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治村之計」到「治國之策」 後陳村:讓村務在陽光下運行

2021-01-20 澎湃新聞

系列十八

從金麗溫高速武義出口下來,行駛七八分鐘後就能看到路邊一幢灰牆黛瓦的三層半辦公樓,辦公樓上的「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後陳」幾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

武義縣後陳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江南小村,因首創村監委制度而名聲大噪,成為我國基層民主創新的典型範本。該項制度創新,把焦點對準農村「小微權力」,以法治和監督的力量,激蕩起了鄉村自治的一池春水。從此,「後陳經驗」成為武義基層善治的「金名片」、進而推至全國,一點星星之火,蔓延成了燎原之勢。

如今,後陳村不僅是一個地名,更是一個符號——它是在困境中創新求變的一個代表。「後陳經驗」已從一則「治村之計」上升為「治國之策」,成為法治中國、創新中國的生動註腳。

0

1

被逼出來的「村務監督委員會」

後陳村位於武義縣白洋街道。2000年前後,村裡因金麗溫高速公路建設、工業園區的開發以及城鄉一體化建設,陸續有1200多畝土地被政府徵用,村集體一下子拿到了1900餘萬元徵地款。這筆錢要怎麼用?村兩委想用補償款來造廠房,發展集體經濟;但村民們卻不放心,主張把這些錢分掉。

那個時候由於村務不透明,村民對村幹部極度不信任——曾經村裡承包出去一塊40畝的沙場,承包者為撈錢違約多挖了10多畝。「村集體利益受侵犯了,為何村幹部沒過問?肯定拿了好處!」村民們為此鬧了起來,把趕來調停的街道幹部的車子都掀了。此後,類似問題屢屢發生:2002年,因為高速公路鋪設施工過程中帳目不清、工程承包不公開,村黨支部書記在換屆選舉時落選;2003年,接任的村黨支部書記因私自挪用村集體資金、收受回扣被開除黨籍……幹群矛盾一觸即發,後陳村成了武義名副其實的「上訪第一村」。

用什麼樣的「鑰匙」,才能解開這深重的矛盾?激烈討論了近一個月,全村達成了一致,成立一個村民財務村務監督小組,作為第三方獨立行使村務監督權。2004年6月18日,後陳村的村民代表聚集在村委會會議室,選出了全國第一個村務監督委員會,並經村民代表決議,通過了《後陳村村務管理制度》和《後陳村村務監督制度》。這一天,曾經的老上訪戶張舍南因「愛挑刺、責任心強」被村民們票選為第一任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

「村務監督委員會有史以來是沒有的,各方面壓力都有,特別是其他一些村的村兩委幹部對我們看法特別多。他們認為自己當得好好的,為什麼搞出個第三方來監督?」後陳村原黨支部書記陳忠武是當年這一切的親歷者、也是最好的講解員,「當時,後陳村的做法引起了很大爭議,大家心裡都沒有底。」

第二年的6月17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後陳考察調研,肯定了後陳首創村監委的做法。他指出:「這是農村基層民主的有益探索,是積極的、有意義的,符合基層民主管理的大方向。」這席話,給「後陳經驗」的探路者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安撫了他們遲疑的心,也平息了眾多雜音。此後,後陳村黨務、村務、財務全面公開,村務監督實現一環緊扣一環。

0

2

被關進位度籠子的「小微權力」

後陳村創設的村監委會制度,其突出特點是「一個機構、兩項制度」。

「一個機構」就是常設的村監委會,任期與村委會同屆。由此形成村黨支部是領導核心、村民代表會議是村裡的決策機構、村委會是村務管理執行機構、村監委會是村務監督機構的閉環系統。

「兩項制度」就是《後陳村村務管理制度》和《後陳村村務監督制度》。前者主要對村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徵用費管理和分配使用、村民建房審批、計劃生育、戶口變動、村幹部誤工補貼、村財務收支等村民關注的村務管理做了明確規定;後者則對村級民主監督做出了新的制度安排,特別是對村監委會的產生和組成、職能和義務等做了明確規定,並規定把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務公示制度、聽證制度和村幹部述職考核制度等納入民主監督。

