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病毒,很多人聽聞後渾身都會不自覺地打了個冷顫,在人類歷史上,由病毒而引發了重大災難屢次出現。比如1976年的非洲伊波拉病毒,在蘇丹、剛果共和國的部分地域肆意流行傳播,感染者的內臟會化為血水,在極度痛苦中慢慢死去。看過關於此起病毒事件的有關報導,無人不心有餘悸。
有關調查報告指出,蝙蝠是諸多病毒的宿主,其身上至少攜帶著1400種病毒,其中包括300多種冠狀性病毒,是名副其實的「毒王」,是病毒的超級傳播者。不知道你們是否還記得2003年廣州SARS病毒,病毒就是來源於蝙蝠。那次病毒事件給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
在某些影視作品中,發現了問題根源所在,主角往往會選擇斬草除根,以絕後患。既然如此,人類發現了蝙蝠是超級病毒的宿主,那麼為何不動用科技武器,對它們進行包圍殲滅呢?
將蝙蝠種族斬草鬚根,能否將問題完全解決?專家對此解釋稱,萬萬不可!不同於虛構的影視作品,冒冒然殲滅蝙蝠,必定會引來彌天大禍。有可能出現以下的情況:
第一,病毒災難會更為嚴重。屠殺蝙蝠,需對它們進行捕捉,槍殺,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這無疑是擴大了人類與蝙蝠的接觸面,被病毒感染的人數會更多。到時各種疫情一同爆發,人類是否有把握對瘟疫作出有效的控制?一旦失去,人間便會變為人間地獄。
第二,財產和時間投入成本較大。根據科普知識,蝙蝠屬於翼手目類生物,種類繁多,目前可知有958種。而且蝙蝠的分布範圍極為廣泛,除了南北兩極和一些險地之外,其他地方皆可尋找到蝙蝠的身影。
試想想,在這種情形下,打算殲滅所有蝙蝠,那麼就要世界各國共同合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費大量的時間實施在一個計劃。屆時會浪費多少資金金錢,那真的是個天文數字。
第三,蝙蝠的報復心理強。根據外媒報導稱,2020年2月5日,數十萬蝙蝠從森山老林飛出,直撲澳大利亞的一個大城市,其中包括巨型狗頭蝙蝠,可把人類的脖子咬斷。這對當地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為什麼蝙蝠會做出如此瘋狂的行為?皆因澳洲持續了四個月的山火,燒毀了無數植皮,毀掉了蝙蝠的家居。這便惹起了蝙蝠的怒火,失去家園的它們,只好四處逃跑,衝入城市,襲擊人們,似乎是一種充滿報復性的行為。假如人們大舉殲滅蝙蝠的話,是否會遭到它們更為激烈的暴富,人類能否完全抵抗下這一波攻擊呢?
做出滅絕生物的行為,本來就是傷天害理的,會受到大眾的譴責。蝙蝠雖然對人類的生存有著比較大的威脅,但是它也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有專屬的地位和作用,如同人類那般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憑藉人力想要它完全消失,會打破一種平衡,失去了平衡的自然界會發生哪些可怕的事情,這是難以估計的。
每次有病毒災難發生,都能夠聽到這樣的言論:人類才是大自然的入侵者,而病毒則是地球的免疫系統。當問題到達一定程度時,病毒就會爆發而出,為大自然清理入侵者。雖然這是一種假設的說法,但是人類也該好好地思考一番,以前對於大自然的所作所為真的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