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技術:生物質氣化發電聯產炭、熱、肥技術

2021-01-09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生物質能源探索一直在路上。從木炭、活性炭、木質顆粒、生物柴油,到生物質氣化燃氣,每一種形式的生物質能,都是一次重大突破,讓人眼前一亮,但又都伴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今天,一種革命性的生物質能生產技術橫空出世,引起了巨大關注。「生物質氣化發電聯產炭、熱、肥技術」的創新之處在於,生物質不再是只能生產單一的生物質能源產品,而是能在氣化發電的同時,生產活性炭、生物炭基肥,還能供熱。

這項技術將各項單一產品技術的優點集於一身,一條流水線能生產多種生物質產品,綠色環保、高產高效,不用外來能源,能封存碳、氮、硫等有害物質,最關鍵的是能走出實驗室進行規模化產業化生產——難怪人們會將這一技術稱為前所未有的生物質能源技術革命。

開拓思維,帶來生物質氣化發電聯產炭、熱、肥全新技術

一條流水線不僅能讓生物質產熱、發電,生產活性炭、生物炭基肥,而且能封存有害物質——這一想法太大膽、太冒進,但承德華淨活性炭有限公司不僅敢想,而且敢做。如今,這項技術已在河北承德華淨有限公司的工廠進行產業化應用。

傳統生物質能源生產技術,甚至當前比較先進的生物質氣化熱氣技術,都存在種種問題,如產品單一、經濟效益不顯著、規模小、存在一定汙染等,難以大規模推廣。

而這項創新技術基於生物質氣化的氣、固、液三相產物進行電、熱、炭、肥等多產品聯產,可以讓生物質的附加值得到極大提高。

這個項目是基於生物質熱解氣化原理,在高溫、限制氧氣的條件下發生熱分解,使生物質大分子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分解成小分子的可燃氣、生物質炭、生物質提取液。整個過程不需要外加能源、不需要添加其他化學藥品、催化劑、助劑等,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生產。

華淨公司董事長張立軍說,用傳統方法生產1噸活性炭需要消耗1噸煤,既不節能也不環保。他們採用新技術建成的炭、電、熱、肥聯合生產工廠,整個生產過程不需要消耗煤炭等外加能源,在獲取高品質活性炭的基礎上,還能同時發電、產生熱水和生產液態肥等產品。目前,平泉縣的賓館、浴室等供熱的小煤爐,都由華淨公司的新技術取而代之,大量的小鍋爐被關停,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氣體排放降低了,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好了,企業的社會形象也提升了。

非凡技術,開創多項歷史引起廣泛關注

生物質氣化發電聯產炭、熱、肥全新技術到底有多了不起?

有專家告訴記者,這項技術真的很了不起,開創了傳統生物質氣化(能源)的歷史(100多年),開創了活性炭生產的歷史(100多年),顛覆了3000多年世界燒炭的歷史;開創了肥料的歷史,使用炭基肥料、生物質提取液肥料,可以直接減少肥料用量的10%-30%,並且具有一定的藥效,同時還能修復退化、汙染的土壤。

這一創新技術已得到國內外廣大科研單位和研究人員的肯定,也引起了眾多國內外研究機構的重視。美國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教授從2015年開始,以兩個重疊的研究項目來研究這項技術。國內有些大型肥料企業,已經大量採用生物炭和提取液應用到肥料生產中。

國家相關部門非常重視這項技術。2016年,農業部發布了關於秸稈炭及肥料的標準指南;科技部2017年度「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化學肥料和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研發」試點專項項目的申報指南中,特別設立了炭基肥料專項。

產業崛起,生物質炭、熱、電、肥聯產前景廣闊

科技只有產業化才叫生產力;企業只有盈利才能生存;產業化只有能賺錢才能走得遠。

這是大實話,也是大真理,違背了哪一條都不成。

「生物質氣化發電聯產炭、熱、肥技術」在河北平泉華淨企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實實。