衝著大家關心的問題去,一直是後陳人樸素的辦事邏輯。針對有村民反映公開欄上的帳目還不夠清晰、直觀,村監委把帳目公開「貼」進了電視裡、手機APP中,什麼事項、開支多少、經辦人是誰,村民們打開電視或手機,每張發票都看得清清楚楚。2018年9月,後陳村創辦了「後陳月報」,每期4個版面,不僅詳細刊登上月財務收支情況,還公開村裡各種大小事務,甚至對一些問題情況進行曝光。

16年來,後陳村歷經了7屆村班子、約30名村幹部的更替,3000餘萬元的村莊建設投入以及100多戶的農戶新居動遷,實現了連續16年村幹部「零違紀」、村務「零上訪」、工程「 零投訴」、不合規支出「零入帳」。

0

3

推陳出新的「後陳經驗」

16年前,後陳村務監督改革時,時任村委會主任的陳忠武就是被村監委監督的第一批對象。改革一路向前,陳忠武說自己從沒有芒刺在背的感覺,反倒如釋重負,「村監委像一座連心橋,一頭連著村民,一頭連著村委會,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幹群關係融洽了,鄉裡鄉親和諧了。」

怎樣判斷一項基層自治制度好不好?關鍵還要看村民們高不高興、滿不滿意。2004年村務監督委員會成立後,後陳村裡商定每年村集體收入的一半都要分給村民。如今的後陳村民每人、每年都可以拿到2200元分紅。此外,60歲以上老人重陽節有慰問金,每年還能免費去外地旅遊。全村人的社保、醫保、人身意外保險也都由村裡全額代繳。更讓村民們高興的是,16年來,對這項當年把村莊帶出信任泥沼的制度創新,後陳從來沒有停止過自我完善和創新。

「管理村莊的辦法都應當寫進村規民約,這樣才能把要我監督轉變成我要監督。」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村民提議,後陳村先行先試,在村規民約中新增村兩委深化鄉村治理機制的責任義務,以及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具體履職方式,讓民主監督成為全體村民的行動自覺,在潛移默化中引領社會風尚。

這些年來,後陳村村務監督的手段、範疇、方式一直在調整跟進,傳統的公示變成雙向交流,單一管錢擴大為管事、管人,全程監督已經成為尋常。現任後陳村黨支部書記吳曉東說,對《村務管理制度》和《村務監督制度》,後陳村已經根據實際修訂了4次,不過村裡還在不斷研究更加有效的方式。其中一個方向,便是如何讓村民更廣泛參與基層自治。

16來,「後陳經驗」從一村一地到全國各地,從質樸簡易到規範權威,從財務監督到全面監督,從自發自治到民主法治,很好地契合了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趨勢和發展規律,成為新時代鄉村治理的生動實踐和參照樣本。

新聞背景:

2004年6月18日,在村民們燦爛的笑容中,後陳村村委大樓掛上了「後陳村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牌子,全國首個村務監督委員會就此誕生。

後陳村建立的村務監督制度,實現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村務監督,使村級民主監督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農村生活常態。16年來,後陳村一直保持著「零上訪」狀態,村容村貌發生了巨變,鄉親鄰裡守望,其情融融。

2004年至今,習近平同志對「後陳經驗」先後作出8次批示。2010年「後陳經驗」被寫進村民委員會組織法;2017年,中辦、國辦聯合印發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指導意見,向全國推廣這一做法;2019年,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寫進《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工作條例》。

