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物資匱乏還是運輸受阻,長津湖戰役第九兵團為何出現「冰雕連」

2020-12-24 韓戰背後的故事

在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戰士們身上還穿著華東地區棉衣,入朝行軍第一天就有800人凍傷,戰役結束後,出現了我軍歷史上最嚴重的凍傷減員現象,第9兵團凍傷3萬餘人,凍死4000餘人,出現了三個「冰雕連」。

冰雕連

很多中國軍人的英雄事跡,大家都非常熟悉,東北抗日聯軍有八女投江,八路軍有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有劉老莊八十二烈士,但是你聽說過「冰雕連」的故事嗎?

冰雕連

1950年11月,在長津湖戰役中,第九兵團20軍59師177團2營6連,奉命堅守死鷹嶺,第二天戰鬥打響後,六連陣地沒有開火,兄弟部隊派了一名參謀,來到六連的陣地了解情況。看到戰士們,有的手持步槍、機槍,有的舉著手榴彈……,但是一個一個無聲無息,六連指戰員已經全部凍死,一個一個成了冰雕。戰後,從一個上海籍的冰雕連戰士,宋阿毛的口袋裡發現了他的絕筆信,上面寫著:

我愛親人和祖國

我更愛榮譽

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

冰雪我絕不屈服於你

哪怕是凍死

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我又想起了邱少雲的英雄事跡,再一次被中國士兵表現出來的堅強的戰鬥意志。深深震撼。經歷過韓戰的美國士兵和韓國士兵,在回憶朝鮮戰鬥,談到對中國士兵的表現時,都說自己是在和「魔鬼」作戰。雖然用詞不當,但中國士兵在他們心中留下了無法抹去的恐懼,卻是不爭的事實,韓國軍隊一聽到中國的軍號聲,立即潰逃,美國指揮官告訴他的士兵,一聞到中國的炒麵味,要立即撤退。

第九兵團出現的三個冰雕連,他們分別是20軍59師177團2營6連、27軍80師242團2營5連、20軍60師180團1營2連,其中,六連和二連全體指戰員光榮犧牲,五連有一個通訊員和一個病號,當時沒有在陣地上,存活了下來。請記住這些優秀的連隊,因為只有為數不多的中國人,知道韓戰中出現過「冰雕連」,這也是我寫下此文的目的。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知道,第9兵團是到零下二十多度的長津湖作戰,大家都知道,華東地區的薄棉衣,根本無法抵擋長津湖的嚴寒,那麼,戰士們為何沒有換裝,還穿著華東地區的棉衣呢?

換裝竟然如此困難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原因大致是這樣的,第9兵團入朝作戰前,中央對第9兵團的冬裝已經作了計劃,周恩來親自批示,必須在十一月底完成,而由於朝鮮戰場形勢變化很快,大大超出了預期,第9兵團提前奉命奔赴東北,等到東北時,計劃中的冬裝只有少量運到東北,大量冬裝還在趕做當中,後勤部只好在東北東拼西湊了一批冬裝給第9兵團,拼湊起來的冬裝,不僅數量有限,而且還不是一整套的,缺這少那,最嚴重的是缺乏皮棉鞋和手套(手腳凍傷則會失去戰鬥力)。戰事不等人,第9兵團來不及換裝,於10月中旬和下旬,先後抵達長津湖地區。到11月底,計劃中的冬裝基本上都運到了東北,可這是的第9兵團卻在長津湖作戰,由於美國飛機的轟炸,再加上後勤部運力不足,冬裝的事只能推後,第9兵團的戰士就只能穿著薄棉衣,抵擋長津湖的嚴寒。

志願軍後勤

長期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勤都是由地方負責,軍隊只負責打仗的事,粟裕曾感慨地說,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中國軍隊的大量物資,主要是糧食和彈藥,大部分是靠繳獲敵人的,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成了解放軍最大的運輸部長。這導致,後勤工作長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保障能力嚴重不足,甚至在韓戰時期,從上到下,對後勤工作,都還停留在解放戰爭時期,認為大部分可以靠繳獲敵人的來解決。

志願軍入朝以後才發現,敵人在撤退時,將糧食全部燒毀,武器能毀的基本上都毀掉了,沒有還得及毀掉的,尤其是重武器,由於無法在短時期內運走並隱蔽起來,大多數都被隨後到來的美國飛機炸毀,因此,雖然打了幾次勝戰,可說到繳獲,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導致大量物資需要後勤部門,想辦法運到前線,而後勤保障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就充分暴露出來了。

