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嘉定明清竹刻精品呈現江南文人意趣

2020-12-22 騰訊網

澎湃新聞獲悉,10月1日,由上海嘉定博物館主辦、嘉定區收藏協會協辦的「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在嘉定博物館開幕。展覽通過展示鏤雕、圓雕、浮雕、淺刻等嘉定竹刻特有的藝術手法,以百餘件明清嘉定竹刻精品,一展江南文人意趣,呈現匠作之美。其中部分為嘉定博物館館藏精品首次展出,部分為嘉定區收藏協會從海內外徵集的竹刻精品 。

明 三松款竹雕松下高士聽泉圖筆筒

嘉定,古稱「疁城」,素有「教化」美譽,八百年來,弦誦不輟,名士代起,風教之隆,冠甲江南。在經濟發達、文化深厚的雙重滋養下,具有文人氣質的嘉定竹刻於明代中晚期應運而生。

明 三松款竹雕松下高士聽泉圖筆筒(特寫)

竹,質地堅韌,身幹挺拔,與玉一樣,自古以來,深受文人喜愛。在嘉定,竹人即是文人,文人亦可為竹人。以竹為紙,以刀代筆,將胸中意象,繪於竹上。援書畫清明朗潤之氣,入雕簣滿眼刻鏤之功,把對自然萬物的領悟,在盈尺之間的竹節上表現出來,可謂「材盡其美,工盡其巧,器盡其雅,格盡其高」,使得常俗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竹子,成為不可多得的珍品佳作,獲得者無不珍如拱璧。

清 竹雕張敞畫眉圖香筒

在中國竹刻史上,嘉定作為竹刻藝術的聖地而享譽藝林,直到今天。2006年,嘉定竹刻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嘉定竹刻,2018年,在嘉定建縣800年之際,嘉定博物館與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曾共同主辦了「上海當代竹刻精品展」;2月,「竹刻藝術交流展」赴東京日中友好會館美術館展出;5月,廣受關注的「竹緣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精品展」在嘉定竹刻博物館拉開序幕。

清 竹根雕三多如意擺件

時隔兩年,嘉定博物館再次舉辦「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通過展示鏤雕、圓雕、浮雕、淺刻等嘉定竹刻特有的藝術手法,以百餘件明清嘉定竹刻精品,一展江南文人意趣,呈現匠作之美。

展覽部分得益於竹刻藏家的支持,120餘件竹刻精品將使公眾能夠再度近距離欣賞這些明清文人士大夫的齋中清玩、篋內珍藏,透過嘉定竹刻這一浸潤著江南文人獨特審美的表現形式,感受自然造化之美,精益求精之技。

明 竹根雕山水杯 嘉定博物館藏 口徑8釐米,高6.1釐米

此杯用竹根隨形巧雕而成,杯身通體深刻山石,器型雖不大,但能通過廖廖數刀,將山體的險峭氣勢和山石的皴法一一呈現出來。一塊大石平整處淺刻「煮雪」二字,體現了高雅脫俗的文人氣息

清 潘唏曾 竹雕松下對弈圖筆筒 嘉定博物館藏

清 竹雕瑞獸圖香筒 嘉定博物館藏

清 周芷巖 竹雕廬山勝絕圖筆筒 高14釐米

《竹雕廬山勝絕圖筆筒》以陰刻技法,以廬山勝景為畫面,雕一襲白瀑從兩峰之間流瀉而出,似能聽見淙淙潺潺的水流之聲,瀑至下處,蜿蜒曲折,中立一石,水流擊之,又聞涓涓。兩側煙雲繚繞,山嵐掩映之處亦有泉水溪流飛瀑,霧氣氤氳,若隱若現,給予人無限遐想的空間。方寸之間,施刀剔刻之處,山石層疊起伏,與溪水雲氣前後層次有七八層之眾,通體布局疏密有致,氣韻生動。屬周芷巖的精品之作。

周顥(1685-1773),字晉瞻,號芷巖、芷巖山人,別號雪樵、髯痴,清代嘉定人,雍正、乾隆年間的竹刻名家。

清 竹根雕荷葉杯 高14釐米

以竹根為材,圓雕而成。杯口呈花形。內挖精細,壁琢成一張荷葉形,底部旁出一枝荷梗,與另一枝荷花交叉成為杯把。又深浮雕一隻螃蟹,半身隱於荷葉之下。將夏日荷塘清趣濃縮在盈握之間,荷蟹亦寓和諧,寓意吉祥。

