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希望《花木蘭》爆?縱觀鞏俐章子怡好萊塢之旅,全是血淚史啊

2020-12-15 橘子娛樂

這兩天最熱鬧的娛樂事件莫過於《花木蘭》洛杉磯首映。

多少年了,好萊塢星光大道終於在2020.3.10成了華人的主場。

劉亦菲的裙子,ES高定,繡有鳳凰,與《花木蘭》主題相呼應;

動畫版木蘭的配音演員溫明娜、主題曲演唱者擦媽、《摘金奇緣》男主角、「茉莉公主」都去了首映;

兩代花木蘭同框;

木蘭公主還跟茉莉公主合影了;

電影映後好評如潮:

「《花木蘭》是2020開年來第一部超棒的超級英雄電影嗎?我覺得是,木蘭能越過屋頂、飛簷走壁、彎弓射箭,她是一個厲害人物。小女孩們將會崇拜劉亦菲。」

「最棒的迪士尼經典動畫改編真人電影之一,將女性力量的主題和動畫版經典場景做了當代化的改編,以此將動畫版和《木蘭辭》發揚光大。」

「是《灰姑娘》之後,最棒的迪士尼重製真人電影。」

「非常壯觀,動作戲激動人心,它力求在深度和美感上達到你意想不到的高度。」

就,太有排面了。

按照目前的架勢,北美預測的首周8000多萬美元票房估計真有可能實現。

但大陣仗也伴隨著大唱衰。

內地論壇(是的你沒看錯)從預告片首發時就有很多負面聲音,主要集中在:這不是我們的花木蘭,不中不洋,服化道太醜,拍給外國人看的。

可以允許有不同的看法出現,但混圈久了的人都明白各種嘈雜聲裡夾雜了多少粉粉黑黑是非不分。

就像橘子很久之前說過的:《花木蘭》的意義,絕不僅僅像《灰姑娘》、《美女與野獸》、《阿拉丁》那樣只是翻拍一部迪士尼經典IP那麼簡單。

主要幾個點其實之前斷斷續續都聊過,索性今天集中說一下,我為什麼衷心希望《花木蘭》大賣!

女性力量

婦女節當天,UFC第248期,張偉麗衛冕冠軍。

ufc是自由綜合搏擊,是公認為競技性最高,打法最開放的格鬥比賽。

去年張偉麗奪冠,是中國人在這個賽場第一次稱王。

而在今年的賽場上,她奪得冠軍後發言:

八角籠裡應該尊重每一個人,不要說垃圾話,要給孩子們樹立榜樣,是冠軍,不是暴君。

毫無疑問,張偉麗成為現實中向全世界輸出中國女性力量的人。

而花木蘭這個半寫實半虛構的人物,則是通過銀幕給世界帶來中國女性力量。

真的不是碰瓷。

1998年,中國或者說亞洲女性連「女權」意識都沒有,迪士尼用花木蘭這個角色告訴人們,自尊而有力量的女性應該是什麼樣子。

她一為家庭,二為逃離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和要求,從軍出徵,改變了個人和國家的命運。

真人改編顯然更順應當下潮流:

「忠勇真」是底色,不受困於家庭,尋找自己做自己,為榮耀而戰。

還加入了鞏俐飾演的「女巫」,有著很完整的人物線。

沒有很明顯的男女之愛,將「李翔」這個角色拆分成了甄子丹飾演的上司和安柚鑫演的戰友、朋友,還刪掉了吻戲。

姐一心一意搞事業。

就像影評說的:「所有小女孩都會愛上她」。

無論現實或銀幕,張偉麗和《花木蘭》背後傳達的價值是一樣的。

用拳頭或武器,迎戰荊棘,做自己想做的。

我要贏,我會贏!

華人女演員重新崛起

《花木蘭》第二點在於對華人女演員的正面影響。

首先要說明的是,劉亦菲用四部電視劇打下的超高國民度有目共睹。

加上主流媒體的認證,她完全可以算得上中國知名女演員。

眾所周知,中國演員闖蕩好萊塢是一本血淚史,尤其是女性。

首位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擁有星星的華人演員,不是李小龍,也不是成龍,而是黃柳霜。

