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父母,難以激發孩子潛能!要懂得為孩子的成長創設語言環境

2020-12-19 老花經驗談

雖然說把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並不好,但很多時候不少父母都在苦惱,為何確實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更加機靈?甚至明明是在同一家醫院出生,上學後同一個教室同一個老師教導,平臺一模一樣,但差距卻不小。

其實,孩子的差距早在9個月到三歲時就存在了,只是這個時候孩子的差距表現得不明顯,以至於很多父母都直接忽略。經過專家們長時期的研究發現,孩子之所以有這種差距,往往來自於父母。父母的語言是孩子最早接觸的語言環境,是孩子最終學習能力的關鍵。

沉默的父母,只會讓孩子身體裡潛藏的能力永遠沉睡,因此就會感覺似乎事事不如別人家的孩子。要知道,早期語言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早期語言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首先,孩子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成長到一定的時期,孩子就會有意識地模仿父母的行為和語言,而如果父母是沉默的,孩子自然沒有可模仿的東西,學習力就會下降,而學習力的下降將會使得孩子在上學時期發揮出劣勢,讓知識對於孩子而言變得晦澀難懂。

其次,孩子在0到3歲時,大腦每一秒都會產生幾百甚至幾千的額外類神經連接,而要發揮潛力,只需要關鍵的類神經連接,所以大腦會通過"突觸削減"淘汰較弱的類神經連接。而父母的經常性語言會在孩子的大腦中形成持久的腦迴路,變成關鍵的類神經連接,換句話而言就是父母的語言是文雅的,孩子的語言也是文雅的。

因此,要想孩子的學習力提高,發揮孩子的潛能,父母就要懂得為孩子的成長創設語言環境。而要創設早期語言環境,這兩個因素很關鍵。

創設早期語言環境的2個重要因素

1.父母對孩子說話的量。

這裡說話的量也就是父母對孩子說了多少句話,而重複的句子是不包含在內的。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中產家庭的孩子在早期語言環境中聽到的詞彙量,要比接受社會救濟的孩子聽到的多出3200萬。因此,父母對孩子說話的量本質上影響著孩子的發展。

2. 父母對孩子如何說話。

同一項研究的另一組數據表明,中產家庭孩子的父母多對孩子說正面的詞彙,多鼓勵孩子,而社會底層的孩子聽到的父母說的話多為負面、消極的,經常被否定。因此孩子在那個成長階段,受父母語言的影響,潛意識就告訴自己是"我能行"或是"我不行",前者當然有自信得多,也就逐漸成長為"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懂得如何說話,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正確的語言環境有利於發揮孩子的潛能,讓孩子無意中愈發優秀。

教你如何說話才有助於孩子成長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畢竟孩子是不能完全跟隨大人的節奏的,因此大多數時候都需要大人用孩子的眼光看問題,去適應孩子的節奏,去共情孩子的感受。另外,家長也要有意識地使用兒化語言,研究表明,11到14個月大的孩子如果一直接受兒向語言,掌握的詞彙量將會比同齡孩子多兩倍,畢竟兒化語言讓孩子感到親切自然而更喜歡聽,就能無意間吸收到更多的詞彙量。

和孩子進行有效交流。在孩子還不能完整表達之時,家長們可以經常有意識地告訴孩子"我們現在要去做什麼什麼啦",即使孩子不懂得如何反應,但卻是能夠吸收到這些語言的,等孩子稍微大些,家長們就可以經常描述日常生活,比如坐車時和孩子說說外面的景色,看到的內容等等,或者是談談孩子在幼兒園做了什麼,今天發生了什麼等。孩子接觸的語料越豐富,語言的發育就越好。

和孩子輪流談話。等孩子有了表達的能力,僅僅有家長單方面的說是不夠的,還需要孩子的表達。家長們可以多提問孩子,引導孩子完整地表達句子,最好是不受手機、電視等的幹擾,在最自然的狀態下和孩子交流。另外,家長要注意不要使用命令式的語氣提問孩子,應該用建議提示的語氣。

寫在最後

總之,沉默的父母,難以激發孩子潛能,父母們語氣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為何如此機靈,不如思考是否是自己沒有給孩子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導致孩子接觸的詞彙量太少而無法激發潛能。早期語言環境良好的孩子,就像是擁有了贏在起跑線上的優勢。畢竟沒有所謂天資聰穎的孩子,只有善於溝通、善於表達的父母。

