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oko
編輯:努爾哈哈赤
2020年3月4日,影響最大的圓谷與UM Corporation之間關於《奧特曼》版權紛爭終於二審判決正式生效,圓谷最終勝訴,從而結束了長達21年的《奧特曼》系列維權案件。
雷報【微信:leinewspaper+關注】從《奧特曼》誕生開始回顧整個事件發展的來龍去脈,試圖去理解這個給我們兒童時代帶來快樂的知名IP的起起落落。
圓谷公司的誕生
圓谷公司成立於1963年,由被稱為「特攝之神」的圓谷英二成立,主要作品有《奧特曼》系列和《恐龍特急克塞號》等一系列特攝片。
1966年1月《奧特Q》以新番登場於東京放送電視臺(TBS),這是圓谷公司成立後的第一部作品,這部作品在日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平均收視率接近35%,於是放送半年後特別節目《奧特曼前夜祭:奧特曼誕生》於7月10日晚上7點播出,讓奧特曼首次出現在電視上,再下一周7月17日便是《奧特曼》第1話,由此正式拉開了奧特曼歷史的序幕。
以下為《奧特Q》首播當日晚上7點鐘黃金時段,5大在京核心局的關東廣域圈全年齡段收視率。
《奧特曼》在播出後效果甚至超過前作《奧特Q》,平均收視率達到了36.7%,其中第37話更是達到了42.8%,引發了「第一次怪獸熱潮」的社會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從1964年《奧特Q》開始製作,就已經開始了財政赤字的情況。在資料中會發現,昭和時期(約為1926年12月—1989年1月)《奧特曼》的製作成本大概為600萬—800萬日元(約為39萬—52萬人民幣),也就是說在1966年拍攝一集《奧特曼》的成本約為45萬人民幣。
在這之後,奧特系列第三部《奧特賽文》於1967年在TBS播出,因在製作時並未有「奧特系列」的概念,本作並沒有繼承奧特Q的世界觀,而是一部獨立作品。但由於內容深奧難以讓小孩子理解,導致播出後平均收視率只有15%左右。在奧特賽文播出結束後的1968年,圓谷暫停了奧特系列的企劃。
1971年,《歸來的奧特曼》(傑克·奧特曼)播出,其整體形象非常接近初代奧特曼,雖然前期收視率較為慘澹,但從23集開始收視率開始攀升,最高達到了29.5%,而這一次的成果,讓圓谷公司再一次看到了奧特曼的價值,於是便誕生了《艾斯·奧特曼》。
從這裡開始,繼承了「歸曼」的世界觀設定。1973年,作為圓谷建社十周年的紀念作《泰羅·奧特曼》出世了。該劇平均收視率為17.0%,比起前作的18.6%要低,但在當時依舊是一部人氣作品。
1974年4月,《雷歐·奧特曼》接檔《泰羅》播出,該劇創作路線不同於《泰羅》,放映初期平均收視率只有14%,最終平均收視只有10.9%,由此奧特曼再次進入沉寂期。
直至1980年,《愛迪·奧特曼》開播,而本劇平均收視率只有10%,在此之後的15年圓谷都沒有再拍攝奧特曼新作,因此《愛迪》象徵著奧特曼昭和系列的完結。
而在這15年間,圓谷再次陷入經營危機,於是為了挽救公司,圓谷將從《奧特Q》到《雷歐》之間的系列作品7年內的播放權以幾千萬的價格轉讓給TBS,圓谷皋將奧特曼的版權出售給海外各國,試圖用這種方式來補救公司資金,雖然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財政危機,但也為日後的版權糾紛埋下了伏筆。
「平成三部曲」誕生,陷入版權戰
1996年,在圓谷一夫的努力下,奧特曼誕生30周年紀念作《迪迦·奧特曼》出世,著名的「平成三部曲」拉開了序幕。
時隔16年,圓谷的特攝技術有了巨大的提高,本作也首次運用到了CG技術,這也就意味著成本的增長,於是便在播出前通過電視錄像帶、廣播等方式宣傳,本作玩具的銷售額也因此十分的高。
加上本作開始圓谷提出在1999年之前在萬代發售的相關商品銷售總額要達到5000億日元的「99計劃」,因此本作投入了巨大的宣傳力度。
同年,泰國人辛波特(Sompote Saengduenchai)聲稱其與圓谷皋曾於1976年籤署了文件(以下簡稱「1976年文件」),並享有文件中所述的《奧特Q》、《奧特曼》、《賽文》、《歸來的奧特曼》、《艾斯》、《泰羅》這幾部舊作在全世界除日本以外國家及地區的永久使用權。
但在長達20年(1976-1996年)的時間裡,辛波特卻從未提過存在該文件,從未主張任何權利,亦未曾支付過任何權版權費用,也從未在全世界實施「奧特曼」系列的商業經營。
