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六百年》那紅牆綠瓦裡的世界,是我們不曾見過的另一種塵世

2020-12-16 弓長不吃香菜

《故宮六百年》這本書以紫禁城建築的空間次序橫坐標,以紫禁城歷史的時間次序為縱坐標,立體、全景式地反映紫禁城的歷史與文化內涵,通過對紫禁城六百年歷史的回顧,揭示定都北京的歷史意義,展現中華文明在宮殿建築、園林、繪畫、讀書藏書等各個方面的巨大成就。

在故宮(紫禁城),絕大部分建築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風雲,弱水三千,我只能取一瓢飲,面對每一個建築空間,我也只能選取了一個時間的片段(當然是我認為重要的片段),讓這些時間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間上,銜接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歷史拼圖。這樣,當大家跟隨著我的文字,走完了故宮的主要區域,從神武門出來,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對故宮六百年歷史的回望與重溫。——祝勇

正如作者所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故宮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如果每個房間都住著人,這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我們無法去深究每一座宮殿,每一個房間究竟發生過什麼事,但是至少我們可以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宮殿來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比如說養心殿,比如說乾清宮。這座皇城歷經十四年建成,至今已經度過了幾百個春秋。

在這座皇宮裡,發生了太多的陳年舊事,對於宮牆外面的人來說,這皇宮象徵著權勢,象徵著名利地位,進入紫禁城,是光宗耀祖的大事,這個建立在北京中軸線上的城池,強調對稱美,卻也真真像是一座圍城,我們對於那個時候的人們並不了解,而在影視劇裡接觸到的皇宮深處,都是名利爭寵,家族榮耀的犧牲品,他們待在那個人人趨之若鶩的皇宮,每天所面對的也只有孤冷的人心和空蕩的宮殿。

中國的王朝史裡,夾雜著一部浩瀚的宮殿史,只不過宮殿一如王朝,都有著各自的命運與劫數,留到今天、完整如初的,只有這一座明清紫禁城,正如在明朝初年的歲月裡,工部郎中蕭洵能夠看見的,只有一座元朝的故宮。——《故宮六百年》節選

祝勇的這本《故宮六百年》一共十九個章節,卻也寫盡了故宮的愛恨情仇,歡喜悲憂,這是王者誕生的地方,它也是一個王朝的見證者,故宮在這幾百年的時光裡,看著一個王朝隕落,一個王朝興起,看著政權更迭,看著山河變遷,看著一個又一個新興的政權誕生。如今,故宮成為了一種國家記憶,成為了人們內心對於過去時光的懷念流連之地。

當然,這本書裡還包括了作者對於故宮的藝術價值的描述,在講述歷史的同時讓人們看到這座皇城的建築特色,園林藝術,這皇宮既是皇家御用之地,自然是經過了仔細斟酌,這裡面的一磚一瓦都經過了精挑細選,細心打磨,這是皇家居所,也是王朝門面。

留存至今,故宮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是我國國家5A級景區,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擁有著不可比擬的藝術和歷史地位。

