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都「跨界」開咖啡館?您還有什麼不敢創新?

2020-12-22 無限腦洞品牌設計

同仁堂開咖啡館 是我誤解了中藥嗎?

「同仁堂開咖啡館了」這個消息,引起了很多朋友的興趣。

第一感覺,這年頭,老字號真的不容易。再一想,同仁堂做咖啡……

莫非是對咖啡有著中醫藥方面獨特的見解?

同仁堂「知嘛健康」店。

其實同仁堂的「知嘛健康」賣得遠不只是咖啡,還包括小盅煲湯、西點麵包,約有百十平方米的店鋪一樓,既有星巴克一樣的咖啡櫃檯,也有餐館一樣的小桌。

當然還有充斥在各個貨架、角落中的中藥、食材。二樓最裡面有藥鋪櫃檯,還有知名中醫專家定期到來。

周末的下午,店裡連一把空餘椅子都沒有,這一幕讓人驚訝。

疫情開始的時候,恐怕同仁堂的藥店裡面都不會有這麼多人。

櫃檯前站滿了人。

誰能想到,疫情結束的時候,同仁堂的咖啡館卻坐滿了人,甚至還有很多人在櫃檯前排隊,然後端著一杯咖啡走出去逛街。

同仁堂,它跨界了。這一步還真挺大的。

中藥VS咖啡

走進「知嘛健康」的時候,我仔細審視了一下它的logo。之前我相當懷疑,這真的是和同仁堂有關的店鋪?

它的logo上確實是有同仁堂,雖然字小了一點兒。

驗明正身,確實是同仁堂。

我從中感覺到了矛盾,在同仁堂的戰略裡,似乎既希望一個新興的形式,為老字號帶來新人群中的聲譽;卻又擔心,對「中藥鋪」的傳統觀念,攔住來往人們走進店門。

因為,這裡確實太不像一個「中藥鋪」了。

點餐電腦,蘋果。破電腦就夠用,但若不是蘋果,如何體現「檔次」呢?

一樓是光亮的花磚地面,小方格子的吊頂,和麵包店一樣的展示櫃,和連鎖咖啡館一樣的櫃檯。客人手裡端著的大都是咖啡,還有少數人面前放著湯盅。

人們三兩一起坐在小桌前,或是聊天,或是一起玩手機、打遊戲。

包括所有的牆壁、小展臺、小展示柜上,都擺放著瓶瓶罐罐。

我仔細看了看,上面有很多蜂蜜、雜糧以及常用的泡水喝的花花草草。

後面的柜子上都是瓶瓶罐罐。

櫃檯上方的顯示屏上,相當一部分產品名稱中,確實都含有中藥,比如「清熱甘草拿鐵」,「羅漢果黑咖啡」、「茯苓薏米陳皮燉老鴨」。

也有一些品名無異的飲料食品,如「藍色妖姬軟歐包」、「經典美式咖啡」。

一杯咖啡二三十元,中規中矩。

菜單價目表。

店鋪的二樓則是一個擺滿小墩的大廳,看上去很適合做些活動,如健康講座之類的。

二樓最裡面,還保持著中藥鋪裡常見的寫著藥名的柜子。

我特地問了,這裡目前雖然不是醫保定點中藥鋪,但工作人員說,其中藥材與同仁堂眾多藥店同源供貨。藥材質量是有保證的。

二樓的傳統藥鋪櫃檯。

工作人員說,來這兒的年輕人遠多於老人。偶爾才有老人前來諮詢、購買保健品。

另外,一些著名中醫也會定期來這裡坐堂,為人們提供健康諮詢等服務。

但二樓的人比一樓少多了。

中藥鋪加咖啡館,已經是史無前例的。還加上了茶餐廳與小課堂。

二樓的小廳,後面是大屏幕,用來做活動的好地方。

咖啡是中藥嗎?