她1905年出生在美國洛杉磯,在成名作《海逝》(1922)中演了一位單純美麗的少女蓮花。

這部電影有點像寫實版《海的女兒》,東方姑娘拯救落難的美國帥哥,墜入愛河。

可惜帥哥是個陳世美,睡完之後就將姑娘拋棄了,最後故事變成了悲劇。

黃柳霜飾演的蓮花這個角色可以說完美呈現了西方社會當時對東方女性的全部想像:傻白甜慘。

之後黃柳霜一直飾演著女僕、竊賊、性感女郎一類的刻板印象的配角,連東方花瓶都算不上。

黃柳霜之後,華人女演員闖蕩好萊塢的步伐,前赴後繼,從未停止。

陳衝、鞏俐、楊紫瓊都是其中。

她們在本土牛掰至極,在好萊塢大部分時間都只能當個東方花瓶。

陳衝是眉目哀情的女郎;

最後回國做了導演。

鞏俐是冷豔性感的摩登女;

只有在內地,她才能展示自己108種演技。

楊紫瓊則是武功高深的打女;

直到56歲,才在《摘金奇緣》裡用浮誇的名流富豪太太顯示了自己的多種可能性。

章子怡應該是劉亦菲之前這一批女演員闖蕩好萊塢中成績最好的,「國際章」名不虛傳。

可以演功夫高手,也可以演冷豔殺手。

2005年,她主演了羅伯·馬歇爾(代表作《芝加哥》)導演的《藝伎回憶錄》。

鞏俐、楊紫瓊、渡邊謙給她作配。

章子怡以此片入圍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這是華人演員首次入圍該獎項。

但是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上世紀30年代,日本著名藝伎小百合的風塵一生。

這之後,她在好萊塢並沒有太大的進展。

她自己在採訪中裡也談到,好萊塢給予華人演員的角色都太表面,亞洲演員基本上都是廉價的勞動力。

「它不足夠讓我為它努力和付出。」

章子怡之後國內花旦衝擊好萊塢的依然鎩羽而歸。

李冰冰在國內拿獎拿的盆滿缽滿之後選擇闖蕩好萊塢;

性感打女、潑辣打女,終於迎來了一個女主角。

票房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多少人是為了「郭達大戰巨齒鯊」才去看的呢!

範冰冰多作為特供出現,戲份尷尬的要命。

至於景甜.....如果她不回來演電視劇,恐怕還在遭受網友的吐槽。

所以劉亦菲出演《花木蘭》確實是華人女演員開天闢地頭一遭。

當初全球海選,大家都以為這個角色會花落abc或者其他亞裔,給中國女演員的可能性很小。

就完全沒想到是劉亦菲,粉粉黑黑,讓論壇和微博屠版了三天三夜。

也不怪大家驚訝,畢竟劉亦菲上一次的高光時刻《功夫之王》已經是2008年的事了。

十年蟄伏,天時地利人和,只為那一刻,這就是命運!

雖然31歲的年紀和26歲出演《藝伎回憶錄》的章子怡比起來大了點,但是她演的是好萊塢S級製作的大女主電影。

而且是「花木蘭」,意義不言而喻。

她真的很拼,體能訓練、騎馬耍刀、風吹日曬、強化英語。

正是這份拼才讓她拿到大眾眼中這份「驚天巨餅」,也側面映照出華人女演員有多麼不容易。

從打醬油跑龍套,再到迪士尼大女主,華人女演員在好萊塢這條路,太不容易咯!

真正的輸出

還記得《寄生蟲》橫掃奧斯卡,幾乎所有好萊塢有頭有臉的韓裔都為其捧場撐腰,那場面,令人羨慕令人酸。

不知不覺,韓裔早已取代華人演員曾經在好萊塢的風光。

韓國對歐美市場的佔領指的是創作市場,人才市場的佔領,並不單指票房。

吳珊卓,憑藉《殺死伊芙》獲得第76屆金球獎劇情類劇集最佳女主角金球獎;

首個亞裔金球獎視後。

裴鬥娜,硬實力派,《超感獵殺》全球刷屏;

你們大概不知道,當年她風光無限演《雲圖》某一單元的女主角時,周迅也在,給她作配,戲份少的可憐。

正數第三個...

約翰趙,小成本電影寵兒;

《網絡迷蹤》、《新咒怨》,真的酸了。

史蒂文·元,《行屍走肉》國民度太高了,還憑藉《燃燒》在國際影壇刷了一波bigger。

還有金秀賢(女)、金大賢這種在大製作裡面刷臉的。

也別忘了《寄生蟲》前,奉俊昊已經在好萊塢拍了《雪國列車》和《玉子》。

而華人在好萊塢的高光時刻,還要追溯到李安2013年在奧斯卡拿獎。

雖然去年同為亞裔的奧卡菲娜又是拿金球獎最佳女主角又是演漫威電影女主角,風光無限,前途光明。

但是國內觀眾對她太陌生了。

所以,好不容易終於等到一個我們熟悉的,有顏值,國民度超高的大美人當了好萊塢大女主,劇組其他人也都是家喻戶曉時。

竟然還有人用粉圈那套為這部電影增加莫須有的罪名,去污衊去抵制,橘子真的搞不懂了。

那可是好萊塢!

