這是什麼道理呢?其實早在《尋夢環遊記》問世之前,《生命之書》就提前敘說了墨西哥的死亡文化。從視覺審美和物件的重疊度來說,這兩部作品的相似度極高,以至於部分網友對此存在質疑。
  • 皮克斯的下坡路,始於《尋夢環遊記》
    導演李·昂克裡奇曾煞有介事的解釋說,起這個名字是為了營造一種神秘感,但其實影片原本定為《Día de Muertos》,即「亡靈節」,從而引發墨西哥人的反對,才改成了現在的名字。如果從亡靈節角度看,我們不難理解《尋夢環遊記》真正想要講述什麼——生與死。
  • 尋夢環遊記:夢碎美墨邊境牆
    2017年11月22日,電影《尋夢環遊記》在美國上映,這部由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的動畫片,從墨西哥的傳統習俗中獲得創作靈感,講述了墨西哥小男孩米格在「亡靈節」追尋音樂夢想的奇幻故事。墨西哥在全球疫情確診人數排名第14位,當地時間6月26日,墨西哥衛生部宣布,墨西哥全國確診208392例新冠肺炎病例,同時,墨西哥全國確診死亡病例總數是25779例。根據美國CDC的數據,截至6月26日,美國的確診病例總數已經超過240萬例,美國的新冠死亡病例數已經超過12.4萬人。川普認為真正的疫情是在墨西哥這一側,正是他造的邊境牆擋住了疫情進入美國。
  • 淺析兒童視覺電影《尋夢環遊記》所承載的民族文化共鳴和現實意義
    2017年11月上映的《尋夢環遊記》,不僅感人至深,取得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而且還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第75屆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第7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動畫片等獎項,被譽為2017年最傑出動畫。
  • 最好的《尋夢環遊記》,開啟了皮克斯的下坡路
    於是皮克斯開發了動畫的受眾,打消了許多觀眾認為「動畫是給小孩看的童話」的標籤。追述上次採用此譯名的作品還是《Up》(《飛屋環遊記》),裡面的老人卡爾與男孩羅素便對應了《尋夢環遊記》中的埃克託和米格。不過,《尋夢環遊記》更為在意的是那些頗具現實意義的話題,和美國好萊塢的傳統價值觀。
  • 《尋夢環遊記》 讓我們都看哭了
    在有10部電影、包括了6部進口電影上映的12月第一個周末,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迎來了票房爆發期,5億的票房悄悄把一眾新上映的中外電影遠遠甩在了身後。《尋夢環遊記》也成為朋友圈中的一個熱門話題,仔細一看,不論是小孩、年輕人還是中年人,看完過後幾乎都哭了。這部弄哭了中國觀眾的動畫片,是如何完成票房逆襲的?
  • 電影《尋夢環遊記》:不僅是尋夢,更是尋愛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作者:高旭堯 責任編輯:楊紅電影《尋夢環遊記》一開場便用家庭矛盾的糾葛去拷問觀眾:為了夢想,是否應該拋棄家人?這個命題貫穿整部影片,並最終通過眾人的和解,而給出答案。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長徵副刊」版的報導——《尋夢環遊記》海報影片《尋夢環遊記》的靈感源於墨西哥亡靈節。以此為背景展開講述了12歲男孩米格追尋自己音樂表演夢想,和魅力十足的落魄樂手埃克託在神秘世界的奇妙冒險故事。影片伊始以剪紙的形式,向觀眾講述了主人公的家族史。一段簡單的旁白裡,我們看到一場離別,以及一位單親母親的自強和韌性。
  • 尋夢環遊記好看嗎講了什麼故事 尋夢環遊記豆瓣評分幾分
    電影尋夢環遊記好看 尋夢環遊記是生命之書的續集嗎 皮克斯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上映以來口碑票房一路高歌猛進,影片由安東尼·岡薩雷斯、班傑明·布拉特等擔任配音,那麼電影《尋夢環遊記》好看嗎,豆瓣評分多少?