首先是沒有統一協調指揮。長期以來後勤部門都是由地方負責,軍隊中沒有專門的後勤部門,雖然韓戰前,成立了後勤部,但當時的後勤只是給相關地區下達計劃,做什麼東西,什麼時候完成等,這些東西運到東北後,就分到了各個部隊,由於事前組織不力,管理有些亂,由於物資不足,再加上長期以來形成的,誰搶得的習慣,常常出現,計劃給張三的物資,結果卻被李四搶去的事情。

第二,運輸能力嚴重不足。新中國剛剛成立,工業基礎相當薄弱,當時的中國,還沒有製造大型運輸汽車的能力,僅靠蘇聯支援的汽車,數量本就不多,加上運輸途中,美國的轟炸,損毀嚴重,沒辦法,只能組織東北和朝鮮的老百姓,靠手推車或牛車運輸,在戰鬥中常常出現,物資運不去,傷員運不下來,連志願軍戰士都說,不怕凍、不怕餓,就怕負傷。由於運力嚴重不足,戰爭期間,連軍隊所需的糧食都無法保障,你也許不知道,志願軍除了凍死的,還有餓死的。

在韓戰前期的五次戰役,中國的後勤保障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都沒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直到中國軍隊在三八線紮下根,志願軍成立後勤部隊,鄧華兼任後勤部隊司令員之後,才有根本上的改善。

長津湖的嚴寒

冰雕戰士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地處朝鮮東北部的蓋馬高原,又因為其在赴戰嶺山脈和狼林山脈之間,所以這裡山脈縱橫,平均海拔在1300米左右。因為特殊的地理條件,長津湖地區的冬天來得也比較早,一般從10月份開始大幅度降溫,到了11月份進入寒冬期,氣溫可降到零下30度左右,再加上山風呼嘯,簡直就是風雪交加的人間地獄。

1950年長津湖畔的冬天似乎比以前來得更早、更寒冷些,到11月底時,氣溫已驟降至零下30度以下,甚至一度降至零下40度左右。一位美國老兵回憶說,當時實在太冷了,儘管我們的過冬物資非常地充足,保暖效果也非常好,但我們依然感到很冷,甚至時常有戰友被凍死和凍傷的消息傳來。尤其是寒風瑟瑟的長津湖夜晚,讓人感到一絲恐懼,常常徹夜無法入眠。據戰後統計,美陸戰1師,在擁有遠比志願軍完備的禦寒裝備的情況下,在22215人中仍然有7300人凍傷或凍死。

