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不起!《花木蘭》《信條》若失敗 好萊塢電影將萎靡到聖誕節

2020-12-16 騰訊網

《花木蘭》和《信條》

無論好萊塢還是全球的電影產業,今年的暑期檔已經不可避免的被破壞的支離破碎。作為疫情之後最早上映的兩部新片,華納兄弟公司的《信條》和迪士尼的真人版《花木蘭》,將會面臨怎樣的命運?這兩部肩負著拯救好萊塢重任的電影,能否給人們帶來積極樂觀的信號?

最硬核《信條》仍面臨不確定因素

《信條》依然面臨不穩定因素

一場疫情,導致全球的電影產業都受到重大打擊。在這場疫情面前,最硬核的好萊塢電影可以說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新片《信條》。

當今年的暑期檔電影紛紛推遲,環球公司甚至將《速度與激情9》推遲到明年上映之際,諾蘭和《信條》卻堅守著對影迷的承諾,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更改7月17日上映的檔期。

但是,「硬核」並不代表著魯莽,也不意味著不計後果。目前,由於全球大多數影院仍處於關閉狀態,因此諾蘭堅持讓電影如期上映的願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大環境卻是他無法控制的,一直沒有推遲的《信條》,目前也面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華納公司現在還沒有開始準備《信條》的全球首映工作,為了保證票房,該公司認為只有紐約和洛杉磯的影院「全部開門營業」,他們才會按期上映這部電影。

諾蘭

但紐約和洛杉磯的影院什麼時候才能全部重開?目前這還是個未知數。

華納對《信條》的發行策略可以理解,畢竟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就高達2億美元,要想回本至少需要五六億美元的全球票房。通常來說,這個數字對於諾蘭的電影不是問題,這位曾執導過《黑暗騎士》三部曲、《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等大片的大神級導演,導出來的電影經常能獲得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比如2017年的二戰電影《敦刻爾克》,就在全球獲得了將近5.3億美元的票房。

但是,如果全球大部分影院都處於關閉狀態,尤其是紐約和洛杉磯這種大城市的影院沒有完全開放,那麼《信條》很可能拿不到令人滿意的票房。在這種情況下,華納公司很可能會選擇推遲《信條》的上映日期。

《信條》和《花木蘭》票房是否會受到影響?

《花木蘭》重新定檔7月24日

迪士尼的真人版《花木蘭》原定3月份上映,在由於疫情原因推遲後,劉亦菲主演的這部電影又改檔7月24日,可以說這也是非常「硬核」的一個舉動,因為將檔期安排在疫情尚不明確的7月,這是冒著很大風險的。

雖然最近迪士尼重申會在7月24日上映《花木蘭》,但是多家外媒都表示,還有很多因素可能導致迪士尼的願望落空。

研究表明,在一場全球流行的疫情之後,很多人都不願意很快就出門參加公眾集會,比如去電影院看電影。而且,在疫情徹底清除以前,電影院放映電影肯定會限制入場人數,而像洛杉磯這樣的主要票房市場,可能會一直封鎖到7月底。

原定3月27日上映的《花木蘭》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工作

但是,如果《信條》和《花木蘭》堅持上映的話,這兩部電影是否肯定會遭遇票房慘敗呢?

這也不一定!

據來自《好萊塢報導》的消息,美國影院周末空著50%的座位是很正常的,而從周一到周五,影院的空位數更是能達到75%。因此,限制入場人數、每兩個觀眾之間至少要隔著一個座位這樣的要求,並不會影響整體的觀影人數。

再者,由於七月份上映的只有《信條》和《花木蘭》,因此這兩部電影在影院的排片會佔據巨大優勢,通過增加每天放映的次數,這也能彌補限制入場人數所帶來的損失。

《花木蘭》

第三,由於缺少其它影片的競爭,這導致觀眾們去影院以後只能選擇這兩部電影,因此它們票房下滑的速度也將是非常緩慢的,甚至在其它新片上映以前,這兩部電影每周的票房有可能處於持續增長的狀態。

《花木蘭》和《信條》將成為好萊塢電影試金石

雖然未來非常不明確,雖然兩種極端的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但是《信條》和《花木蘭》都必須要儘快做出最終的決定,畢竟5月份已經過半,在距離正式上映只剩兩個月的時候,這兩部電影都需要提前為有可能的首映和宣傳活動做準備。

現在,整個好萊塢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花木蘭》和《信條》這兩部電影身上,如果這兩部電影在票房方面不受影響,或者只受到了很小的影響,那麼其它電影就有信心排期上映,比如推遲到8月份的《神奇女俠2》,以及迪士尼最新定檔8月28日的《X戰警:新變種人》。

《信條》和《花木蘭》的票房將決定著後面的電影能否如期上映

但是,如果《花木蘭》和《信條》上映後票房不佳,或者還沒有上映就宣布推遲——對於《花木蘭》來說這將是第二次推遲——那麼這無疑會讓好萊塢的其它公司望而卻步,極端情況下,聖誕節之前觀眾們可能都看不到好萊塢新片上映。

