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時,看看這幾句話,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2021-01-17 優創視角

俗話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的一生,可以看做是一條漫長而又曲折的道路,一路上伴隨著快樂也伴隨著痛苦,時而順風順水,一路向前,時而坑窪坎坷,艱難攀爬。我們一生中都會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可能是遭遇挫折,可能是因為別人的影響,也有可能是因為生活上的壓力等等。

不順心的事情,誰都會遇見,重要是看人們怎麼去面對它,生活態度的好壞間接的影響了一個人後續的發展,如果一些壓力不能及時化解,很有可能會對以後的生活造成影響。

事事不順心的時候,可以看看下面這幾句話,充分理解並記住這幾句話,對修養身心有一定的作用。俗話說「禍福相依」,只要度過了讓人不如意的禍患,不久之後也將會有好運福報相隨。

01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

講的是不要太留戀過去,糾結的越多對自身更不利,要學會放下,不要對過去有過多的執著。

人生在世,我們生活中的得失,終究會變成過往,如果一直與過去糾纏不清,受苦的還是自己。所以,一個人,無論曾經多麼輝煌或者是多麼落魄,都沒有必要與過去糾纏不清,要把當下作為重點,注重當下應該做的事情,做到「既往不戀,當下不雜」。

一個人,如果一直把過去的事情擱在心裡,放不下去,最終導致的結果,是陷入無限的憂愁之中。大多數人在陷入失意的時候,往往都是聯想到了以前的不堪,對當下的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總是困惑自己是否夠格。這樣的人內心太過複雜,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他們時常煩躁。

歸結原因,只不過是心靜不下來,給自己一點時間靜下心來,理清思路,困惑就少一絲,路也就不難走了。

面對過去的不堪,既然拿得起就要放得下,這對自己來說並不是壞事,放下過往也是放過自己,既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又何必耿耿於懷呢。所以,要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待過去,慢慢地就會發現,那只不過是以前的你,並不代表就是現在的你,目前的問題,是做好現在的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

02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講的是在意志消沉的時候,也不要忘記自己的道德修養,得志的時候更要努力為天下人謀福利,這樣才是人們所愛戴的樣子。

有的人,遭遇人生不如意的時候,會選擇自暴自棄,沒有控制住自己的言行,他們對這個社會已經絕望了,導致他們膽子也越來越大,做事不考慮後果,肆無忌憚。這個時候跟他們講道德無異於是對牛彈琴,他們聽不進去,也更容易衝動,最終的結果就是演變成了惡性案件的發生。

極端的人,他們遭遇挫折沒有經過正確的心理疏導,最終才會釀成大錯。他們經歷太多人性的陰暗面,才會對生活留下了深深的絕望,他們的做法很顯然是偏激的,他們缺少直面現實的勇氣和決心。

所以,儘管我們遭遇不公,也要堅持道德修養的底線,這些不平的遭遇都只是暫時的,要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人生,面對生活,這樣的人生才是無悔的人生。

03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我們都知道,梅花生存的環境很惡劣,綻放之前總會經歷透徹心骨的寒冷,之後才有如此迷人的清香。

所以,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懂得吃苦才能成就大事。人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經歷一些不如意,這些事情或許會讓你焦頭爛額,或許讓你心生憂愁。

但是,換個角度來想想,你就會發現,其實這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任何你遭遇的事情,都會有他們存在的意義,等你事後再來觀望,就會清楚,這個只不過是給你成功所做的鋪墊,一路上遇到的挫折,只不過是這路上的絆腳石。

為人處世的時候,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這樣不僅能更加順利的解決問題,還能收穫更多的回報。這樣的人,越走越順,福報也就不請自來。

04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這句話講的是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想去挽回也是白費力氣,因此要把目光放在長遠的將來,你要趕上的不是過去,而是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住機遇。機會錯過了不要緊,有可能下一個更好,錯過的終究無法挽回,真正能迎頭趕上的,是未來。

有的人,會因為一時的錯過,而表現出憂愁鬱悶,甚至是後悔。這個時候就要端正心態,懷揣著希望,把握住下一個機遇,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與其抱頭鬱悶還不如端正態度,把眼光放長遠,不僅能緩解自己因為後悔而產生的愧疚感,還能領先其他人,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每個人的人生,難免會經歷一些風風雨雨,之所以事後展現出不同的姿態,是因為心態的不同。擁有一個好的心態,不僅能在關鍵時刻為你排憂解難,還能給你的人生起推波助瀾的作用。一百個人就會有一百種人生,這裡面,每個人的選擇和覺悟不同,也間接造就了各種各樣的人。他們的人生,有的樂觀,有的消極,有的極端,更有的是選擇為社會無私的奉獻。

