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餘新志被譽為「板橋之後墨竹人」,學畫竹不妨借鑑先生四步行

2020-12-22 傲劍寰宇

在宋元文人畫的黃金時代,竹子作為文人墨客心中「君子」的象徵,理想人格的化身 ,更勝以往地受到文人畫家的喜愛,蘇軾便是宋代愛竹、畫竹的代表。後延元明清時代,吳鎮、柯九思、夏昶、鄭板橋等都是畫竹的名家,唯有鄭板橋愛竹、種竹、觀竹、詠竹、畫竹似可與蘇軾媲美!尤其筆下的竹不宗一家之法,而是取法自然,靈動清秀,孤傲而清髙,所表達的正是鄭板橋清高不羈的心境。

和諧之春

鄭板橋是我國清代著名的藝術家,一生最喜歡畫竹子,「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這是他對畫竹的感慨。難怪他繪畫作品中最多的就是竹子,而且他的竹子是現在最為有名的!縱觀當代,一些畫壇大家也畫竹子,不乏精品力作,但單以畫竹享有褒譽的似乎不多,難能可貴的是著名畫家餘新志卻異軍突起,享譽畫壇,被譽為「板橋之後墨竹人」。

春風滿林

01

「墨竹」在中國畫的創作中由於僅僅是運用筆墨線條來表現其神韻,故尤見其艱深畏難,令許多畫者都望而卻步,或者終其一生都不得要領;要想超越古人而獨創一派,更是難上之難。餘新志畫竹獲得「板橋之後墨竹人」那樣高的讚譽,自有不同凡響的修為,除了有敦厚閒達、不慕虛名的良好人品外,與歷代大家一樣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並將竹子視作生活的一部分,用濃烈的情感去寫其形、追其神。

春之戀

四川樂山是餘新志出生的地方,那裡竹林環繞,山川秀美,自幼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對於從小就酷愛繪畫的餘新志來說,竹之精靈在其藝術生涯中似乎已融入其身。從他在自己居所四周遍種修竹,庭前置一親手鐫刻的匾額「石竹齋」可看出,先生從以言情志中體現出有多愛竹。數十年來,餘新志精研傳統,並在大自然中尋求感悟,追尋其自己抒情言志的藝術語言和品味,作品蘊涵著深厚的人文精神。

墨竹

02

任何一門藝術都需要拿作品說話,「去盡繁華見真淳」,餘新志的作品追求質感、神韻與真淳等精神氣質,這種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獨具魅力的墨竹藝術。對於今天學習畫竹子的朋友來說,值得借鑑學習。筆者認為學畫竹除了借鑑先生認真對待傳統和生活外,在具體畫時從何下手,可借鑑先生畫竹四步法,這對於初學畫竹的朋友來說,容易在循序漸進中掌握並學出成效。

朱竹

第一步立竿。要有統盤考慮,做到成竹在胸。先用大筆吸足水在硯內壓扁再蘸墨,筆肚兩邊稍調濃墨,做到乾濕相宜,在宣紙上從下往上一節一節地畫,中部竹節要長,筆勢要連貫,行筆要平穩,一氣呵成畫好主竿,竿成後點節要小而肥滑。第二步生枝。用「蘭竹筆」調出稍濃於竿的淡墨,從每根竹的竹節處,由裡向外添枝。枝不可大,但要有力。添枝時,要符合竹子的生長特性,大竹竿宜少,小竹竿宜多。

勁節

第三步布葉。竹子在風、晴、雨、露中的情態主要由竹葉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因而畫竹難畫葉。葉子的畫法有「人字、個字、介字等,這種形象的歸納便於初學者學習掌握竹葉的姿態特徵,但不能一成不變,熟練後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加減,以求變化。畫時先畫濃墨竹葉,毛筆要蘸飽墨分幾組進行。濃墨竹葉布好後,待到七、八成幹時,調淡墨補葉,畫出層次和不同方向葉子的穿插變化。

晨曲

第四步整理、收拾。這一步要著眼全局審視畫面,看構圖是否合理,聚散關係處理是否恰當,虛實結合是否自然等。通過補救不合理的地方,使畫面富有變化並和諧統一。實際在畫面收拾中穿插竹筍也非常好,畫小筍用點筆法,畫較高大的竹筍用拖筆法,將筆蘸飽水分,再在筆尖調適當濃墨,大部調勻,爾後按點在宣紙上,或從上到下一筆一筆分左右方向往下拖,越下越淡。稍幹時用深墨添出筍尖、勾出筍殼即可。

