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磨玻璃結節診治中心團隊在戴紀剛主任的帶領下成功救治了一名年青肺磨玻璃結節微浸潤腺癌患者。10月中旬,這為患者在胸外科進行了肺段結合鍥形切除術,通過三維重建3D導航定位技術精準切除了復發的4個混合型肺磨玻璃結節。
未規範隨訪,多年後複查才發現當年未切除的小結節已發展成惡性
來自廣州的李女士今年6月份剛滿34歲,在5年前一次單位體檢中,發現右肺上葉有5個磨玻璃結節。當時只有1個結節較大且有惡變傾向,醫生建議手術採取「抓大放小」的方案,對於其他小結節術後需密切隨訪,定期複查。而出院後在平時生活中李女士身體並沒有任何不適,既不咳、喘,又沒有胸悶氣短的症狀,因此,術後5年以來李女士再沒去醫院複查。直到今年8月份,她在當地再次複查時,發現當初的小結節已增大至9mm,且密度不均,醫生懷疑結節已惡變,建議李女士找專家再次確診。經過多方打聽,李女士慕名找到了新橋醫院磨玻璃結節診治中心戴紀剛主任。戴主任拿到患者CT片子後,一層一層仔細閱片,再結合人工智慧防漏篩查技術,發現其復發的4個混合型磨玻璃結節,大小不均,直徑均大於5 mm,結果提示有數個結節已明確發展為微浸潤腺癌。由於患者是第二次手術,且肺部結節位置極深,加大了手術定位難度,戴紀剛主任帶領磨玻璃結節診治中心團隊經過反覆討論並於家屬積極溝通,制定了周密充分的手術方案,經過3D重建導航定位和亞肺葉結合鍥形切除技術,成功將患者剩餘的4個磨玻璃結節一網打盡。術後病理顯示:其中有3個結節至少為微浸潤性腺癌,1個為原位腺癌,與術前判斷基本一致。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各項指標均正常,已於近日康復出院。
關於肺磨玻璃結節,你了解多少?
什麼是肺磨玻璃結節?據戴主任介紹,肺癌的早期病變大多表現為無症狀的肺部結節,磨玻璃結節是其中一種特殊類型,影像學上表現為肺內的局灶性或結節狀淡薄密度增高影。肺磨玻璃結節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炎症、遺傳、免疫功能紊亂等有關,早期常常沒有明顯的症狀或體徵。肺磨玻璃結節一般表現為增生的細胞沿現有的結構和肺泡壁生長而不侵犯基質、胸膜或血管,保持完整的肺泡結構,基底膜僅有輕度反應,且生長惰性緩慢,直徑倍增時間可長達3-5年。但是,如果在隨訪中發現病灶增大,實性增密,結節增強,移動血管增粗並且三維重建伴有腫瘤微血管成像徵的情況,患者就應引起高度重視,並且立即採取手術切除治療。因此,戴紀剛主任提醒大家,對於肺磨玻璃結節的患者,密切隨訪、精準診斷和及時治療非常關鍵。
新橋醫院磨玻璃結節診治中心專家為患者詳細解答磨玻璃結節預後問題
肺磨玻璃結節一般為惰性結節,生長速度非常緩慢,倍增周期長。磨玻璃結節可由良性病變逐步發展成惡性病變,這個過程可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即使癌變也一般處於較早期階段,通常為癌變病變-不典型腺瘤樣增生(AAH),原位腺癌(AIS),或者早期微浸潤腺癌(MIA)等三種形式。戴紀剛主任介紹道,磨玻璃結節型肺癌的預後遠好於其他類型的肺癌。並且,含磨玻璃成分越多,根治率越高,預後越好。國外有研究表明,任何大小的磨玻璃結節,按年度隨訪是安全的,無論隨訪多久後再選擇手術切除是可行的,且磨玻璃結節無論大小、浸潤程度及選用的何種術式,經手術切除後,其長期特定疾病生存率均高達100%。因此絕大部分磨玻璃結節型肺癌,特別是前三個階段都是可以完全治癒的。手術之後基本上也不會復發,術後也不用任何治療。但戴主任提醒患者,肺磨玻璃結節手術也有再發或新發的可能性,因此術後長期隨訪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