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的四位秦國將領:立下戰功,卻被人們忽略!

2021-01-20 情懷與歷史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在《大秦賦》中,不僅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等秦國君主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翦、蒙驁、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樊於期等秦國將領,同樣讓人沒有忽略。當然,對於這幾位將領來說,本來就在歷史上具有相對較高的知名度。與此相對應的是,一些本來容易被人忽略的秦國將領,也出現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了。其中,就以下四位秦國將領,都為秦國立下戰功,卻被人們所忽略。

一、王齕

王齕(?-公元前244年),亦作王齮,號信梁,戰國末期秦國名將,王齕歷經了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這四位君主,在秦國將領中,王齕的資歷,完全可以和蒙驁相提並論。當然,在整體名氣上,王齕自然比不上蒙驁、王翦、白起等秦國名將。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白起為上將軍,王齕為副將,大敗趙國。公元前260年11月,奪取趙國的武安和皮牢。公元前258年11月,代替王陵統軍圍攻趙都邯鄲,但未能攻克,魏國、趙國、楚國三國聯軍大敗秦軍。

邯鄲之戰後,韓、趙、魏三國再次組成聯軍逼近汾城,企圖阻止王齕從汾城向東進攻,不料王齕搶先進攻聯軍,斬首六千,聯軍向南逃跑,王齕一直追到黃河,聯軍又有兩萬人死在了黃河裡。另一支趙軍趁王齕東進時攻下汾城,不久王齕進攻汾城,隨即攻克趙國的寧新中。公元前256年,韓、魏、楚聯軍進攻新中城,王齕被迫撤退。公元前247年,王齕攻克上黨郡各城,秦國將其設為太原郡。公元前244年,秦始皇嬴政還沒有親政的時候,王齕去世。所以,不管是嫪毐之亂、成蟜叛亂,還是秦滅六國之戰,自然都沒有王齕這位將領的身影。一定程度上,王齕的光芒被白起所掩蓋,這導致他沒能獲得更高的關注。

二、桓齮

對此,在筆者看來,和王齕一樣,桓齮的名字也比較生僻。秦始皇十年(前237年),桓齮被拜為將軍,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桓齮、楊端和、王翦這三位將領一起攻打趙國鄴城,一開始沒能攻取鄴,而是攻取了其他九城。王翦接著進攻閼與、橑楊,未攻下。於是,三支部隊合併,由王翦統領。過了18天,王翦帶軍回秦國。緊接著,王翦再次帶軍攻趙,取鄴、安陽後,由桓齮統領,駐紮在這裡。

趙王遷二年(前234年),秦國大將桓齮攻取趙的平陽(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東南)、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趙將扈輒率兵赴救,兵敗被殺於武遂,趙軍10萬被斬首。由此,在筆者看來,這場戰役無疑讓本就奄奄一息的趙國更加衰弱了。雖然趙國最後是由王翦消滅的,但是,桓齮的功勞,顯然也是不能忽略的。

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趙王遷三年(前233年),桓齮從上黨郡越太行山進攻趙的赤麗、宜安(石家莊東南),與趙將李牧戰於肥下(宜安東北),為李牧所敗,秦軍撤退。面對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桓齮吃到敗仗,意味著他距離戰國頂級名將,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有觀點將桓齮和樊於期混為一人。對此,在筆者看來,結合《史記》等史料來看,這應該是誤傳,也即桓齮和樊於期並非一人。

三、羌瘣

原本歷史上籍籍無名的羌瘣,同樣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出現了。當然,相對於王翦、蒙驁等人,羌瘣的戲份同樣比較少。根據《戰國策》、《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嬴政消滅韓國後,羌瘣率領大軍進攻趙國。公元前228年,羌瘣隨王翦攻趙國,在東陽俘獲趙王遷,從而消滅了趙國。在此之後,羌瘣攻打燕國時,駐紮在趙國的中山之地。

四、楊端和

楊端和(生卒年不詳),姓楊,名端和,戰國時期秦國名將。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十一年,王翦、桓齮、楊端和攻鄴,取九城。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端和將河內,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秦王嬴政在位時,楊端和曾兩次攻魏國,一次攻趙國,就已有的歷史文獻來看,楊端和一生從未打過敗仗。當然,這或許也是因為楊端和參加的戰役不是太多,並且當時的秦國,已經在整體實力上碾壓山東六國了。