張立軍為記者提供了一組數字:5MW生物質發電多聯產項目,年消耗生物質原料約6萬噸,每年發電4200萬度,每度0.75元/度,價值3150萬元;生產活性炭1.2萬噸,每噸9000元,價值1.08億元;熱水(80℃)40萬噸,每噸20元,價值800萬元;提取液1.44萬噸,可生產液體肥約3萬噸,每噸5000元,價值1.5億元;總產值約2.975億元。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是傳統活性炭生產方法的3倍,利潤是原來的4倍;另外,節約標煤約1.6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4.2萬噸,減排氮氧化物約630噸,減排二氧化硫約1260噸;1.2萬噸活性炭可固定二氧化碳約3.6萬噸。

這項技術已得到實踐檢驗,真正成為生產力;企業開始盈利,並做得風生水起;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好這一技術,產業化前景值得期待。目前,華淨公司還建立了南京林業大學院士工作站、瀋陽農業大學院士工作站,致力於進一步研發炭、電、熱、肥及有機農業的技術應用推廣,提供多聯產技術整體解決方案。

張立軍說,我國林業生物質總量超過180億噸,每年林業剩餘物約3.5億噸,秸稈、稻殼約9億噸。如果將林業剩餘物和秸稈、稻殼用於生物質多聯產技術產業,可發電約9000億度,與我國現有水利發電量基本持平;可生產木炭0.7億噸,可生產秸稈炭2.4億噸,木炭和秸稈炭可固定二氧化碳7.38億噸,相當於我國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1/10;可節約標準煤約3.599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約8.97億噸,減排氮氧化物1349.65萬噸,減排二氧化硫約2699.3萬噸。

