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事實上這就是民間的一種俗語,大家不要小看俗語。這裡面可是蘊藏著大智慧呢。
當然了這種俗語,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總結得出來的。
正是因為這種俗語是比較實用的,所以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了下來。
我們先說為何會有「早不買豬肉」這一種說法?
事實上之所以有這種說法,大致有兩個原因:
1、早上的肉比較新鮮,相對來說要貴一些。
一般人們都是去集市上買肉,屠夫剛到集市上賣肉,價格都是很貴的。所以,為省點錢在快要收攤的時候,再去買肯定就會便宜了。再一個若是屠夫看到肉沒有賣出去,他們也會降價賣的。
所以,還是晚點買得好,可以說這是人們的經驗之談。
當然了這種買法已經不適合現在了,現在好像我們買肉不分時間了,想什麼時候買就什麼時候買。
2、早上的肉也可能是剩肉,不新鮮的肉。
為何這樣說呢?
要知道一般屠夫不可能把前一天的肉全部賣完的。剩一點的話,當然是要明天接著賣了。所以,這個時候,屠夫容易以壞充好。
因此,早上的肉是賣不得的。
總之,肉是不能買早只能買晚的。
那麼,晚不買豆腐又是什麼意思呢?
大家都知道,豆腐的保質期很短,而且豆腐的價格也不貴。所以,趕集的時候,豆腐能夠早買就早買。若是買晚了,很有可能豆腐就是餿的了。
再一個就是你也不用擔心買到前一天的豆腐,因為原來的時候,都是沒有冰箱的,豆腐是隔不了夜的。
因此,豆腐要買早點就是為了吃個新鮮,若是豆腐賣晚了,很有可能會變質的。
說完這些你肯定就明白什麼是,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