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發展正迎來第三波浪潮

2021-01-12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解放日報

思想者小傳

高奇琦 華東政法大學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指數研究院院長、政治學研究院院長、教授

人工智慧可謂當今社會的「明星」,許多國家都制定了人工智慧發展計劃。但人工智慧的發展並不完全是一個技術問題,其對人類社會的改變是多方面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什麼是人工智慧?我們稍微作一個定義:人工智慧就是對人類智能的模仿,並力圖實現某些任務。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個是計算智能,涉及快速計算和記憶存儲能力。在計算機科學家看來,人工智慧首先是計算行為,即涉及數據、算力和算法。

第二個是感知智能,涉及機器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能力,即機器可以通過各種類型的傳感器對周圍的環境信息進行捕捉和分析,並在處理後根據要求作出合乎理性的應答與反應。

第三個是認知智能,即指機器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的人工智慧主要停留在第一和第二層次,認知智能涉及深度的語義理解,還是非常難做到的。

應該看到,人工智慧不僅是科技界的熱鬧,而且是社會科學界需要關心的一個重大問題。我提出一個概念,叫「賽維坦」。政治學中有個「利維坦」,這是古代的一個巨獸,後來被霍布斯用來指代國家,形容國家無所不能。我把「利維坦」的L變成S,意指科學。科學很強大,但我們人類要馴服它,不能讓它給我們找麻煩。這就需要在倫理、法制等多個維度上進行更多思考和實踐。

超人工智慧的「奇點」,有可能在什麼時候出現

我經常會在演講中作問卷調查,例如會問聽眾大概什麼時候了解到人工智慧。很多人都會講到阿爾法狗和李世石的對決。實際上,絕大多數人理解的第一波人工智慧浪潮,已經是世界範圍內的第三波了。

第一波發生在1950年至1970年,當時的主要工作是計算機科學家在從事機器推理系統,同時發明了早期的神經網絡和專家系統。這一時期的理論流派被稱為符號主義。

第二波出現在1980年至2000年。我們現在講的統計學派、機器學習和神經網絡等概念,在這一階段都已提出。此時的主流理論流派被稱為聯結主義。

第三波是在2006年之後,主要得益於大數據的推廣。谷歌利用大數據成功地對流感進行預測,引起了衛生部門的關注,這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密切關聯的一個重要例子。在這一波浪潮中,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有了很大的提高,以神經網絡為中心的算法取得突破。

關於人工智慧,有三個相關概念需要弄清楚:第一個是弱人工智慧,第二個是強人工智慧,第三個是超人工智慧。弱人工智慧是專用人工智慧,很難直接用在別的場景中。現在很多科學家的理想目標是強人工智慧,這樣的通用人工智慧可以遷移到其他應用場景中。超人工智慧則是指超過人類的智能,現在還不存在,我也希望它永遠不要存在,否則就會對人類的意義進行顛覆。

但是,美國科學家、發明家庫茲韋爾認為,通用人工智慧在這個世紀的30年代或40年代有可能超過人類,並把這一個時間點看成「奇點」。為此,還專門成立了極具創新力的奇點大學。

英國牛津大學的未來學家博斯特羅姆也認為,超級智能在未來超過人類是非常有可能的。他把超級智能分為三種形式:一是高速超級智能,二是集體超級智能,三是高素質的超級智能。

高速超級智能跟人腦相似,但速度要快於人腦的智能。用博斯特羅姆的話來講,高速超級智能可以完成人類智能做的所有事情,但速度會快很多。

集體超級智能由非常多數量的小型智能組成,並且在許多通用性領域,這種智能的整體性能大大超過現有的認知系統。集體智能最擅長解決被分為各個子問題的問題,可以同時找到並單獨驗證各個子問題的解決方案。博斯特羅姆認為,集體超級智能的整合方式可以是鬆散的,也可以是緊密的,即可以形成一個統一的智能體。

高素質超級智能和人類大腦一樣快,但聰明程度與人類相比有質的超越。這種高素質智能同人類智能相比,就像人類智能與大象、海豚、猩猩的智能相比一樣。博斯特羅姆認為,未來的超級智能可以獲得一套新的認知模塊,並通過複雜知識工程的建構使得通用智能獲得新優勢。

第四次工業革命中,還有哪些重要的關聯技術

為什麼人工智慧如此重要?因為人工智慧代表的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原因,傳統教科書往往強調英國和德國在殖民地上的矛盾。英國是老牌帝國,擁有廣大的殖民地,而德國是新興帝國,殖民地較少,因此展開了激烈競爭。這一結論是事實,但也忽視了更加深層次的一個原因,那就是英國和德國在爭奪科技的主導權。

