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聖朱利安要塞,埃及,託勒密時期,公元前196年
羅塞塔石碑是大英博物館最著名的藏品之一, 也被稱作「打開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鑰匙」。
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陳列於埃及雕塑展廳(4號展廳)內
現存的羅塞塔石碑是一塊花崗閃長巖石碑的殘存部分,其上刻有古埃及法王託勒密五世登基的詔書。這段詔書同時使用了三種文字記載:古埃及草書(32行)、古埃及象形文字(14行)以及古希臘文(54行),因此成為了學界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這塊石碑為後人打開了古埃及文明的大門,對了解其遠古歷史以及生死觀念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帕特農神廟雕像帕特農神廟雕像(Parthenon sculptures),希臘,公元前447 - 前432年
這些震撼人心的大理石雕像來自著名的帕特農神廟,是藝術家菲迪亞斯(Pheidias)的傑作。神廟修建於公元前447年至前438年間,坐落於雅典衛城核心建築群的中心,用於奉祭城市的守護神雅典娜·帕特農, 「帕特農」 的原意是 「女孩」 或 「未婚的處女」 。神廟外部裝飾的雕像則直到公元前432年才全部完成。
帕特農神廟雕像(Parthenon sculptures)陳列於希臘帕特農展廳(18號展廳)內
神廟排擋間飾(metope)及三角楣飾(pediment)內的雕像題材來自古希臘神話;橫飾帶(frieze)則表現了雅典市民慶祝女神壽辰的宗教遊行。在神廟的本殿裡原佇立著一尊巨大的雅典娜雕像,由黃金和象牙製作而成,但早已不復存在。
索菲羅酒器索菲羅酒器 (Sophilos dinos),阿提卡,希臘,約公元前580 - 前 570年
這件總高71.50釐米的古希臘盛器和高足託,製作於約公元前580至前570年的阿提卡,用於宴會上盛放酒和水的混合飲料。其器身上刻有題字「索菲羅製造了我(Sophilos made me)」,因而得其名。
索菲羅酒器 (Sophilos dinos)側圖
酒器上所描繪的是古希臘神話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的父母佩勒斯(Peleus)和蒂蒂斯(Thetis)的婚禮場景。在詩人荷馬的巨作《伊利亞特》中,阿喀琉斯是特洛伊戰爭中最偉大的戰士之一。
伊夫頭像伊夫頭像 (The Ife Head),奈及利亞,非洲, 14 - 15世紀
這尊風格自然的黃銅頭像距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了。它很有可能代表西非伊夫(Ife)王國的神聖國王歐尼(Ooni)。如今位於奈及利亞的伊夫被視為使用約魯巴語的民族的精神故鄉,而伊夫的傳統統治者至今仍然採用「歐尼」作為頭銜。
來自伊夫的人像藝術表現出讓人驚訝的高度自然風格。過往西方學者對非洲藝術存有偏見,誤以為伊夫頭像受到歐洲古典雕塑的影響,或是出自歐洲藝術家之手。
這尊頭像向我們展示了中世紀西非王朝的富強和迷人的歷史。
阿肯鼓阿肯鼓 (Akan Drum),西非,18 世紀
這件木質鼓是大英博物館現存最古老的美國非裔文物,約1730年收購自維吉尼亞,當時是英屬殖民地,現為美國的一個州。它曾被誤認為由北美洲原居民所造,但實際上來自三百多年前的西非,很可能是今加納和象牙海岸的一名阿肯族工匠所制,因此被稱為「阿肯鼓」。
在16至19世紀之間,跨洋販賣奴隸的船隻把上百萬的非洲人運往美洲。阿肯鼓大概就是隨著載運奴隸的船隻一同到達了維吉尼亞。在漫長的旅途中,鼓樂伴隨了這些奴隸,同時他們亦被強迫跳舞「健身」,為確保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下保持某程度上的健康,並能到岸後在種植園進行勞役。為了打壓和阻止非洲文化的傳播,這類木質鼓曾在北美洲被沒收和禁止使用。