03

餘新志的竹以「筆筆見精神」的獨特魅力受到同行及收藏家們的青睞。其竹展現的是另一種時代精神:既有傳統文人畫的筆墨意趣、又具有自身的樸拙質感,給人以全新的視覺震撼。畫竹的朋友在借鑑學習中應謹遵前人「寂寞之道」,持之以恆、心追手摹,方得要領學出成效。

相關焦點

  • 餘新志的百米長卷——《百竹雄魂圖》 創世界紀錄
    餘新志 著名畫竹大師餘新志歷時5年創造出的103米長,1.2米寬的《百竹雄魂圖》——「萬竿竹魂鑄春秋」,日前世界紀錄協會特向餘新志先生頒發了世界紀錄證書。據悉,年過七旬的餘新志先生是成吉思汗之後裔第二十代,四川樂山人,現為中國郭沫若書畫院終身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餘新志從藝60餘年,對中國畫、畫竹藝術有崇高追求和深切的探究及深刻的理解。
  • 唐朝人畫竹的風格究竟怎樣?白居易眼中大唐畫竹的第一高手
    朱景玄在所著的《唐朝名畫錄》中,把唐朝的畫家們分為神、秒、能、逸四品,可見他認為蕭悅的畫技並不是很高明。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位蕭悅是所有唐代畫家中唯一以「竹」為創作母題的畫家。在朱氏的記載中,唐朝能畫竹的畫家不少,但他們都沒有將「竹」作為單獨描繪的題材,而是與其他植物、禽鳥、花卉們混搭,竹在這些畫作中往往只作背景。
  • 形似與神似哪個重要,趙備繪《墨竹譜》告訴你答案
    對於畫家而言,在創作中這兩者孰輕孰重就要分出主次關係。繪畫過程中要做到主次分明,如果總想著面面俱到,那恐怕就不能稱之為藝術了。形似是神似表現出來的特徵,這兩者既矛盾又統一。對於一個優秀的畫家來講,唯有做到神似,才能捕捉到藝術的真諦。
  • 宋省予的「四君子」:不襲今人與古人,自家有法寫風神
    7歲即作《三友圖》:頑石一方,皴法嫻熟;蒼松一枝,傲然挺立;臘梅數點,雪中吐豔;並自刻有「七歲學畫」印,被譽為「神童」。 他取精用宏,博採眾長,在深入繼承民族繪畫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學古而不拘泥於古,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以及詩文、書法、金石等諸方面的素養,形成勁健、瀟灑的畫風。 他對造型精細講究。正如他在一幅墨竹上題道的:「不襲今人與古人,自家有法寫風神。一枝一葉常觀察,胸竹何如眼竹真?」
  • 水墨畫竹——畫竹枝法、畫杆法
    畫該節時一般畫竹的上部,因為人的視覺是俯視的感覺整個竹節的畫法提、頓有非常明顯的變化。看圖後多練習就好了。竹子的生長造型竹子的畫法畫杆畫墨竹,先立竿。使中鋒,如寫篆。中間提,兩頭按。節節出,斷中連。兩節處,留節眼。 中漸長,根梢短。
  • 以書寫竹——蔡茂友墨竹作品賞析
    一桿毛筆在畫家的手中寫出純淨的黑白色彩又因墨色的濃淡、用筆的輕重緩急而變化無窮。在這種變化組合後構成的視覺效果和繪畫是異曲同工的。而在這種造型的個體中能表現書法這種藝術效果的也是以草書最為明顯,草書的那種無拘無束的筆墨變化,結構圖形的高度抽象,字勢姿態的巧妙搭配,最具有詩情畫意。
  • 倪雲林畫竹意境蕭疏,明代徐渭首創畫雪竹,為何鄭板橋最有名?
    對於中國水墨畫法藝術來說意義重大,即使對其他繪畫技法也能起到觸類旁通的參考借鑑作用。 二、畫風卓爾不群、繁複多樣 鄭板橋不但在畫竹藝術上提出三重境界之新說,他還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成就古今畫竹藝術的最高典範。
  • 美與寂靜,於他,渾然天成——讀鄒昌霖的板橋書香墨韻
    我與鄒昌霖先生的相遇、相識完全是偶然的一次筆會,他的興化老鄉姚仁海先生是無錫老酒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姚先生是個文化人,每年都要在自己的酒廠搞一些和中國酒文化相關的活動。就在前幾年的一次活動中,眾多無錫本地及外地的書法、篆刻、繪畫高手雲集在飄著酒香的無錫老酒廠的活動大廳裡。
  • 方楚雄 教學示範畫竹
    作者介紹:方楚雄,廣東普寧人,擅花鳥、動物畫,所作多以平凡的田間農家、山林悠澗為題材,構圖新穎,筆墨精到,意趣契永,既有傳統筆墨韻味,又富有濃鬱的時代氣息,風貌別具。素材摘錄自嶺南美術出版社《方楚雄教學示範 竹》,方楚雄著,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 美術研究|臺北故宮上新:黃庭堅《花氣薰人帖》,吳鎮《墨竹譜》
