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華北奇人,多年前隱居避世,蔣介石為何卻視為救命稻草?

2020-12-24 青梅史觀

1932年8月,日本關東軍經過改組之後,日本陸軍元老級人物武藤信義接任司令官一職,日本關東軍進入巔峰時期,實力得以迅速擴充。

1933年初,武藤信義下令對熱河發起進攻,日軍攻佔熱河後繼續向華北推進,蔣介石下令發起長城抗戰,準備將日軍阻擊於長城之外。

然而面對日軍的壓倒性火力優勢,國軍部隊節節敗退,蔣介石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在保住華北的情況下繼續與日軍周旋。

蔣介石

在蔣介石看來華北局勢危在旦夕,非常人所能挽救,因此他很快便想到了曾在北洋政府和日本人打過交道的結義大哥黃郛。

辛亥革命時期,陳其美、黃郛和蔣介石因為是浙江同鄉而相識,三人情投意合之下義結金蘭,但是去在宋教仁遇刺之後因為政見不合而暫時分道揚鑣。

其中陳其美和蔣介石主張武力討袁,而黃郛則主張通過政治手段扳倒袁世凱,以此黃郛北上加入北洋政府,成為了北洋政府中赫赫有名的外交部長。

日本關東軍

北伐戰爭時期,黃郛南下協助蔣介石,成為了民國政府的外交部長,但是卻因濟南慘案而被蔣介石「棄車保帥」,替蔣介石受盡千夫所指。

因此黃郛心灰意冷,執意辭去了所有官職,帶著家眷一起到莫幹山隱居,直到九一八事變爆發,黃郛再次開始關心時局。

長城抗戰爆發後,蔣介石數次想要邀請黃郛出山到華北主持大局,但是均被黃郛拒絕,黃郛表示如果兩人再度共事很有可能會徹底決裂。

蔣介石

實際上除了蔣介石之外,汪精衛也極力主張由黃郛出山主持華北大局,然而無論是蔣介石還是汪精衛,黃郛均避而不見,一心隱居山中。

但是在蔣介石和汪精衛看來,黃郛先後和日本人打過二十年交道,對於日本的國情和政要均十分熟悉,而且黃郛本人並未加入任何黨派,其身份在處理事務時較為方便。

換而言之就是,在那個特殊的時期黃郛便是南京政府可以信任,日本政府可以接受,而惶惶不安者可以安然相處的不二人選。

華北日軍前線部隊

然而黃郛的數次拒絕讓蔣介石十分無奈,深知濟南慘案之事已經深深刺痛了黃郛,於是蔣介石便決定徐徐圖之。

蔣介石下令將華北所有的電報全部複製一份發往莫幹山,供黃郛自行閱覽,黃郛見華北確實已經危在旦夕,終於同意與蔣介石相見。

此事被黃郛的妻子沈亦云得知後曾極力勸阻,沈亦云認為蔣介石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在「請君入甕」,黃郛一旦面見蔣介石就代表著隱居生活的結束。

被日軍攻佔的縣城

民國初年,沈亦云是舉世聞名的奇女子,是辛亥革命時期為數不多的女性元老級人物,當年大名鼎鼎的女子敢死隊隊長便是沈亦云。

在莫幹山隱居時期,沈亦云曾表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此,知我者,二三子」,由此可見黃郛和沈亦云夫婦在莫幹山的感情。

但是一直相敬如賓的二人卻因為蔣介石的徵召而心生不快,黃郛並未聽從沈亦云的勸告,而一向陪伴丈夫走南闖北的沈亦云也並未與黃郛同行。

正在休整的日軍

事實證明,沈亦云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等到黃郛返回莫幹山之時已經開始打點行裝準備前往北平就職,沈亦云十分傷感,認為黃郛此去必定是焦頭爛額。