長津湖的志願軍烈士們,祖國的山水,不再冰冷苦寒,祖國的土地,已無戰爭侵擾,願你們能夠安然長眠,英靈永存。

相關焦點

  • 長津湖戰役中,為何125名志願軍戰士,被凍成冰雕也不放棄陣地
    美軍士兵被徹底震撼了,他們對這個「謎一樣的對手」肅然起敬,瞬間明白了為何會屢屢敗在這群人手;為何會在韓戰中擁有如此巨大裝備優勢的情況下,居然會敗仗連連;為何一個小小的長津湖,會成為讓他們膽戰心驚的地方。 無疑,這個70年前的畫面,是最讓人扎心的。每一次看到它,都讓人淚流滿面。
  • 長津湖戰役中,第九兵團凍餓減員嚴重到什麼程度?零下30度啃石頭土豆
    在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第九兵團下轄的三個軍負責東線作戰任務,在長津湖一戰中把美軍陸戰第一師逼入絕境,使該師雖然最終突圍但傷亡過半。而美陸軍第七師也遭受沉重打擊,在該戰役中還全殲了美陸軍第七師的一個加強團。
  • 第九兵團奉命入朝參戰,頂著嚴寒,拿下長津湖戰役
    熟悉歷史的朋友肯定知道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長津湖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給我們志願軍造成最大傷害的是不是美軍,而是當地惡劣的天氣。宋時輪將軍當時朝鮮戰場局勢瞬息萬變,第九兵團緊急接到通知,讓以最快的速度入朝作戰,而第九兵團的司令員是我們熟悉的宋時輪將軍,當時由於事情緊急,於是就倉促集合隊伍準備開赴朝鮮。
  • 冰血長津湖:悲壯「冰雕連」,寒冷比子彈還可怕
    這裡還原的就是長津湖戰役中的「冰雕連」。 「第二次戰役東線的長津湖戰役,志願軍主要面對的敵人是寒冷,寒冷比子彈更可怕。」 抗美援朝紀念館副館長、抗美援朝研究專家張校瑛說。 「冰雕連」「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事跡」等都發生在第二次戰役東線的長津湖戰役。
  • 長津湖戰役背後:志願軍第九兵團本屬攻臺部隊,未等棉衣到位便緊急...
    「由於我軍入朝倉促,一切冬季物資未能補充齊全,如我軍棉鞋、棉帽、棉背心、大衣,除一個師大部領有棉帽外,其餘均未能穿上,彈藥和手榴彈全軍平均每人只有二個,兵站未能及時設立,所以糧食未能運上」「各部隊有三天沒吃到糧,彈藥不能及時供給,加上冬季物資未能補充,在零下20餘度的雪冰凍地上作戰,對我戰力影響很大,減低參戰部隊之戰力百分之五十」(《20軍長津湖戰役簡報》)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名為冰雕連,但是,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其實並不是一個連,而是三個,這三個連分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59師117團6連,第20軍60師180團2連,第27軍80師242團5連。 因此,為了消滅美軍,志願軍不得不憑著兩條腿和堅定的意志,與早已完成機械化的美軍浴血奮戰,而冰雕連,正是在這一情況下出現的。 當時,志願軍第九兵團的將士們為了伏擊美軍,在穿著單薄的衣裳,在零下40多度的長津湖地區,整整埋伏了6天6夜,為了防止敵人偵察機發現,志願軍將士不但不敢生火做飯,甚至連動都不敢動。
  • 反華分子奚落我們「冰雕連」?希望《長津湖》能打爛他們的臉
    除了因為這個片子的陣容很強大外,更是因為「長津湖」這段歷史被遺忘得太久,甚至早已經在某些人的操弄下變了味。比如在說起對「長津湖之戰」時,大陸網友和某些暗搓搓反華的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冰雕連」。只不過,我們說的「冰雕連」,是那支為了堅守陣地,爬冰臥雪阻擊敵人而犧牲的英雄部隊。這個詞在我們這絕不會有任何別的意思。
  • 長津湖戰役,宋時輪將軍淚流滿面,美軍將領:那情景真是不堪回首
    圖|韓戰形勢圖參加長津湖戰役的是我軍第9兵團,長期久居江南,很多士兵連雪都沒見過,幾乎是沒有任何後勤準備便來到了東北準備入朝。當熟悉朝鮮高寒氣候的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看到第九兵團的戰士們的單衣單褲時十分震驚,立即警告道:「你們這樣入朝,別說打仗了,凍都把你們凍死了!」他立即將庫存的5萬件日軍大衣、棉鞋全部拿出來調給9兵團使用,東北邊防部隊的幹部戰士也脫下身上的衣帽送給9兵團戰士,可這麼一點臨時調撥和脫下的衣帽,也有很多沒能來得及送上入朝的火車。
  • 【追尋先烈足跡】長津湖戰役|「氣多」戰勝「鋼多」的殊死之戰
    這列車的戰士正是從溫暖的江南水鄉而來,奔赴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戰區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這支軍隊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的1縱、8縱、9縱。新中國成立後,第九兵團各部分散駐紮在東南沿海一帶。按照計劃,第九兵團本來要先在東北進行修整,補充彈藥、被裝和給養,然而戰況緊急,軍情突變,未作停留,直接入朝,就這樣,第九兵團投身到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中。