即便從2017年至2019年,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在中國電影市場上所佔份額慢慢縮小,但觀眾仍然喜歡好萊塢電影。

《復聯4》賣了多少不知道嗎?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輕輕鬆鬆就賣了14億;

一個匯聚了世界上最優秀電影人才的地方,每年國內要送多少導演過去學習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但我們的電影和演員在好萊塢真的很難,銀幕上並沒有很多亞裔角色,即使有也是一些邊緣角色。

我們的全球文化輸出也很難。

即便有人噴這部電影為美國製作,但中國女性英雄故事加上中國華人演員這兩點疊加起來,全球上映,讓大家真正認識到華人演員,認識中國文化。

藉此機會,海外市場更能看到華語電影人才的可能性。

《花木蘭》的成功也更能促成兩邊的合作,這很重要。

真的不應該淪為粉圈內部的battle,加上很多人嘲的實在是沒頭沒尾:

你說你要搞文化輸出,我們就說你醜化,這個邏輯非常強盜。

如來自紐西蘭的導演所言:不僅呈現中國豐富的歷史文化,更將展現其寶貴的民族精神。

怎麼可能還監守自盜呢?

退一萬步說,一部電影,好看是基本盤,女性力量是靈魂,成功輸出則是錦上添花,這是循序漸進,而不是一鼓作氣。

所以各花入各眼,就像橘子分層次來闡述為什麼希望這部電影大賣。

因此,沒看電影不要貸款嘲,就跟橘子沒看電影不主觀誇這部電影多麼好看是一樣的。

肯定是依據電影的客觀情況:外網大讚,製作精良,全員用心。原版經典引人注目,製作班底優秀我誇讚,影評反饋絕佳我升華。

正常上映後看了電影不喜歡也可以發表反面意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唱衰抹黑。

說實話,《花木蘭》在橘子心中最重要的分量,是那份女性力量。

越大賣,就能有越多人看到這份女性力量。

最後,願病毒散去,我真的很想早點進電影院看它!