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導者,德國更多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導者,英國不能容忍像德國這樣的「新貴」崛起。從表面上來看是爭奪殖民地,因為殖民地代表著原材料產地和消費市場,但實際上兩國在爭奪新興科學技術主導權。

在英國和德國爭奪的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國。一方面,美國有力地參與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另一方面,它又沒有與英國和德國展開直接衝突。

第三次工業革命主要是信息技術革命,主導者是美國。美國在主導第三次工業革命過程中,遇到了兩個有力的對手:一個是蘇聯,另一個是日本。

蘇聯在信息產業進行了有效布局,並且在軍事工業、尖端技術及數學家儲備方面有優勢。但是,由於科技和產業體制等原因,蘇聯未能對高端的軍事工業進行有效的民用轉化,所以技術創新缺乏足夠的應用支持。

日本於20世紀60年代開始參與信息革命,進步非常快。1985年,日本企業和美國企業在半導體生產的市場佔有率方面發生了角色變化,日本成了第一,美國成了第二,其他國家的份額還不到10%。

面對這一情形,美國採取一系列方法來打擊日本信息產業的興起。例如,通過《廣場協定》和《半導體協定》等,對日本進行政策限制。同時,在手提電腦產業興起後,美國著重培育新興合作夥伴,如韓國的三星和中國臺灣的臺積電,並通過新的分工方式來打擊日本的半導體企業。

但20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的半導體企業仍具有重要地位。1995年,全球半導體企業前十名中,NEC是第一,東芝排第二,日立製作所排第三,富士通排第八,三菱電機排第九。

不過,到2005年時,東芝退為第四,NEC退為第十。2018年,唯一排名前十的東芝也不得不賣出半導體部門。由此,日本半導體企業基本退出世界市場的競爭。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最關鍵的技術是人工智慧以及其他關聯技術,如物聯網、區塊鏈、超級計算、腦科學等。但是,由於人工智慧的作用非常顯著,因此這一次革命可被稱之為智能革命。它意味著人工智慧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而是一種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

在交通、醫療、教育領域,將出現怎樣的新變化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將越來越直觀地感受到人工智慧產生的影響。這裡,簡單舉幾個例子。

人工智慧讓無人駕駛成為可能。未來交通會更多體現三個元素:一是新能源,二是無人駕駛,三是共享出行。由於無人駕駛技術的出現,人們可能不再需要擁有一輛車,而是直接購買從出發地到目的地的出行服務。由此,現在的汽車製造商在未來可能需要向無人駕駛服務運營商的角色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汽車製造商需要同現在的打車軟體以及高清地圖公司等,進行充分整合與合作。

共享出行也能讓許多結構性問題得到解決。例如,停車難一直是城市治理中的老大難問題,卻很有可能在共享出行的背景下得到解決。因為那個時候,大部分汽車都會在路上行進,這樣就可以將停車場資源重新騰出來用作綠化或人們休息的場所。

醫療也是困擾人類的一個難題。其最大的問題就是,相對於需求而言,醫療資源永遠是不夠用的。研究顯示,人工智慧可以極大地擴展這一資源。特別是,它可以把一些傳統上由成熟醫生來完成的工作逐步實現自動化。

例如,在影像領域,人工智慧可以更有力地幫助影像科醫生工作。這裡的思路一定是輔助,而不是替代。很多醫生都在用大量時間做一些低端的、重複性的工作。因此,當這部分工作被人工智慧接手過去後,醫生就可以更專注地從事科學研究,也可以更有耐心地與患者交流,從而可以根據患者的詳細狀況實施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另外,人工智慧還可以把醫療資源向較為貧困的地方進行擴展。只要人工智慧的技術實現真正突破,它所提供的問題解決方案就會更加穩定。

同時,在5G技術的基礎上,遠程醫療會更為可靠、更加便利。重病患者完全可以在偏僻的地區通過遠程設備接受治療。我們還可以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藥物挖掘,從而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時間來開發治療疑難雜症的新藥。

人工智慧用於教育最大的意義在於,它可以推廣自適應的教育方式。目前的教育仍然是「多人一面」,因為老師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難以針對每個孩子的個性和特點做到因材施教。但是,藉助人工智慧系統,我們可以深入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受教育狀況,並通過自適應系統更加精準地推出個性教育方案,從而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此外,人工智慧還可以在教師輔助、學業評估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鴻溝」會否消除

從世界範圍來看,人工智慧的發展對未來世界的結構可能會產生重要影響。

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能力和權力仍然很強。例如,美國在通用計算硬體方面具有非常強的優勢。英偉達的GPU、谷歌的TPU、高通的智慧型手機晶片等具有明顯優勢。又如,美國的企業和高校在人工智慧的算法框架也有非常好的傳統。在一些應用場景中,如特種機器人領域,波士頓動力的技術優勢也是明顯的。