說到底,人生百態,只不過是不同人對人生有著不同的看法。所以,心態對人一生的影響是有終身性的,學會如何積極地面對人生的不如意,也是在幫你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以上的四句話,可以在你陷入困境的時候拉你一把,以免走向墮落的深淵,有句話說得好:「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本文來自投稿,作者:畢飛

相關焦點

  • 佛說:活得自在的人,皆是想通了這三點,一念放下,方得自在
    人的一生不能奢求太多,人生幸福與否,取決於自己。這世間沒有不幸福的人,只有得不到滿足的心。知足的人,能常樂。所以佛說:若想活得自在,便要想通這三點,一念放下,方得自在。01人生之苦,苦在執著世間事,人間情,最怕的就是人的執念。所以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 佛教: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不一樣,他們的原生家庭不同,成長經歷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脾氣秉性也不同,這所有的不同,不斷的排列組合,成年之後的成就也迥然不同。不論人生最後有多少不同,曾經是如何輝煌、光鮮亮麗亦或是如何狼狽不堪,所有的這一切,終將會被歷史所淹沒。
  • 《少年歌行》:心有執念終成魔,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無憂看了太多世人的善惡美醜、愛恨情仇,所以他度人的時候,是讓大家放下,而無憂大師的執念在於:讓大家放下,最終這個執念成了他的心魔。九龍寺大覺禪師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具空。
  • 《金剛經》:一念起,一念滅,緣起緣滅,該放下時就要放下
    一念起,一念滅,緣起緣滅,該放手時就放手,該拿起時就拿起。人的一生要說很長也很長,但是要說很短,真的也很短。但是我認為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沒有多少時間給你浪費,也沒有多少時間給你去後悔。更沒有多少時間讓你帶著執念活下去,所以,放下才是人生輕鬆自在的關鍵,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 佛說:不要讓嫉妒的種子發芽,生氣時這樣想,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人這輩子有且僅有一次,不要過分地在意身邊的人,也不要刻意地在意他人的事。在這世上,總會有人讓你生氣、讓你悲傷、讓你嫉妒,並不是他們有多壞,而是因為你很在乎他們。所以想心安,首先就要不在乎、不生氣。所以,放下計較之心,坦然地過自己生活,正如佛說:不要讓嫉妒的種子發芽,生氣時這樣想,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 杭州靈隱寺很靈驗,「一念放下,萬般自在」珍惜保持寧靜質樸的心
    隨著人群一同前往各個殿,可以感受到廟宇裡的佛像無論是觀音、濟公、羅漢都做得好像真的一樣,精細莊嚴,讓人生畏。拜佛祈福的人輪番跪拜各個寺廟裡的佛像,聆聽僧人念誦佛經,無論是老人、青年和小孩,表情都極為虔誠,儀式感十足。
  • 一念放下,一切自在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作者:洞見Fine一念放下,一切自在。♬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簡寧朗讀音頻假期去了趟大理。
  • 愛,一念執著,一念放下
    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是人生的一場修行。無論曾經經歷過多少痛苦與傷害,最終都會被時間治癒。當歲月的風沙一點一點將過去掩埋,再深的愛恨都會慢慢變得輕淺,不再時刻牽動情緒,不再莫名惹人傷悲。很多時候,我們曾以為一輩子也不可能放下的人,終究還是放下了。
  • 活得自在是人生的最美狀態——讀季羨林《一生自在》
    ◇劉細雲《一生自在》是季羨林的散文集,輯錄了他關於個人修養、道德與品質、人生意義和價值體現等方面深刻見解的作品。全書共有五章,分別為「書卷伴青燈,足以慰平生」「從容坦蕩,心裝萬物」「一念放下,萬般自在」「見識天地,遇見自己」「與其完滿,不如自在」。季老在書裡告訴人們: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活得坦蕩、清醒,並以切身體會告訴世人以坦蕩心胸行走人間的自在智慧,字裡行間可見季老的用心良苦。讀著讀著,就像與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面對面坐在一起,聽他娓娓道來,一種別樣的感覺油然而生,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的自在。
  • 一念的力量不可思議,就是這一個字,你一生不能成就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人常說要放下,放下什麼呢?就是放下你常背著的那一堆柴啊!這一堆柴,就是你的一念,人的不清淨,就是從這一念來的,這一念太重,越背越重,越背越久,越背越煩惱。只要從這起心動念做起,放下,把這一念放下,一切安好!放不下這一念,就會由此造無量無邊的業。你能想多大就有多大的業,你能想多少就有多少的業。