同仁堂享譽海內外,它是中醫藥世家,雖然後來轉為國營,但仍然是中國中醫藥界的權威。

老百姓說「醫者仁心」,比起餐飲企業,我們習慣性地對醫藥企業高看一眼。

也就是說,如果這裡出售的飲料是酸梅湯、涼茶,我們也許更理解這種新的經營模式的含義。

點心、咖啡櫃檯。

然而前面說了,櫃檯顯示屏上最顯眼的是「草本咖啡」,那,我就有一個想法了:

也許同仁堂是對咖啡,有了中醫藥層面相當深刻的研究與理解。

萬物皆可入藥,各位一定都聽說過「五靈脂」、「人中黃」對吧。

來之前我猜測,咖啡一定也不例外,何況咖啡並不是什麼現代科技合成的化學品,而是一種真正的天然草本植物果實。

工作人員在做咖啡。

在貨架之前我找到了一位穿著白大褂的小夥子。是的,和醫生一樣的白大褂。

我問他,按照中醫藥學來說,咖啡有什麼藥理作用?

小夥子一愣。很明顯這個問題出乎他的專業知識。

我看了一眼他白大褂上面繡的logo,是「知嘛健康」,而並非「同仁堂」。

左邊貨架前站著顧客和「白大褂」。

聊了幾句,這位小夥子明顯是對中醫藥有著一定理解的——至少他能給我講出一些中醫藥基礎知識、列舉一些我沒聽說過的中醫藥書籍。

對於店裡出售的「中藥咖啡」,他給出了一個說法:

「咖啡可以提神,但一定程度上也透支精神。所以我們在咖啡中加入一些中草藥,來平衡健康。」

湯品櫃檯前。

聊完我就繼續等待下單的咖啡了。

一兩分鐘之後,這個小夥子又找到了我,他熱情地拿著手機,向我展示他剛剛搜索的結果。

那結果顯示,已經有人對咖啡展開過研究,給了咖啡一些中醫藥層面的定義。

他還說,我的這個問題挺有價值,他會去請教老專家。

櫃檯另一端的湯盅。

其實呢,我並不是真的想知道咖啡有什麼藥理作用,我只是想知道,咖啡館裡的「白大褂」或者說是導購員,是否知道咖啡與中醫藥的關係。

畢竟,這是同仁堂的咖啡館啊。

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中藥加咖啡,你要喝幾杯?

店鋪內景。

其實不用那麼懂咖啡

可是我這個問題,真的有意義嗎?

於中醫藥來說,也許是的。

然而於咖啡館,恐怕沒什麼意義。

喝咖啡的人,或是喜歡味道,或是需要提神,誰也不是拿它當藥喝。

何況,如果我們真的只把這裡當成咖啡館,那就大錯特錯了。

換個說法更明顯。《王者榮耀》這個遊戲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非常反感它。三國人物已經被糟踐個夠了,先秦那麼多名人如今也要被糟改,我們是不是太不尊重歷史了?

高漸離,是這樣唱「英雄一去兮不復還」的?

不。

現在的年輕人固然聽說過墨子、廉頗,還有多少人知道幹將莫邪、兼愛非攻、章草橫鱗?

區區一個手機遊戲,王者榮耀以另一種形式,讓這些歷史知識走入了對歷史毫無興趣的人的腦海裡。

雖然粗淺,但有與無,已是本質區別。

郭德綱在反駁「相聲要具有教育意義」的段子裡面說過,「放過相聲吧。」

此時我們也可以說一句,「放過中藥吧。」

二樓中藥櫃檯上,正在配製的藥粉。

同仁堂是企業,「一般是指以盈利為目的。」

企業形象、市場宣傳本來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對於現在消費主體「年輕人」來說,生病本來就是小概率事件,即便看病吃藥,一般也是西醫、西藥,能以另一種形式,提醒人們中醫、中藥的存在,可謂是一件「偉大」的事情。

何況,沒有市場形象,就沒有更多的利潤;沒有更多的利潤,就沒有研發、進步的動力與支援。

如果同仁堂能以一種看似與中藥關係並不太明顯的做法,讓品牌形象在年輕人群中展示,並實現盈利,繼而把中醫藥學發揚光大,甚至開發出更多特效藥,於你我來說也是莫大的好事。

貨架上的蜂蜜,有標價。我查了一下,另一家中華老字號百花蜂蜜,其產品大都每斤是20至40元,而這裡的蜂蜜,每斤約合50至80元。我們可以不在乎價格,但它是否符合同仁堂給我們的一貫印象呢?

