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服裝合資公司在中國市場至今鮮有成功案例,國內服飾企業增長或仍然要依靠自有品牌
來源 | Lotadd 趣輔
文 | 黃七月
Superdry(極度乾燥)在中國撐不住了。
據各方消息,入駐中國大陸市場的英國品牌Superdry,由於年年虧錢,終於決定黯然離開中國市場。整整四年,不僅沒賺,還虧了上億元人民幣。究竟是外國牌子在中國本土化艱難,還是時尚服裝行業越發難做?
答案是:Both。
6月18日,該品牌在聲明中表示中國大陸市場的25家自有直營門店將於8月底前關閉,剩餘41家特許經營門店也將在今年年底前結束許可關係。同時,其與赫基國際集團原本約定好至少維持10年的中國合資夥伴關係,也「經雙方友好協商後」決定提前終止。
01
Superdry在2015年就看到中國市場的潛力,於2016年與赫基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發力中國市場。這一合作由英國貿易投資總署發起並促成,合作雙方共投入1800萬英鎊(約合1.8億人民幣),雙方各持股50%,合資期限至少十年。
Superdry負責管理品牌形象、供應鏈、設計、推廣等,赫基則負責提供IT、財務、物流及開闢渠道等方面的支持。原執行長Euan Sutherland曾表示,Superdry在中國市場並沒有明顯看到競爭對手。
當時,赫基集團旗下擁有歐時力、Five Plus、TRENDIANO、哥文花園等品牌,在中國經營的零售商店有3000多家,正是Superdry在中國市場迫切要尋求的合作對象。
Superdry入駐中國市場剛開始當然是雄心勃勃,首家門店就開在上海迪士尼。門店面積超過400平方米。佔據了一整棟小樓。2016年的下半年,Superdry陸續在上海、北京、深圳、廈門和泉州開設分店。除了線下門店開花,線上也開了官方天貓旗艦店,這明顯是把中國看成了重要市場。
但誰能想到呢,大張旗鼓地來了,卻每一年都虧錢。而且虧得是一年比一年多。
2016年的上半財年,Superdry在中國市場虧損超過130萬英鎊(約1100萬人民幣);2017-2019財年,分別虧損210萬英鎊、300萬英鎊、370萬英鎊。也就是說短短四年,Superdry在中國的運營收入是:負1億2千萬。
02
其實Superdry之所以在,細節處做得很好,比如袖口處的商標、運動少年氣的帽衫等。質量在棉產品領域也是首屈一指,T恤,襯衫,長外套,帽衫,運動褲,無一不下夠本,做得很有手感和復古感。
但當然了,價格並不算便宜。
一件T恤200-400元,套頭衫500元,夾克1000元以上,牛仔質地外套2000元左右。主要針對的消費群體是中產和白領階層。但是不少中國消費者表示,價格在中國市場是虛高的,即使換算了匯率,依舊要比英國本土要貴上幾倍。這不明晃晃割韭菜?雖然定位是中高端潮牌,但是又打不過原本已經有消費群體基礎的OFF-WHITE、SUPREME、阿迪達斯、川久保玲等。
另一方面,隨著消費不斷升級,國內年輕消費者對國際時尚品牌的興趣逐漸減退,太平鳥、李寧等國貨服飾正在崛起。《騰訊00後研究報告》則指出,在這一最具潛力的年輕消費群體眼中,國產品牌不比國外品牌差。
除Superdry慘澹退出之外,義大利精品買手店10 Corso Como與赫基集團的合作也於去年結束,ASOS、Topshop和New Look也曾高調入華又悄然退場。目前來看,中外服裝合資公司在中國市場鮮有成功案例,國內服飾企業增長或仍需要依靠自有品牌。
版權說明
參考資料:《英國品牌Superdry虧了四年錢終退場》歐界時尚;部分圖文信息來源網際網路,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及時告知,經核實後刪除;
信息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之用,不對信息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做任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