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內蒙古公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投資5059萬元建設的,全市首個生物質炭肥、熱、氣聯產項目在烏拉特前旗西小召鎮公田村建成,該項目11月份正式投產運行,年產值可達7500萬元。
這幾天,在內蒙古公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廠房裡,工作人員正在加緊對炭基生產線設備進行調試、加固,確保11月份設備能夠順利投產運行。
內蒙古公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廠長陳文雄說:「我們這個造粒烘乾設備已經基本改造完成,現在就等著葵花秸稈收回來後,我們投入生產。」
據了解,生物質炭肥、熱、氣聯產項目總投資5059萬元,總佔地面積50畝,其中一期佔地25畝。公司本著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的宗旨,採用生物質炭肥、熱、氣聯產工藝,以農作物秸稈、樹枝、樹葉及烏梁素海蘆葦等廢棄物質為原料,通過炭化爐炭化過程中產生出生物質炭和秸稈氣,可供農作物用肥和燃燒,秸稈氣充分燃燒後又可產生熱能,供應居民取暖,具有循環利用、運行成本低、燃燒清潔、經濟環保等優勢。項目投入運行後,年底可回收處理農作物秸稈25000噸、農家肥7500噸,生產生物質炭6250噸、炭基肥2500噸、木醋液4600噸、秸稈燃氣840噸。
內蒙古公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根明說:「項目投入運行後,將對農村的禽畜、糞便秸稈處理有很好的作用,年可處理禽畜糞便、秸稈5萬噸左右。生產出來的肥料可以緩解當地土地鹽鹼化程度,有效降低農作物的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殘留。」
記者:趙靖 王鐵
編輯:潘花(實習)
編審:李霞 劉弘
監製:李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