老字號的「騷操作」

大多數的老字號日子不好過。這是事實。

一塊金字招牌,既是信譽,也是包袱。

信譽自不必說,而一家舉世矚目的藥企去賣咖啡,在很多人眼中都會不解。這就是包袱。

我喝了一杯店裡的甘草拿鐵,加冰的。說實話,確實喝出甘草味兒來了。

打聽一番,有人說不錯,有人說一般。口味是個很個人化的東西。

店裡的櫃檯。

像同仁堂這般資歷的「中華老字號」,有些幾乎已經淡出我們的視野。

「中國照相」、「大北照相」雖然都在,但整個行業都受到了手機攝影的衝擊;

稻香村等等傳統糕點雖然有些做得還不錯,但客戶大都年紀偏高,未來堪憂;

成文厚帳簿……我滴個天兒,誰家記帳用帳簿啊,都是電腦了,而且幾個比較著名的記帳軟體,都是年輕一代公司開發的;

龍門米醋、金獅醬油,現在已經被外地品牌嚴重衝擊,恐怕北京人家裡用這兩個牌子的也不算多了;

成文厚的帳簿產品。誰還用它?

通三益秋梨膏?30歲以下的人可能都沒聽說過了吧?想當年為了這個牌子,幾個廠家還鬧過官司呢;

至於服裝鞋帽,甭比什麼高端品牌,有哪一家市場影響力能強過阿迪、優衣庫?

前一陣子東來順開了自助火鍋。所有的人都會想到,東來順這些年算是小貴的飯館,它開自助,豈不是自降逼格?

然而排隊的人多,便是最大的成功。

誰說老字號一定是價值低廉的小吃?誰說老字號一定是價格高昂的盛宴?

於東來順來說,68元的自助,大家覺得是便宜。圖片來自網絡。

吳裕泰賣起了圓筒冰激凌,我問過很多一些朋友,他們說對味道無感。

然而若不是幾塊錢在前門大街上能買到一個冰激凌,有多少人來到北京甚至生活在北京,卻不會接觸到吳裕泰這個鼎鼎大名的茶葉老字號?

「知嘛健康」裡面的掛號價目表。

前些年前門大街上的壹條龍涮肉館搞過「份兒飯」以及清真烤鴨。

房租壓力巨大,若一直維持平民涮肉館的定位,壹條龍活得到現在嗎?

太多老字號,死守著他們的領域,一點點接受著市場的衝擊,眼睜睜看著文化與經濟的蛋糕都被分割,從來不想敢想像去爭奪更大、更新的蛋糕。

老字號的一大步

店裡一角,官方正在直播。

在店內,一位漂亮的小姑娘,正在通過直播平臺出售店裡的商品。聽了一耳朵,好像大多是保健食品。

在店門口,我和兩位走出店鋪的年輕姑娘交談了一番。

二人都是90後,一位姑娘承認,自己就是來「打卡」的,並且有些失望,她並沒覺得枸杞咖啡能喝出枸杞味道,甚至並沒有人告訴她,這種咖啡是否會比普通咖啡更健康。

「第一次是慕名而來,但不會有第二次了。」她說。

「打卡」,一個流行詞,一個流行的消費模式。它可以養活網紅,但能養活老字號嗎?