「如果《信條》和《花木蘭》沒有上映,或者上映後沒有成功,那麼其它所有公司都會『回家』。」一位好萊塢電影公司的營銷主管告訴《華盛頓郵報》:「那樣的話公共娛樂將處於極大的風險之中,人們可能要到聖誕節左右,才能去影院看新上映的電影。」

相關焦點

  • 從《信條》到《花木蘭》,它們是如何影響好萊塢電影產業走向?
    我們再將時間往後拉至今年的9月4日,以往來看這個美國的勞動節連假,會是好萊塢暑假爆米花電影的收尾標記,但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年度,2020年的這一天可說是有別以往:今年暑假最大型的兩部片廠電影《信條》與《花木蘭》,在漫無止盡的延檔後陸續發行!
  • 《信條》《花木蘭》若再延檔,將燒光約五百萬美元營銷費
    在疫情出現之前,好萊塢電影首映日期不可能如此多變。從世界各地的電影院3月份因疫情而關閉開始,電影公司開始把電影全部搬到下半年或2021年以後上映。《信條》《花木蘭》等商業大片希望成為影院重開時的第一批與觀眾見面的電影。然而,如果電影多次改檔卻始終不能上映,電影公司最終將面臨燒錢的風險。
  • 好萊塢暑期檔將票房的希望寄託於《花木蘭》!《信條》也得到欽點
    今年八月將是美國影壇在大停擺之後,好萊塢院線開放上映的時間,不過在這麼長的「歇業」時間過後,暑期檔的票房還能有原先的高度嗎?這是不少影迷們擔心的問題。北京時間7月9日上午,Hollywood Reporter發布消息稱,好萊塢暑期檔將票房的希望寄託於《花木蘭》!
  • 《信條》堅持在影院上映,而《花木蘭》則改網播,票價208元!
    在《信條》來臨前,已有《星際穿越》正在為這部大片預熱,《星際穿越》於8月2日重映,連續五天穩居日票房榜首。而接下來,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盜夢空間》也將在8月28日重映,繼續為《信條》預熱,諾蘭的電影集中這一兩個月內登上中國內地院線。
  • 《花木蘭》和《信條》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而它們的決定,可能預示著,電影這一從上世紀起就廣受歡迎的大眾娛樂媒介的命運。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從《花木蘭》和《信條》的不同發行選擇出發,探討背後有著怎樣的動因,以及它們的選擇對於電影業而言意味著什麼? 《花木蘭》VS《信條》 過去幾個月中,作為今年最受矚目的兩部超級大片,《花木蘭》和《信條》一直在上映日期上暗自博弈。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為什麼失敗了?
    究其原因,不能簡單地歸結到海外製作與中國故事「水土不服」上或是許多觀點所說「太討好中國觀眾」,畢竟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成功的,還有諸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它最終的失敗。類型片的偏差經典好萊塢時期塑造了「類型片」的定義,不同的類型片代表著不同的觀眾期待。
  • 激活IP、塗抹爭議,《花木蘭》失敗了但迪士尼還會繼續
    同期上映的《信條》受眾群體遠小於《花木蘭》,前者在比後者提早上映一周的情況下,近幾日的單日票房還要高於後者,貓眼專業版預測《信條》的總票房將會是4.4億。而在北美,《花木蘭》的票房因為採用流媒體發行而變得難以計算。
  • 《信條》將映,《花木蘭》定檔
    而隨著9月的到來,好萊塢影片的引進,這一局面要被打破。9月4日,諾蘭最新大片《信條》內地將映。《信條》於8月26日起在海外公映,在加拿大和40個海外市場取得了53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超出了業內預測的4000萬美元。
  • 《信條》7天3億《我在》首日2.78億,好萊塢不靈了嗎?
    就技術上而言,這部電影可謂無可挑剔。但一部電影最打動觀眾的點——情感——卻嚴重缺失。 《信條》劇照不同於《星際穿越》《盜夢空間》等片中主打親情,《信條》中幾乎找不出什麼情感元素,親情聊勝於無,愛情和友情又實在牽強。因此在宣發策略中,《信條》只能主要突出技術的元素。
  • 北美大刊封面不仙,花木蘭首映或無緣中國,劉亦菲好萊塢之旅懸了
    去年《好萊塢報導者》的Next Gen Talent評選出的25名好萊塢新星中,包括如今已經32歲的劉亦菲。對於近3年並無新作在國內上映,將重注都壓在《花木蘭》之上的劉亦菲來說,這顯然是一場不能輸的戰役。
  • 今年下半年即將上映的好萊塢電影,最讓人期待的居然不是《花木蘭》
    影院回歸,那麼下半年有哪些好電影值得大家期待呢? 老胡盤點了下半年即將上線的好萊塢電影。 2、《花木蘭》 劉亦菲飾演花木蘭,Yoson An飾演花木蘭戀人
  • 《花木蘭》爛番茄開盤 跟《信條》同分 網:迪士尼最佳真人電影