革命需要時間積澱和外力推動。這項了不起的技術將會引爆一場怎樣的綠色能源革命?上述數字給人帶來無限遐想。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生物質發電?生物質發電有哪些方法?
    生物質發電是一種利用可再生生物質資源實現循環再利用發電的方法,比如垃圾焚燒發電、農林廢棄物氣化發電或者利用沼氣和垃圾填埋氣發電等。其次還有生物質氣化發電法,該技術作用原理是將生物質置於氣化爐中,使其轉化為可燃燒氣體,經過淨化處理後投入燃氣機內作為燃料維持燃燒機運行,進而實現發電效果,也可以直接衝入燃料電池發電。氣化發電技術的要點是要保證燃氣淨化程度,由於初期氣化的燃氣會含有焦炭、灰分以及焦油等汙染雜質,如果直接使用可能會加快設備老化,並且造成環境汙染,所以在生物質氣化後要對其進行一定的精華處理才能作為燃料進行使用。
  • 30萬噸雞糞 「換來」1.3億度電 聖新能源生物質發電技術國內領先
    8月7日,在福建省聖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在對公司二期項目的啟動進行前期準備工作。據悉,該項目建成後預計年新增發電量5200萬千瓦時,年新增上網電量4520萬千瓦時,計劃明年9月完工。  總投資3.2億元的聖新能源成立於2012年7月,是配套聖農(浦城)公司同期建設的副產業鏈項目。
  • 生物質發電|投資2.6億元!黑龍江和禾生物質發電項目併網成功
    麥電網訊:1月8日5時18分,位於市生物科技產業園區的省百大項目——市和禾生物質發電項目經過兩年多的緊張施工,終於建成併網成功。  市和禾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是東山區招商引資企業黑龍江省經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由該公司建設的和禾生物質發電項目總投資額為2.6億元,於2018年5月開工建設。  該項目建設採用1×130t/h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生物質蒸汽鍋爐,設備採用1×30MW抽凝式汽輪發電機組,年可發電21600萬kwh,年產值16416萬元。
  • 國家補貼退出,農林生物質發電傷很深,這個嚴重依賴補貼的行業出路...
    下遊熱用戶不充足,地方供熱市場或難以進入如果電價無法覆蓋燃料收購成本,那除了發電以外,企業是否還有別的盈利方式?近年來,農林生物質發電行業探索出熱電聯產這一新模式,秸稈等生物質不僅可以發電,還能供熱。「之所以農林生物質能被大規模用於供電,是因為我們已經有了覆蓋範圍廣闊的電力網,電能可以被大範圍配置利用,無法大規模供熱是因為熱用戶不足造成的。」光大證券首席環保分析師殷中樞解釋,南方供熱需求少,此外,大部分農林生物質發電廠在縣城、在農村,供熱用戶也較少,「熱能無法儲存,必須馬上使用,如果不用就浪費了。」
  • 生物質發電新政影響幾何?業內人士:至少為行業帶來三方面改變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制定了《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行的實施方案》。隨著生物質發電競價上網及電價補貼分擔比例逐年向地方傾斜,原有以發電為主要盈利點的產業發展模式將面臨嚴峻挑戰,推行有機固廢處置有償服務,提升生物質能非電利用盈利水平將是產業未來發展趨勢。未來項目多元化盈利模式將支撐生物質發電行業健康、穩步和高質量發展。二是行業將走向高質量發展。
  • 巴彥淖爾首個生物質炭肥、熱、氣聯產項目在烏拉特前旗建成
    由內蒙古公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投資5059萬元建設的,全市首個生物質炭肥、熱、氣聯產項目在烏拉特前旗西小召鎮公田村建成,該項目11月份正式投產運行,年產值可達7500萬元。據了解,生物質炭肥、熱、氣聯產項目總投資5059萬元,總佔地面積50畝,其中一期佔地25畝。公司本著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的宗旨,採用生物質炭肥、熱、氣聯產工藝,以農作物秸稈、樹枝、樹葉及烏梁素海蘆葦等廢棄物質為原料,通過炭化爐炭化過程中產生出生物質炭和秸稈氣,可供農作物用肥和燃燒,秸稈氣充分燃燒後又可產生熱能,供應居民取暖,具有循環利用、運行成本低、燃燒清潔、經濟環保等優勢。
  • 2020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政策匯總及走向分析 新政出臺引領十四五...
    2020年9月16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行的實施方案》(發改能源〔2020〕1421號。生物質發電新政的出臺,引起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2020年政策加碼 新政出臺   生物質是全球範圍內最廣泛存在的物質,涵蓋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而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發電,主要分為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和沼氣發電。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生物質發電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且成為一些國家重要的發電和供熱方式。
  • 內蒙古市首個生物質炭肥、熱、氣聯產項目目前在前旗開發建設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摘要:由內蒙古公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投資5059萬元建設的、全市首個生物質炭肥、熱、氣聯產項目目前在前旗開發建設。由內蒙古公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投資5059萬元建設的、全市首個生物質炭肥、熱、氣聯產項目目前在前旗開發建設,預計11月份正式投產運行。這幾天,在內蒙古公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廠房裡,工作人員正在加緊對炭基生產線設備進行調試與加固,確保11月份設備能夠順利投產運行。
  • 生物質發電:行業出清「剩者為王」
