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業匯評
美國口罩劇情完全可以滿足編劇需求!
圖/圖蟲
美國「口罩大片」又上新了!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網站發布的一份最新「已獲授權口罩」清單,美國時間4月11日,已有46家工廠位於中國的企業所生產的口罩獲緊急使用授權(EUA),包括3M中國、Creative Concepts、奧美醫療、比亞迪、中鼎檢測、永泰三聯、金納爾醫療等企業。
之所以要加大位於中國的企業所生產的口罩進口,與日趨嚴重的美國疫情密切相關。
截至發稿時(北京時間4月14日11時50分),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疫情數據顯示,全球累計確診病例為1920618例,死亡病例119687例,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
其中,美國新冠肺炎感染者已逾58萬,達581679例,新增2.49萬例;累計死亡2.3萬人。目前,疫情最為嚴重的紐約州確診新冠病毒感染者超過19.5萬人,居全美之首,是第二名新澤西州的3倍多;紐約州累計死亡人數破萬,達10056例。
而對於中國出口的口罩,國家相關管理部門一直強調質量、標準等問題,對於擾亂防疫用品出口秩序的毫不姑息。4月13日深夜,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關於停止兩家公司防疫用品出口的通報」,對兩家投機防疫物資生產企業下了出口封殺令。
01
美國就口罩進口問題曾多次「變臉」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曾表示,KN95口罩的有效性與N95相同,是「供不應求的」N95口罩的眾多「合適替代品」之一。根據全球最大的口罩製造商3M的說法,KN95 與N95口罩「等效」,並且「可以預期其功能非常相似」。
美國因疫情需求,口罩缺口巨大,3月17日美國CDC公布了一個「優化N95呼吸器供應的策略:危機/替代策略」,批准了其它國家與N95同級別的口罩可以在美國替代使用,名單中包含巴西、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歐洲、墨西哥和中國(含國內的四個口罩型號:KN100,、KP100KN95KP95),共七個國家和地區。
但在3月28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又推出了一個新的「緊急使用管理」(Emergency-Use-Administration, 簡稱EUA),聲明可以滿足指定性能標準的可接受的呼吸器產品只有六個國家和地區。
據環球網報導,美國新聞網站BuzzFeed 3月29日的報導稱,「病例激增口罩短缺,但美國拒絕中國的KN95口罩」,KN95口罩是N95口罩的中國替代品,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拒絕允許其進入美國。文章質疑FDA這一決定背後有「政治原因」。
隨著疫情的嚴重,美國口罩的大片劇情又有反轉。
美國時間4月11日,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更新的文件顯示,共有46家工廠位於中國的口罩生產商獲得緊急使用授權(EUA)。除3M中國、Creative Concepts等外資企業外,其餘的企業都是遍布中國各地的生廠商,其中包括廣東、山東、河南、四川、江蘇等地,在已獲得緊急授權的企業中,使用中國KN95標準生產口罩的達到26家。
下為部分工廠位於中國的獲準生產企業截圖:
02
多個烏龍「不合格」
早前,有媒體報導稱,捷克從中國採購的一批快速檢測試劑盒「錯誤率高達80%」。但捷克政府後來澄清,這種情況是捷方人員使用方法不當造成的。中國相關公司亦就此作出澄清,提醒捷方檢測時須嚴格按照有關說明規範操作。
而網上同時也出現了各種類似謠傳,例如馬雲捐贈因質量問題被丹麥、加拿大等國退貨等。
3月24日,據俄羅斯通訊社報導,馬雲慈善基金向丹麥捐贈了50萬隻口罩、5萬份核酸檢測試劑盒,以及5000套防護服。但是丹麥一邊接受了這批無償捐贈的防疫醫療物資,一邊卻質疑馬雲捐贈口罩的質量,稱不符合歐盟的CE認證,也不符合歐盟3個類別標準。
但據新華社報導,3月26日上午,丹麥中日德蘭大區收到了一批中國捐贈的防疫物資。當日,丹麥中日德蘭大區主席庫瑙就發表一份聲明,專門對中國表示感謝,並稱已經等很久了,很高興等來了這批物資。
4月1日上午消息,針對日前傳言,馬雲公益基金會發布聲明闢謠稱,基金會先後向國內抗疫一線醫院以及海外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捐贈了近一億件、幾十種門類的物資,至今沒有收到任何接受單位關於質量或者其他問題的投訴,也沒有被任何國家和機構拒絕過捐贈,網上謠言不足為信。
圖源:新浪微博@馬雲公益基金會
03
嚴重影響國家形象,兩「投機」企業被封殺
商務部13日發布通報,宣布停止兩家公司防疫用品出口。
商務部公告稱,在開展防疫用品出口過程中,有的企業因產品質量問題被外方退貨,擾亂防疫用品出口秩序,嚴重影響國家形象。現停止北京啟迪區塊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啟迪區塊鏈)、愛寶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稱愛寶達)防疫用品出口。
