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喝完奶就流出來,讓人心疼的不得了,怎麼辦?
一直用奶瓶餵寶寶,但是最近她總吐奶,怎麼辦?
寶寶吃完奶一放床上就吐奶,有時還哭鬧,怎麼辦?
……
寶寶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爸媽的心,尤其是"餵奶"這件大事。很多寶寶常會出現吐奶的情況,讓新手媽媽擔心不已。那麼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處理呢?
寶寶吐奶了,首先要辨別是生理性吐奶,還是病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通常發生於1-4個月的寶寶身上,是正常現象。這是因為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胃容量較小,而且在餵奶時如果方法不當,會讓寶寶吸入過多的空氣,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寶寶吐奶。
對生理性吐奶來說,把握正確的餵奶方法很重要。
母乳餵養時,一定要把寶寶抱在懷裡,讓寶寶的身體與水平線處於45°角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就會很自然地流入小腸,可大大減少吐奶的概率。
奶瓶餵養時,一定要注意選擇適合寶寶大小的奶嘴,餵奶時也不要大力搖晃奶瓶,避免寶寶吸入過多空氣。
餵奶時最好以"少量多次"為宜,並且餵奶時不要太急,不要在寶寶極度飢餓前餵奶。
餵完奶後,不要立即逗寶寶玩耍,不要急著把寶寶平放在床上。最好是把寶寶豎抱20-30 分鐘,然後讓寶寶先側臥一會兒,再改為仰臥。
此外,拍嗝也是一種很好的預防手段。餵完奶後,豎著抱起寶寶或讓寶寶側趴在腿上,輕輕拍打後背5分鐘以上,讓寶寶打嗝,把胃裡的氣體排出,可有效避免脹氣和吐奶。
病理性吐奶
病理性吐奶是指由自身疾病引起的吐奶情況,腸梗阻、腸套疊、食道閉鎖、腸道閉鎖等嚴重的疾病都可表現為吐奶。
病理性吐奶最好的處理辦法是就是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所以新手爸媽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辨別。
一般來說如果是生理性吐奶,寶寶不會感到不適,甚至會更愉快,吐奶的量也不多。而病理性吐奶大多是噴射狀的,即使吐完了,寶寶依然會存在一些不適症狀,這時候就得去醫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