近年來,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較快。尤其是,在5G通信布局中,我們領先於不少國家。中國最大的優勢是龐大的市場和相對整齊的消費群體。中國人口數量較多,信息化程度也較高,這是人工智慧未來在各個場景中快速應用和落地的基礎。

但整體上看,我們在基礎晶片、算法框架及生態等方面還有一些不足。特別是,在基礎理論和原生性的創新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一些發展中國家可能會處於尷尬和矛盾的位置。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可以運用新型學習方式及開源軟體等培養相關人才,大大縮短追趕發達國家的時間。同時,這一智能化方式也有助於克服傳統文化的限制。但另一方面,智能革命有可能進一步拉大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關鍵的問題是,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並不願意將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轉讓給發展中國家;當發展中國家在某些新興技術領域實現突破性進展時,相關國家甚至會動用各種方式,包括投資審查、出口控制、限制科技和人員交流等,來阻礙新興國家的科技進步。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有可能轉為「智能鴻溝」。其中,那些主要以勞動力為競爭優勢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會處於更加邊緣的位置。更嚴重的情況是,由於發達國家會把產業回撤併通過機器來推動生產,那麼基礎較差的發展中國家將越來越少地獲得參與國際競爭和世界生產的機會。

目前,世界上關於人工智慧的相關法律規則、政策、原則等,主要是由西方發達國家來定義。例如,最有影響的「阿西洛馬人工智慧23原則」就是由馬斯克等西方企業家推動形成的;在人工智慧領域頗具影響力的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也是由美國科幻小說作家率先提出來的,並成為機器倫理領域的一個重要原則。

今年6月,中國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原則」。這是發展中國家第一次提出人工智慧相關治理準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實力的不斷增強,類似的規則制定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並進一步造福全人類。

(整理人:王珍 唐慧敏)