清 竹根雕鍾馗出遊擺件 高18釐米

以竹根為材,以圓雕技法雕刻鐘馗紗帽長髯,玉帶錦袍,手執榴花,凝神攢眉,作行吟覓句狀。胯下神獸,若麒麟若狻猊,突目獅吼,不怒而威,駐足翹尾,視之又不乏可人之處,一小童跨於鬼侍之肩,一手按鬼頭一手捫鍾馗之襟袖,鬼侍則彎腰探首,雙足前實後虛作緊跟狀。竹根圓雕因材質受限,技法難度頗高,故傳世佳作亦少見。

" width="600" src="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91/644/550.png" />

清 鄧渭 竹雕赤壁夜遊圖筆筒 口徑6.2釐米 高11.5釐米

鄧渭,號雲樵山人,清代嘉定人。其父鄧孚嘉,叔鄧士傑皆以刻竹名世。鄧渭自幼師承家學,工薄地陽文,尤其善刻行草書,字跡雋秀。為乾隆朝嘉定竹器刻字第一高手。

此筆筒隨竹根形雕琢而成,筒身略微彎曲,新穎而不失自然意趣。外壁以浮雕技法雕刻蘇東坡夜遊赤壁圖。高山深澗,烏篷小船,蒼松流雲,布局疏密有致,層次分明,細節處復以陰刻修飾,如樹疤、枝葉的處理極為精湛。

" width="600" src="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91/644/606.png" />

明 三松 竹根雕騎鹿壽星擺件 高6.8釐米

以竹根雕一長髯壽星,倚坐於一臥鹿之上,右手扶鹿,左手捧桃,笑逐顏開,壽星之生動容貌、愜意之坐姿無不體現著作者善竹用工之道。背面落有「三松」篆書款,配有鏤雕器座,工藝一絲不苟,與主題協調。

朱稚徵,號三松,朱小松仲子,是明代嘉定派竹刻創始人朱鶴之孫。雖然朱鶴(號松鄰)為朱氏竹雕開創者,但發展到朱三松,技術更加精煉,所刻筆筒、臂擱、香筒等物在當時便是極珍貴的珍玩。

" width="600" src="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91/644/681.png" />

明 竹雕劉阮入天台圖筆筒 口徑9.6釐米 高16釐米

筒身外壁以深浮雕與透雕結合的技法,通景雕刻劉阮入天台遇仙圖。畫面中古松傍石而生,主杆松鱗斑駁、起伏凹凸,松針簇簇,生動寫實。山石嶙峋,怪瘦鏤透。劉晨、阮肇身著大袖寬袍,立於樹下,肩扛鋤頭,挑著滿筐草藥。兩位仙女倚石而立,似在喃喃細語。一對梅花鹿立於一旁。整個畫面以刀代筆,山石似有斧劈皴法的意趣,而人物表情、枝葉末節等細微之處亦刻劃到位。

劉阮入天台故事記載最早見於《搜神記》,內容為漢明帝永平五年,會稽郡剡縣劉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迷路,後巧遇二麗質仙女,被邀至家中款待,並招為婿,居半年而返,人間已過七世,方知遇桃源仙女故事。

清 竹根雕伏虎羅漢像 嘉定博物館藏

清 王梅鄰 竹雕秋聲賦讀書圖筆筒

清 王梅鄰 竹雕秋聲賦讀書圖筆筒(展開圖)

清 竹根雕八仙乘槎擺件

清 竹根雕八仙乘槎擺件(特寫)

清 竹根雕白菜擺件

清 竹根雕白菜擺件(特寫)

展覽名稱:「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

展覽時間:10月1日—11月1日

展覽地點:嘉定博物館

(本文圖文資料由嘉定博物館、嘉定區收藏協會提供)