總的來說,《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的背景,已經是戰國後期了。彼時,秦國的主要目標,就是削弱並剪滅六國,從而一統天下。不可否認的是,王翦、王賁、蒙驁、蒙武、李信等大家熟悉的秦國將領,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對於王齕、桓齮、羌瘣、楊端和這四位將領,同樣立下了不同程度的功勞。所以,回顧歷史上,應該擁有他們的篇章。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大秦賦》之王齕:輔佐四位秦王,卻經常被人們忽略!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改編自小說《大秦帝國》,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正在熱播中。該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
  • 《大秦賦》之蒙驁,戰功赫赫,輔佐四位秦國君主!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上線後,好評不斷,該劇雖然是以秦始皇嬴政為主線,但卻橫跨秦國四大君王,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蒙驁,則輔佐了以上四位秦國君主。《大秦賦》中,秦國大將蒙驁生命垂危,秦王嬴政走到他身前,握住他滄桑的手,想著要安撫他,但老將軍堅定的眼神讓他難以說出口。
  • 《大秦賦》之楚王負芻:一度擊敗秦國大軍,最終下落不明!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秦滅六國之戰終於開始了。對於《大秦賦》來說,中間有很大部分劇集,是圍繞著嫪毐、趙姬太后、呂不韋展開的。而這,自然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當然,在劇集進入到後半部分的時候,秦王嬴政不僅平定了嫪毐之亂,更順利廢除了呂不韋的相邦一職。而這,促使秦王嬴政真正掌握了秦國大權,得以開始一統天下的大業。
  • 《大秦賦》之趙國名將:李牧、龐煖、廉頗都是什麼結局?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 《大秦賦》之桓齮:多次率軍攻打趙國,最後被李牧斬殺!
    在《大秦賦》最近的劇集中,秦國將領桓齮佯攻橑楊,趙偃召集群臣商討對策,得知橑楊三萬守軍已擋住二十萬秦軍,遂不聽李牧諫言,不讓龐煖回援邯鄲,並將李牧、趙佾貶到雲中、代地。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按照《大秦賦》這部電視劇的說法,桓齮作為秦國的上將軍,主導了這一次對趙國的作戰,比如王翦、李信、楊端和等將領,都需要接受桓齮的調遣。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的桓齮,到底有多厲害呢?他最終的結局是什麼呢?
  • 《大秦賦》中的兩位秦國名相,呂不韋和李斯,誰的功勞更大?
    作為《大秦帝國》最後一部的《大秦賦》近期登陸央視,在前4集播出後評分一度達到了8.9分,但隨著嬴異人的退場,嬴政的繼位,評分開始一路下滑,現在已經跌到了7.9分。除了張魯一的秦始皇飽受爭議外,另一位主演呂不韋的扮演者段奕宏也受到了不少質疑,很多網友都覺得段奕宏演繹呂不韋的方式和他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演繹龍文章的方式太過相像。還有就是李斯的出場似乎也有些過於早了,這一階段的李斯應該還沒有得到秦始皇如此重用。
  • ...賦的是什麼|大秦賦|秦國|大秦帝國之崛起|戰國|大秦|歷史劇
    《大秦賦》賦的是什麼《工人日報》(2020-12-20 04版) 劉兵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
  • 《大秦賦》中,為何秦始皇的父親、祖父,在位時間都比較短暫呢?
    歷史大劇《大秦賦》正在如火如荼的上映,本劇除了展現戰國七雄之間的合縱連橫及宏偉歷史外,劇中的人物也可圈可點。因為主要視角放在了戰國七雄中的秦國,所以,秦國的君主,自然成為觀眾關注的焦點之一了。在《大秦賦》中,張魯一飾演的秦始皇,最終一統六國,建立了秦朝,而他的父親莊襄王和祖父秦孝文王,也是不容忽略的角色。
  • 《大秦賦》背後的歷史迴響
    《大秦賦》背後的歷史迴響 已經是在戰國七雄中一家獨大 東周都已經被秦國所滅 秦國已經有了大一統的趨勢 在呂不韋主政期間 秦國繼續對六國連續發動戰爭 並屢屢獲勝 秦王嬴政22歲時
  • 《大秦賦》中反覆提到的雍城,對秦國有什麼特殊意義?
    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雖然主要講述的是秦滅六國的故事。不過,其大量的篇幅,還是集中在秦國這一個諸侯國身上。在此基礎上,不僅秦國的人物獲得了較多的刻畫,秦國的城池,同樣引起了觀眾的關注。比如在秦國都城鹹陽之外,雍城就是《大秦賦》中反覆提到的城池。在《大秦賦》中,趙姬太后曾長期留在雍城,這也是他和嫪毐生下兩個孩子,卻能夠瞞住秦王嬴政的重要原因。
  • 《大秦賦》之樊於期,為何最後背叛秦國,還助荊軻刺秦?
