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王是不列顛最富傳奇色彩的國王。他創造了一個輝煌的時代,而這一切都與他的圓桌騎士有關。
所謂圓桌含有平等的意思,坐在圓桌上即人人平等,可以自由發表意見。打仗的時候圓桌騎士上陣殺敵,和平的時候坐在圓桌暢談國事。
圓桌騎士人不多,最多的時候也只有150人,但個個都是精英。其中最有名的圓桌騎士叫蘭斯洛特,他後來與王后產生了私情,因此導致了圓桌騎士的分裂。
我懷疑《權力的遊戲》詹姆·蘭尼斯特就是以他為原型,至少是有一點點參考的。
根據不列顛悠遠的傳說,不列顛受到到外敵入侵,亞瑟王便帶著圓桌騎士抵抗。最終將侵略者趕走,保護了國家和人民,不列顛人民走出了黑暗,看到希望的曙光。
趕走侵略者後,亞瑟王統一了不列顛各部落。然後又不斷擴張領土,版圖甚至延伸到了歐洲大陸。
由於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偉大貢獻,他們成為了英國人民的驕傲,並成為英勇、忠誠的象徵。所以在英國民間關於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傳說很多,或許裡面有一些是編造的,不過這恰好證明了人們對其的崇敬,恨不得將所有偉大美好的事物都加諸於他們的身上。
據不列顛的古老傳說,亞瑟王之所以能當上王,是因為老國王去世後魔法師建議,誰能拔出教堂墓園石頭中的劍,誰就是新的國王。
一大票貴族騎士都試過了,沒人能拔出。名不見經傳且沒資格參賽的的亞瑟卻在不經意間拔出了劍,因此登上寶座成為亞瑟王。
西方歷史中偉大的人物,往往存在著一些致命毛病。就像凱撒獨斷專橫,終被元老院的人刺殺。而亞瑟王亦是如此。他的毛病是偷情,而且是與姐姐偷情,還生下了一個私生子名叫莫德雷德。
王后知道此事當然十分氣憤,決定要報復,也要給亞瑟王戴頂綠帽子。前面所說的那個圓桌騎士蘭斯洛特這時候趁虛而入,與王后勾搭上了。
亞瑟王得知他們的私情後並沒有懲罰,而是採取了寬容的態度。可能他屁股也沒坐正,自知理虧不好責罰吧。
但是其他圓桌騎士卻不幹了,認為這是姑息養奸縱容偷情,實在是有損騎士的榮譽。
有一天,一幫圓桌騎士潛入宮中,準備抓住王后和蘭斯洛特。蘭斯洛特身手敏捷逃跑了,王后被抓住了。
王后偷情已然實錘,作為一個國王,必須維護自己的榮譽,不然以後沒人會服你。迫於圓桌騎士的壓力和自身的榮譽,亞瑟王只好將王后活活燒死。
而給他戴綠帽的蘭斯洛特跑了,這份榮譽就不算維護的徹底。於是亞瑟王帶著軍隊去討伐蘭斯洛特。
亞瑟王走後,私生子莫德雷德卻發動了謀反篡位。原來,私生子莫德雷德也喜歡王后(看來這個王后是很漂亮的),他嫉恨亞瑟王燒死了他心愛的人,所以要奪了他爹的江山,使其痛苦終身。
他們這關係真挺亂的,跟希臘神話似的。
亞瑟王聞訊兒子謀反,趕緊班師回朝。父子倆展開了激戰,亞瑟王殺死了私生子。他自己也身受重傷,不久便死了。
偉大的亞瑟王就這樣被自己的兒子殺死了。
但以上這些都是不列顛的傳說,如果亞瑟王真實存在,那麼他大約是在公元500年左右的人。因為那時候不列顛正遭到日耳曼民族的薩克森人入侵,與民間傳說可以對應的上。
亞瑟王的傳說故事在12世紀才開始流傳,最先由吟遊詩人敘述出來。也就是說過了幾百年後才開始傳頌他的事跡,這不得不使人懷疑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故事到底有多少真實性,起碼是要打上一個大大問號的。
>>給個面子 關注一下
>>好奇挖掘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