父母們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和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表達,都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夠重視孩子早期的語言環境,讓孩子發揮所長,描繪屬於自己的藍圖。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致家長:激發孩子語言潛能的5點建議
    因此,要想喚醒孩子的語言潛能,就要做他們良好傾聽能力的嚮導。指引孩子學會傾聽,要從出生時就開始。認真傾聽孩子的說話,尊重孩子,有效地鼓勵孩子表達,從而增強孩子表達的自信心,激勵孩子表達的欲望,促進語言潛能的激發。
  • 父母不要過多的幹預和控制,激發孩子的潛能,因材施教是關鍵
    父母愛孩子是一種天性,但是過度的愛對孩子而言不一定就是好事情。過多的阻止和控制會讓孩子失去自我,孩子也無法發現自己的價值,激發自己身體上的潛能。因材施教很關鍵,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天使。
  • 三步,激發潛能,讓孩子內心幸福,成績優秀
    懂得心理育兒的父母,由於在教育時,兼顧了孩子的年齡、特點,並懂得要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孩子認可、並能夠遵守的生活、學習上的規則,往往能夠用恰如其分的賞識、懲罰等方式來教育孩子,從而能夠更好地發揮孩子的潛能,增強孩子的內驅力。
  •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與潛能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使得越來越多的家長都開始注重孩子的學習問題了。今天筆者來給大家說說該如何做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潛能?首先、不要一直死讀書,複習是最有效的方式,在還沒有忘記的情況下,通過不斷的複習加深理解並達到牢記的方法會更有效。
  • 玩具種類五花八門,想激發孩子潛能,可以讓孩子玩這些玩具
    在寶寶成長過程中,總是離不開各種各樣的玩具。可如今市場上,玩具種類繁多,玩具說明寫的也是特別的誇張。不可能所有玩具都買回來給孩子玩吧,那就只能挑選一些適合的玩,很多寶媽為此很是苦惱,精心買回來的這個玩具到底適不適合現階段的寶寶玩耍呢?
  • 語境思維——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
    可是,有一件事,始終困擾著施兄,在孩子牙牙學語,並試圖跟這個世界交流的時候。他卻始終找不到一種方法,為孩子營造一個完美的語言環境,幫助孩子建立起跟這個世界的有效連接。施兄是有先見之明的,他的這個問題,事實上還沒有得到更多家長的重視。
  • 4個方法激發孩子潛能,家長多堅持,孩子記憶力好、求知慾強
    孩子的潛能是需要激發的雖然孩子的智力水平與遺傳因素有很大的關係,但環境也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之一,大家應該聽說過一些「狼孩」之類的故事,有些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沒有人說話、沒有任何早教的環境下,跟著動物生活,最後不僅生活習性會和動物很一樣,智商的發展也差不多和動物一樣,遠低於正常人的水平。
  • 做成長型父母,用「3000萬詞彙」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通過薩斯金德的長期觀察,她發現這樣的差異並非手術和生理問題,經過更加深入地調查研究,她最終找出了答案,父母肯定的語言及語言數量成為影響孩子學習成長的關鍵。本書中提出了3000萬詞彙的概念以及父母早起語言教育對兒童大腦發育顯現出了不同的差距,下面我們從建立良好語言環境、多稱讚少指責和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三個方面來了解一下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語言的特殊力量。
  • 孩子的成長是環境的是父母的是學校的,更是自己的
    成人已經從孩子的階段成長過來,他們似乎更懂得如何對付孩子才會讓他服帖。他們在制服孩子的快感中收穫著那點點變態的、做為成人所謂「強大」的滿足感。而在孩子的眼裡,這是惡魔、是仇恨,甚至是地獄!那麼,這樣的孩子註定只能走向毀滅。這就是定性的悲劇!孩子的靈魂原本都是純潔的,只是成長的環境、父母的處世和周遭的際遇,讓他在生活的現實中迷失了。而在迷失的過程中,沒有及時得到來自社會的、親人的、師長的愛護和扶正,所有的冷漠將他一步步地推向了萬劫不復的命運深淵!
  • 孩子總是獨佔物品,無法融入集體,讓孩子懂得分享父母要這樣做
    這下表姐明白了,墨墨這孩子喜歡獨來獨往不愛分享,但是這樣非常不利於他的人際交往關係,為了讓兒子更受歡迎一些,表姐決定在未來的時間裡要教會孩子懂得分享,因為分享並不只是為了讓孩子搞好人際關係,還能讓孩子學會感恩。那麼懂得分享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呢?
  • 孩子語言啟蒙,沉默期到詞語爆發期,卡爾威特:抓住孩子2個階段
    孩子語言啟蒙,沉默期到詞語爆發期,卡爾威特:抓住孩子2個階段孩子的語言啟蒙,對孩子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孩子的語言系統完善過程,是從沉默期到爆發期的,只不過是一個時間上早晚的問題,最早階段的孩子語言爆發期是在孩子22-24個月的時候,孩子們在這個成長階段的時候
