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版圖經歷了什麼變化?為何說它是劉備一生的縮影?以下幾點

2020-12-15 世間人說

三國時期蜀國的面積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分別是發展期,巔峰期和衰落期,三個階段的蜀國在面積上都不相同。基本上可以說蜀國的版圖變化是伴隨著劉備這個人的發展而發展,所以說它是劉備一生的縮影其實也並不誇張。

發展期蜀國的面積是跟隨著劉備的發發展而發展的,在劉備沒有遇到諸葛亮之前,他基本上就是流落四方、浪跡天涯的浪子,要兵沒有兵,要錢沒有錢。你從他的活動跡象就可以看出來,幾乎可以說劉備的足跡跑遍了彼時大半個中國。

劉備最開始依附的人是公孫瓚,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公孫瓚的地盤遠在遼東,後來因為曹操攻打陶謙,當時剛剛救完孔融的劉備於是南下前往徐州幫助陶謙。後來因為和呂布產生了矛盾,好好一個徐州還被呂布給搶了去。

所以劉備又跑到了曹操那裡,結果他覺得曹操可能容不下自己,後來又因為密謀「衣帶詔」事件,劉備只好從曹操那裡逃出來,跑到袁紹那裡。但是在袁紹那裡劉備也覺得沒有什麼發展前途,於是又跑到劉表那裡,所以你看的足跡基本上已經踏足了半個中國,從公孫瓚那裡一路南下,估計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最終的歸宿是在更南方的四川。

在劉表那裡,劉備終於找到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諸葛亮,對方向他提出「隆中對戰略」以後。劉備因為和東吳一起對抗曹操,並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並藉此機會打著劉表的長子劉琦的名義南徵荊州四郡。

劉琦死後,劉備被表為荊州牧,手裡掌握著荊州四郡以及一個從東吳手中借來的江陵郡,這個時候劉備的地盤總共是荊州五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南郡),這就是初期劉備的勢力版圖,主要集中在荊州這個地方。

想想劉備也確實不容易,輾轉多年終於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發展中期劉備在建安十五年(210年)佔據荊州五郡以後,在次年接受益州劉璋的邀請入蜀,幫助劉璋一起對抗佔據漢中的張魯,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劉備在法正和張松等人的幫助下奪取了劉璋的益州,成功實現了諸葛亮在「隆中對戰略」中提出的跨有荊益兩州的目標。

這個時候劉備政權的版圖得到大大的增加,儼然成為一個稱霸一方的軍閥。但是這場爭奪益州的戰爭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它持續了三年的時間劉備才順利地奪取益州的統治權。也就是在這一年,由於劉備食言,導致自己和東吳產生了矛盾。

因為當時劉備向孫權許諾只要自己奪得益州以後,就會把之前借走的南郡還給東吳,但是劉備顯然食言了,所以當時劉備和東吳還幹了一仗,結果東吳也沒有搶走。結果這事整得挺鬧心的,為將來關羽北伐時,東吳偷襲關羽埋下了禍端。

建安二十年(215年)的時候,曹操看到劉備的事業越來越大,曹老闆也很著急,當得知劉備奪得益州以後,他抱著「若無漢中,則無蜀矣」的目標開始西徵漢中,從戰略上對劉備進行遏制。所以當時劉備也挺著急,連忙北上去爭奪漢中。

這裡還要一個小插曲,當時曹操和劉備都在攻打漢中,所以張魯面臨著一個投降於誰的選擇,當時張魯這個人對劉備很是討厭,因此說「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最後投降了曹操,所以但是曹操沒有廢多大的勁就佔領了漢中。

二十年,魏武帝西徵魯,魯走巴中。先主將迎之,而魯功曹巴西閻圃說魯北降歸魏武:「贊以大事,宜附託;不然,西結劉備以歸之。」魯勃然曰:「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遂委質魏武——《華陽國志》