文章分享結束,歡迎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六百年裡找答案:故宮是什麼
    祝勇有很多身份,紀錄片導演、作家、學者、藝術家,但因為《故宮的隱秘角落》《故宮的古物之美》《在故宮尋找蘇東坡》……這些他寫的關於故宮的書,讓他不想在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的大日子裡沉默。《故宮六百年》,書名這5個字在祝勇心裡盤桓多年,直到2016年開始集中寫作,花了3年多時間,才在2020年「準時」完成。
  • 北京日報評論:以匠心守護故宮的下一個六百年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故宮迎來600歲生日之際,「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特展正式開幕。450餘件珍寶、256米展線、18個重要歷史節點,將歷史記憶與厚重文化徐徐展開,為線上線下的遊客送上一場文化盛宴。對當代人而言,博物館是一部立體的教科書,也是一條可與歷史對話的時空隧道。
  • 故宮奇聞怪事,紅牆鬼影不算是最恐怖的
    故宮距今有幾百年歷史,經歷清明兩代,而如今的故宮已是旅遊景點之一。故宮裡的靈異事件,許多人聽後都感到恐懼。故宮曾是歷代皇帝等人居住的地方,裡面發生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悲慘故事,關於宮女、太監、妃子等,而在這樣一個偌大的古城裡,人們對於這樣的靈異事件更為敏感。
  • 故宮大匠的7000天!
    故宮古建修繕師張奉兵一直記得師父的話,「你要想學好一門手藝,你必須先做人,人一定要做好,不要因為幹活而幹活。」他更在修修補補中逐漸對故宮產生了感情,「正好我們這一撥趕上故宮六百年,多少代工匠是趕不上的,比較榮幸。用自己一生所學到的手藝去呵護它。」
  • 【六百年,再講故宮】符望閣的漆紗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北京10月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之聲系列策劃《六百年,再講故宮》,今天繼續邀請歷史學家閻崇年,帶您剖析故宮藏品的奧秘。故宮內的符望閣是寧壽宮花園內最高大的建築,閣內裝飾精緻,結構複雜,也有迷樓之稱。
  • 六百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建成,單霽翔講述故宮是一座怎樣的博物館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今天(12月8日)在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的一場講座上說。「去年故宮全年參觀量達到創紀錄的1933萬人次,這麼多人進入故宮,開啟這場文化之旅,如果能提前對故宮有一些了解,會讓這趟旅程更有意義。」單霽翔說。他的新書與講座,聚焦於如何幫助觀眾認識,故宮不僅是建築群,而是一個博物館,從而看到更多紅牆黃瓦之下更多的內涵。
  •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給故宮璀璨的文化銀河添顆星
    2020年正值故宮建成六百周年,對於《我在故宮六百年》的主創團隊來說,選擇2020年的最後一天上線首播,既是應時之選,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再不開播,就不能算『六百年』了。」 和四年前的《我在故宮修文物》一樣,《我在故宮六百年》基本採用了原先的團隊,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故宮博物院聯合出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
  • 故宮六百年:在中國與世界之間|頂尖博物館探訪①
    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1420年建成,迄今已有六百年歷史,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之一。在給路易十四的信裡,白晉寫道:「在世界的另一端驚奇地發現了一個法國外從未見過的君王。他像陛下一樣,具有卓越而完美的天才和皇帝的胸懷,他能主宰自己和臣民,受到了人民的崇拜和鄰國的尊敬……總而言之,他身上具有成為英豪的大部分高尚特性。如果沒有您的話,他早已成為人世間一位無與倫比的皇帝了。」但是,康熙沒有把科學推廣至制度和社會層面,僅限於個人學習,被史學家們視作歷史的遺憾。
  • 故宮角樓,著名新手村,法師聚集地,是紫禁城最美的拍攝地!
    說到北京,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故宮吧,作為傳承了幾百年的皇宮,故宮對中華民族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故宮舊稱紫禁城,從明朝開始,這裡就成為了整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同事,故宮也是如今中國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但其實小編真的很想看看秦朝的阿房宮、漢代的未央宮、以及大唐的大明宮,清朝的圓明園
  • 六百年的紫禁城,領略極致之美!
    這可能是故宮最早的一座建築,而橋上那頭有點逗比的石獅子,是故宮新晉的網紅之一,它的目光也許曾穿越六百年,抵達那個著名的歷史瞬間: 1403年,朱棣在「靖難之役」後即位皇帝,改年號為永樂。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下詔遷都北京。一場浩大的工程拉開序幕。