  •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有效性
    現代幼兒園環境設計進行科學化,藝術化以及教育化的創設,是學前兒童所必需要的。因此要對幼兒園進行科學合理的環境創設,認真仔細了解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各種影響以及孩子對環境的喜好差別,讓幼兒園環境對幼兒的學習能力,審美能力產生積極影響。
  • 如何培養孩子的上進心?父母要激勵孩子自信心,不要語言打擊孩子
    因為只有父母給予孩子正面的讚賞,才能讓孩子體會到進步帶來的好處,才能體會到那種進步被讚賞的感覺,這樣有助於孩子形成自己的上進心,去想要更加努力,去做好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2.寬容孩子的錯誤 家長對於孩子的錯誤不要揪著不放,也不要狠狠批評孩子。對於有些錯誤,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寬容,讓孩子自己明白內疚就好了。
  • 小女孩被贈口罩留蛋糕答謝: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這項能力
    「一定是有家教的孩子,知恩圖報。」深以為然。知感恩的孩子,會像太陽一樣照亮溫暖周圍,而這種溫暖的力量會成為孩子前行路上的光,助力他更好的成長。所以,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培養孩子知感恩。一個知感恩的孩子,往往能在感激別人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這種快樂也會感染身邊的人,形成一股吸引力。同時,知感恩的人有著強大的同理心,懂得為他人考慮,跟這樣的人相處會更加舒適,人們也更樂意與其交往。巴特爾說:「懂的感情的人,才會找到知己;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找到朋友 。」
  • 有遠見的父母,知道給孩子灌輸這6句話,孩子以後懂得孝順父母
    孩子的優秀成長,不僅需要孩子自身付出努力,還離不開父母的栽培。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體現在孩子生活和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有遠見的父母,會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讓孩子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孩子人生的基石才更牢固。
  • 什麼是潛能?人類的潛能到底有多大?是否能自主激發潛能?
    在正常情況下,身體潛能一般被理解為身體素質潛能,通過有規律的科學體育鍛鍊可以增強身體機能,高強度的競技狀態下(如各種體育運動比賽)可以小部分激發身體潛能,這是身體潛能的呈現層。而本質層的身體潛能激發,需要特定場景環境,通常是在生命受到威脅時,或是特別危險緊急的關頭,如古代戰場上武將殺紅眼處於的暴走狀態,下面我們再舉幾個現實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形象客觀地了解下人類的潛能有多大。1、法國,一位名叫桑尼耳的飛行員在清洗戰鬥機。突然,他感到有人用手拍了一下他的後背。回頭一看,他嚇得大叫一聲,一隻碩大的狗熊正舉著兩隻前爪站在他的背後!
  • 耶魯大學研究:《孩子潛能自查表》,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
    因此到三歲後,我們就試著讓她學,結果發現孩子學琴學得特別快,也很有興趣,平時練琴一坐就能坐上兩個小時不動。」海藝媽媽自豪的回答說。看來,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可不止一丁半點,加上每個孩子天生就會在某些方面比較有潛力,所以一旦家長能幫助孩子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培養起來,將來必然會很優秀。
  • 卡爾威特直言要抓住兩大時期:嬰兒語言啟蒙沉默期和詞語爆炸期
    將孩子處在語言環境下潛移默化的將語言隱藏在其潛意識當中。所以一定要重視孩子這段沉默的時期就像毛竹一旦破土變大有長勢。第二個關鍵時間點要早15天我主張在孩子15天的時候就開始灌輸詞彙,在孩子剛可以辨別事物的時候就教他說話,老卡爾這樣說。
  • 與孩子共做神奇遊戲,學會設計思維,激發無限創造潛能
    可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這樣的結果除了「歸功」於遊戲製作人的初衷,我們能做什麼、確切的說是能陪孩子做什麼呢?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學習之餘他能想到的肯定就是玩,孩子玩什麼,肯定是見過什麼玩什麼,有什麼玩什麼,整天見到最多的就是電子產品,你說他能玩得不溜嗎?除了關注學習,你關注怎樣讓孩子玩的即有意義又有趣嗎?關注過怎樣用遊戲點燃孩子的智慧、激發孩子的潛能嗎?
  • 孩子幾歲上幼兒園最好?父母的憂慮,要看看孩子的適應能力
    可是去幼兒園,孩子平常在家裡被家裡人慣壞了,一下子又要融入到大的環境中,和許多小朋友還有老師打交道,孩子也會不習慣,甚至出現反抗的情緒。由此看來孩子過早或者過晚的去幼兒園都是不合適,那麼海姨今天就來解答一下父母常見的一些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