記者:徐策

原標題:《從「治村之計」到「治國之策」 後陳村:讓村務在陽光下運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石城讓「微腐敗」在陽光下無處遁形
    正在觀看村務公開欄的石城縣珠坑鄉村民伍國興感慨道。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解決村(社區)幹部以權謀私、優親厚友等問題,促進基層權力公開透明運行,石城縣紀委監委積極探索,今年3月在珠坑鄉試點推行村(社區)幹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目前已在全縣全面推廣。  村(社區)幹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包括報告、比對、核查、公示、會議報告、監督執紀等環節,環環相扣。
  • 碧湖「陽光村務」:讓「農歌三兩聲」成鄉村新常態
    碧湖的鄉村政治生態好到啥水平?碧湖全力打造「陽光村務」監督品牌來告訴你答案。全鎮上下如今正在常態、長效上下功夫,加強清廉村居建設,推進全鎮村級各項事務管理走向民主化、規範化、現代化,讓村民無事到政府,「農歌三兩聲」,成了鄉村新常態。
  • 四川德陽旌陽區:「小手冊」發揮村務監督「大作用」
    12月15日,在村監委會如何履職座談會上,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高槐村黨支部副書記黃燦說到,「好在區紀委監委為我們製作了《德陽市旌陽區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工作手冊》,教會我們怎麼樣搞好監督工作。」據了解,旌陽區在村級建制調整及社區優化改革工作中全面加強村(社區)基層監督力量,紮實推進監察職能向基層延伸。
  • 403個村務協商議事會協助解決問題2800多件
    信宜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楊志宇在會上以《搭建村務協商議事平臺,開展基層社會治理協商,全力助推信宜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題,重點匯報了2016年以來,通過村務協商議事平臺開展基層民主協商,助推基層社會治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經驗做法及成效。這是楊志宇繼去年11月在省委政協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交流發言後,又一次作交流發言。
  • 為中國之治提供法治保障(思想縱橫)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習近平法治思想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以「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的宏闊視野,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中國之治夯實了法治基石。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
  • 讓村集體財務在陽光下運行——興隆莊街道在線管理農村集體「三資」
    通過陽光財務系統,保留農戶原有的結算習慣和支取渠道,繼續沿用原金融機構卡折,批量代發、易捷收付,實現收入即時到帳,實現了農村股權、林權、農業經濟事項網上平臺支付交易,極大簡化了支付程序,加快帳務運轉,提高了辦事效率。
  • 陳村:「村改+」戰略打響機遇搶灘戰,連結資源變「鎮」為「城」
    陳村鎮黨委書記黃志捷復工梳理圖譜 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3月初,陳村經科部門上報了一組數字,讓黃志捷感到相當欣喜:全鎮工業用電量恢復到去年同比水平。與復工率、到崗率這些數字相比,工業用電量更實在地反映了這座城市的產業「轉速」。2月10日,全國有序復工復產的號角吹響,作為中國機械裝備工貿名鎮的陳村,製造業機器已經轟然轉動起來。
  • 我市將全面推行加強新時代村社組織運行「十條意見」
    記者11月9日從全市新時代村(社區)組織運行規範化建設現場會上了解到,我市將全面推行新時代村社組織運行的「十條意見」,以硬核之策推動村社換屆全勝完勝、選後行穩致遠。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7月以來,全市村社組織換屆工作平穩有序推進,此次推出的「十條意見」是在各地「一肩挑」後村社運行的探索基礎上,系統集成、總結提升而成的。全面推行「十條意見」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對村社工作的領導,規範村級組織有序運行,強化「一肩挑」後權力監督,持續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和群眾信任度滿意度,以村社組織的行穩致遠,交出村社組織換屆的「高分報表」。
  • 平安甘肅之高臺「『五治』融合」「民情快遞」促平安