    記者洪文/綜合報導 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Mulan)今(4日)上映,同時影評全面解禁,《爛番茄》開盤新鮮度高達80%,不僅與近期上映的《信條》開盤分數相同,甚至高於《阿拉丁》開盤59%、《美女與野獸》開盤74%,大部分影評人給予正面評價狂推:「迪士尼至今最佳真人電影!」
  • 《花木蘭》——「好萊塢政治正確」的中國元素影片
    自豪的是這部中國元素的動畫長片在全球票房超過了3億美元,不爽的是Mulan除了有中國元素加持幾乎完全跟中國傳統電影美學不沾邊,尤其是花木蘭大餅臉、小眼睛、厚嘴唇的造型是典型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人外貌,跟後來的呂燕成為中國模特在西方的icon異曲同工,臉譜化的造型是好萊塢巧妙的藝術種族歧視。
  • 《花木蘭》:「好萊塢的政治正確」的中國元素影
    自豪的是這部中國元素的動畫長片在全球票房超過了3億美元,不爽的是Mulan除了有中國元素加持幾乎完全跟中國傳統電影美學不沾邊,尤其是花木蘭大餅臉、小眼睛、厚嘴唇的造型是典型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人外貌,跟後來的呂燕成為中國模特在西方的icon異曲同工,臉譜化的造型是好萊塢巧妙的藝術種族歧視。
  • 年度最虧電影?《花木蘭》至今未公布點播量,迪士尼遭遇滑鐵盧
    最近,著名電影up主在盤點2020年度賠本電影時,將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電影《花木蘭》排在了第一位,他說賠本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它比第二位《神奇女俠1984》還要糟糕。《花木蘭》還擊敗《信條》,《驚天營救》,贏得了2020年好萊塢「人民選擇獎」中的最佳動作片獎,這是兩種不同的情形,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口味,但從迪士尼的財報不肯透露點播收入來看,海外情況也不容樂觀。
  • 犧牲電影院,好萊塢終成"好萊塢+"
    不過,好萊塢已經走到了「不得不」的十字路口?犧牲電影院是否是短視的決定?華納此舉將如何影響各方力量?華納的決絕與《信條》的失敗華納兄弟對電影院的道義在《信條》這個項目裡被消耗殆盡。迪士尼的《花木蘭》與華納的《信條》同時期面世,因發行方式各異,被外界視為一場關於傳統發行模式與PVOD模式的競賽。
  • 《花木蘭》國內豆瓣4.7評分,國外卻獲好萊塢「最佳動作片」獎?
    近日,由劉亦菲主演的電影《花木蘭》又上了熱搜啦!原因則是電影《花木蘭》獲得了好萊塢2020年「人民選擇獎」中的最佳動作片獎項。可能有網友對於「人民選擇獎」不太了解,小編就幫大家介紹一下吧,「人民選擇獎」算是好萊塢歷史最悠久的頒獎盛會之一了,而其中的獎項也是包羅萬象,無論是電影、音樂、電視劇等都有涉及。所有獲獎作品也都是由觀眾直接投票選出的,代表觀眾最直接的喜好,娛樂行業、媒體、職業影評人都無法進行幹涉。
  • 電影《花木蘭》改為網絡播放,網友吐槽劉亦菲飛升失敗
    此前劉亦菲憑藉著迪士尼電影《花木蘭》主演拿下一堆優質代言,頂奢珠寶尚美巴黎大使資生堂全球代言人,阿迪達斯品牌代言人,阿瑪尼亞太及大中華代言人,中國黃金代言人,還有國內外60+時尚雜誌。《花木蘭》改為網絡播出當初《花木蘭》營銷的有多鋪天蓋地,如今就有多打臉,電影放棄了在北美院線播出,改為網絡播出,disney+流平臺點映播出需要付費209元,結果近9萬人投票,有85%的網友表示不會在網上觀看這部電影,主要的原因是覺得價格太貴,說實話在家觀影和在電影院觀影效果差太多,還如貴。
  • 《花木蘭》《信條》再次推遲上映,疫情迫使電影公司繼續觀望!
    《花木蘭》《信條》再次推遲上映,疫情迫使電影公司繼續觀望!當地時間6月26日,據外媒報導,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北美公映時間從7月24日推遲到8月21日。據悉,這是迪士尼第二次推遲《花木蘭》的上映時間,《花木蘭》最早的檔期是今年3月27日,疫情在美國爆發後,曾改檔到7月24日。此外,華納兄弟公司25日再次推遲克里斯多福·諾蘭型新電影《信條》(Tenet)的上映時間。這是《信條》第二次被推遲上映,北美上映時間從7月31日推至8月12日,而該片最初計劃在7月17日上映。
  • 《花木蘭》大電影轉網背後,OTT敲響了電影院的喪鐘
    比如迪士尼近日就宣布《花木蘭》將跳過院線,於9月4日直接在流媒體上線。有意思的是,另一部與《花木蘭》同樣具有話題性的諾蘭新片《信條》卻依然選擇在電影院上映。不過《信條》頻繁跳檔以及選擇「多地區不同時間上映」的方式,其實也從側面昭示了片商對疫情下影院的信心有著嚴重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