  • 《一生自在》:一代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人生智慧
    (二)「從容坦蕩,心裝萬物」——關於處世智慧的人間自在。季老,是一個有大情懷、大胸襟的人,他點出一個活的從容坦蕩之人,必然能夠處理好這三個關係: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一個目光長遠、有大格局的人,才能走的長遠;一個懂得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愛護環境的民族,才能屹立不倒。
  • 心累了、心情不好時,看看這幾段話,你會豁然開朗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當你想不通時,會很難過;如果放不下,你便會很煩惱,甚至會輾轉反側,弄得自己身心俱疲,人就是這樣,總有頭腦轉不過來的時候,其實沒必要把自己逼到死胡同上去,在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苦與樂,而一個豁達的人,都懂得從容面對,淡然處之。
  •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生活不可能樣樣稱心,我們都不要去追求完美,留點遺憾和後悔,也是一種圓滿!做人,要懂得知足,要學會順其自然,隨遇而安。人生短短幾十年,酸甜苦辣鹹,各種滋味都有,我們要好好去體會,好好去感受。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伴稱心!
  • 每個人都值得一看的十句話,困惑時助你打開心結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都有美好的願望,希望事事順遂,但生活哪能都盡如人意。當我們遇到坎坷、無助和不堪的時候,下面這十句話或許能幫你打開心結。【對待傷害,不必原諒,但要放下】退一步海闊天空,所謂「一念執,千樣苦楚來;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人活著就是要學著放手、放開,放下。放下傷痛、過往和別人的錯,其實是在放過自己,是在解脫自己的心。萬般皆苦,唯有自渡,而自渡的方式就是放下。就像掌心的流沙,握得越緊指縫間流走的越多。所以,並非事事以德報怨,我們可以選擇不去原諒,但若要為自己考慮,就真的要學會放下。
  • 佛教:有2大特徵的人,業障深重,看看你身上有嗎?
    此刻,讓我們放下煩惱,淨化身心,一起學習佛學文化智慧,一念花開,一念花落,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佛教有句偈語:「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人生無業不來娑婆,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帶著自己的福報來的,今生所有的享受是前世修的,來世將要去往何處,享受如何,就要看自己今生的所作所為了。
  • 想念,是個關於風花雪月的故事;想你,一念相思起,萬般皆是愛
    引語:想你,在思念的脈絡上,描繪著濃濃的愛意,心便墜入進,紅塵中的風花雪月裡,一醉不醒!想念,是一個關於風花雪月的故事,那是愛意的一種表達,心中有愛才會有想念,一念相思,萬般愛意,在愛的故事裡,想念是對愛最好的一種詮釋!
  • 不輕易地放棄,不固執地堅持,笑對一切不如意,把握好當下的美好
    柏拉圖說:「如果不幸福、不快樂,那就放手吧。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仔細想想,確實如此。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該放的要放,該忘的要忘掉。生活也是這樣,有得意時,有落寞時,有順境,也有逆境。然而遇事泰然,不鑽牛角尖,試問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誰都知道有些事情,不必太過執念,執念太深,只會讓自己徒增受累。誰都想學會放下,那樣才能活得輕鬆,萬般自在。可是真正做起來,卻又艱難無比。
  • 龜仙傳|如意自在龜
    如意自在龜是代表公正的小神,動物們遇到分湖、分家產、嫁妝的問題,回來找它。湖如果不分,家產如果沒有平均分配,嫁妝如果準備得不當,就會結下世代的恩怨。遠遠地,烏龜山上的動物在動。龜父按照計劃將無殼龜變化的如意寶珠賣給了一家寺院的住持,住持讓小和尚將如意寶珠拿去供佛,日日要擦拭乾淨不要沾上灰塵。每日,當小和尚擦到如意寶珠時,卻聽到寶珠發出了怨言:「這樣擦很痛呀,小和尚你就不會輕一點擦嗎?」納悶兒的小和尚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接連幾天,擦拭得更輕,還是聽到如此抱怨。
  • 一位老僧說:人生無常,放下3個「執念」,你就無敵了
    曾經我也有心結,也執著一物,想不開、看不透、放不下,之後有幸遇到一位老僧,他給我一番教導之後,我徹底想開了,人生終於走上了正規。一位老僧說:人生無常,放下3個「執念」,你就無敵了!執念一:讓所有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