等曹操的主力一退走,劉備就開始猛攻漢中,當時曹軍在漢中的駐防還是不錯的,所以曹老闆起初也沒有在意,後來一看劉備來勢兇猛,不得已才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帶著軍隊跑到長安駐防觀望,如果守得住呢就不過去,守不住就得去支援。

這場仗一直打到次年,直到夏侯淵被斬後,曹老闆心疼不已,連忙跑去支援。但是過去支援了兩個月就撤退了,因為他有顧慮,一個是荊州方面的關羽,另一個就是緊盯著合肥不放的孫權。所以過來支援兩個月就跑了。

由此劉備佔據漢中,順便還把勢力版圖推進到上庸和房陵兩郡,連成一條和荊州關羽遙相呼應的展現,形成對樊城和襄陽的掎角之勢。可是劉封和孟達無能,當時關羽北伐時要求他們出兵援助,結果這兩貨選擇觀望,白白浪費上庸這個戰略要點。

而這個時候蜀國的版圖得到了巔峰,形成一個跨有荊益兩州,以及漢中且練成一片的版圖,而且佔據上庸兩郡,對曹操形成非常大的威脅。

衰落期漢中之戰以後蜀國的版圖達到最巔峰,形勢一片大好,但是這種形勢很快隨著關羽北伐失利而煙消雲散,劉備政權失去了在荊州的全部地盤,連上庸兩郡都給丟了。自此蜀漢集團的勢力版圖僅僅只有益州和漢中兩個地方。

但是由於當時北方漢中和曹魏之間阻絕著一條秦嶺山脈,所以蜀漢想要出兵曹魏是非常困難的,而東吳還不得不和它保持表面上的外交關係,所以當時蜀國也不敢去奪回荊州,畢竟那樣只會讓孫權投入曹操的懷抱。

這樣一來的話蜀漢集團的形勢就會更加危急,沒有辦法,諸葛亮只好認命了。劉備一死,立馬就派人去和東吳議和,以前的事情都不要談了,現在大家只有一個敵人曹老闆。而這時候蜀國的地圖也衰落得厲害,更要命的之前的大好形勢不復存在。