    書法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花氣燻人帖》無款印,原是附在元祐二年(1087),寄揚州友人王鞏二詩之後,今已單獨成一帖。前面原有識語,說:「王晉卿(詵)數送詩來索和,老懶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頻送花來促詩,戲答。」可知原詩是為王詵作的,表示難於作詩。
  •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
    鄭板橋(1693年-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以號名世,世人多稱之為鄭板橋,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和清代乾隆年間活動在揚州一帶金農、黃慎、高翔等人並稱為「揚州八怪」。
  • 當代擅長畫竹子的畫家,河南畫家石榮祿竹子畫作品賞析
    「梅、蘭、竹、菊」號稱花中「四君子」,這並非浪得虛名,它們都各有特色和品質,畫家們也常用「四君子」來標榜君子的清高品德。其中,竹子被稱為「四君子」之高潔堅貞勇士。竹子四季青翠、瀟灑自若,古人有「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之說,比喻人的氣節,象徵「正直虛心」「虛心向上」的精神。?
  • 2019最具收藏潛力畫家:蔣昌忠
    感到蔣先生不僅勤政、而且勤學、勤畫、勤寫,正所謂「天道酬勤」!他畫竹三十餘年,堅持探索水墨畫創作規律和畫竹技法,獨創畫竹的新的國畫形式,取得突出的創作成果,拓展當代畫竹藝術的新的審美境界,譜寫當代畫竹藝術的新篇章。蔣昌忠喜歡畫竹,是為了「師竹立志」,以竹的高節虛心來為官做人。他創作的《淡泊》詩云:「勤政為民不畏勞,清廉自守氣威豪。人生淡泊能明志,抱節虛心境更高。」《學竹》則云:「畫竹成痴思竹深,無求無欲益心身。利名淡泊樂和熙,清白常留示後人。」
  • 彭玉麟為死去戀人畫十萬梅花,與鄭板橋墨竹並稱「清代書畫二絕」
    除此之外,彭玉麟還是清朝最頂級的書畫家,他的墨梅,與鄭板橋的墨竹齊名,被並稱「清代書畫二絕」。鄭板橋一生酷愛畫竹,是因為欣賞竹子虛懷若谷的品格,而彭玉麟一世鍾情畫梅,卻是源於對一個女子刻骨銘心的愛。據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考證,彭玉麟自幼在外祖母身邊長大,與外祖母的養女竹賓青梅竹馬,兩情相悅。
  • 學國畫入門都從它們開始,來了解一下它們的由來吧
    無處不在的「四君子」這讓人無法逃避的四君子,是誰最早把它們作為繪畫的對象的呢?墨竹據傳墨竹興於晚唐五代,但取得重大成就而且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的是北宋的文同。文同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說這些名號可能很多人還是不清楚,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吧?這成語原本就是蘇軾說文同的。
  • 胸有成竹成語來歷,源自一位北宋畫家
    胸有成竹成語來歷,源自一位北宋畫家有誰知道,我們經常使用的胸有成竹的成語是從何而來呢,其實這句成語出自於北宋的一名畫家。北宋時期,曾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名字叫文同 ,他是當時畫竹子的高手。他畫竹葉,創濃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學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師"之稱,又稱之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就是起源於他畫竹的思想。據悉,文同為了畫好竹子,他都常年不斷地在竹林子裡頭鑽來鑽去,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颳風下雨,都不會影響到他。尤其是三伏天氣,太陽像一團火,烤得地面發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