    原標題:平安甘肅之高臺「『五治』融合」   「民情快遞」促平安  「民情快遞員」?沒錯,他們傳遞的正是社情民意!  在張掖市高臺縣鄉鎮村社,活躍著一批「民情快遞員」,他們深入一線,了解社情民意,不但積極上情下達、下情上傳,而且充分發揮職能,化解糾紛、調解矛盾、疏導情緒,把矛盾消滅在萌芽,把糾紛化解在基層。
  • 梁園區村務監督: 讓群眾明白 讓村幹部清白
    「村務監督員像是鄉紀委安在幹部身邊的『電子探頭』,村、組幹部一舉一動都看得一清二楚,別說村幹部不敢搞微腐敗,就連上級來人也不敢出資招待,你若不按規矩辦事,稍不留神就被村務監督員給『提醒』,弄得你下不了臺。」4月21日,商丘市梁園區謝集鎮史莊村會計朱青春說。據了解,時下,在謝集鎮25個行政村共配有村務監督員63人,實現了村務公開監督全覆蓋。
  • 太公姜子牙和周公姬旦的治國之爭
    姜太公一直為大周招賢納士並帶兵打仗,是大周文武官之首;周公則制定律法、教導百姓以及安排糧草保證後方安穩,是大周王族的代表人。兩人的出身及身後圈子的利益,致使兩人的治國之策側重點不同,並因此而引發治國之爭,這從《淮南子·齊俗訓》)兩人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來:太公問周公曰:『何以治魯?』
  • 桃花村裡笑春風 --邵陽市新寧縣桃花村「村治民動」群眾自治的探索...
    編 者 按新年伊始,本刊轉發國防科技大學市域社會治理研究課題組撰寫的《桃花村裡笑春風——邵陽市新寧縣桃花村「村治民動」群眾自治的探索與啟示》,這篇調研文章全面深入地闡述了在創新社會治理視角下桃花村的華麗蝶變,高度肯定桃花村堅持以黨建引領發展為核心,以「村治民動」群眾自治為抓手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鎮江丹陽:「村民議事會」成為村務「智囊團...
    村民議事小組成立後,更讓這個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兼具「美感」和「內涵」。村民議事進村組,我的地盤我做主近日,在江蘇省延陵鎮柳茹村村部會議室裡,60多名黨員、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在熱烈地討論在村東部核心區鋪設長約2千米的柏油路工程。
  • 中國古代治吏思想經歷了依禮治吏與依法治吏的論爭、交融與定型
    治吏思想經歷了依禮治吏與依法治吏的論爭、交融與定型。在禮法並用、教化與刑責並重的主流思想下形成了禮法並用、綜合為治的治吏理論。法家主張依法治吏,強調依靠法律來管理官吏,要求賞罰分明,不赦不宥。「聖人以功授官予爵,故賢者不憂,聖人不宥過,不赦刑,故奸無起。」馭民之官與治下之民一併適用族刑連坐之法,使官吏雖受命於千裡之外,也能盡忠於廟堂之上。法家還針對亂世列國之間衝突不斷,國內各階層之間矛盾尖銳的情況,強調君主「不恃人之愛為我也」,而是通過一賞一罰駕馭官吏。「故主施賞不遷,行誅無赦。譽輔其賞,毀隨其罰。則賢不肖俱盡其力矣。」
  • 一線調研 | 鄉村多元共治的內在邏輯、運行規律與發展趨向——以...
    成功探索的內在邏輯和運行規律是什麼?本文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2019年評選出的20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為對象,以社會參與為視角,剖析實踐邏輯與機理,總結運行特徵與規律,以期為新時代鄉村治理的實踐和理論創新提供參考。
  • 順德女企業家走進陳村看村改:收穫滿滿
    順德女企業家走進陳村看村改  「收穫滿滿!希望以後能多組織女企業家協會成員走訪順德各鎮街村改項目、企業。」11月30日,「攜手創新前行 獻力高質發展」順德區女企協會「走進鎮街看村改」活動來到陳村。順德區女企業家協會會長勞豔貞點讚活動。  當天,在區婦聯主席麥綺慧、副主席蘇玉明的帶領下,近30名女企業家參觀了陳村鎮的村改項目、走訪企業、開展政企交流,為陳村鎮高質量發展籌謀劃策。陳村鎮委副書記、鎮長容佰輝,副鎮長韓軍,鎮人大副主席、婦聯主席楊瑞華陪同。
  • 陳村:策馬揚鞭,爭當順德在廣佛全域同城化中的排頭兵
    (陳村宣辦供圖)  「2019年村改清拆1478畝,復墾復綠111畝,整備土地2238畝,新建園區42.2萬平方米,獲「區村改攻堅先進集體」稱號;2019年全鎮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05%……在6月27日中國共產黨陳村鎮第十四屆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一份亮麗的成績單引起關注。
  • 總部經濟集聚推動陳村高質量發展
    /珠江商報記者周焯傑攝  陳村自古商貿暢旺、交通發達,素有「谷埠」「小廣州」之美譽,清代陳村是廣東四大名鎮之一,貨如輪轉,鹹豐年間已開設通商口岸。當前,地處三龍灣與廣州南站片區率先融合發展、打造廣佛合作試驗區的核心地帶的陳村坐擁「三區」疊加的新優勢。
  • 讓警務在陽光下運行!安徽省公安廳聘任第六屆黨風政風警風監督員
    讓警務在陽光下運行!近日,安徽省公安廳隆重舉行第六屆黨風政風警風監督員聘任儀式,進一步發揮社會監督對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的促進保障作用,全面深入推進「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