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野味,珍愛生命!這些有靈性的小動物,最好也不吃,果報很大

2021-01-11 三茗聞道

除「胡黃白柳灰」五大家族外,這些小動物超有靈性,吃了會招惹禍端。

01

珍愛生命,拒絕野味!

黑死病,曾讓2500萬歐洲人喪生,追根溯源竟然是野兔。

伊波拉,瘋狂肆虐西非的病毒,跟人們捕獵猩猩猴子、蝙蝠有直接的關係。

席捲全球的非典,源自於蝙蝠,並以果子狸為中間宿主。

野味究竟有多可怕,數據顯示,目前超過70%的傳染病都來源於野生動物。

2003年的那場瘟疫,就是因為人們吃了果子狸,導致了一場烈性傳染病的爆發,17年後的今天,再次因為食用野味,引爆了一場全國性的疫情。

一次次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保持與野生動的安全距離,不要亂吃野味,不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學會尊重自然,保護環境,愛護動物,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

可是總有一些人嘴饞,認為人類是食物鏈的頂端,挑戰各種野味。還滋生了一條產業鏈,把野生動物人工飼養。號稱人工飼養的無毒無公害,人工飼養就不再是野生的了。要知道導致2003年非典的就是人工飼養的果子狸。

除了這些野味,還有很多小動物,靈性很高,最好也少吃,或者不吃。

02

五大家族:胡黃白柳灰

所謂的五大家族,就是狐狸,黃鼠狼,刺蝟,蛇,老鼠。在東北的民間信仰中,他們可都是仙家,要供起來的。不能吃肉,更不能穿其皮毛製成的衣物。這些在民間信仰中,認為都會得到報復的,因為這五種動物的靈性極高,他們的長老修為已經功德圓滿,殺害其兒孫的果報可謂是立竿見影。

對於很多修行者來說,還有很多有靈性的動物,也千萬不能吃,比如龜類,大雁,大鵝,泥鰍,黃鱔,蛇,牛,貓,狗,牛蛙。

03

道教修行者不吃牛肉、大雁肉

正一天師道是堅決不能吃牛肉的,因為在道教中,太上老君的坐騎就是青牛,吃了牛肉的人,道家的護法就會遠離你。大雁大鵝,都是道教仙鶴的家族成員,也不能吃。

04

泥鰍黃鱔是龍族的近親

泥鰍黃鱔原本是一家,黃鱔在信仰和傳說中,是龍的近親,很多龍的元身都是黃鱔修煉而來。黃鱔又被任命為水中靈子,極具靈性。泥鰍也是頗有來歷。泥鰍原是天神犯錯,被打落凡間。所以泥鰍和黃鱔,能不吃最好也不要吃。

05

貓真的有9條命嗎?

民間有種說法,貓有九條命。貓屬陰,靈性特別強,同時貓的怨氣也特別大,吃了貓肉會沾染邪神,運勢健康等會受到極大的幹擾。

06

龜類千萬不要吃

烏龜甲魚類,在周易五行當中,也極具特殊含義,所謂四象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其中龜就是玄武的一種元素圖騰,同樣河圖洛書最早也是從龜背中的圖文得到指引的。

有位風水師在這某飯店勘察風水時,飯店的廚師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他親眼看見主刀的大廚在殺一隻甲魚時,突然倒地而亡。

要知道,甲魚的靈性很大,當主刀的廚師殺戮過多時,自己的福祿也被慢慢消掉,恰巧遇到靈力大的甲魚。這才導致悲劇發生。所以,千萬不要傷害它們,不要吃甲魚、黃鱔、狐狸,蛇、黃鼠狼這類靈力強大的動物,它們有些均是修煉了數千年甚至更長時間,有些壽命極長,法力具大,如果傷害了它們,就會傷及子孫運和自己的福壽。

07

蛇的報復心最強

蛇非常有靈性,而且蛇的報復心、嗔恨心以及法力特別強,因此殺蛇、吃蛇的報應往往非常快,而且明顯和嚴重。在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中明確指出"無故殺龜打蛇,上天都不能庇護的。"

此次的武漢疫情,再次告訴我們,野生動物不可食!不要因為貪慾去獵殺、販賣、消費任何的野生動物, 基於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萬物生命的尊重,道教非常重視對物種的保護,希望建立一個萬物均安的世界。

《太平經》中設想的太平盛世是:「風雨為其時節,萬物為其好茂,百姓為其無言,鳥獸行,為其安靜,是其效也。倘若人類一意孤行,好殺眾生,以致天怒神怨,劫難降臨,萬物皆亡,天地同毀。可見,在道教看來,對動物植物的保護,不僅僅是出於一種善良的理念,而是關係著天地生育、萬物共存的根本大計。

一個唯有人類、沒有草木蟲獸的世界是不可想像的,讓我們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保護野生動物。珍愛生命,拒食野味。