與她同行的另一位姑娘,甚至認為「這樣的店鋪,讓我對同仁堂印象更差。」

相信這不會是所有人的想法,肯定會有對這裡感興趣的回頭客。

就像中藥,早在民國之前,全中國的人病了都要吃它,只有「吃得起」和「吃不起」的區別;然而現在,我們更多時候選擇了西藥。

這種選擇,於你我來說無疑是幸福;然而對於中醫藥來說,卻是巨大的的衝擊。

在我們心裡,「同仁堂」這塊老字號招牌的分量幾乎等同於「中藥」甚至「中醫」;如今,它需要以另一種形式,證明自己的存在。

從這個意義上說,同仁堂,已經邁出了一大步。

「知嘛健康」的櫥窗。玻璃反射出一個眼花繚亂的世界,店裡面不同於傳統同仁堂的裝飾風格,倒是和這個花花世界很般配。

其實對於所說的「跨界」就是創新,我們深圳無限腦洞公司是一家專門的品牌創新團隊,如果您在這方面有興趣可以來共同探討跨界創新新品牌。

相關焦點

  • 賣中藥的同仁堂也開咖啡店了!
    同仁堂開咖啡館了,萬萬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在賣中藥的店裡喝咖啡買咖啡。據媒體報導,這家店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網紅新店「同仁堂知嘛健康」,雖然同仁堂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不過,同仁堂健康旗下的新品牌「知嘛健康」也是今年才成立不久,目前這家加入賣咖啡陣營的咖啡店菜單包括枸杞拿鐵、羅漢果美式肉桂卡布奇諾、益母草玫瑰拿鐵等等,想像一下,去喝咖啡的時候順便體個檢看個病開個中藥,這恐怕是國內唯一一家了。
  • 造價7000萬,同仁堂開了養生咖啡店
    近日,小紅書、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之上,開始有人曬出一家新晉網紅咖啡館,在這家咖啡館的菜單上,枸杞拿鐵、清熱甘草拿鐵、羅漢果美式、益母草玫瑰咖啡……西方的舶來品與中國數千年的中藥文化,第一次在一起碰撞、融合,調動人們好奇的味蕾,調和成社交媒體之上的狂歡。
  • DR.JOU 森田藥妝×北京同仁堂 打造面膜與食補的跨界CP
    深層修護CP:安瓶精華面膜+枸杞黑豆粉說起養生,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各種抗老安瓶與"保溫杯裡泡枸杞"。DR.JOU 森田藥妝與臺灣出品北京同仁堂告訴你,想要喚醒肌膚修護力,安瓶精華的滋潤與枸杞黑豆的營養缺一不可!
  • 同仁堂養生咖啡館成網紅 枸杞拿鐵能否激活老字號潛力?
    褚英碩/北晚新視覺供圖最近一段時間,同仁堂旗下一家知嘛健康咖啡館成了社交媒體上的「新晉網紅」。傳統中草藥鋪轉型成為新潮的養生咖啡館,枸杞拿鐵、羅漢果美式等中草藥元素與現代飲品的碰撞融合,吸引不少消費者慕名前來「打卡」。進入2019年以來,老字號同仁堂面臨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的考驗,新零售能成為激活發展潛力的突破口嗎?
  • 星巴克、Stayreal跟風玩跨界 咖啡館跨界風險有多大
    這就是時下最流行的,緊隨韓式咖啡之後又一種吸引年輕人的跨界咖啡館。   如果你還在咖啡館裡吃著沙冰、鬆餅,潮人會告訴你,那是去年的流行了。現在,除了喝咖啡,買衣服,看球賽,聽現場樂隊表演,甚至KTV、體感遊戲等元素都搬進了咖啡館。在這股跨界咖啡的旋風裡,國際知名的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需求面積:150-350平方米)也端上了自己的菜,開始跨界現場演奏古典音樂。