相關焦點

  • ...a1零食研究所」獲近2億元B+輪融資,零食賽道正迎來第三波浪潮
    隨著90、95後新消費群體的崛起,零食企業正迎來第三波浪潮,產品創新、快速迭代將是第三代休閒食品企業的共同主題。中國的零食市場產值接近 3 萬億,頭部佔比很小,還有足夠的空間容納 100 家百億規模的企業,也有機會誕生 3-500 億規模的國民級企業。
  • 雲從科技IPO狀態更新為已問詢 人工智慧板塊迎來快速發展
    原標題:雲從科技IPO狀態更新為已問詢 人工智慧板塊迎來快速發展   2020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被譽為AI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發展人工智慧不能忽視安全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而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量之一,人工智慧近年來被廣泛應用於金融、電商、醫療等領域。
  • 新一代人工智慧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 將迎來那些技術突破?
    「十四五」將至,我國人工智慧產業迎來重要關鍵期,將迎來那些技術突破,產業發展前景如何?當今,新一代人工智慧正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能,並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關乎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實現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與生產力的整體提升。張崢在講座中指出,人工智慧的應用需要解決數據的獲取、數據的清洗與數據的洞察三方面的問題。
  • 人工智慧發展簡史
    人工智慧是在1956年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名稱正式提出的,自此之後,它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它的發展歷史,可歸結為孕育、形成、發展這三個階段。1 孕育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指1956年以前。
  • 總書記關切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更聰明,更懂你——人工智慧創新...
    會聊天的智能音箱、更懂你的熱點推送、「無所不知」的機器人玩伴、自動化點單配菜的智能餐廳……曾只在電影世界出現的人工智慧場景,如今在人們生活中變得無處不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工智慧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方式,推動人類社會迎來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時代。
  • 人工智慧的發展體現了人類社會由實向虛的趨勢
    第三次科技革命時代,信息化成為所有其他領域的底座。有科研工作者統計,如果去掉某些高精尖設備中的控制部分,整個機械設備的效率將會降低94%,這是一個非常刺眼的數字,也體現了信息技術本身在整個工業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關鍵。 資訊時代,數據就是資本,知識就是財富,它們都是虛的,這個時代,價值的表象越來越虛,人類社會由實向虛的步伐再加速。
  • 人工智慧產業鏈基礎層發展薄弱,北京AI發展步入快車道
    打開APP 人工智慧產業鏈基礎層發展薄弱,北京AI發展步入快車道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9 15:10:47 基礎層是人工智慧產業鏈的基礎,為人工智慧提供算力支撐和數據輸入,中國在此領域發展時間較短,基礎層發展較為薄弱。目前,中國的人工智慧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京、廣東、上海和浙江,北京的人工智慧發展已經步入快車道。 人工智慧產業鏈全景梳理:基礎層發展薄弱 基礎層主要提供算力和數據支持,主要涉及數據的來源與採集,包括AI晶片、傳感器、大數據、雲計算、開源框架以及數據處理服務等。
  • 「法律+人工智慧」十大發展趨勢
    可以說,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在開始改造整個法律行業,而改造的規模和速度將不僅僅取決於技術發展和進步的步伐,而且取決於整個法律共同體對於新技術和新模式的接納程度,而這需要政策支持和發展導向。筆者在過去一些觀察和研究的基礎上,嘗試對人工智慧在法律行業中的應用和影響總結出以下十大趨勢。
  • 李彥宏首提人工智慧的「樂高模式」,AI企業迎來黃金時代
    來源:江瀚視野一直以來,人工智慧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高不可攀的人工智慧有沒有可能來到人間呢?10月12日,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首次提出了人工智慧的「樂高模式」,當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像拼樂高一樣容易的話,中國的AI企業將會迎來自己全新的黃金時代了。
  • Xaitment:正與騰訊合作開發網遊人工智慧
    Xaitment:正與騰訊合作開發網遊人工智慧 新聞 2011-07-31 18:10:04
  • 多國人工智慧產業加速發展
    多國人工智慧產業加速發展(國際視點)--國際--人民網       人工智慧是引領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各國紛紛出臺相關政策舉措,力促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與傳統經濟融合,助推人工智慧產業加速發展。
  • 正略諮詢:透視人工智慧的產業格局與發展機遇
    這些都表明,人工智慧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新曙光。據Gartner預測,2022年,人工智慧驅動的商業價值將高達3.9萬億美元。中國智能經濟時代的全新產業版圖已經初步顯現,人工智慧技術正在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商業落地」已成為人工智慧發展的主旋律。人工智慧是全國各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競爭高地,各地均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投注巨大的資源加以支持。
  • 人工智慧如何促進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在工業4.0大背景下,人工智慧、數位化等新技術如潮水般湧現,其中,人工智慧技術日漸成熟,應用於各個領域,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同時促進這些領域經濟發展。那麼,人工智慧如何打造新業態?如何促進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放眼全球,未來發展趨勢就是智能化,隨人工智慧技術快速滲透,各個行業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革。目前,人工智慧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也就是弱人工智慧階段,但在大數據驅動下,已推到社會經濟發展變化,因此,數據成為成為動力能源,是新生產要素,新生產力是算法,產業模式和經濟業態發生迭代。
  • 人工智慧正引領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打開APP 人工智慧正引領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2-18 10:24:42   二十一世紀以來,在全世界範圍內,人工智慧正引領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 中科院院士張鈸:發展第三代AI技術,中美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算法黑箱、模型不安全易被幹擾,這些目前人工智慧領域裡存在的問題,都向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問題:未來,我們該向如何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從而使AI可以迎來二次曲線增長?清華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以及他帶領的學生們給出的答案是:第三代人工智慧技術。
  •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人工智慧與創新發展」分論壇
    這也是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底層架構,需要把基礎打牢固。 「人工智慧正與進博會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智能語言翻譯機廣泛出現在展會會場、指定的酒店和工作場所,方便參會嘉賓自由交流。」科大訊飛創始人兼董事長劉慶峰介紹說,有些智能翻譯機的能力,已經可以通過外語專業考試。還有通過人工智慧播放的各種資訊,極大便捷了人們對信息的獲取能力。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瞬息萬變、百舸爭流。
  • 人工智慧列國志|這十件大事記錄了人工智慧發展的64年
    人工智慧在過去的64年發展中經歷過寒冬,也有過自己的春天。接下去,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就選取了64年裡不容錯過的十大關鍵事件,帶讀者一起來看人工智慧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不過,人工智慧發展到1970年代,由於研究者對於項目難度評估不足,導致承諾無法兌現,讓人們當初對人工智慧的樂觀期望遭到了嚴重打擊,人工智慧遭遇打擊,研究經費被轉移到了那些目標明確的項目上。5.
  •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人工智慧分論壇探討人工智慧...
    中國網訊(記者 董寧 倫曉璇)11月24日上午,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人工智慧分論壇在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枕水廳成功舉行。本論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協辦。論壇以「人工智慧:育新機,開新局」為主題。
  • 人工智慧發展的就業影響研究
    人工智慧的加速發展和應用,並且在行業間和地域間迅速擴散,會造成結構性失業並拉大收入差距,但同時也會創造高收入就業崗位和緩解勞動力成本上漲壓力。就中國而言,利用人工智慧促進就業增長和優化就業結構,應重點加強人機協作相關技術研發和制度創新,加強倫理道德研究並保護勞動者權益,以及進行教育改革以適應人工智慧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