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中國足協對中超聯賽的外援標準進行了改革,為了維護職業足球聯賽市場秩序,促進職業足球健康、穩定發展,足協推出了調節費政策。自從調節費政策被頒布以來,中國足協已經累積獲得了15億的調節費,而根據足協的官方文件報導,這些錢款將全部用於中國足球的青訓建設發展。
自從足協公布了調節費政策以來,中超聯賽在引進外援方面,確實有所減少,大手筆引入天價外援的情況不再多見。相比之下,一些性價比較高的外援受到了廣泛的歡迎。而在兩年中,一共僅有8名外援達到了外援轉會調節費的標準,分別是保利尼奧、塔利斯卡(廣州恆大淘寶)、哈姆西克、卡拉斯科(大連一方)、巴坎布、比埃拉(北京中赫國安)、費萊尼(山東魯能泰山)與莫德斯特(天津天海)。而這八名球員總共加起來的轉會調節費為15億人民幣。
根據中國足協的官方文件,調節費將全部納入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用於資助中國足球公益活動,並支持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和發展。這筆款項的公布,也令不少球迷驚呼錢款之巨大。而如果這筆15億人民幣的調節費能夠全部用於中國青訓建設,必定能對中國足球的發展有很大貢獻。
然而,也有球迷產生了質疑,15億人民幣究竟是否真正全部用在了青少年足球的建設和培養上呢?這個問題,自然所有人都無法回答,所有球迷們都想要中國足球能夠更快更好地發展,因此便對這樣巨大款項的去處非常關切。如果中國足協想要真正發展青訓,並且問心無愧地將這15億人民幣實打實地用在中國足球的建設上,那麼就應當將這些15億資金的去處明確公示,這樣既能杜絕官員趁機做手腳的行為,更能讓所有關心中國足球的球迷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