從此蜀國基本上就被困死在了巴蜀之地這個地方動彈不得。

親,如果對這篇文章滿意的話,點讚收藏以便查閱資料所需喲~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因私心害死三人,雖鞠躬盡瘁一生,卻葬送了蜀國未來!
    作為一個龐大的政治集團,蜀國內部派系還是十分複雜的,主要分為荊州派和東州派,在蜀漢前期劉備為了防止荊州派一家獨大,有意無意間扶持東州派勢力,東洲派的代表人物就是法正、董和、孟達等人
  • 劉備一生為何不用趙雲?看看他幹的事,劉備沒殺他算幸運!
    趙雲是蜀國五虎上將之一,與劉備、關羽、張飛等人都是親如手足的兄弟。當初趙雲在公孫瓚手下效力,劉備帶著關張去投奔公孫瓚,這時候四人就已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劉備離開公孫瓚,帶走了趙雲。趙雲在劉備帳下立下大功,兩次挽救了劉備的兒子劉禪。但是劉備一直都將趙雲留在身邊,卻未曾重用他。劉備一生為什麼不用趙雲?
  • 此人是蜀國最優秀的軍事奇才,卻長期受壓制,難怪蜀國第一個被滅
    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三國實力更是慢慢地拉開了距離,最終蜀國第一個被出局。很多人認為,蜀國早早被滅是由於內耗,但若論內耗,魏國和吳國消耗得更嚴重,所以說這只是一方面,還有對突發事件的應對策略,疆域面積有限等等,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用人之道上出了問題。尤其此人,是蜀國最優秀的軍事奇才,卻在劉備手下受壓制,無法發揮真正實力,這個人就是趙雲。
  • 劉備不愧為一代梟雄,一生不用趙雲,臨死前才將真相說給趙雲
    其中蜀國的主公劉備一心想要匡扶漢室,而在劉備崛起的過程中,出現了關羽張飛以及黃忠和諸葛亮等等聞名百世的英雄人物。不過除了這些人以外,在五虎上將之中還有一位深受世人喜愛的武將,五虎上將趙雲。趙雲從劉備落魄的時候起就跟著劉備,但是劉備到死都沒有重用過趙雲,那麼身為五虎上將的趙云為什麼就是得不到劉備重用呢?
  • 諸葛亮料事如神,卻為何沒能幫助劉備一統天下?
    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從一開始實力薄弱的的隊伍,一點點發展壯大,而且還一次次以少勝多,取得了荊州、益州。漢中等地。可就是這樣一位大人物,卻為何沒能幫助劉備一統天下,光復漢室呢? 1、 外部原因 當時三國已經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雖然戰火不斷,可三國的局勢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變化。
  • 蜀國大將勇猛無敵,但文武雙全的卻只有以下幾人
    但人們津津樂道的卻大多是有關武將的高低,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蜀國智勇雙全的幾大名將,看看「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蜀國到底有幾大才,幫助蜀漢三分天下。在三國中,為什麼五子良將雖然沒有五虎將出名,但卻被歷史記載呢,因為勇猛只是一方面,能智勇雙全才是最好的將才。這是題外話,現在開始蜀國將領的表演。
  • 夷陵之戰中蜀國只損失了五萬精銳,為何後期卻一蹶不振?
    蜀章武元年(221年)五月,劉備稱帝還沒有一個月,就打著為關羽報仇的名義,出徵東吳。 針對劉備的此次出兵,蜀國內部的大多數將領都認為出徵的時機尚未成熟,而且蜀國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北方的曹操而非東吳,故不應該捨棄曹魏而出徵東吳。
  • 劉備得其三,為何仍失敗?
    對於三國的局勢,水鏡先生有過這樣預言「漢末將有四大名士,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其一便可得天下」,我們看過《三國》的都知道,劉備一生得了其中的三個名士,為何還是沒有得天下,只是三足鼎立而已呢? 劉備得到的第一位名士就是「臥龍」諸葛。
  • 諸葛亮為何要勸劉備賜死劉封?14年後,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但是,劉備這個時候就真的想直接除掉劉封嗎?答案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其實,作為一國之主的劉備他深深明白,一個武將的重要性。西蜀目前已經失去了關羽,那麼劉備此時絕對不希望再失去劉封。那麼,劉備為何又突然下令讓劉封自盡呢?其真實目的又是什麼呢?其實在劉備下定決心要斬殺劉封之前,他是聽信了諸葛亮的勸告的。
