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女牧民仁青央忠近日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遇見了一隻雪豹。她躲起來,把雪山之王拍了下來。
三江源國家公園位於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雪豹——全世界最神秘的大型貓科動物,曾有數據表示,在中國雪豹的數量甚至比大熊貓還少。仁青央忠的記錄,成了生態保護有所成效的一個例證。對雪豹來說,近親繁殖、氣候變化、棲息地破碎化等威脅,多年來一直擺在面前。人類如何保護這些瀕危物種,是個大課題。
據科學家估計,最近150年,全球滅絕物種達726個。過去 27 年,即使《生物多樣性公約》在國際上已生效,仍有物種不斷在滅絕,包括以上 3 種動物在內的 10 種鳥類和 5 種哺乳類可能已經永遠消失。
稍微讓人欣慰的是,不久前一項研究指出,如果沒有保育措施,鳥類和哺乳類的滅絕速率可能是現在的 2.9-4.2 倍。從 1993 開始,至少 21 種鳥類和 7 種哺乳動物,因為人們的助力得以存活至今。
這些數字鼓勵著我們:保護瀕危物種的所有努力,並非徒勞無功。
01
人們對瀕危物種的保護,也是對貪婪的重要較量
在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籌款平臺騰訊公益上,「共同守護瀕危物種」這個項目自去年3月立項上線,至今已獲得203605份捐款記錄,籌得捐款約256萬元。
這顯示了公眾對地球家園不斷耗損的關切。
保護瀕危物種行動從來都是一種「較量,是人與大自然環境的重要角力,在人類圈子裡,更是一場關乎愛與貪婪的近身肉搏戰。
上世紀80、90年代,科學家們發現,每年可能有 90 頭加州灣鼠海豚死在流刺網上。在過去20 年裡,加州灣鼠海豚的數量不斷減小,2018 年夏天僅記錄到 6 頭,估計倖存個體只有 10-22 頭。
人們發現了當中的問題。令鼠海豚陷入生存危機的流刺網,其原本目標之一是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許多人迷信,用石首魚巨大魚鰾製成的花膠,有著巨大的美容及壯陽作用。這種魚的魚鰾開始變得昂貴。
石首魚遭殃了,它被大肆捕獲,魚鰾被走私到地球另一端做成花膠售賣。進入死循環後,數量進一步稀少使走私魚鰾的利潤不斷攀升。墨西哥的偷捕者一天可以獲得超過 11 萬美元的收入,甚至超過了走私毒品。
從 1993 年開始,墨西哥政府以及一些國際組織推動了多個保護項目,2017 年墨西哥政府宣布永久禁用流刺網,並通過海軍力量移除漁網,但收效甚微:花膠走私的高昂利潤,讓偷捕者不惜進行暴力對抗。加州灣鼠海豚仍舊困死在流刺網中,在滅絕的邊緣掙扎。
這樣的成效或許令人灰心,但畢竟人們一直在努力著,沒有放棄。進一步說,如果缺乏保育措施,地球上許多物種會滅絕得更快。
從1987 年起,美國漁業和野生動物管理局進行了一項計劃——捕捉野生加州神鷲進行繁育。加州神鷲從 20 世紀中葉開始急劇減少,1987 年野生個體只有 22 只,再不加緊保護,很快滅絕。
這是個昂貴又雄心勃勃的動物保護項目,在最初 20 年裡,花費超過 3500 萬美元。幸運的是,科學家們最終找到了加州神鷲人工繁殖並放歸野外的方法。
2008 年,野外的加州神鷲第一次多過人工飼養的數量。2019 年,繁育計劃迎來了第 1000 只雛鳥。在人們的保育之下,加州神鷲這個種群得以再次翱翔天際。
同樣的例子出現在中國海南。
2015年保護者們在某群海南長臂猿生活的山坡上,架起了兩座繩橋,以幫助長臂猿穿過因山體滑坡而撕裂的森林。這為滅絕邊緣的海南長臂猿開闢了一條生路。如今海南長臂猿也只有33隻,但卻是全部19種長臂猿中唯一數量穩定的。
02
為了保護珍稀物種,人們可以有多拼?
對於物種多樣化的重要性,美國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曾有一句名言:「常常出現在我們腳邊、我們不屑一顧的昆蟲和野草,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它們有自己的名字,有長達百萬年的歷史,在世界上也自有一席之地。」
為了保護地球上的珍稀物種,人們可以有多拼?
今年10月23日世界雪豹日這天,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木江坪保護站站長施小剛,在騰訊公益上講述了他和隊友在野外監測時遇到雪崩逃出生天的事。
2017年6月,施小剛帶領團隊到正河錢梁為雪豹布設紅外線相機,途中他們需要翻越海拔5500米的神鷹崖埡口。當時積雪深達兩米,在能見度不到5米的濃霧中,15人的團隊牽成一條線,小心翼翼地往上爬。
走了一段,施小剛頭頂上就傳來沉悶的轟隆聲。雪崩了!
暴風雪裡眾人迅速後退,施小剛看著雪浪在自己眼前滑過,他轉身向一塊石頭撲倒,鼻子在猛烈撞擊下受了傷。過了好一會兒,風雪才逐漸停止,施小剛從地上爬起來,立刻開始清點人數:全隊15人一個沒少。他長舒了一口氣。
但施小剛說,這是「巡護的日常」。
在野外進行雪豹調查,難度高,設備損耗率也極大。對雪豹的調查為什麼如此重要?
數據顯示,全球大約有60%的雪豹種群和棲息地分布在中國,但調查過的地方尚不足棲息地的2%。沒有準確的數據,就無法了解雪豹的生存情況,無從制定保護策略。
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三四年過去後,臥龍的雪豹調查頗有成效,3個重要觀測點總共拍到了500多次雪豹的圖像。
臥龍成為全世界範圍內距離千萬級人口大都市最近的雪豹出沒地。
施小剛他們被網友暱稱為辛苦的 「高原鏟屎官」。
這也代表了瀕危動物保護工作的艱辛與複雜性。但人類與珍稀物種的出路,如今恰恰處在這些人努力創造的機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