鑑於這一情況,加上文件僅一頁紙且錯誤百出,圓谷公司質疑「1976年文件」的真實性,最終經泰國法院專家鑑定後確認文件偽造,辛波特也因此被泰國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2年),而也因此,長達 21 年、涉及 4 個國家的版權戰就此開始。
(圖為「1976合同」)
1997年,《戴拿·奧特曼》誕生,1998年,《蓋亞·奧特曼》作為「平成三部曲」最後一部播出了。
2001年,《高斯·奧特曼》播出,在這之後,圓谷公司資金矛盾不斷激化,2002年在向銀行貸款失敗後,為了改善經營向萬代請求了2億日元的融資,返還期限為同年12月。
熟悉圓谷公司的都知道,圓谷公司盈利的來源是周邊玩具的銷售,其中1997年《迪迦》周邊銷售額146億日元,佔據了當年萬代銷售排行榜榜首。次年《戴拿》147億日元,1998年,《蓋亞》152億日元,再次佔登上了萬代銷售排行榜榜首。
因為「平成三部曲」的預算過高,每集高達5000萬日元左右的預算,MBS製作局僅僅只提供1500萬日元,剩下全部由圓谷製作承擔,導致在業內大火的系列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收益。
並且收視率也不是很理想,但因為周邊玩具銷量不錯得以維持放送,於是圓谷在《蓋亞》結束後決定休整。
可「平成三部曲」之後所賣出的周邊玩具利潤扣除去成本以及工作人員的工資,圓谷至少應該還剩下100億的資金。
可為什麼會有公司運作難以維持的狀況呢?由此便牽扯出圓谷家族高層管理做假帳、貪汙的事件,而這也是萬代接手後拒絕圓谷家族進入的根本原因。
圓谷被收購
2004年《奈克瑟斯·奧特曼》的播出,更是激化了圓谷公司的危機,出於節省開支的考慮,原計劃52集改為了37集,收視率在第一集5%之後就下降為2%-3%,最低收視率甚至跌到了1.7%,而收視率影響到了相關商品的銷售,玩具銷量為59億日元。
2005年,圓谷聘請了大山茂樹擔任第7任社長,這也是圓谷首次由家族以外的人擔任社長。
在這之後,圓谷公司向銀行借款15億日元用來拍攝《麥克斯》和《夢比優斯》,但僅僅《麥克斯》就用盡了15億日元,於是再次向銀行申請了貸款,欠款超過30億日元。
截止2007年,圓谷公司已經沒有資金再去拍攝續作,但為了將已經在拍攝中的《大決戰!超奧特8兄弟》完成,圓谷一夫向TYO(日本電通集團,專營廣告代理)貸款8000萬日元,但因為圓谷無法填補這一資金導致最終TYO取得了圓谷公司80%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將圓谷納入旗下。
2008年,TYO以900億日元的價格向萬代出售了其持有股份的33.4%,之後萬代獨佔了圓谷新作品的商品化權。
2010年,TYO將其所有所有圓谷的股份以及自身15%的股份轉讓給以製造小鋼珠產業為主的Fields。( 截止2019年,Fields控股51%,萬代49%)現如今奧特曼作品仍然由圓谷製作,但在戰略規劃和運營方面圓谷基本上失去了話語權。
2010年,在萬代的領導下,銀河奧特曼誕生,也就是新生代奧特曼的開始。
(1996—2019年奧特曼系列TV收視率、玩具銷量)
根據萬代財報顯示,《奧特曼》玩具銷售總額 2017年60億日元,2018年為69億日元,同比增長13%,2019年截止12月底為65億,同比增長12.3%。而除去日本國內的銷售以外,中國是作為《奧特曼》海外市場最主要的區域。從2019年同期數據來看,《奧特曼》系列整體持續上調,走勢穩健。
圖附2017年—2019年萬代財報(國內指日本國內,且均為日元)
圓谷在美全面勝訴
2018年,是由聲稱辛波特權利的承繼方UMC及當事方在美國加利佛尼亞州中央區地方法院向圓谷提起的權利確認及損害賠償的訴訟,當然圓谷亦提出了反訴。
美國當地時間2018年4月18日一審圓谷勝訴。後UMC及當事方表示對判決結果不服再次上訴,圓谷依然勝訴。截至2020年3月4日,UMC及當事方未再上訴,至此,二審判決正式生效。
除了向圓谷賠償外,亦判決UMC及當事方不得在美國生產製造、銷售、公開演出、出租出借任何與《奧特曼》相關的作品、衍生品等。
圓谷製作株式會社在中國正版授權的《奧特曼》系列唯一版權總代理——上海新創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發布的通知
看都看完了,還不點這裡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