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叄佰壹拾陸

2020-12-24 精分小叔

山海經——海內南經——古國:氐人國——古名木:建木

正文↓

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luán),其木若蓲(ōu),其名曰建木。在窫窳(yà yǔ)西弱水上。

氐(dī)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旄(máo)馬,其狀如馬,四節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注釋↓

1.引:拉,牽。

2.羅:捕鳥用的網。

3.欒(luán):欒華,傳說中的一種樹木,有黃色的樹根,紅色的樹枝,青色的樹葉。

4.蓲(ōu):木名,即刺榆。

5.氐(dī)人國:傳說中的古國名。我國古代有氐族,居住在西北一帶。

譯文↓

有一種樹,形狀像牛,樹皮可以拉下來,樣子像冠帽上的纓帶、黃蛇皮一樣。它的葉子像羅網,果實像欒華樹結的果實,樹幹像刺榆,名叫建木。這種樹生長在窫窳所在之地西邊的弱水岸上。

氐人國在建木生長之地的西面,那裡的人都長著人的面孔、魚的身子,沒有腳。

巴蛇能吞下大象,吞吃三年後才吐出大象的骨頭。君子如果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會患心痛或肚痛之類的病。這種巴蛇的顏色是青色、黃色、紅色、黑色混合交錯的。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巴蛇的樣子是黑色身子、青色腦袋,在犀牛所在之地的西面。

巴蛇生活地的西北有一座高山,高山的南邊生活著一種馬,名叫旄馬。旄馬看上去就像一匹很平常的馬,只是它四肢骨節處有很長的毛。

建木形象↓

"建木"是上古先民崇拜的一種聖樹。

傳說建木是溝通天地人神的橋梁。伏羲、黃帝等眾帝都是通過這一神聖的梯子上下往來於人間天庭。在廣漢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銅神樹上,有枝葉、花卉、果實、飛禽、走獸、懸龍、神鈴等,專家認為,這種神樹的原型,有可能就是建木。後"建木"在詩歌中用來泛指高大的樹木。

相關焦點

  •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叄佰壹拾肆
    山海經——海內南經——異獸:狌狌——古名山:蒼梧山正文↓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氾(fàn)林方三百裡,在狌狌(xīng)東。狌狌知人名,其為獸如豕(shǐ)而人面,在舜葬西。
  •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是數字繁體嗎?
    近幾年來,本來用於防範作奸犯科的數目字的使用範圍逐漸擴大,日曆記月,不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而用「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書籍頁碼也是如此。北京有「拾捌文化經濟有限公司」,南京有「仟佰間房產公司」,溫州有「柒月流火廣告有限公司」,樂壇上有個「玖月奇蹟」,某電視臺重陽節播出「玖月玖聯歡晚會」,等等。可能他們以為「」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的繁體字,而繁體字顯得有文化。
  • 大寫「壹貳叄」的來歷
    壹 貳 叄 肆 伍 陸 柒 捌 玖 拾 佰 仟 萬 億據史料記載,大寫數字當始於武周。明清之際著名學者顧炎武撰《金石文字記》,所錄金石文字三百餘種,皆實地探求所得。其中錄有武周(公元690年~705年)時所立的石碑碑文《岱嶽觀造像記》,上面有大寫數字。顧炎武考證說:"凡數字作壹、貳、叄、肆、伍、陸、漆、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製字。"
  • 「壹、貳、叄」為何用於計數?本義為何?
    在漢字裡,數字有大小寫之分,小寫的數字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大寫的數字則有: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等。之所以要有大小寫之分,是因為小寫的數字雖然易識易寫,但也很容易被更改。
  •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玖拾叄
    山海經北山經——首列山系:潘侯山——異獸:旄(máo)牛 正文 又北二百裡,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楛(zhēn hù),其陽多玉,其陰多鐵。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或曰旄(máo)牛。
  •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壹佰柒拾貳
    山海經中山經——薄山山系:蔥聾山、涹(wō)山、脫扈(hù)山——異草:植楮(chǔ) 正文 又東三十五裡,曰蔥聾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堊,黑、青、黃堊。
  •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捌拾貳
    山海經北山經——首列山系:求如山——異獸:滑魚、水馬正文又北二百五十裡,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銅,其下多玉,無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諸 (滷比pí)之水。其中多滑魚。
  • 「壹、貳、叄」這些大寫數字本義是什麼?捌指農具,玖指的是美玉
    我們在一些收據、借條等等這些經濟活動中,都會使用大寫的「壹、貳、叄」等。這些數字在一開始其實並不是代表數字,而是擁有著自己的本義!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用這些大寫的數字來進行經濟活動呢?既然以前的數字並沒有大小寫之分,那麼「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這些字在古代原來的意思又是什麼呢?「壹」這個在古代有很多中用法,比如說東漢的《說文》中,壹就有專一的意思!《禮記》中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一修身為本」,這裡的「壹是」是說都是的意思!
  •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貳佰肆拾柒
    山海經中山經——中央第十列山系:復州山——異鳥:跂踵(qǐ zhǒng) 正文 又西二十裡,曰復州之山,其木多檀,其陽多黃金。
  •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壹佰捌拾玖
    山海經中山經——萯山山繫結束總結——山神:燻池、武羅 正文 凡萯(fù)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於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裡。其祠:泰逢、燻池、武羅皆一牡羊副,嬰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雞瘞(yì)之。糈(xǔ)用稌(tú)。
  • 壹貳叄肆等大寫數字的起源和完善與我國的這兩位著名皇帝有關
    大寫數字「壹、貳、叄……」是國人在生活或工作中或多或少都能接觸到的中國特有的數字書寫方式,它們利用與數字同音的漢字取代數字。起用這種書寫方式的目的就是為防止數目被塗改。顧炎武考證說:「凡數字作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製字。」大寫數字在則天朝以後不僅使用在碑石上,也出現在詩文中。唐朝著名大詩人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長慶集》中《論行營狀請勒魏博等四道兵馬卻守本界事》有這樣的記述:「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貳拾漆捌萬貫。」其中「貳」、「拾」、「漆」、「捌」都是大寫數字。
  •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叄拾貳
    山海經西山經——首列山系:石脆山——志怪:棕枏(nán)、條草正文又西六十裡,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枏(nán),其草多條,其狀如韭,而白華黑實,食之已疥。
  •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叄拾肆
    山海經西山經——首列山系:竹山——志怪:黃雚(guàn)、人魚、豪彘(zhì)正文又西五十二裡,曰竹山,其上多喬木,其陰多鐵。
  •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三百七十三
    山海經——大荒西經——古名山:日月山——古神:噓正文↓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樞(shū)也。吳姖(jù)天門,日月所入。
  •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三百六十四
    山海經——大荒西經——古名水:寒暑水——古名山:不周山正文↓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溼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國山。
  •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壹佰整
    山海經北山經——首列山系:北鮮山、隄(dī)山——異獸:狕(yǎo) 正文 又北百八十裡,曰北鮮之山,是多馬。鮮水出焉,而西北流注於塗吾之水。 又北百七十裡,曰隄(dī)山,多馬。
  • 拾叄泰堡丨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還是有極少酒企能夠頓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拾叄泰堡給出答案生長在酒都茅臺鎮全新的,天釀、地釀如何參悟,拾叄泰堡品牌從定位上追其原由,自由擁有哪些優勢,依靠這個優勢不被外界「歪風」吹動,這就是拾叄泰堡的行事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