然而黃郛卻表示,自己此次出山並不僅僅之時為了和蔣介石的兄弟之情,而是為了保住華北,如果對華北坐視不理,二人遲早會無山可居,隨後便動身前往北平。

參考資料:《抗日戰爭》、《中國近代史》等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華北戰場內幕,七七事變日軍鯨吞華北,為何卻再無作為?
    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戰場是蔣介石在戰爭全面爆發前,預定的第一戰場,但是由於宋哲元等華北軍閥並未第一時間認識到事態嚴重。蔣介石斥巨資在華北地區修築的國防工事,直到七七事變爆發時都尚未動工,而華北地區又地勢平坦,有利於日軍裝甲部隊作戰。
  • 抗日戰爭華北川軍,各大戰區均棄如敝履,李宗仁為何卻思之若渴?
    1938年1月,由於韓復榘率部不戰而退,導致黃河防線被拱手讓於日軍,同時韓復榘還計劃聯合劉湘,共同抵抗民國政府入川,蔣介石下令誘捕處決韓復榘。為此蔣介石親自趕到河南開封,下令召開軍事會議,要求國軍第一戰區和國軍第五戰區所有師長級以上軍官無作戰任務者必須全員參加。
  • 抗日戰爭日軍內部亂象,民國危急存亡之際,日軍為何卻頻頻失誤?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也由此進入全面戰爭階段,隨後蔣介石在廬山力排眾議,發表抗戰宣言,雙方隨即在華北、淞滬爆發大戰。然而蔣介石錯誤估計日軍參戰兵力,國軍部隊在各大戰場節節敗退,數十萬國軍精銳損失殆盡,但是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日軍內部矛盾也日益凸顯。
  • 抗日戰爭國軍裝甲師,蘭封會戰志得意滿,蔣介石為何卻破口大罵?
    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蔣介石中央軍嫡系將領徐庭瑤奉命趕赴長城一線支援,在戰場上徐庭瑤和其麾下將領杜聿明深受日軍裝甲部隊之困擾,決心建立國軍裝甲部隊。長城抗戰結束後,徐庭瑤和杜聿明開始致力於創建國軍裝甲兵團,這支部隊後來成為了淞滬會戰以及南京保衛戰中國軍唯一的主力裝甲部隊。
  • 抗日戰爭華北最可恨之人,傅作義咬牙切齒,究竟誰害了華北國軍?
    抗日戰爭時華北最可恨的人,傅作義咬牙切齒,是誰害了華北國軍?1937年盧溝橋事件爆發後,蔣介石在華北地區設立了第二戰區,「山西王」閻錫山就任戰區長官。除傅作義外,閻錫山倚重的人還有名義上隸屬二十九軍的察哈爾劉汝明,傅作義和劉汝明分別就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和副總司令。
  • 一袋受詛咒的錢,人人視為救命的稻草,卻因此八人喪命。犯罪新片
    《抓住救命稻草的野獸們》老規矩,現上海報:看海報,金錢,美腿,高跟鞋,血腥再加上8張黑白的像遺照一樣的照片。光看著就知道是一部大尺度的電影,話不多說,故事開始:小藍是一個可憐的姑娘,遇人不淑,嫁了一個家暴男,在家天天挨揍。自己還不得已做了應召女郎,可以說生活非常悲慘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小藍認識了一位嫖客--小黃毛。可謂日久生情,慢慢的兩人就好上了。
  • 抗日戰爭蘭封之戰,國軍大獲全勝,蔣介石為何卻怒斥為千古笑柄?
    #抗日戰爭#1938年,國軍薛嶽兵團為了圍殲孤軍深入的日軍主力土肥原師團而發起蘭封會戰,雙方戰況十分激烈,蔣介石曾怒斥此戰為千古笑柄。因為當時的民國空軍力量基本上都集中於武漢地區,就連掩護蔣介石到鄭州督戰的六架戰機都先後折損於徐州、河南戰場,蘭封戰場上國軍的空中力量幾乎略等於零。
  • 抗日戰爭鄂中大怪物,日軍視為心腹大患,國軍為何也避如蛇蠍?
    抗日戰爭時期,鄂中洪湖地區曾有一位傳奇人物,雖然是國軍序列但卻處於半獨立狀態,為了防止自己的部隊被滲透甚至數次處決蔣介石派出的軍官,此人便是王勁哉。王勁哉是陝西渭南人氏,早年畢業於陝西陸軍講武堂,是楊虎城麾下作戰最為勇猛的戰將之一,西安事變時期力主處決蔣介石。
  • 抗日戰爭國軍敵後戰場,日軍以樹皮充飢,指揮部為何卻置若罔聞?
    #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最早的敵後戰場位於山西的第二戰區,太原會戰後山西大半被日軍侵佔,蔣介石則嚴令第二戰區部隊撤過黃河,就連閻錫山也不能例外。所謂蘭封會戰,其實不過就是土肥原師團孤軍深入,藉助機械化部隊的高機動能力突襲開封,結果被蔣介石十餘個師死死包圍,切斷了和後方的聯繫。土肥原師團是機械化部隊,失去了後勤補給就相當於失去了汽油和炮彈,坦克和重炮也就變成了一堆廢鐵,而口糧則只能依靠空投補給。
  •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內幕,臺兒莊大捷後,國軍為何卻迅速戰敗撤離?
    抗日戰爭初期,蔣介石共組織了兩次大規模戰役,第一次為淞滬會戰,國軍投入兵力達七十萬,而第二次則是徐州會戰,國軍投入兵力六十餘萬。但是蔣介石組織的兩次大戰役卻均以失敗而告終,淞滬會戰國軍一潰千裡,就連首府南京都被日軍攻佔,徐州會戰雖未演變為大潰敗,卻也被迫放棄徐州,向後方撤離。