相關焦點

  • 鑑賞|清代江浙地區文人竹刻的興起背後
    上海博物館的竹刻收藏總數達600餘件,以時代序列齊全與精品佳作眾多為特點,特別是最具藝術價值的名家之作與深蘊人文內涵的文人竹刻,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在世界上都佔有無可比擬的地位。由竹刻研究學者施遠所著的《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明清竹刻》日前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該書對上海博物館的竹刻收藏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梳理和解析。
  • 南京非遺地圖|金陵竹刻:「雕刻」百年的文人夢
    經冬不凋,自成美景,竹子剛直、謙虛,不卑不亢,寄託著中國傳統文人共同嚮往的一種精神境界。文人們愛竹、詠竹,甚至「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於是,用竹子製作日常用品便成了文人雅好,雕刻著花紋和書法的筆筒、臂擱(古人寫字時的墊臂工具)點綴在文房四寶之間,清雅別致。久而久之,竹雕發展出了圓雕、透雕、陰刻等不同技法。
  • 鮮奇博物館︱金陵竹刻藝術博物館:以刀代筆,以竹為紙,刀刀皆匠心
    金陵竹刻藝術博物館的小院「竹刻者,刻竹雕竹也。其作品與書畫同,不過以刀代筆,以竹為紙耳。」明清時期,竹刻之風在文人中盛行,以南京竹刻為代表的「金陵派」和以上海嘉定竹刻為代表的「嘉定派」成為兩大流派。如今,南京富貴山下,就藏著一家「金陵派」專題博物館——金陵竹刻藝術博物館。掛滿示範牌的牆壁步行至一小巷,一座小竹院映入眼帘。
  • 竹木牙角,刀筆意趣
    而竹子資源豐富,材質光澤也好,竹刻藝術正是通過文化內容將其做成了藝術品,不僅能弘揚傳統國學,還能將民間手藝傳承下去。竹刻藝術正是借用其肌理質地呈色的差異,呈現其文化韻味。而且,隨著時間的久遠竹刻品還會煥發出晶瑩透徹的琥珀色,愈發顯得古樸莊重。它的形式創作一般分為兩種:一是竹筒、筆筒等實用型器物,大多選用徑粗質堅,節結長,通直,無病蟲害的毛竹,利用其原色和天然造型,表現出書法中的筆情墨趣。
  • 近百場數字展覽扎堆來襲!精選浙江省優秀展覽81個
    發布單位:浙江省博物館清風雋永明清江南扇面精品展幅不盈尺的扇面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還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理想境界。,上溯三國西晉、下迄明清,佛光熠熠、精品薈萃。展覽不僅遴選出了浙江省博物館珍藏的清代竹刻精品,還匯集了我省多位竹刻名家的代表作,其中有我省現代竹刻領軍人物鐘山隱先生(已故)的作品。
  • 江南無聊文人的惡趣味,讓中國女性被戕害千年,社會地位越來越低
    裹小腳這個風氣,從宋朝開始出現,最早是因為江南的南唐後主李煜有個歌姬,腳很小,據說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風靡一時。這個說法顯然不可靠,即便是按照今天的身高和手掌大小,那時候的小腳也不太可能真的在手掌上跳舞,但至少說明,那個歌姬的腳確實很小。 這其實是當時江南地區的文人雅士的惡趣味。
  • 館藏明清竹雕藝術——巔峰期
    此外,竹子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不易折斷,這種堅韌不拔的特性成為文人高士所追求的正直高尚品德的象徵。歷代文人通過持續製作、收藏和展示竹雕藝術,進一步強化竹子的象徵意義,明清時期,竹雕藝術達到巔峰。明代或清代 松形杯,無諍道人款,上海嘉定,17世紀,竹根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清代 宮廷筵席筆筒 19世紀中葉或末期,竹幹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清 竹雕竹林七賢筆筒清 竹雕荷花紋筆筒 故宮博物院留青竹刻
  • 延展的提香與拉斐爾,新展的明清系列肖像
    展覽在呈現江南藝術、講述江南歷史的基礎上,從文物出發,提煉出江南文化深層的五種特徵,精選代表性藝術品近二百件。承方辦上海西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華、策展人崔天琦等表示,華夏文脈中獨有的、深深浸染文人氣質的水墨藝術在當下仍然保持著活力,細數當代水墨的紛繁呈現,不難發現當下時代裡人們仍然有說不完的話,表不盡的情。
  • 一周觀展指南|延展的提香與拉斐爾,新展的明清系列肖像
    上海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地點:上海博物館展期:2020年5月26日—8月23日展覽在呈現江南藝術、講述江南歷史的基礎上,從文物出發,提煉出江南文化深層的五種特徵,精選代表性藝術品近二百件承方辦上海西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華、策展人崔天琦等表示,華夏文脈中獨有的、深深浸染文人氣質的水墨藝術在當下仍然保持著活力,細數當代水墨的紛繁呈現,不難發現當下時代裡人們仍然有說不完的話,表不盡的情。
