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22號華盛頓就新型冠狀病毒接受了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的專訪,鑑於新聞播報的篇幅限制,以及覺得弗契所長提供的信息確實權威有價值,特此整理出問答實錄,供大家參考。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我們現在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我們不知道的很多。我們現在正在處於不斷演變的局勢,因為每天都會有更多的病例,我們每天都會更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看到它正在蔓延到中國的不同城市、以及亞洲的不同國家。而現在,就在一天半之前,我們在美國有了第一例,由於從中國到世界其他地區(包括美國)的客流量很大,這確實不令人意外。現在,我們有入境健康檢查,在五個不同的機場。起初是紐約的甘迺迪國際機場JFK,舊金山國際機場SFO和洛杉磯國際機場LAX。從武漢有到甘迺迪國際機場和舊金山的直飛航班,以及到洛杉磯轉機航班。現在,我們加上芝加哥、亞特蘭大機場到入境健康檢查機場名單。因此現在有五個機場正在進行入境健康檢查。我們正在嘗試做的是,把來自中國武漢的航班引流到這五個機場。也就是,旅客將乘坐飛機到其中一個機場,而不是降落在底特律等其他機場,然後再從這五個機場前往最終目的地。在機場的檢查是不完善的。這是審慎的做法。這很有用,但並非完全完美。因為人們可以登上飛機,根本沒有任何症狀,感覺良好,然後離開後出現症狀。但這對於使人們與外界隔絕並受到照顧非常有幫助。這樣的話他們不會將病毒傳播到所有地方。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是否有識別病毒的方法?昨天在西雅圖確診的病例,他於15日到達美國。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他於16日出現症狀。他去了診所,他們抽了他的血,把樣本送到疾控中心亞特蘭大總部,並做出了診斷。因此,顯然我們在美國這裡可以進行測試,但只能在疾控中心亞特蘭大總部。因此我們不得不將樣本從華盛頓州運到亞特蘭大才能在完成測試。現在,他們正在分發測試,以便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中進行測試。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所以這個測試方法是全球各國都在共享嗎?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這被稱為「聚合酶鏈反應」PCR,這意味著如果您獲得序列,就可以確定。因此一旦確定了序列,就很容易進行測試。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現在對新型肺炎怎麼治療?有治療方法嗎?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沒有,目前尚無行之有效的療法。當SARS爆發時,我們在動物身上(animalmodel)、以及體外(in vitro),嘗試了一些可能的療法。我們認為有幾種治療藥物在試管中/體外具有一定的活性。而且它們已在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等疾病中進行了測試,而中東呼吸症候群也是一種冠狀病毒。但是,現在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現在對患者的治療就是我們所謂的「支持性療法」。如果患者入院需要呼吸幫助,我們可以通過呼吸器提供呼吸幫助;如果患者在原有的病毒感染上繼發細菌感染,我們可以使用抗生素;我們可以給他們供氧;我們可以確保他們的系統運行良好。但是,沒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可靠、直接、具體的治療方法。我們也在研究所謂的單克隆抗體,它是天然蛋白質,來自接觸病毒或接種疫苗的人,可以將其被動地轉移給生病的人。我們之前為SARS開發它,我們現在正在嘗試看看,為SARS開發的抗體,是否存在交叉反應,是否可以對這種特殊的新冠狀病毒中起作用。方法是現在動物身上做實驗,然後在對人類進行操作之前、先看看它是否對動物有效。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所以現在美國已經有一起病例,您是否預計會有更多病例?如果美國爆發疫情怎麼辦?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如果有其他病例出現,我也不會感到驚訝。希望不會出現;如果出現,也將非常有限,希望我們能夠足夠警惕,一旦出現更多病例,我們將能夠隔離這些人並進行「聯繫人跟蹤」,即確定他們與誰接觸,然後隔離那些人,以確保他們不會傳播。我們希望不會出現爆發的情況,我們已為此做準備。我們很清楚,我們必須要特別小心,特別是對於來自患有這種病的國家的人,即使他們沒有生病,也要確保他們了解,如果他們確實有症狀,他們會立即到診所就診。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現在疫苗研發的情況如何?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我們正在開發疫苗,就在國立衛生研究院。我們正在與一家名為Moderna的公司合作。這是一個信使RNA平臺。早在多年前,我們就開發了SARS疫苗。我們進行了安全性的第一階段研究,並確定它是否引起了合理的良好反應。我們沒有再取得更多進展,因為SARS由於良好的公共衛生措施而消失了。現在,我們已經開始開發疫苗,大約3個月後,我們便可以將其用於人體,以確定其是否安全。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將在三個月內獲得疫苗。因為製作疫苗需要數年時間。即使在緊急情況下,也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但是,我們將採取這一步驟來開發針對人體的第一階段臨床試驗。正如我提到的那樣,希望能夠在未來三個月內完成。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那麼疫苗能趕上應對這次疫情嗎?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我非常懷疑。這取決於爆發持續多長時間。如果疫情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也許可以為可能需要的人提供疫苗。但是現在,我們希望可以通過公共衛生措施控制疫情。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您提到SARS之所以消失是因為良好的公共措施,您預計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也會發生類似情況嗎?