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4日,根據澳洲政府已經射殺5000頭駱駝,此前還宣稱計劃會射殺1000頭駱駝。該消息剛出,便在國際中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動物愛護協會人士紛紛站出來進行抗議,稱澳洲政府的行為是血腥的、是不道德的。因為駱駝喝水過多而將之射殺,顯得非常不人性。要知道,在沙漠中,駱駝是人類的夥伴,是他們生存的希望,僅僅因為飲用水問題而大量殺害它們,怎麼也不合乎常規。
其實,網友們對澳洲政府的行徑產生了很大的誤會。駱駝在不同的環境下所彰顯的作用亦是不同的。在沙漠中,駱駝有「沙漠之舟」的稱號,既可載人亦能載物。但是放置澳大利亞洲就不一樣了,駱駝相對於入侵物種,不僅會啃食完當地的植皮,而且還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使得全球氣溫不斷升高。2019年9月份,由於溫室效應增強,澳洲發生了山火,持續了四個月之久。由此可見,澳洲射殺大量駱駝的行為是情有可原的。
由於「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鐵律存在,自然界中各類生物都存在著相互關係,一環扣著一環,形成了一條條食物鏈。食物鏈中共有三種角色,分別是消費者、生產者和分解者。消費者一般指動物,立於食物鏈的巔峰;生產者一般指植物,通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生產能量;分解者一般指各類微生物,對生物屍骸有分解作用。
正由於有食物鏈的存在,大自然才能保持相對應的平衡。假如有一環出現了問題,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繼而會發生各種可怕的問題。有些人好心辦壞事,結果得不償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射殺狼群事件了。美國某州環境優美,生存著大量的鹿群和狼群,秉著弱肉強食的法則,狼群不斷地獵殺鹿群,導致鹿的數量大幅度下降。為了保護鹿群,羅斯福下達命令,聘請一大批獵人對該州的狼群實行大獵殺。最後,狼群被殺絕了,鹿的數量激增,出現了食物不足等問題,生態環境呈現不平衡的狀態。由此可見,不可輕易地滅絕自然界中的某類生物。
近年來,病毒在世界各地肆行,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科學家研究後發現,蝙蝠是病毒的攜帶者,是自然界「毒王」。據悉,蝙蝠身上的病毒攜帶數高達1400餘種,冠狀性病毒亦有300多種,比如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等等,甚至還會傳播狂犬病毒。
既然蝙蝠的毒性如此強大,有人質問,為何不對蝙蝠進行捕殺呢?只要將之殺得一乾二淨,便可徹底斷絕傳播源和傳播渠道了。這種方法可行嗎?不行!
儘管蝙蝠是一種極為厭惡的生物,但是在自然界中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國際權威雜誌《自然·微生物學》指出,對蝙蝠進行捕殺不僅不會減少病毒的傳播,甚至還可能會加強病毒的傳播。
每種生物在自然界中都有著獨特的地位,有著各自的作用,它是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不能因為某種因素而對它們實施毀滅性的打擊,要對自然界保持一種敬畏的心態。不可輕易觸碰底線,要三思而後行,千萬妄動。不然的話,當災難爆發時,一切將會後悔莫及。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