  • 《抓住救命稻草的野獸們》影評:社會現實下的原始生存本能
    在一念之間就踏進黑暗深淵韓國類型電影一直都非常豐富且具有水準,尤其在犯罪懸疑與社會寫實部分,不像是許多近期為人熟知《釜山行》、《與神同行》的大型商業電影,從十多年前樸贊鬱執導以《我要復仇》為首的復仇三部曲、奧斯卡最佳導演奉俊昊的《殺人回憶》、羅泓軫的首部長片《追擊者》等多部經典電影就能看出早有相當成熟的發展
  •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捷後僅一月,國軍為何卻面臨滅頂之災
    臺兒莊大捷後,民國內部一片歡騰,蔣介石當即下令向徐州調集重兵,準備在徐州和日軍進行大決戰,而日本方面的反應卻十分詭異。日軍雖然在臺兒莊戰役中大敗,但是對於日本軍部非但沒有絲毫的沮喪,反而欣喜若狂,因為日本人認為徐州集結的便是蔣介石麾下最後的主力軍團。
  • 抗日戰爭的 「五大戰區」
    抗日戰爭的時間,是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即1931年9月18日。 全面抗戰的時間,是從「七七事變」開始,即1937年7月7日。 1938年8月,全面抗戰開始一個月後,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
  • 民國一奇人,是蔣介石的第一軍師,只用一計,就幫蔣贏了4位軍閥
    民國一奇人,是蔣介石的第一軍師,只用一計,就幫蔣贏了4位軍閥 1929年5月,馮玉祥通電反蔣。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張發奎等各地軍閥率領軍隊與蔣介石的政府軍針尖對麥芒,發生了一場惡鬥。
  • 抗日戰爭曼德勒會戰,十萬國軍折損六成,蔣介石為何卻飲泣吞聲?
    1941年末,蔣介石應駐緬英軍的請求組建民國遠徵軍赴緬作戰,時任「中國戰區」參謀長的美軍三星中將史迪威成為民國遠徵軍最高統帥。對於組建遠徵軍一事,蔣介石可謂是盡心盡力,從各個戰區抽調了三個軍,共計十萬精銳部隊赴緬作戰。
  • 得知蔣介石的對日本採取綏靖政策後,她給蔣介石送去了一件裙子
    何香凝和丈夫堅決擁護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他們還積極地支援北伐戰爭,蔣介石在1927年叛變革命後,何香凝辭去了在國民黨的所有職務。抗日戰爭期間,何香凝還把自己收藏的書畫變賣,來為抗日戰爭籌集物品,她還和宋慶齡一起創辦傷病醫院,一起提出要恢復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她們要求國共合作,積極抗日,把侵略者從我們的疆土上趕出去。
  • 抗日戰爭臺兒莊大捷,日軍距離勝利僅臨門一腳,為何卻主動撤軍?
    抗日戰爭時期,臺兒莊大捷作為國軍首次挫敗日軍進攻,意義十分深遠,蔣介石甚至一度認為,臺兒莊戰役的勝利便是抗日戰爭的轉折點。但是實際上,臺兒莊戰役的勝利遠沒有蔣介石想像的那麼簡單,國軍之所以在臺兒莊取得最終勝利,日軍指揮的失誤其實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 抗日戰爭臺兒莊戰役內幕,細節決定成敗,國軍為何能以弱勝強?
    臺兒莊戰役爆發時,正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初期,國軍部隊在華北和淞滬戰場節節敗退,就連民國首府南京都淪陷敵手,舉國上下一片哀鳴。此時民國高層除了蔣介石等少數人外,幾乎全都主張和日本和談,即便割地賠款也在所不惜,因此國軍能否在日軍大兵壓境的情況下守住臺兒莊意義重大。
  • 抗日戰爭徐州大撤退,日軍主力屢戰屢敗,國軍為何卻危如朝露?
    1938年4月,徐州會戰進入僵持階段,日本華北方面軍對臺兒莊發起的第二輪進攻因為無法突破滇軍防線而徹底失敗,日軍指揮官西尾壽造、磯谷廉介等人被解除職務。但是在此之後,徐州國軍最大威脅便從日本華北方面軍轉變成了日本華中方面軍,華中日軍為了攻佔徐州直接投入了四個師團的兵力。
  • 蔣介石「五虎將」之一衛立煌,為何會被蔣軟禁,最後結局如何?
    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蔣介石的身邊就有這麼一位紅人,他就是衛立煌。眾所周知,蔣介石用人有個特點: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身邊也不乏缺少忠心的跟隨者,衛立煌就是蔣介石身邊「五虎將」之一。蔣介石身邊的「五虎將」,可謂是為蔣介石在抗戰時期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對蔣介石的忠心程度,也非常人可比。換句話說:蔣介石在當時能有所成就,離不開身邊五位左膀右臂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