  • 上海書展|祝勇談《故宮六百年》: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
    這讓我的心底生起來的那股言說衝動,每次都鎩羽而歸。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8月15日下午,著名作家、紀錄片導演祝勇帶著《故宮六百年》亮相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與現場讀者一起探討故宮的魅力,分享這本書的獨到之處。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全社會關注的一件文化盛事。
  • 祝勇《故宮六百年》向時間和智慧致敬:用詩意和哲思,再現一座凝聚...
    這一本《故宮六百年》,跟此前的故宮系列,最大的特色是什麼?祝勇:《故宮六百年》是一部綜合之書、一部宏觀全景式的作品,講述到故宮(紫禁城)六百年的歷史,涉及到故宮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築、事件、人物、文物等,你們新聞記者講「五個W」——何時、何地、何事、何人、何因,這「五個W」,《故宮六百年》都有。
  • 紅牆白雪綠琉璃,600 年前和現在相比,故宮改造成什麼樣子了
    600年的建築從建成之日就得到人們的崇拜,而600年後的今天,他依然是那座我們崇拜的建築。在故宮建成六百年的紀念日上,單霽翔院長也準備了發言,他從故宮的歷史,一直講到了故宮的現在,以及他自己成為故宮看門人之後對故宮的一些改造。通常我們提起故宮就會有一種莊嚴的感覺,畢竟這是幾百年的皇帝生活過的地方。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那些奇珍異寶們
    我一直很想去臺北故宮博物院 ,對那裡的文創產品垂涎已久 。對,是垂涎已久,都說中國的故宮文物一半在北京,一半在臺北 ,那麼臺北之行一定要來到這裡。瞧這些可愛的文物們,實際上只有巴掌那麼大 ,在我的意識裡,博物館裡的文物都是大件的,大陸的每一家博物館似乎都是這樣,無論是陝西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但這絕對是狹隘的意識,殊不知各種各樣的藝術品完全不存在,規模的大小差距,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漂亮的小寶貝 ,每一件都足以讓我印象深刻。
  • 大雪紛飛的日子,站在紅牆黃瓦下,見證了一次歷經千年的滄桑變幻
    中國·北京·故宮一代帝王,開創了大明王朝的輝煌,建造了遺留百年的宏偉建築——紫禁城,紫禁城坐落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集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紫禁城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 ...開啟、《我在故宮六百年》上線、傅聰及路易吉·斯諾奇因新冠逝世
    本周, 西泠印社 2020 年秋季拍賣會即將舉槌,拍賣時間為 2021 年 1 月 14 日至 1 月 17 日、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聯手西班牙何塞·路易斯·路佩雷斯收藏機構呈現跨年大展「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 1962-1987」、故宮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上線、2022 冬奧會圖標正式發布、著名鋼琴家傅聰、瑞士建築師路易吉·斯諾奇因新冠逝世。
  • 六百年前,紫禁城正式落成
    故宮是什麼?是一座凝聚了中華文明之美的城池。而美自何而來?祝勇先生在《故宮六百年》中的回答是:萬萬千千的勞動者成就了它的美。今天,我們就分享《故宮六百年》的後記—— 中國人價值觀的偉大,成就了故宮的偉大《故宮六百年》後記書寫完了,書裡的時間和現實中的時間,都來到了2019 年。
  • 本文內容:故宮的美景,300字作文,附通用寫景作文方法!
    本文內容:故宮的美景,300字作文,附通用寫景作文方法!寫景方法千千萬,實用的才是最好的,三年級的娃請收藏!文末的連結裡,每一個連結對應一種具體的寫景方法。清晨,陽光恣意的傾斜在每個角落,我們邁著興奮的伐步入了故宮。與牆外的熱鬧喧囂不同的是,宮牆內只有悅耳的鳥鳴聲,顯的故宮更加的靜謐。
  • 紫禁城六百年展埋了多少知識點?故宮官方解讀大展細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正在故宮午門展出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展示了數百個紫禁城歷史細節。故宮近日出版《丹宸永固》展覽圖錄,並發布解讀視頻,讓策展人和文物專家解讀展覽中的那些知識點。策展團隊成員趙鵬說,此次大展以明線和暗線兩條線索展開,明線是故宮歷史時間軸,暗線則是表達勞動人民的智慧。比如展覽中展出的「樣式雷」長春宮燙樣,反映了古代人是如何建造宮殿的。燙樣就是古代建築的設計模型,文物專家在視頻中展示,長春宮燙樣可以拆成很多組件,每個部件都標明了尺寸。揭開燙樣屋頂,能看到長春宮戲臺裡的畫是蘇氏彩畫,燙樣已經達到如此精緻的程度。
  • 愛定客x宮裡的世界
    愛定客x宮裡的世界 見過御花園裡的花兒嗎? 故宮建成600周年 愛定客攜手宮裡的世界 帶你看那紅牆黃瓦裡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