相關焦點

  • 亂吃野味,可惡至極!
    很難不聯想到非典那年,我們正在上大學,學校封閉,到處如臨大敵。記得那時候學校有個男生因為追女友,私自翻牆出去給女友買花,不僅什麼也沒買到,還得了個處分。這次的事情也很類似,雖然尚未明確引發新型冠狀病毒的原因到底來自哪裡,但已有指證到武漢的海鮮市場,這個海鮮市場並不單純,在海鮮之外還賣野味:野兔、野雞、獾、刺蝟、蛇類等。這次的病毒傳播,從最初的幾個病例來看與武漢海鮮市場有很大的關係。
  • 男子手繪「拒絕野味」蝙蝠頭盔,炫酷又拉風
    請點擊輸入圖片圖為宋成軍在繪製「拒絕「這些日子,村裡不讓外出,在家裡除了睡就是吃,天天躺著,弄得渾身難受。」宋成軍介紹說,沒事就看看手機上的新聞,他看到新聞裡介紹說,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很可能來自野生動物,可能和人們亂吃野味有關,病毒的源頭可能來自於蝙蝠等野生動物。「我在手機裡看到有個女子吃蝙蝠的視頻,很不理解,蝙蝠長得就像老鼠,一身黑毛,看著就嚇人,怎麼還有人敢吃它呢?」宋成軍說。
  • 百度「拒絕野味」公益營銷,海報文案走心了……
    來源:廣告行業 ID:guanggaohangye繼2019年底-2020年初,新冠病毒一直圍繞著我們,至今未斷……最近,「吃野味」這一行為,再次受到眾多人的關注,據世衛組織發布的最新疫情報告顯示,此次的新冠病毒與17年前非典疫情很相似,當時的非典病毒自然宿主——菊頭蝠,新冠病毒與在菊頭蝠傳播的冠狀病毒
  • 珍愛生命拒絕毒品宣傳畫(漫畫)
    常見的吸毒行為有:煙吸、燙吸、鼻嗅、口服、注射五種。一方面毒品有個共同的特性,就是進入人體後作用於人的腦內與學習記憶有關的神經系統,逐漸產生精神依賴(心癮),進而形成追求使用該藥物的行為;另一方面,毒品進入人體後,破壞人體正常的平衡,產生在毒品作用下新的平衡狀態(身體依賴)。一旦停止吸毒,就會感到不適。只有連續不斷地吸入更大劑量的毒品,才能保持人體新的平衡。
  • 拒絕野味,蝙蝠,果子狸算野味,那麼野雞野鴨野生黃鱔算野味嗎?
    原因就在:蝙蝠屬於源頭宿主,到人這個節點的過程中,還會有中間宿主,也就是其他野生動物都有攜帶病毒的可能,這不是駭人聽聞,2003年暴發SARS疫情就是中國人愛吃野味所致,當時曾一度把果子狸當成源頭宿主,對果子狸大加屠殺。
  • 東北人為什麼不吃野生動物
    筆者就是東北人,在我們東北上到80歲老人下到剛懂事的孩子都知道東北五仙,在我的童年裡奶奶一直告訴我不要惹黃鼠狼和狐狸這樣出沒在人類生活區域裡的小動物,說是有靈性還記仇,傷害了一個黃皮子(黃鼠狼)就得全家遭殃,還給我講了我家鄰居張老頭當年就是因為打死了一隻黃皮子,結果第二年就得了半身不遂,這件事一直成為了我的童年陰影,不要說吃小動物就是惹了它們我們東北人還得給它們修墳祭拜
  • 拒絕毒從口入,百度推出「拒絕野味」搜索彩蛋
    吃一塹長一智,這幾乎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然,但要落實到吃上,很多人的嘴就忍不住了。比如,喜歡吃野味,即便明知有危險,也樂此不疲。結果,因為販賣、因為宰殺、因為食用,病毒就跨界傳播給了人類。既然人們如此管不住自己的嘴,那麼,有關部門就必須要加強管理,必要時「刑之以法」。
  • 珍愛生命,齊齊向酒駕說NO!
    珍愛生命,齊齊向酒駕說NO!9月9日是「9. 9全國拒絕酒駕日」, 晚上20時許,南沙交警在南沙街主會場華匯廣場開展以「生命無價,酒後禁駕」 為主題的統一勸導行動,不少市民加入行動,承諾自身不酒駕,也會向身邊親友傳播「酒後禁駕」知識。
  • 搜索「野味」真相:搜索不僅能告訴你誰在吃野味,還告訴你更多
    至於廣東人,排名第一,更是毫不奇怪。古代的種植、養殖業並不發達,用野味作為營養補充,是十分容易好理解的行為。中世紀歐洲貴族也曾以野味為尊,包括野禽、野鹿、野兔、狐狸等,奧地利大公利奧波德六世甚至下令農民不得吃野味。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法國上層社會慢慢轉向了講究儀式感和藝術性的小份餐食,認為這才是「有品質的生活」。今天,隨著養殖業的進步,以及相關法律的完善,很多野味已經淡出餐桌。
  • 戒不掉的野味,到底有什麼好
    不僅如此,在經歷過2003年非典風波之後,雖然食野味之風一度有所緩和,可是沒過多久便重新興起,仿佛總是有那麼一群人,對野味有著無與倫比的執念。但說句公道話,這還真不一定是他們的錯。若是拉長時間軸,我們會發現,野味這種東西,幾乎是如影隨形地陪伴了人類社會的整個發展歷程,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 培養「五自」少年,武漢吳家山五小,開發生命教育微課程