  • 《尋夢環遊記》之後,皮克斯再難拍出經典
    於是皮克斯開發了動畫的受眾,打消了許多觀眾認為「動畫是給小孩看的童話」的標籤。追述上次採用此譯名的作品還是《Up》(《飛屋環遊記》),裡面的老人卡爾與男孩羅素便對應了《尋夢環遊記》中的埃克託和米格。不過,《尋夢環遊記》更為在意的是那些頗具現實意義的話題,和美國好萊塢的傳統價值觀。
  • 《尋夢環遊記》親情是一種傳承,當不再被忘記,死亡就不那麼可怕
    《尋夢環遊記》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第19部長片動畫電影,而且該作品是由迪士尼電影工作室與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出品的,這種強強聯合確實給觀眾帶了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 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尋夢環遊記》中「墨美文化」和隱喻
    ——《尋夢環遊記》 於2017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第19部動畫長片。這部動畫電影以墨西哥少年米格尋夢之旅為主要內容,以"尋找"作為影片的核心敘事動力,將墨西哥本土的生死觀念,以及後殖民主義文化霸權下對本國文化的堅守等多種內容貫穿其中,並對墨西哥移民及美國地緣政治問題等諸多現實問題進行了隱喻的表達。 雖然是動畫電影,但影片一上映便備受好評,斬獲了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這一著名獎項。
  • 《尋夢環遊記》直擊中國教育難題:「死亡教育」也可這麼溫馨上演
    《尋夢環遊記》是美國迪士尼在2017年上映的一部關於死亡題材的動畫電影,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之前還會擔心票房的問題,因為根據中國的傳統文化,"死亡"一直是一個敏感的詞彙。在面對孩子的逼問,家長們也無從解釋,因為他們從小也沒有接受過類似的"死亡的教育",不知道如何將這個沉重的概念去告訴孩子。而這部《尋夢環遊記》的電影卻很好地直擊了中國教育的難題,皮克斯導演將"死亡"做成一個有趣的故事,並且很直觀的告訴孩子:去世的人他們也會去到另外一個地方幸福的生活。
  • 從《尋夢環遊記》看電影的跨文化傳播
    近年來,部分動畫電影的呼聲水漲船高,其中不乏有《瘋狂動物城》《你的名字》《尋夢環遊記》等良心口碑之作。而國產動畫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羅小黑戰記》《大魚海棠》等也從一眾影片中脫穎而出,數次刷新票房紀錄。
  • 尋夢環遊記:親情是亡靈世界的通行證,讓逝者可追,生者可憶
    時隔3年,《尋夢環遊記》又一次在電影院上映了,並且成為重映電影首日(7月20日)票房最高的存在。回首初次與《尋夢環遊記》相遇,筆者依稀記得當年作品上映時帶來的感動,以親情為樞紐,以小男孩的音樂夢想為線索,通過供奉的遺像聯繫起生者與死者之間的感情。
  • 尋夢環遊記:一個萬聖節發生的小插曲,卻是一個家族傳承的故事
    大家也都明白萬聖節的故事和家庭是毫無關係的,但是《尋夢環遊記》就很好地把這些故事聯繫在了一起。雖然X君平時是以日漫和國漫為主的,對大部分的3D動畫都不太感興趣,但是在看了一則關於《尋夢環遊記》的解說之後就徹底迷上了這個故事。
  • 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尋夢環遊記》中的「墨美文化」和隱喻
    這部動畫電影以墨西哥少年米格尋夢之旅為主要內容,以&34;作為影片的核心敘事動力,將墨西哥本土的生死觀念,以及後殖民主義文化霸權下對本國文化的堅守等多種內容貫穿其中,並對墨西哥移民及美國地緣政治問題等諸多現實問題進行了隱喻的表達。雖然是動畫電影,但影片一上映便備受好評,斬獲了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這一著名獎項。
  • 尋夢環遊記:評分9.1,獲奧斯卡最佳動畫,3年後重看才懂它的深意
    《尋夢環遊記》用動畫的形式為我們展現了墨西哥人面對死亡時的心境,人死的時候究竟會去往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墨西哥人對此有著神奇的想像,所以他們在亡靈節唱歌、舞蹈開Party,好像親人的靈魂真的與他們同在。《尋夢環遊記》為我們展現了墨西哥的死亡文化,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來說,第一次了解不免受到衝擊,但是世上能夠有如此不懼怕生命終結的民族,在對此感到震撼的同時,是不是也有觀眾減輕了對死亡的恐懼呢?筆者想,這就是這部動畫所蘊含的深意之一,它教會人們不要懼怕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