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好萊塢少有掌握話語權的電影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影片《信條》上映,作為諾蘭從影二十年來,第10部電影長片,《信條》的上映將8月初就開始的電影「諾蘭月」活動,推向了最高潮。自出道以來,諾蘭的作品向來以懸疑難懂,邏輯精巧,被影迷們又愛又恨。愛的是他影片中詭異靈巧的邏輯關係,讓我們仿佛置身於更高的維度窺探人生,而恨的是,諾蘭在影片中拍攝的故事,總是有太多炫技的地方,以至於看他的影片,絲毫不能鬆懈。不然錯過的不是一個細節,而是一部完整偉大的作品。
眾所周知,電影是一項面對大眾的藝術,即便是如許多追求詩意的文藝片,也並不會刻意炫弄邏輯關係和時間關係,以達到影片的某種噱頭。而在諾蘭之前,如希區柯克、科恩兄弟、大衛芬奇等大師級導演,也多以懸疑驚悚著稱,但是他們的影片比之諾蘭而言,在敘事方式上,對觀眾要友好許多。其實藝術也是講求付出和回報的,過於複雜的故事,不僅僅觀眾難懂,其實在電影創作上,也往往要注意許多細節。所以諾蘭的影片,絕不僅僅是為了製造觀影噱頭。
包括新上映的影片《信條》在內,諾蘭的代表作《記憶碎片》、《盜夢空間》、《星際穿越》中,都有對於時間關係和故事邏輯的把弄。這些影片無論在敘事上,還是故事手法上,幾乎代表了整個電影界最先進的探索方向。而且每當有諾蘭的影片上映後,影迷們頭號任務就是對影片各種故事邏輯關係和時間關係的解讀,如《星際穿越》中的四維空間,如《盜夢空間》裡的四重夢境,如《記憶碎片》裡的敘事順序。仿佛這些表象的手法,成為了諾蘭影片的最大看點。
但是電影作為一部藝術作品,其中的思想性,才是一部影片的靈魂。而之所以諾蘭能夠成為偉大的導演,也全在於,他通過複雜的故事,超現實的影像語言,在銀幕上對人生況味的表達。所以諾蘭影片的偉大,不在於其難懂,而在於難懂背後,蘊含其中的,對人生況味,人類文明深邃的探討。
從第一部長片《記憶碎片》開始,諾蘭就在銀幕上找到了他特有的思想表達方式。這部影片被譽為懸疑經典,但是這部影片的經典之處不在於故事的跌宕起伏,而在於其獨特的敘事手法,和故事素材。影片的主角,因為受傷,在這之後,他只能保留10分中的記憶,而在受傷之前的記憶,他依然能夠非常的清晰。從相關的資料來看,影片的創意來自於諾蘭的弟弟喬奈森.諾蘭的一部小說,而這個小說的創意,則很有可能就是他們將一種短暫記憶的怪病和一起犯罪事件聯繫後,創造出的影像邏輯。
這個以懸疑為特色的影片,並沒有和驚悚勾連在一起。諾蘭而是另行蹊徑,將這個懸疑的故事,和人生況味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呼應。通過倒敘的創作手法,通過超現實的影像,通過嚴謹的畫面邏輯,諾蘭將銀幕前的觀眾,由男主的第一視角帶入到銀幕上碎片化的故事中。諾蘭並沒有膚淺的把這個精巧的敘事手法當作影片的噱頭,而是在經過細緻的把控後,將這種故事邏輯關係,營造的猶如一個「時間迷宮」。其實整個影片的故事時間軸是逆向的,因為男主的記憶只有10分鐘,他通過寶麗來、小紙條、紋身所記錄的記憶是碎片化的,所以故事唯有逆向,才是朝著真相走去的。
這樣迷幻的敘事方式,讓一些「資深」影迷有了雄厚資本炫耀自己的觀影成就,在影片出來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部影片被作為「資深影迷」的必要標準。而貌似能夠看懂故事的邏輯,就已經十分的了不起了。如果僅僅如此,諾蘭頂多只能算是一個好萊塢的一流導演,絕對進不了超級大師之列。其實在「資深影迷」的視線之外,諾蘭蘊藏在影像背後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迷宮」。
我們繼續回味諾蘭這部20年前的《記憶碎片》,其實影片的故事內容非常的荒誕。只有10分鐘記憶的男主角,將為妻子報仇定義為他人生繼續存在的意義,所以他的生活中,會一直有一個假想敵,以促使他的生命有繼續存在下去的意義。而相對於周圍人而言,他僅有10分鐘的記憶,以及滿身的紋身,和幾個口袋裡裝的拍立得照片,就是他全部的線索。這就造成了,他相對於周圍人而言,認知非常的有限。影片中男主的處境,很像是一個在社會中,被完全孤立的個體。而他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唯有苦苦掙扎。
其實換言之,將每個個體的人生,放大到整個人類歷史或者人類社會當中,無論是縱向還是橫向,其實我們和《記憶碎片》中的男主處境又會有什麼區別呢?我們膚淺、單薄,用以支撐人生意義的認知,不一樣的是整個人類社會或歷史當中的「記憶碎片」嗎?
從這個角度看待諾蘭的創作技巧,我們才更應該驚呼偉大,他在嚴謹的邏輯,超現實的影像之下,所蘊含的不是難解的謎題,而是人生的真相。他看似超出常人的視角,其實就是讓觀眾們,在他的看似嚴謹晦澀的故事中,窺探到人類個體之於人類社會和人類歷史之下的現實況味。
後來諾蘭拍攝了被譽為漫改電影天花板的「蝙蝠俠系列」大片,在暗黑的哥譚市裡,蝙蝠俠的故事,被諾蘭營造的如夢如幻。銀幕前的觀眾,在罪惡、正義、人性之間,領略到了超級英雄的精神偉大和現實處境的悲哀。
在這期間,諾蘭還拍攝了他電影生涯中,最負盛名的作品《盜夢空間》。這部影片中國,諾蘭用一個超級特工的故事,將觀眾拉入到他在銀幕上塑造的夢境迷宮裡。在層層潛入的夢境裡,看似是盜夢團隊在完成一個獨特的任務和救贖,其實諾蘭帶領觀眾最終在夢境中找尋的,是人生如夢的真相。最後旋轉不停的陀螺,看似開放式的結局,其實就是諾蘭在銀幕上對人生如夢最徹底的表達。
20年來,諾蘭引領了世界電影敘事潮流。不過在故事方式上敢於探索的諾蘭,其實在影像語言上,他一直是一位保守的大師,在3D電影大行其道10多年後,諾蘭仍然堅持IMAX的拍攝方式,並認為這種方式,才是當前電影藝術最佳的選擇。
所以即便是剛剛上映的電影《信條》,諾蘭依然堅持了IMAX的創作方式,除此之外,他在這部影片中有構建出了新的「時間迷宮」,如果你想知道他在這個迷宮中藏著什麼樣的人生,在影院的大銀幕中藏著「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