    因為疫情,所有在讀的學生「停課不停學」都在家中開啟網課學習,隨著「停課不停學」工作的開展,目前各地學校進入網上授課的階段。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家山第五小學開發了一套生命教育微課程。近日,吳家山第五小學教師以此次疫情中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齊心抗「疫」的事跡為教科書,為學生上了一堂堂鮮活的線上生命教育課。
  • 超市賣的波士頓龍蝦算不算是野味?
    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不過,可能很多人至今沒弄清楚:到底哪些動物才算「野味」?  ●許多地方都有食用野味的習慣,而如果公眾普遍難以分辨「啥是野味」,「拒絕野味」就有可能變成「一邊口號從口出,一邊野味從口入」。
  • 日本人吃什麼樣的野味?
    跟炫耀性的野味消費,似乎絲毫不沾邊。 但實際上,愛環保的日本人吃起野生動物來也很兇猛。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調查,2018年,日本全國吃掉了1496噸「野味」,比2016年增加了近150%。有需求就有市場,加工野生動物的機構也隨之增加,到了2018年,全日本至少有633家,在近4年中數量增加了3倍以上。
  • 百度聯合果殼上線「拒絕野味」搜索彩蛋,全民科普行動再行動
    新冠肺炎疫情讓「保護野生動物、拒絕野味」這一話題再次成為熱點。2月12日,百度聯合果殼,上線了「拒絕野味」搜索頁特效彩蛋和百度百科詞條。用戶使用百度APP搜索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生動物詞語時,搜索結果頁面會立即呈現相關的科普知識彩蛋和「拒絕野味」提示,從疫情發生的源頭為用戶科普,讓「拒絕野味」成為基本常識。對於野生動物,你的認知中還存在有誤區嗎?疫情的發生,是否讓你對餐桌上可能出現的野味產生了警惕?
  • 百度聯合果殼上線「拒絕野味」搜索彩蛋 全民科普行動再行動
    用戶使用百度APP搜索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生動物詞語時,搜索結果頁面會立即呈現相關的科普知識彩蛋和「拒絕野味」提示,從疫情發生的源頭為用戶科普,讓「拒絕野味」成為基本常識。對於野生動物,你的認知中還存在有誤區嗎?疫情的發生,是否讓你對餐桌上可能出現的野味產生了警惕?
  • 野味為何會引起病毒感染?除了蝙蝠,還有什麼野味不能吃
    繼SARS之後,時隔17年,一場突發的嚴重疫情,再次讓「野味」這個話題以極度沉重的態勢重回到人們眼前。那麼,野味為什麼容易引起病毒感染呢?野味為什麼容易引起病毒感染呢?現在非常多的人認為野生的就是純天然、無公害,沒有任何添加劑,肯定比家養的對人體好,野味肯定也是這樣的,所以吃貨們就開始向野生動物下「毒手」。
  • 日本人會吃「野味」嗎?
    我們的印象中,日本人吃得最多的料理就是生魚片、壽司、烤肉,聽起來都是中規中矩,比較清淡的感覺,也很少會跟那些林間的動物聯繫起來,而且,日本人非常環保,保護野生動物一直宣揚的不錯,那日本人會不會吃野味呢?答案是:會的。
  • 疫情下的「野味」 有商家轉場網絡掛靠資質「洗白」
    老闆說,這兩種野味都是野生動物,從寧夏和甘肅運來,用麵包車拉到市場賣,由於沒進食,看起來都呆呆的。至於具體來源,老闆拒絕透露。除了這些,老闆稱還有野生的樹熊和東北狸。 「豬獾重約15斤,每斤80元;土撥鼠重約12斤,每斤75元。如果買,我可以幫忙宰殺,加工費每斤25元。」
  • 素食護生:眾生皆有靈性 一隻母兔認子的真實故事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我老家在江蘇,農村種莊稼,象棉花、麥子,花生什麼都有。不知從哪年開始,野兔來到了我們村的地裡,野兔可不懂規矩,有時會到地裡來吃莊稼。村裡人呢,把它們當野味,抓到大兔子就下酒了,小兔子被抓到了就成了小孩子的玩物,結果也很可憐。這件事發生在收麥子的季節,我們那收完麥子,麥杆就撒在地裡燒掉,連綿幾裡都是麥地,麥杆燒起來也是一片連著一片。
  • 靈性高的人10項特質,有靈性的人這些品質自然會流露出來
    靈性的成熟不只會在超越中展現,也會在內心展現,想要讓神聖照亮、穿透我們的每一個動作。超常意識狀態、超凡的心靈經驗、意識的巨大開啟都很重要,但其重要性不在經驗本身,而在於這些經驗促使我們轉而注意自己化身為人,在人身中增長智慧、深化慈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