阿茲特克雙頭蛇阿茲特克雙頭蛇 (Aztec Serpent),墨西哥, 15 - 16世紀
製作於今墨西哥的15至16世紀,這件非凡的雙頭蛇雕塑由2000多顆綠松石塊排列在木板上製作而成。它很有可能具有儀式意義,或在祭祀場合中被佩戴。
阿茲特克雙頭蛇 (Aztec Serpent)局部圖
蛇與阿茲特克(Aztec)人崇拜的神靈息息相關,是羽蛇神(Quetzalcoatl)的象徵。阿茲特克帝國包括從墨西哥灣至太平洋的許多地方政權,這些政權經常向阿茲特克朝貢,以示順從,而綠松石製成的朝貢品尤其珍貴。
生命之樹生命之樹(Tree of Life),莫三比克,2004年,陳列於非洲展廳(25號展廳)內
這件視覺效果極其震撼的雕塑裝置由莫三比克退役的武器改裝製成,是克裡斯託瓦·卡納瓦託(Cristovao(Kester)Canhavato)、希拉蕊奧·納哈圖古(Hilario Nhatugeuja)、阿德利諾·馬特(Adelino Mate)和菲埃爾·多斯·桑託斯(Fiel dos Santos)等四位藝術家於2004年專門為大英博物館創作的作品。
莫三比克在1974 年經過武裝鬥爭掙脫了葡萄牙殖民統治而取得了獨立,但於1977年又進入了內戰時期。一時之間,數百萬的槍械被販賣到國內。1992年內戰結束後,莫三比克的大主教制定了一項名為《將武器變為工具》的計劃,以鼓勵國人將使用過的武器變換成其他物品。這件名為《生命之樹》的雕塑裝置正是利用從該計劃中收集的武器製成,其中包括切碎的AK-47步槍、手槍和榴彈發射器。
海達圖騰柱海達圖騰柱(Haida House Pole),加拿大,約1850年,陳列於大中庭(the Great Court)內
這根巨大的圖騰柱製作於1850年左右,原本矗立於加拿大大卑詩省加陽(Kayang)村的一所氏族房屋前。柱身以神獸圖騰為裝飾,是家族身份與權利的象徵。19世紀加陽村爆發了流行病,村莊和房屋皆被遺棄。後來族長將這根圖騰柱出售給了一名古董商,大英博物館在1903年將其購藏。
荷亞·哈卡納奈荷亞·哈卡納奈(Hoa Hakananai』a),智利,公元1000 - 1200年
這座雕像被稱為荷亞·哈卡納奈(Hoa Hakananai』a),來自拉帕努伊(又稱復活節島)上的儀典之所——鳥人村(Orongo)。復活節島上有為數眾多的類似石像,並以此聞名於世。這些巨型石像被稱為摩艾(moai),製作時期可追溯到公元1000至1200年。
荷亞·哈卡納奈(Hoa Hakananai』a)陳列於維爾康信託展廳(24號展廳)內
大多數摩艾石像被放置在高臺(被稱為ahu,阿胡)之上,背對大海,凝望著陸地和島上的居民。玻里尼西亞諸島盛行祖先崇拜,島上居民認為自己是諸神的後裔。摩艾石像的建立正是為了紀念當地人重要的神格化的祖先。今天,摩艾被描述為Aringa Ora,意為「活著的面孔」。
荷亞·哈卡納奈是用堅硬的玄武巖雕刻而成的,在其背面還刻有軍艦鳥首和人/鳥形象等圖案。這些巖石畫與當地祈求富饒和充足資源的鳥人祭祀儀式有關。
皮拉奈奇花尊皮拉奈奇花尊(The Piranesi Vase) ,義大利,18世紀
這件2.7米高的巨大花尊製造於18世紀,由大量的古典藝術品殘片補以現代的藝術裝飾構成,曾為義大利雕刻家、建築師、古文物家喬凡尼·巴提斯塔·皮拉奈奇(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1729–1778)所有。皮拉奈奇以其從建築角度對羅馬古代遺蹟以及現代都市景觀的刻畫與想像而聞名。
皮拉奈奇花尊(The Piranesi Vase) 陳列於啟蒙廳(1號展廳)內
據說,這批古代殘片來自於古羅馬皇帝哈德良的行宮舊址潘坦尼洛(Pantanello,位於今羅馬附近的帝沃力市)。皮拉奈奇將其修復並融合到了包括這件花尊在內的一批極具裝飾效果的仿古藝術品中。
(本文轉載自大英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