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和《信條》
無論好萊塢還是全球的電影產業,今年的暑期檔已經不可避免的被破壞的支離破碎。作為疫情之後最早上映的兩部新片,華納兄弟公司的《信條》和迪士尼的真人版《花木蘭》,將會面臨怎樣的命運?這兩部肩負著拯救好萊塢重任的電影,能否給人們帶來積極樂觀的信號?
最硬核《信條》仍面臨不確定因素
《信條》依然面臨不穩定因素
一場疫情,導致全球的電影產業都受到重大打擊。在這場疫情面前,最硬核的好萊塢電影可以說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新片《信條》。
當今年的暑期檔電影紛紛推遲,環球公司甚至將《速度與激情9》推遲到明年上映之際,諾蘭和《信條》卻堅守著對影迷的承諾,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更改7月17日上映的檔期。
但是,「硬核」並不代表著魯莽,也不意味著不計後果。目前,由於全球大多數影院仍處於關閉狀態,因此諾蘭堅持讓電影如期上映的願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大環境卻是他無法控制的,一直沒有推遲的《信條》,目前也面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華納公司現在還沒有開始準備《信條》的全球首映工作,為了保證票房,該公司認為只有紐約和洛杉磯的影院「全部開門營業」,他們才會按期上映這部電影。
諾蘭
但紐約和洛杉磯的影院什麼時候才能全部重開?目前這還是個未知數。
華納對《信條》的發行策略可以理解,畢竟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就高達2億美元,要想回本至少需要五六億美元的全球票房。通常來說,這個數字對於諾蘭的電影不是問題,這位曾執導過《黑暗騎士》三部曲、《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等大片的大神級導演,導出來的電影經常能獲得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比如2017年的二戰電影《敦刻爾克》,就在全球獲得了將近5.3億美元的票房。
但是,如果全球大部分影院都處於關閉狀態,尤其是紐約和洛杉磯這種大城市的影院沒有完全開放,那麼《信條》很可能拿不到令人滿意的票房。在這種情況下,華納公司很可能會選擇推遲《信條》的上映日期。
《信條》和《花木蘭》票房是否會受到影響?
《花木蘭》重新定檔7月24日
迪士尼的真人版《花木蘭》原定3月份上映,在由於疫情原因推遲後,劉亦菲主演的這部電影又改檔7月24日,可以說這也是非常「硬核」的一個舉動,因為將檔期安排在疫情尚不明確的7月,這是冒著很大風險的。
雖然最近迪士尼重申會在7月24日上映《花木蘭》,但是多家外媒都表示,還有很多因素可能導致迪士尼的願望落空。
研究表明,在一場全球流行的疫情之後,很多人都不願意很快就出門參加公眾集會,比如去電影院看電影。而且,在疫情徹底清除以前,電影院放映電影肯定會限制入場人數,而像洛杉磯這樣的主要票房市場,可能會一直封鎖到7月底。
原定3月27日上映的《花木蘭》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工作
但是,如果《信條》和《花木蘭》堅持上映的話,這兩部電影是否肯定會遭遇票房慘敗呢?
這也不一定!
據來自《好萊塢報導》的消息,美國影院周末空著50%的座位是很正常的,而從周一到周五,影院的空位數更是能達到75%。因此,限制入場人數、每兩個觀眾之間至少要隔著一個座位這樣的要求,並不會影響整體的觀影人數。
再者,由於七月份上映的只有《信條》和《花木蘭》,因此這兩部電影在影院的排片會佔據巨大優勢,通過增加每天放映的次數,這也能彌補限制入場人數所帶來的損失。
《花木蘭》
第三,由於缺少其它影片的競爭,這導致觀眾們去影院以後只能選擇這兩部電影,因此它們票房下滑的速度也將是非常緩慢的,甚至在其它新片上映以前,這兩部電影每周的票房有可能處於持續增長的狀態。
《花木蘭》和《信條》將成為好萊塢電影試金石
雖然未來非常不明確,雖然兩種極端的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但是《信條》和《花木蘭》都必須要儘快做出最終的決定,畢竟5月份已經過半,在距離正式上映只剩兩個月的時候,這兩部電影都需要提前為有可能的首映和宣傳活動做準備。
現在,整個好萊塢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花木蘭》和《信條》這兩部電影身上,如果這兩部電影在票房方面不受影響,或者只受到了很小的影響,那麼其它電影就有信心排期上映,比如推遲到8月份的《神奇女俠2》,以及迪士尼最新定檔8月28日的《X戰警:新變種人》。
《信條》和《花木蘭》的票房將決定著後面的電影能否如期上映
但是,如果《花木蘭》和《信條》上映後票房不佳,或者還沒有上映就宣布推遲——對於《花木蘭》來說這將是第二次推遲——那麼這無疑會讓好萊塢的其它公司望而卻步,極端情況下,聖誕節之前觀眾們可能都看不到好萊塢新片上映。
「如果《信條》和《花木蘭》沒有上映,或者上映後沒有成功,那麼其它所有公司都會『回家』。」一位好萊塢電影公司的營銷主管告訴《華盛頓郵報》:「那樣的話公共娛樂將處於極大的風險之中,人們可能要到聖誕節左右,才能去影院看新上映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