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六百年》這本書以紫禁城建築的空間次序橫坐標,以紫禁城歷史的時間次序為縱坐標,立體、全景式地反映紫禁城的歷史與文化內涵,通過對紫禁城六百年歷史的回顧,揭示定都北京的歷史意義,展現中華文明在宮殿建築、園林、繪畫、讀書藏書等各個方面的巨大成就。
在故宮(紫禁城),絕大部分建築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風雲,弱水三千,我只能取一瓢飲,面對每一個建築空間,我也只能選取了一個時間的片段(當然是我認為重要的片段),讓這些時間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間上,銜接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歷史拼圖。這樣,當大家跟隨著我的文字,走完了故宮的主要區域,從神武門出來,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對故宮六百年歷史的回望與重溫。——祝勇
正如作者所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故宮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如果每個房間都住著人,這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我們無法去深究每一座宮殿,每一個房間究竟發生過什麼事,但是至少我們可以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宮殿來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比如說養心殿,比如說乾清宮。這座皇城歷經十四年建成,至今已經度過了幾百個春秋。
在這座皇宮裡,發生了太多的陳年舊事,對於宮牆外面的人來說,這皇宮象徵著權勢,象徵著名利地位,進入紫禁城,是光宗耀祖的大事,這個建立在北京中軸線上的城池,強調對稱美,卻也真真像是一座圍城,我們對於那個時候的人們並不了解,而在影視劇裡接觸到的皇宮深處,都是名利爭寵,家族榮耀的犧牲品,他們待在那個人人趨之若鶩的皇宮,每天所面對的也只有孤冷的人心和空蕩的宮殿。
中國的王朝史裡,夾雜著一部浩瀚的宮殿史,只不過宮殿一如王朝,都有著各自的命運與劫數,留到今天、完整如初的,只有這一座明清紫禁城,正如在明朝初年的歲月裡,工部郎中蕭洵能夠看見的,只有一座元朝的故宮。——《故宮六百年》節選
祝勇的這本《故宮六百年》一共十九個章節,卻也寫盡了故宮的愛恨情仇,歡喜悲憂,這是王者誕生的地方,它也是一個王朝的見證者,故宮在這幾百年的時光裡,看著一個王朝隕落,一個王朝興起,看著政權更迭,看著山河變遷,看著一個又一個新興的政權誕生。如今,故宮成為了一種國家記憶,成為了人們內心對於過去時光的懷念流連之地。
當然,這本書裡還包括了作者對於故宮的藝術價值的描述,在講述歷史的同時讓人們看到這座皇城的建築特色,園林藝術,這皇宮既是皇家御用之地,自然是經過了仔細斟酌,這裡面的一磚一瓦都經過了精挑細選,細心打磨,這是皇家居所,也是王朝門面。
留存至今,故宮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是我國國家5A級景區,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擁有著不可比擬的藝術和歷史地位。
文章分享結束,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