  • 枸杞拿鐵、山楂陳皮美式……職場人,同仁堂中藥咖啡你喝嗎?
    中藥咖啡成潮流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清康熙八年,北京同仁堂創立。24年後的1723年,同仁堂開始供奉御藥並歷經8任皇帝。北京同仁堂素來以藥聞名,這次卻因咖啡又火了一把。一進到咖啡館裡面,瞬間能感受到滿滿「中藥氣質」的裝修風格,牆邊的柜子裡和吊頂上都放置和固定了各式各樣的中草藥進行裝飾展示,咖啡操作臺前進行製作的咖啡師只有兩位,還安排了幾位大夫隨時給消費者們提供專業知識的講解和健康問題的解決。它完完全全是一間用藥材清香代替咖啡濃香的獨特咖啡館!
  • 大白兔推唇膏,同仁堂開咖啡店……這畫風你萬萬想不到!
    來源:經濟日報近幾年,老字號企業颳起了一股跨界風。大白兔推唇膏,同仁堂開咖啡店,瀘州老窖賣香水,馬應龍出口紅,「狗不理」賣面膜……各種神操作讓人眼花繚亂,驚嘆這世界實在變化太快。分析原因可以發現,大部分老字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品牌管理意識淡薄、產品結構單一、創新能力不足、營銷理念滯後等問題。而跨界確實可以改變老字號產品單一、營銷乏力的局面,充分釋放自身品牌紅利。另外,老字號要繼續保持品牌活力,也要迎合當下消費趨勢,融入年輕人喜愛的元素。
  • 同仁堂賣咖啡,只有枸杞沒有保溫杯?
    不遠處,咖啡機嗡嗡作響,與輕快的背景音樂應和著,儼然一片恬靜暢好的光景……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會不會覺得這是街邊的一家精品咖啡館?還真不是。這是百年老字號同仁堂新開的「咖啡館」。2019年,同仁堂創立了旗下新零售品牌「知嘛健康」。
  • 枸杞拿鐵、山楂陳皮美式 同仁堂跨界賣「中藥」咖啡 爆款日...
    枸杞拿鐵、山楂陳皮美式 同仁堂跨界賣「中藥」咖啡 爆款日銷上千杯】北京東三環有一家「網紅」咖啡店,每逢周末生意異常火爆,這家咖啡店的爆款都是中西結合,枸杞拿鐵、益母草玫瑰拿鐵、山楂陳皮美式,這些爆款每天都能賣出上千杯。添加了中草藥的咖啡,成為了年輕人們爭相追捧的消費新時尚。
  • 32元的枸杞拿鐵能拯救351歲的同仁堂嗎?
    前段時間,央視財經報導,同仁堂在北京東三環開了一家「網紅」咖啡店,每逢周末生意火爆,這家咖啡店的爆款都是中西結合,枸杞拿鐵、益母草玫瑰拿鐵、山楂陳皮美式,這些爆款每天都能賣出上千杯。「同仁堂咖啡」屬於同仁堂健康新零售業務,它的「本名」叫知嘛咖啡。
  • 以創新尋突破,同仁堂國藥集團大力拓展海外業務增長點
    為更好的滿足海內外客戶的消費需求,同仁堂國藥集團致力提升同仁堂品牌,擴大市場份額,積極發展海外市場的業務,集團以創新尋突破,採取多項措施大力拓展海外業務增長點。同仁堂國藥集團創新事業部總監張繼亮表示:未來內地巨大的購買力有望向海南轉移,海南將成為中國內地居民下一個免稅購物天堂,區內免關稅、免增值稅、減免流通稅,企業可以不出國門就享受有關優惠的政策,通關速度和便利程度也將大大提高。
  • 宜家賣冰狗,同仁堂賣咖啡,7月奇葩新品美食大盤點~
    當代青年提前養生,早就不是什麼稀奇事兒啦!誰還沒在保溫杯裡泡過枸杞?可能是感受到大家對養生的迫切需求,同仁堂都開始售賣養生咖啡啦!同仁堂知嘛健康茶飲店老字號開始進軍咖啡產業?趕緊來看看有什麼養生飲品?咖啡也能和養生掛鈎?老字號做起創新來也很有意思呢!
  • DR.JOU 森田藥妝攜手臺灣北京同仁堂 護膚也要「內外兼修」