相關焦點

  • 北美大刊封面不仙,花木蘭首映或無緣中國,劉亦菲好萊塢之旅懸了
    劉亦菲的好萊塢之旅看來要在崎嶇中見陽光。早前劉亦菲和《花木蘭》導演妮基·卡羅一起登上《好萊塢報導者》雜誌封面,成為鞏俐章子怡楊紫瓊等之後,第五位登上好萊塢這一頂級大刊的華裔女星,可許多網民紛紛表示:歐美雜誌鏡頭下的神仙姐姐,不仙了。顏值質疑未必直接影響票房,但疫情絕對會。
  • 好萊塢暑期檔將票房的希望寄託於《花木蘭》!《信條》也得到欽點
    今年八月將是美國影壇在大停擺之後,好萊塢院線開放上映的時間,不過在這麼長的「歇業」時間過後,暑期檔的票房還能有原先的高度嗎?這是不少影迷們擔心的問題。北京時間7月9日上午,Hollywood Reporter發布消息稱,好萊塢暑期檔將票房的希望寄託於《花木蘭》!
  • 劉亦菲「大花夢」又落空,兩次進軍好萊塢失敗,都是差一點運氣!
    除了迪士尼受影響,劉亦菲更受影響,畢竟她和她的團隊孤注一擲,將以後的路全部壓在《花木蘭》上了,能不能走上國際,能不能進軍好萊塢,能不能飛升成大花,在此一舉。從《花木蘭》官宣開始,劉亦菲開始揚眉吐氣,如此頂級資源落在她的頭上,真的是驚天巨餅,華人女星之最。
  • 《花木蘭》——「好萊塢政治正確」的中國元素影片
    自豪的是這部中國元素的動畫長片在全球票房超過了3億美元,不爽的是Mulan除了有中國元素加持幾乎完全跟中國傳統電影美學不沾邊,尤其是花木蘭大餅臉、小眼睛、厚嘴唇的造型是典型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人外貌,跟後來的呂燕成為中國模特在西方的icon異曲同工,臉譜化的造型是好萊塢巧妙的藝術種族歧視。
  • 《花木蘭》:「好萊塢的政治正確」的中國元素影
    自豪的是這部中國元素的動畫長片在全球票房超過了3億美元,不爽的是Mulan除了有中國元素加持幾乎完全跟中國傳統電影美學不沾邊,尤其是花木蘭大餅臉、小眼睛、厚嘴唇的造型是典型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人外貌,跟後來的呂燕成為中國模特在西方的icon異曲同工,臉譜化的造型是好萊塢巧妙的藝術種族歧視。
  • 迪士尼《花木蘭》評分4.9的背後,是西方文化的傲慢
    其實質量不至於這麼低,但是為啥評分這麼低呢?因為期望值不同。我們打算去看中國木蘭,看一個中國女孩似的的木蘭。甚至依舊有人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看到中國英雄。怎麼能指望好萊塢真正的輸出中國文化,這是今年娛樂界最大的謊言與笑話。好萊塢輸出的將永遠是美國精神,自由燈塔照耀之國。
  • 花木蘭口碑爆棚 劉亦菲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好看嗎?
    【導讀】花木蘭口碑遭到熱議,據悉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電影《花木蘭》爛番茄新鮮度80,MTC69分,迪士尼公主電影第2名,不少人表示這是要爆的節奏啊,圈內影評人也讚不絕口,那麼花木蘭在國內什麼時候上映呢?
  • 《花木蘭》緊急撤檔,讓人喜憂參半,如果版權保護不好《花木蘭》就...
    如果有人問今年最期待什麼好萊塢電影,得到的回答十有八九是《花木蘭》。其實這是迪士尼史上第二部叫《花木蘭》的電影。第一部是1998年迪士尼根據中國流傳千年故事耗資1億美元、耗時3年打造的動畫片。
  • 劉亦菲發全英文長文感謝參演《花木蘭》,曬出與主創團隊多張合照
    9月7日,劉亦菲在風口浪尖選擇了站出來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她發布了全英文長文感謝了參演《花木蘭》的這段經歷,並曬出了與主創團隊的多張合照,每一張照片中劉亦菲都笑得很開心,看起來太燦爛了,在文中,劉亦菲如此表達著自己的感情:「作為演員,這次經歷對我來說是最好的鼓勵,這是我的夢想,還記得幾年前我來洛杉磯試鏡的時候
  • 《花木蘭》爭議背後,好萊塢女性銀幕形象的百年變遷
    文 | 武怡楠 編輯 | 江宇琦 「沒了愛情線,這個花木蘭越發強大了。」 日前,將於3月27日在北美公映的迪士尼最新真人電影《花木蘭》放出了一批新的物料,在評價相關物料及這一版《花木蘭》時,《中國青年報》便把上述這句話選做了文章標題——這也是外界對於這版《花木蘭》最直觀的印象之一。
  • 從《信條》到《花木蘭》,它們是如何影響好萊塢電影產業走向?
    時間愈是逼近9月4日,整個好萊塢產業愈是將眼光投注在《信條》與《花木蘭》的發行成績上,原因很簡單:這兩部電影的各自表現,恐怕將左右疫情後好萊塢電影的樣貌。 · 二、《信條》票房未如預期,而《花木蘭》則是在串流服務上大賣,那麼我們預期將看到其他卡在那的大型電影,會大量轉往VOD串流發行的模式。 · 三、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那就是《信條》與《花木蘭》雙雙告捷,那好萊塢絕對是鬆一口氣,觀眾一直都在,而且兩種發行模式都可以獲利。
