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性化」從現象及本質上體現了主體的優越。你有沒有發現,赴日旅遊的朋友回來之後,沒先說日本料理多好吃,反倒對日本的廁所讚不絕口?日本在科技和衛生領域早已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這些小細節滲透於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麼中日廁所文化到底區別於哪裡呢?
日本公共衛生間
日本的智能馬桶蓋,為什麼比動漫手辦還要人氣呢?
1
時間回到二戰。
二戰時期TOTO
現在已經很難在日本遇到「蹲坑式」廁所了,這種「和式」廁所通常只會出現在非常偏遠的小公園和郊區。當然,二戰前,日本還是普遍使用傳統蹲坑式或是木質馬桶。
伊奈制陶 陶瓷生產間
1964年,日本東洋陶器(當年的TOTO)引進美國的溫水洗淨便座後,才使日本人的衛生觀念有了極大的轉變。1967年伊奈制陶也就是INAX生產出了第一款日本產溫水洗淨便座,隨後各大家電或衛浴廠商相繼跟進。
日本公用女廁的即時展示區
你瞧,日本從60年代初期就開始接觸不一樣的高科技了,經過幾十年的市場競爭和宣傳,現在無論是酒店、學校、家庭、公廁,都採用溫水洗淨智能便座。
日本公廁五臟俱全
咱們和日本人除了廁所設備上的差異,最大的莫過於對「廁紙的處理」。我們國人通常將使用後的廁紙堆積到垃圾桶裡,但這對日本人來說屬於相當不禮貌的事情。日本廁紙100%可水溶,紙質相對薄透。即便是幾層疊加也不會發生「堵馬桶事件」。那麼在日本廁所的馬桶旁,那個小桶是幹嘛的呢?那是用來丟棄女性用品的。
它並非垃圾桶
為何對待廁紙的差異如此之大?這與各自的衛生設施條件有關,中國開始普及衝水馬桶大概在25年前,那個時期的馬桶衝力不足,加上衛生紙韌性太強,不易溶解,常常導致居民區的下水道堵塞。大多數人不再敢往馬桶裡扔紙,而是統一放到旁邊的垃圾箱裡。久而久之,習慣養成,一代傳一代直至今日。
2
關於衛生間的使用習慣,中國與日本第二大不同為:泡澡。日本人好泡澡,將衛生間與浴室區分開來,有的乾脆用牆隔成兩個房間,有的用一道門來分割區域,形成衛生間乾濕分離。而中國將衛生間所有功能集為一體,洗手池,淋浴,浴缸全部安排在一個空間內。這又是為什麼呢?
日本衛生間布局
日本的泡澡文化在家庭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一家老小,先後共泡同一池水。無論家庭洗澡,還是公共溫泉泡池,他們都會在池子旁邊,坐在小板凳上,用沐浴露將自己從頭到腳清洗乾淨,最後進入泡池享受。中國人不同,看到熱池先進去泡一陣,待身體溫熱發汗之後,再走出池子開始打泡沫,搓澡,進行清洗環節。最後再跳回池子安靜泡澡。
國內衛生間裝修案例
喜歡泡澡的中國人雖然數量多,但在家裡不安裝浴盆,以淋浴為主的家庭還是多數的。沒了浴缸,沒有泡澡文化,再加上房子面積有限。衛生間再做乾濕分離,也就沒那麼大的意義了。
國內衛生間裝修案例
不過,不論中國還是日本,對衛生間的要求也在同步提升。對我們來說,那不僅是清洗梳理的功能場所,也是放鬆身心,調整自我的溫柔港。衛生間同臥室、客廳、廚房一樣,同屬家中裝修不課忽視的一部分。在裝修衛生間的時候,也需要更多的「關照」和「思考」,這樣才能打造出符合自己,超人性化的滿分WC。
國內衛生間裝修案例
潔具安裝的注意事項
WINTER
1、浴巾架
大多會選擇安裝在浴缸外,離地約1.7米的高度。上層放置浴巾,下面掛洗臉毛巾。
2、衣鉤
多數安裝在浴室外的牆壁上,離地應1.7米的高度和浴巾架的高度齊平。
3、單層置物架
多數安裝在洗臉池上方、梳妝鏡的下部。離洗臉池的高度在30cm為最佳。
4、雙層置物架
安裝在洗臉池的兩側最佳。
5、牆角玻璃架
一般安裝在洗衣機上方的牆角上,架面與洗衣機頂面的間距在35cm為最佳。
6、紙巾架
安裝在坐便器旁邊,方便手可以拿到使用,一般以離地在60cm為宜。
編輯/Lea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