    深層修護CP:安瓶精華面膜+枸杞黑豆粉說起養生,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各種抗老安瓶與「保溫杯裡泡枸杞」。DR.JOU 森田藥妝與臺灣出品北京同仁堂告訴你,想要喚醒肌膚修護力,安瓶精華的滋潤與枸杞黑豆的營養缺一不可!
  • 枸杞拿鐵、肉桂卡布奇諾…同仁堂推中藥咖啡,爆款每天能賣上千杯!
    原標題:枸杞拿鐵、肉桂卡布奇諾…同仁堂推中藥咖啡衝上熱搜,爆款每天能賣上千杯!你喝得慣嗎?中藥和咖啡,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東西,最近卻大火了一把,「同仁堂推出中藥咖啡」就衝上了微博熱搜。同仁堂開咖啡店,爆款每天都能賣出上千杯據央視財經,北京東三環有一家「網紅」咖啡店,每逢周末生意異常火爆,這家咖啡店的爆款都是中西結合,枸杞拿鐵、益母草玫瑰拿鐵、山楂陳皮美式,這些爆款每天都能賣出上千杯。添加了中草藥的咖啡,成為了年輕人們爭相追捧的消費新時尚。
  • 枸杞拿鐵、羅漢果美式……百年同仁堂賣咖啡了 老中醫藏的什麼藥
    本文共1843字喝枸杞泡的咖啡,熬最養生的夜~萬萬沒想到,那些調侃90後朋克養生的段子居然被賣中藥的同仁堂變成現實!據悉,同仁堂旗下的知嘛健康開新零售門店開始賣枸杞拿鐵、羅漢果美式咖啡、肉桂卡布奇諾等咖啡飲品。
  • 北京同仁堂老鋪新態 藥店「變身」咖啡館
    7月22日,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雙井附近的一家「同仁堂知嘛健康」店內,顧客坐飲咖啡飲料,聊天交流。 中新社報導,據悉,這是北京老字號同仁堂旗下新零售板塊,店內除傳統的問診抓藥外,還出售咖啡、麵包,也可用半自助的方式選購健康食材等。
  •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同仁堂邁向高質量發展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這是對中醫藥行業提出的新要求。作為中醫藥行業的老字號企業,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集團」)將帶頭落實好重要指示精神視為重要責任與使命。目前,同仁堂集團正努力推動百年老字號邁向高質量發展。
  • 日售千杯,32元的枸杞拿鐵是351歲同仁堂「良藥」?
    當老字號成了網紅,同仁堂的咖啡裡又賣的什麼「藥」? 「每天600杯起,爆款枸杞拿鐵和山楂陳皮美式有時能賣上千杯。」 下午三點半,位於朝陽區雙井街道天力街的同仁堂知嘛健康店的收銀員眼神略顯疲憊。 店面明亮、色調溫暖。一樓咖啡區幾乎滿座,每位進店的消費者都拿著手機拍照。
  • 遍地開花的北京同仁堂,還能緊守必不敢減物力,省人工的古訓嗎?
    我聞見機油味就覺得不舒服,於是就將車留在店內,來到路邊溜達。這裡位於唐山陡河的東面,沿著河堤修建有綠色休閒長廊,馬路被稱作河東路。原來經常乘坐的28路公交車往來不絕,自從搬入新家以後,就很少乘坐了。於是,我就沿著河東路向南走,想著運動一下。很久沒來這邊,一棟仿古式建築映入眼帘。心想這裡又建了個什麼?
  • 2020年新開的這些跨界體驗店,憑什麼成為城市網紅打卡點?
    「跨界」這種形式,可以幫助品牌孵化出新品牌和新產品,利用新技術和新場景打造出高顏值、強體驗的實體空間,給消費者營造出一種新的生活社交方式。一個成功的品牌跨界店不僅能給品牌本身帶來可觀的人流量和經濟效益,還有著成為城市打卡地的潛力。今天,小編為大家搜集了2020年值得關注的跨界案例,一起來看看它們在跨界營銷上玩出了什麼新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