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我希望如此。鑑於情況不斷變化很難預測。我的感覺是,我認為有可能通過公共衛生措施控制疫情,希望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中國即將迎來農曆新年,這是中國最大的人員流動(弗契:世界上最大的),這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每當有涉及到擁擠的火車、擁擠的飛機、擁擠的公共汽車的大規模人員流動時,總是增加了患上可傳染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現在令人擔憂的是,農曆新年於1月25日開始,這會帶來問題。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你了解西雅圖患者的情況嗎?患者是亞裔嗎?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患者是華人。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社交媒體上有傳言,亞裔可能更容易感染這種病毒?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不,我認為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是這種情況。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我們正處於流感季節中,人們如何分辨他們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還是常規流感?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這就是重點。是所有事情的結合。是你的症狀、以及與武漢本身、或與懷疑生病的人的是否有接觸這一系列事件的結合。我的意思是很難。中國是一個大國,有十億多人口,而目前正處於流感季。因此,很多人會患有呼吸系統疾病。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提供這些測試,以便人們可以測試這個病毒的原因。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人們如何保護自己?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中國政府列出了人們可以做的事情。很清楚。第一,儘可能多地洗手,如果您無法洗,可以使用酒精擦拭布;戴上口罩,它們並不完美,但可以有所幫助;吃東西時,遠離野生動物市場,要遠離野味或動物,確保烹飪得很熟;儘量遠離擁擠的地方,尤其是當你看到有人咳嗽和打噴嚏時。這些是要做的事。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現在病毒的來源嗎?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我們仍然不知道它的確切來源是什麼。這還不清楚。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有說法是因為吃野生動物。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對。中國政府在說的一件事,就是不要吃野生動物,如果要吃確保自己做得非常非常仔細。因為冠狀病毒會跨物種傳播,所以就像SARS或MERS之類的病毒,很明顯,SARS跨物種,它是從蝙蝠到果子狸。在MERS中,它是從蝙蝠到駱駝再到人類。因此,即使不是完全確定,也可以完全想到,最初的來源是動物宿主最終傳染給人類。今天,我們不知道該動物宿主是什麼,這就是政府警告公眾遠離野生動物市場的原因。而且,如果要吃野生動物,請確保非常小心地將其煮熟。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現在確定是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西雅圖的患者,他沒有去過野生動物市場。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不,他沒有。對,所以我們不知道他是怎麼被感染的。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那這意味著什麼?人與人之間可以傳播意味著傳播會更快嗎?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他很可能暴露於被感染、且沒有意識到感染的人。我的意思是,當他被問到時,他說他沒有發現結束到任何患者,但他去過武漢。這就是重點。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他現在狀況良好,現在只是在隔離觀察?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他正在被隔離和照顧,看起來很穩定,表現良好。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醫院將如何確定是否應該讓他出院?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他們可以確定看看他是否正在傳播病毒。(這需要多長時間?)我們還不知道。這是一種全新的病。這才是重點。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接下來我們需要關注什麼?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現在,我認為我們需要看看是否可以找到來源,讓人們採取各種預防措施來防止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每天我們都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病例,這是肯定的。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研究院在和中國合作嗎?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顯然,我們、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國土安全部門等部門,都正在與中方進行溝通。
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有沒有正在進行的合作?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弗契:現在,他們將序列放到公共資料庫中。希望我們能夠從他們那裡獲取樣本,以便更多的人可以採取不同的對策。我們還沒有樣品。希望我們會儘快得到它們。
文:鳳凰衛視記者王又又
編輯:巴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