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8月,日本關東軍經過改組之後,日本陸軍元老級人物武藤信義接任司令官一職,日本關東軍進入巔峰時期,實力得以迅速擴充。
1933年初,武藤信義下令對熱河發起進攻,日軍攻佔熱河後繼續向華北推進,蔣介石下令發起長城抗戰,準備將日軍阻擊於長城之外。
然而面對日軍的壓倒性火力優勢,國軍部隊節節敗退,蔣介石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在保住華北的情況下繼續與日軍周旋。
在蔣介石看來華北局勢危在旦夕,非常人所能挽救,因此他很快便想到了曾在北洋政府和日本人打過交道的結義大哥黃郛。
辛亥革命時期,陳其美、黃郛和蔣介石因為是浙江同鄉而相識,三人情投意合之下義結金蘭,但是去在宋教仁遇刺之後因為政見不合而暫時分道揚鑣。
其中陳其美和蔣介石主張武力討袁,而黃郛則主張通過政治手段扳倒袁世凱,以此黃郛北上加入北洋政府,成為了北洋政府中赫赫有名的外交部長。
北伐戰爭時期,黃郛南下協助蔣介石,成為了民國政府的外交部長,但是卻因濟南慘案而被蔣介石「棄車保帥」,替蔣介石受盡千夫所指。
因此黃郛心灰意冷,執意辭去了所有官職,帶著家眷一起到莫幹山隱居,直到九一八事變爆發,黃郛再次開始關心時局。
長城抗戰爆發後,蔣介石數次想要邀請黃郛出山到華北主持大局,但是均被黃郛拒絕,黃郛表示如果兩人再度共事很有可能會徹底決裂。
實際上除了蔣介石之外,汪精衛也極力主張由黃郛出山主持華北大局,然而無論是蔣介石還是汪精衛,黃郛均避而不見,一心隱居山中。
但是在蔣介石和汪精衛看來,黃郛先後和日本人打過二十年交道,對於日本的國情和政要均十分熟悉,而且黃郛本人並未加入任何黨派,其身份在處理事務時較為方便。
換而言之就是,在那個特殊的時期黃郛便是南京政府可以信任,日本政府可以接受,而惶惶不安者可以安然相處的不二人選。
然而黃郛的數次拒絕讓蔣介石十分無奈,深知濟南慘案之事已經深深刺痛了黃郛,於是蔣介石便決定徐徐圖之。
蔣介石下令將華北所有的電報全部複製一份發往莫幹山,供黃郛自行閱覽,黃郛見華北確實已經危在旦夕,終於同意與蔣介石相見。
此事被黃郛的妻子沈亦云得知後曾極力勸阻,沈亦云認為蔣介石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在「請君入甕」,黃郛一旦面見蔣介石就代表著隱居生活的結束。
民國初年,沈亦云是舉世聞名的奇女子,是辛亥革命時期為數不多的女性元老級人物,當年大名鼎鼎的女子敢死隊隊長便是沈亦云。
在莫幹山隱居時期,沈亦云曾表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此,知我者,二三子」,由此可見黃郛和沈亦云夫婦在莫幹山的感情。
但是一直相敬如賓的二人卻因為蔣介石的徵召而心生不快,黃郛並未聽從沈亦云的勸告,而一向陪伴丈夫走南闖北的沈亦云也並未與黃郛同行。
事實證明,沈亦云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等到黃郛返回莫幹山之時已經開始打點行裝準備前往北平就職,沈亦云十分傷感,認為黃郛此去必定是焦頭爛額。
然而黃郛卻表示,自己此次出山並不僅僅之時為了和蔣介石的兄弟之情,而是為了保住華北,如果對華北坐視不理,二人遲早會無山可居,隨後便動身前往北平。
參考資料:《抗日戰爭》、《中國近代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