    生物質發電:行業出清「剩者為王」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印發《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行的實施方案》。《方案》提出,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給予生物質發電項目中長期信貸支持。
  • 秸稈變能源 環保又扶貧——吉林東遼廣德匯能啟動生物質炭氣電熱...
    東遼廣德匯能生物質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擁有在生物質(秸稈)炭氣電熱能源綜合利用項目方面有獨特的技術。公司深度開發生物質(秸稈)電、炭、氣、熱聯產產業,並擁有自主的知識專利產權,為節能環保、精準扶貧、分布式能源、綠色有機農業、環保產業及炭交易等生物質綜合利用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 革命性突破 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核心技術盤點
    電轉氣技術 Power to Gas可再生能源發電具有發電間歇性和可控性差的特徵,對其大量併網運行帶來了很大挑戰。電轉氣技術利用氫氣將傳統電力系統和天然氣系統之間隔閡打破,讓電力系統和天然氣系統間的能量雙向流動成為可能,促進了氣—電網絡的深度融合,也為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問題提供了新途徑。
  • 2018年全國及分省市發電量及電力消費量統計 新能源發電前景廣闊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三、生物質發電作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種形式,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主要的發電形式有以下幾種:直接燃燒發電、氣化發電、垃圾發電(包括垃圾焚燒發電和垃圾氣化發電)、沼氣發電以及與煤混合燃燒發電等技術。作為新型能源利用方式,生物質能發電技術日趨成熟,這一技術主要通過生物質轉化為可燃氣體燃燒後產生能量,進行發電。
  • 冠寶林炭化爐技術賦能 打造生物質炭氣聯產設備
    原標題:冠寶林炭化爐技術賦能 打造生物質炭氣聯產設備   植物生物質能源是一個巨大的太陽能寶庫,發展植物生物質為原料的綠色能源轉化技術,符合可持續發展的主題,為實現碧水
  • 聊城高唐: 山東歐亞德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年生產生物質採暖爐上萬...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鵬 高唐報導  在高唐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東歐亞德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的車間裡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趕製一批生物質採暖爐,這些新型採暖爐將分批送往山東省陽信縣,用於農村新能源取暖試點改造。
  • 第九屆中國國際生物質能源與有機固廢資源化利用高峰論壇
    5月20日下午13:30-18:00   專題一:生物質發電市場篇   話題一:新形勢下,生物質發電產業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   5月21日上午9:00-12:00   專題三:城市垃圾發電技術篇   話題一:探討國內外城市垃圾發電工程中基於不同原料的收集、儲存、運輸和預處理技術   ......
  • 史上最強發電,新生物電力高達860伏
    現在呢,不光在動畫裡可以看到生物發電了,在9月10號,《自然通訊》 發表論文稱,在亞馬遜盆地發現兩種新電鰻品種,其中一種達到了生物發電的電壓巔峰!該團隊收集了107件新樣本,顛覆了持續幾個世紀的假說:電鰻是單一物種。
  •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我國對生物質能源重視不夠
    尚未建立生物質能源產品優先利用機制。支持生物質能源非電類的利用。「生物質能源是唯一的零碳燃料,將在未來低碳能源結構中發揮重大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在日前召開的全國新能源產業技術發展專家創新大講堂上說。
  • 1100度高溫「氣化」固廢,寧波這項技術獲印尼市長點讚
    「感謝這一科技創新,讓我們在疫情期間能更有效、綠色地處置醫療廢棄物等垃圾。」近日,印尼泗水市市長BuTriRismaharini對寧波的一項垃圾處理技術點讚。印尼市長口中的「科技創新」,指的是「立式旋轉熱解氣化技術」,由寧波企業——浙江泰來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
  • 青島能源所開發生物質綜合利用新途徑
    生物質是自然界含碳的可再生能源,可以通過熱化學轉化過程製備液體燃料、燃氣、熱、電等能源產品,發展潛力較大。過程的經濟性多年來是生物質能發展的瓶頸。生物質氣炭聯產技術可同時生產燃氣和生物半焦(生物炭),燃氣可通過催化轉化製取汽油、柴油或航空煤油等能源產品;可經淨化調變脫碳純化過程,製得高純氫用於氫燃料電池發電;生物炭經活化處理可作為土壤改良劑和炭材料。氣炭聯產可以實現生物質綜合利用,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提高經濟性。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熱化學轉化研究組,致力於生物質、煤和固體廢棄物等含碳資源的多聯產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
  • 我國戶用生物質爐灶的發展和應用
    戶用高效低排放生物質爐具不僅可以減少煤炭的消耗,減少汙染物排放,改善室內空氣品質,而且能夠利用廢棄的生物質資源,節省燃料,變廢為寶;同時可以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增進身體健康;實現節能減排,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生物質爐灶發展歷史  我國戶用生物質爐灶的發展經歷了初始階段、改良及推廣階段、技術創新階段和加速發展階段等四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