商務部網站截圖
啟迪區塊鏈官網顯示,其為國內首家國有控股區塊鏈科技企業。
啟信寶顯示,啟迪區塊鏈企業法人為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內資合夥企業為北京中合未來科技中心(有限合夥),法人股東為北京啟道創新科技中心(有限合夥)。
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啟迪控股)成立於2000年7月,其前身是成立於1994年8月的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啟迪控股是一家依託清華大學設立的聚焦科技服務領域的科技投資控股集團,是清華科技園開發建設與運營管理單位,是首批國家現代服務業示範單位。公司控(參)股啟迪古漢、啟迪環境、世紀互聯、BIOREM、啟迪國際、啟迪設計、綠盟科技、中文在線、北控清潔能源、兆易創新、中航訊、圖衛科技等上市及非上市企業800多家,管理總資產規模近2000億元人民幣。
啟迪控股的股東包括清華控股、中關村科技、紫光股份、同方股份。
啟信寶顯示,啟迪區塊鏈成立於2018年11月13日,經營範圍為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技術推廣、技術諮詢;企業管理諮詢;產品設計;電腦動畫設計;辦公設備維修;計算機系統服務;銷售電子產品、通訊設備、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醫療器械Ⅰ、Ⅱ類;技術進出口、貨物進出口、代理進出口;應用軟體服務;軟體開發;數據處理(數據處理中的銀行卡中心、PUE值在1.4以上的雲計算數據中心除外);軟體諮詢;基礎軟體服務;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經營電信業務。(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經營電信業務以及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准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其中,經營項目「醫療器械Ⅰ、Ⅱ類」為3月23日臨時變更。
啟信寶顯示,愛寶達成立於2016年11月16日,一般經營項目是:電子產品、電器產品、音視頻電子設備、電子白板的設計、開發及技術諮詢;電子產品、電器產品、音視頻電子設備、電子白板的批發、進出口及相關配套業務(不涉及國家貿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額、許可證管理及其它專項管理的商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口罩、消毒水、防護衣、防護眼鏡、一次性手套、額溫槍,滅火毯、警用器材、治安器材、刑事技術器材、保安器材、道路交通安全器材、消防安全器材、安全防護產品的批發與零售;許可經營項目是:計算機軟硬體、電子產品及電子元器件的軟硬體、電子產品配件及材料的批發、檢測、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諮詢、設計及生產。第二、三類醫療器械生產與銷售、一類醫療器械的生產和銷售。
工商信息顯示,愛寶達業務此前不涉及醫療器械範疇,其經營項目「第二、三類醫療器械生產與銷售、一類醫療器械的生產和銷售」系2月18日臨時變更。
一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疫情下,醫療防疫物資短缺,其中口罩生產的門檻比較低,很多投資人拿臨時註冊證、購買口罩機便開始了口罩生產,使得口罩質量參差不齊,其中也不乏劣質口罩。而此前出口,僅需獲得出口地認證即可,所以在國外銷售的口罩可能存在標準、質量等多個問題。
實際上,對於出口口罩質量問題,中國政府一直很關注。
為嚴把質量關,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藥監局聯合發文,自4月1日起,出口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的企業向海關報關時,須提供書面或電子聲明,承諾出口產品已取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符合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海關憑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驗放。
針對出口領域可能存在的問題,中國商務部3月30日發布消息稱,將會同相關部門嚴把質量關,維護出口秩序,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行為。「醫療物資的質量安全直接關係人的生命健康,醫療物資出口中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我們將認真調查,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依法懲處,絕不姑息。」
21財聞匯綜合
21世紀經濟報導 (記者:朱萍)、21新健康(Healthnews21)
編輯:徐旭、李欣夷、蘇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