  • 夷陵之戰:書生將領陸遜竟打敗了蜀國君主劉備
    這樣一個學者出身的書生將領,在夷陵之戰中,令人大吃一驚,他竟然戰勝了蜀國君主劉備,大勝而歸。221年,劉備正式登基蜀國國君,隨後,開始準備攻打東吳。劉備一面準備出兵,一面通知張飛到江州匯合,誰知張飛竟因苛待部下張達和範強,而在醉酒時被二人殺害,之後他們叛逃東吳。
  • 為何孫尚香在歷史上的名氣那麼大呢?她和劉備是真心相愛的嗎?
    為何孫尚香的名氣那麼大呢?確實孫尚香當然這個名字是後人給他加的,孫權妹妹確實存在,而且那個刁蠻任性,歷史上面也是鼎鼎有名。無論是劉備,諸葛亮還是孫權,對於這個女人那只能是頭疼。其實東吳對於孫權的這個妹妹,雖然也表示,這個孫權的妹妹有一些刁蠻任性,因為當時孫權想要投降曹操的時候,魯肅那句話說的在理,他說你投降曹操有什麼好處?
  • 為何趙雲一生都得不到劉備重用?臨死前劉備終於說出真相,大家都...
    其二,趙雲在戰場上英勇無畏,敢於衝鋒陷陣,在朝堂上同樣是直言不諱,不懂得委婉之道,劉備平定益州時,欲大肆封賞,文臣尚未進言,趙雲卻向劉備進諫:「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為私賞也
  • 孫尚香嫁給劉備三年,為何一直未有子嗣?說出來你別不信
    儘管貴為皇妹,但孫尚香的一生卻是非常悲劇的。 其中,劉備雖作為蜀國的主公,但一開始時是沒有立足之地的,直到劉表去世以後,劉備才逐漸登上了政治舞臺。他在借得荊州後卻一直不願意將其歸還於東吳。 當初的規定是:劉備為東吳打下荊州,並且有了新的領地之後,就要荊州還回去,而他的遲遲沒有動靜,也讓曹魏一直有所防備。
  • 三國時期,蜀國關羽之死,真實原因耐人尋味
    三國時期,蜀國關羽之死,真實原因耐人尋味小編認為,關羽的死,其實跟諸葛亮並無太大關係,有人認為,關羽跟諸葛亮關係不好,那劉備當初拉攏趙雲的時候,比關張還親密,他怎麼不吃醋?而且就算關係最親密,也應該是跟簡雍親密啊,兩人老鄉,而且跟隨時間最久,為何非要跟關羽關係好。
  • 廖化的一生,就是蜀漢的縮影
    得知諸葛瞻,和一幹張飛關羽後代戰死綿竹,後主投降,蜀國滅亡,鍾會姜維鄧艾作死萬事成空。風流人物不斷,而我們的主人公則是這個不起眼的廖化,廖將軍。看遍這一切,在押送洛陽的路上去世,大概是心力憔悴,無法承受吧。不知道,那一路上,他內心是作何感想。在陳壽這裡,三國志蜀書,把廖化放在最後一卷,大概也是如此用意吧。
  • 三國時期,蜀國為什麼一直比曹魏和東吳弱小呢?這4點原因很重要
    三國從始至終,蜀漢都要比另外兩個集團要弱小,雖然說強弱從來不是永恆不變的,它是一直都在變化。例如秦漢時期的項羽雖強,後面還是給弱小的劉邦所打敗,自刎烏江;三國時期,袁紹兵多將廣,不也在官渡之戰中被弱小的曹操打得全軍覆沒嗎?然而,蜀漢自建立以來,就一直處於最弱小的那一方,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 劉備自立為王,文武百官都被封賞,為何趙雲只封為一個小將?
    劉備登基等於要給手下人分蛋糕,但分蛋糕一定會有大有小,誰的蛋糕比較大,當然是劉備的近臣,像他的兩個弟弟,關羽和張飛,以及他的心腹諸葛亮,這三人都得到大塊的蛋糕,位高權重。而劉備的第一猛將趙雲,卻分得的蛋糕很小,只是一個雜牌將軍,這是為何?劉備論功行賞,所封賞的明顯不公。
  • 蜀國投降後,為何關羽的家族被魏軍滅門,而張飛的後人卻毫髮無傷
    劉備能夠建立起蜀漢政權,從一個草鞋販子搖身一變成為蜀國的開國皇帝,除了要感謝諸葛亮在背後出謀劃策之外,更要感謝關羽和張飛這兩個結拜兄弟的赴湯蹈火。相較於其他武將,關、張二人和劉備有同甘共苦的情誼,有著別人無可替代的地位。
  • 少年三國志2蜀國武將最強陣容 最常見的就是劉備
    少年三國志2中的蜀國陣容是可以搭配的,玩家蜀國最常見的就是劉備、關羽和張飛武將,那麼蜀國陣容怎麼搭配?下面我帶大家了解一下。
  • 為何劉備不敢重用趙雲?公孫瓚臨終前到底和劉備說了些什麼?
    趙雲作為劉備的「五虎上將」之一,為劉備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趙雲單騎救主的故事即救下了蜀國的後主劉阿鬥,更是成為了他的個人標籤。但是趙雲卻因為公孫瓚的一句話,導致劉備至死都不敢重用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