  • 長津湖戰役,我們究竟是勝利還是失敗了
    作為王牌部隊的九兵團接到指令,他們坐著火車一路高歌越過了鴨綠江。此時的美軍已經向著長津湖進軍。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在長津湖地區團滅美軍。而就在此刻,天降大雪。讓長期駐紮在江南部隊難以適應,凍死凍傷的人數急劇上升。1950年11月27日,志願軍九兵團向長津湖美軍發起總攻。
  • 解放軍老兵回憶:我所經歷的長津湖戰役
    這場以王牌對王牌的角逐,即將在東線的長津湖地區展開。長津湖,源於朝鮮半島的長津江,是朝鮮北部最大的蓄水湖。11月14日,美軍天之驕子的王牌部隊陸戰一師向朝鮮北長津湖進發,兵團指揮部便向各軍下達作戰命令,要求各部11月26日到達集結位置,圍殲這一美軍王牌師。此時,天突降暴雪,寒流來襲,氣溫驟降至零下40度。這為9兵團各路部隊帶來極大困難。
  • 抗美援朝「冰雕連」:一槍未發,至死保持戰鬥狀態,敵軍肅然起敬
    國內知名電視劇《三八線》就曾講述過那場戰鬥,例如埋伏於某處陣地的尖刀連六班,他們為了等待敵人而全部被凍死,這就是長津湖戰役中震驚世人、屹立不倒的"冰雕連"。雖然他們一槍未發,但是其犧牲精神令人折服,就連美軍也向他們脫帽致敬。
  • 長津湖之戰慘烈無比,志願軍做了充足準備,美軍為何能逃出包圍圈
    抗美援朝戰爭是我國的立國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志願軍戰士留下了光榮戰績。其中長津湖一戰,是我志願軍獲取勝利的一場重要戰鬥:我志願軍9兵團迎戰美軍第7步兵師31團。
  • 長津湖戰役中,第9兵團官兵真是穿夏裝在冰天雪地中作戰嗎?
    由於已近年底,無論是東北還是朝鮮早就進入嚴冬時節,因此東北軍區為各入朝部隊儲備了大量的禦寒物資。 其次,長津湖戰役時的天氣之寒冷,的確大大出乎雙方的預料。如果真如網上盛傳那般,第9兵團是身穿夏裝作戰,為何從頭到腳裹得嚴嚴實實的美軍也出現了如此高比例的凍死凍傷?
  • 美軍拍攝志願軍冰雕連「珍貴影像」?疑為電視劇花絮鏡頭
    (觀察者網訊)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為慘烈的一戰。這場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極端嚴寒天氣中艱苦作戰、多人被凍傷凍死,他們被後人譽為「冰雕連」。近日,一則被傳是「美軍拍攝的珍貴長津湖戰役影像」在網絡平臺上引發廣泛關注。
  • 長津湖血戰,129名戰士被稱凍成「冰雕」,美指揮官脫帽莊嚴敬禮!
    近3年之久的戰爭,中國志願軍用自身堅韌的意志,創造了許多奇蹟,也打贏了很多經典戰役。例如,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三八線》作品中有一段是描述尖刀連六班為完成潛伏任務,全員趴在雪地裡直到生命最後一刻的畫面。因此不少人便會聯想到血戰長津湖時,129名誓死也要堅守陣地,直到最後還手握武器保持戰鬥狀態的「冰雕連」。朝鮮半島的冬天,到處都是白雪皚皚。
  • 抗美援朝冰雕連,129名志願軍凍成冰雕,仍保持舉槍射擊姿勢
    這就是朝鮮戰場上長津湖戰役,改變歷史版圖的原因。長津湖戰役發生在朝鮮北部最大的湖——長津湖,到目前為止,很多戰爭體驗者也不想回憶那場慘烈的血戰。親身經歷那場戰鬥的遲浩田將軍多年後發出了這種感慨。張鎮浩戰役已經過去了60多年,到現在還讓我刻骨銘心。那麼這場戰爭究竟有多慘烈,為什麼中美雙方對這場戰鬥的記憶如此深刻?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張鎮浩血戰。
  • 史達林打小算盤,導致第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蒙受了重大損失
    長津湖戰役結束以後,9兵團轉入休整期。西線我軍則連續作戰,接連打了三、四次戰役。形勢逼人,華東炮兵為加強9兵團炮兵實力急調炮兵11團入朝。這裡需要說明一下三野特縱1950年10月進行了一分三,主體部分改稱為華東軍區炮兵,其他部分如戰車團、工兵團等分別成立了華東軍區裝甲兵、工程兵。
  • 因史達林打小算盤,致第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受重大損失
    長津湖戰役結束以後,9兵團轉入休整期。西線我軍則連續作戰,接連打了三、四次戰役。 形勢逼人,華東炮兵為加強9兵團炮兵實力急調炮兵11團入朝。缺乏重炮,導致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蒙受了重大損失。而蘇聯空軍在初期不肯出動,正是史達林的小算盤。 相比之下,西線炮兵1、2、8師可能還沒有全美式的105毫米榴彈炮團。炮11團已靠近鴨綠江邊,卻無法參加長津湖惡戰,怎不讓人扼腕嘆息。 2月初26軍率先結束了休整,迅速投入第四次戰役。
  • 9兵團凍傷減員3萬多,真的只因冬裝不足?其實真實情況更加惡劣
    1951年3月的統計報告,整個第9兵團在二次戰役中:"凍傷減員總計28954人,其中直接凍死1000餘人,凍傷嚴重不治3000餘人。凍傷減員達兵團總員額的32.1%,其中嚴重凍傷達22%之多。"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因為其悲壯的過程和重要的戰果,成為了國人心中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