    在《大秦賦》中,有很多演技精湛的好演員,即使戲份不多,也不是重要角色,但是,他們都很用心把角色演得很好,讓觀眾們滿意。因為是著重講述嬴政一統六國,建立大秦王朝的故事。所以劇中有很多戰爭劇情,也有很多將軍角色。比如本文所要說的樊於期,就是一位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秦國將領。
  • 從《大秦賦》所想到秦國歷代君王名稱的記憶
    假如沒有秦始皇,估計……最近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名為《大秦賦》。一、商鞅變法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之後,整個國家的面貌煥然一新,各個階層的法律嚴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普通人可以憑戰功封侯,所以秦國的士兵戰鬥力十分強悍,一度被其他國稱為「虎狼之師」。雖然商鞅後來因為變法太嚴苛,被處以車裂之刑,但是他變法的20年,讓秦國變得十分強大。
  • 《大秦賦》:戰國四大名將出現三個,為何白起沒有出現呢?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改編自小說《大秦帝國》,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正在熱播中。該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
  • 《大秦賦》之楚考烈王:救趙國,退秦軍,滅魯國!
    雖然《大秦賦》的主角,是秦始皇嬴政等秦國的君臣,但是,眾所周知,在戰國時期,秦國和山東六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較量。所以,在《大秦賦》中,其他諸侯國的人物,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就包括本文所要說的楚考烈王。楚考烈王(?-公元前238年),羋姓,熊氏,名完(《史記》作元),戰國時期楚國君主,楚頃襄王之子,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38年在位,共25年。
  • 由《大秦賦》看秦國的軍功制度在其統一天下中發揮的作用
    最近熱播的歷史大劇《大秦賦》引起了一片熱潮。很多歷史迷在看過大秦系列的前三部後也在一直苦苦等待第四部的上映,小編我也一直在關注著大秦系列的最後一部。不得不說,大秦系列是最近這些年來拍的非常好的歷史影視劇。
  • 大秦賦:秦王劍為何賜給嬴政?不是先王遺詔,而是秦國的百年理想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大秦賦》一上映便引起了觀眾的關注與追劇熱情。在現下古裝歷史劇越來越像古裝偶像劇今天,這部全部由演技派和老戲骨出演的《大秦賦》可算是一股清流,讓許多觀眾稱為「洗眼睛」之作。在加上《大秦帝國》系列前幾部積累起的口碑,讓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部有了收官之作的意義。
  • 《大秦賦》中的樊於期,為何叛逃秦國,寧死也要幫荊軻刺秦王?
    樊於期,後面兩個字讀「wū」和「jī」,司馬遷在《史記》中僅有一次提到樊於期,那就是在寫《刺客列傳》「荊軻刺秦王」的時候。公元前227年,秦國滅掉趙國後出兵伐燕,秦軍來到易水河畔,燕國太子丹惶恐不已,但無力對抗秦國。在田光的推薦下,太子丹認識了刺客荊軻,二人開始謀劃刺殺秦王。
  • 《大秦賦》中被遺忘的名將,第一集就出場,但只有幾秒鐘的鏡頭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自上線以來,口碑不一,但從場景、道具方面來看,這部劇還是值得一贊的。據悉,劇組先後搭建了1000多個不同的場景,試圖為觀眾展現最貼近史實的畫面。在《大秦賦》第一集中,趙國城牆上站著一位老將軍,此人指揮趙國將士抵禦秦將王齕的進攻,頗有老當益壯之感。
  • 從大秦賦中渭陽君嬴傒的悲慘遭遇,談談秦國宗室的「落魄」
    《大秦帝國》系列的第四部——《大秦賦》正在熱播當中,要說劇中誰最讓人心疼,莫過於渭陽君嬴傒。嬴傒作為嬴子楚的兄長,在嬴子楚質趙之時,是當時最有可能成為未來秦王的公子,沒想到半路殺出了個呂不韋,不當王就不當王吧,那就專心為秦服務吧。
  • 秦國的一位名將:輔佐四位秦王,戰功接近白起、王翦!
    與此同時,田氏代齊的發生,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國、齊國、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七雄並列。對於戰國七雄來說,最終是秦國一統天下,消滅了其他六個諸侯國。而秦國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後的贏家,自然離不開眾多名將的努力。其中,就白起和王翦這兩位名將,無疑為秦滅六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就白起來說,重創了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等諸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