  • 群賢畢至 少長鹹集 2020中國(蘇州)藝博會蘇作精品展區
    明清以來,蘇州傳統手工藝以雅俗相融的造物風格,精益求精的製作技藝和靈活多變的工藝語言,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手工藝術特徵,成為令四方仰慕的文化樣式,世稱蘇作。2020年11月28日即將揭開面紗的中國(蘇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蘇作精品展區是一個精彩紛呈、流光溢彩的舞臺,這裡展示的百餘件作品均來自蘇州的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工藝美術大師,包括刺繡、緙絲、玉雕、木雕、蘇扇、檀香扇、核雕、仿明清家具、仿古銅器、仿古彩繪木雕、漆器、瓷器、金銀細工、銀絲鑲嵌、蟋蟀罐、竹刻、鳥籠、剪紙、麥秸畫、樹葉畫等,其中既有名聞遐邇的名家高手
  • 上海博物館江南文化藝術展:帶你走進夢中江南
    可知江南藏書同樣發達。明清時期,江南除官府藏書、書院藏書、寺院藏書外,私人藏書也蔚為大觀。如「揚州二馬」的小玲瓏山館、嘉興朱彝尊的曝書亭、寧波範欽的天一閣、常熟瞿氏的鐵琴銅劍樓、湖州劉承幹的嘉業堂等,均為有名的私家藏書樓。此次展覽展出了官方「南三閣」之文瀾閣藏書《歐陽文粹》卷,也展出了錢謙益的絳雲樓和曹寅的楝亭之藏書書目。
  • 名家筆下的貴州|鄧宏順:玉屏簫笛上的竹刻藝術
    貴州玉屏簫笛上的竹刻藝術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應是中國竹刻(或稱竹雕)藝術中很有前途的組成部分,但在竹刻藝術的領域中仍未有專門的提及。竹刻藝術淵遠流長。在中國的竹刻藝術中,據目前資料看,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繪龍紋勺是竹刻藝術作品的最早代表作。該作品為竹胎,分鬥和柄兩部分。柄的花紋為三段,有透雕和浮雕再加髹漆。
  • 文人畫與時代覺醒:靈光滿大千,半在小樓裡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趙孟頫《蘭竹石圖》既體現了這位書法大家的用筆意趣,又喻示繪畫功能由實變虛的觀念革新——技術的層面由最具表現性的書法來體現,而內容的層面則由文人對物象的抽象認識涵蓋。高居翰認為,趙孟頫的《蘭竹石圖》期待人們欣賞它的用筆和造型,因為它們反映了這位傑出人士的思想品質。
  • 文人的理想國: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
    書房是中國歷代文人私密的理想國,作為明式家具研究的執牛耳者,當代文人王世襄的書房為何模樣? 讓我們一起跟隨前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策展人莎拉·韓蕙(Sarah Handler)女士重憶往事,從那件著名的紫檀插肩榫大畫案談起,共敘文房清樂。
  • 明清文人擺攤再就業,體驗搬磚新生活
    這不,他剛聽說九鄉河附近有明清文人才子爬出棺材蓋,就又雙叒叕想出了個折磨人的鬼點子,讓小妖們死皮賴臉去求偶遇呢! 小妖們鬼鬼祟祟尾隨明清文人才子為哪般? 別急! 「今日頭條」為你揭曉苗一刀和小妖們的驚天秘密!
  • 「閒話」關於竹刻,什麼才是竹人的「難」?
    最近幾周閒居堂公眾號接連分享了幾件乞竹老師今年所創作的金石博古竹刻扇骨,有許多朋友特意添加微信,表達了對作品的喜愛。我非常能夠理解因為一件作品,向陌生人不吝溢美之詞,是一件特別單純、美好的事情。所以除了感謝各位的厚愛之外,但凡論及竹刻,不敢有絲毫怠慢。
  • 揮灑自如,文人畫風,李鱓繪《花卉冊頁》
    李鱓在創作中沒有排斥寫意之外的技法,只不過他強調的是揮灑自如的文人意趣,所以這套冊頁「寫」的味道很濃。作品是畫家情感的寄託,當李鱓經歷宦海沉浮之後,才發現一花一世界的人生真諦。在佛教中有「頓悟」的說法,在藝術創作中也特別強調悟性。李鱓沒有因為他創作寫意風格的作品就排斥濃豔華麗的色彩。紅色、黃色、青蓮色,這些高飽和的色彩他都用過一遍,這就是他對寫意技法的領悟。
  • 2020中國(蘇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開幕
    (記者 王建康 報導) 11月28日,2020中國(蘇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簡稱藝博會)在江蘇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近千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民間藝人同場參展,涉及刺繡、玉雕、核雕、明清家具、緙絲、竹刻、石雕、藝術陶瓷等30多個品類,讓參觀者近距離感受傳統工藝美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