  • 《花木蘭》爭議背後:好萊塢女性銀幕形象的百年變遷-虎嗅網
    「沒了愛情線,這個花木蘭越發強大了。」日前,將於3月27日在北美公映的迪士尼最新真人電影《花木蘭》放出了一批新的物料,在評價相關物料及這一版《花木蘭》時,《中國青年報》便把上述這句話選做了文章標題——這也是外界對於這版《花木蘭》最直觀的印象之一。
  • 劉亦菲試鏡《花木蘭》花絮曝光 全英文表演素顏能打
    近日,由美國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版《花木蘭》,重新定檔於2020年7月24日在北美上映,在此之前,因為新冠疫情,原定於2020年3月27日上映的《花木蘭》宣布全球撤檔。《花木蘭》是根據迪士尼1998年上映的同名動畫片改編的。說到「花木蘭」,想必每一個中國的學生都不會陌生,《木蘭辭》是初中必背古詩文之一,入選語文課本數十年,幾經教改仍然留存,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更是從小耳濡目染。
  • 真人版《花木蘭》崩了!?
    而對於真人版《花木蘭》的評價,國內外的評價卻走向兩極,國外的爛番茄新鮮度穩定在80%,均分7.03,是該平臺上迪士尼公主系列電影第二名;而國內的豆瓣評分卻只有……4.7。在劇情方面,迪士尼取消了1998年動畫版《花木蘭》中木須龍的角色,因為龍在中國人的認知中從來不會被當做一個幼小的吉祥物。迪士尼擔心如果真人電影按照動畫版的角色安排,將對中國市場的票房產生負面影響。最後連花木蘭打算分手時在橋上親吻了戀人陳宏輝的吻戲都被砍掉了,因為這太不中國了。作為投入了2億美元的拍攝成本的大製作,因為中國的電影市場實在是太誘人了。
  • 淘氣電影日爆|《花木蘭》曝動態劇照,這種中國風太愛了!
    淘氣電影日爆 每周一至周六晚間更新!記得來看哦2月13日影史上的今天:《喜劇之王》1999年2月13日 中國香港上映▼《花木蘭》曝動態劇照,武俠風和意境兼具!2月13日,外媒曝光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動態劇照,劉亦菲飾演的木蘭身穿紅裝手持忠勇真劍,一陣微風吹過,頭髮衣角飄動,武俠風十足。另外兩張劇照展現木蘭在樓中輕巧舞劍,或是看著自己在落花水盆中的倒影,既表現了木蘭柔美的一面,也體現了中國文化中的內斂和含蓄。
  • 《花木蘭》《信條》若失敗 好萊塢電影將萎靡到聖誕節
    《花木蘭》和《信條》 無論好萊塢還是全球的電影產業,今年的暑期檔已經不可避免的被破壞的支離破碎。作為疫情之後最早上映的兩部新片,華納兄弟公司的《信條》和迪士尼的真人版《花木蘭》,將會面臨怎樣的命運?這兩部肩負著拯救好萊塢重任的電影,能否給人們帶來積極樂觀的信號? 最硬核《信條》仍面臨不確定因素
  • 《花木蘭》國內豆瓣4.7評分,國外卻獲好萊塢「最佳動作片」獎?
    近日,由劉亦菲主演的電影《花木蘭》又上了熱搜啦!原因則是電影《花木蘭》獲得了好萊塢2020年「人民選擇獎」中的最佳動作片獎項。從電影《花木蘭》能夠在此頒獎晚會中獲得「最佳動作獎」可以看出,在某些層面上電影《花木蘭》是成功的,至少其徵服了國外的眾多觀眾,想必對於劉亦菲及其粉絲來說,算是揚眉吐氣了。畢竟國外動作片的競爭對手不少,《信條》《驚天營救》這般好評如潮的經典美式電影都被其打敗。
  • 新上映的《花木蘭》創歷史新低豆瓣評分4.7分,到底為啥
    但是,當國外的評論和期望不變時,爛番茄得分仍保持在79%,「花木蘭」引發了來自中國市場的集體爛評。整個網絡批評「花木蘭」的重要原因是:好萊塢,您根本不了解中國文化!花木蘭為父親從軍的故事被解釋為女性自我認同和覺醒的故事;好萊塢慣用的「非自然力量」表達了數千年來的中國俠義精神,而新版的「花木蘭」則處處體現出一種地方性。文化的傲慢和對中國文化的敷衍。它使觀眾感到這不是創造性的改編,而是惡意的變形。《花木蘭》的出現再次暴露了好萊塢對中國文化的想像是多麼稀缺。
  • 疫情真的會毀了劉亦菲「花木蘭」的票房嗎?
    從很多方面來看, 投資2億美金的《花木蘭》都是一個風險極高的項目。 劉亦菲領銜的全亞裔卡司、迪士尼公主大片中罕見的戰爭戲、用英語來演繹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古老故事。
  • 《花木蘭》是如何被迪士尼搞砸的?
    ,是好萊塢拍攝的第一個中國文化IP,也是迪士尼公主裡少有的女性英雄形象,上映前中國觀眾對此抱有著極大的期待。花木蘭的故事最早見於北朝民歌《木蘭辭》,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是以宣揚忠孝的名義傳播的。而忠孝之意的背後所蘊藏的朦朧的未被直接捅破的女性意識,在好萊塢版的《花木蘭》中被刻意放大甚至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