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聚合支付行業市場現狀,銀行有望成聚合支付新「黑馬」

2020-12-22 華經情報網

一、聚合支付行業概況

聚合支付:也稱「融合支付」,是指只從事「支付、結算、清算」服務之外的「支付服務」,依託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藉助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的支付通道與清結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術與服務集成能力,將一個以上的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的支付服務,整合到一起,為商戶提供包括但不限於「支付通道服務」、「集合對帳服務」、「技術對接服務」、「差錯處理服務」、「金融服務引導」、「會員帳戶服務」、「作業流程軟體服務」、「運行維護服務」、「終端提供與維護」等服務內容,以此減少商戶接入、維護支付結算服務時面臨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戶支付結算系統運行效率的,並收取增值收益的支付服務。

聚合支付的特徵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聚合支付機構作為銜接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銀行等卡組織,通過收單服務,賺取交易服務佣金。得益於行動支付方式的發展,行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從2016年的6萬億元到2018年的171萬億元。聚合支付行業也因行動支付市場的擴展而迎來了「新一春」。2014年,聚合支付規模只有1000億元。而到了2019年,聚合支付規模預計會達到40萬億元。相比於2014年,聚合支付市場交易規已經翻了數翻,在未來也極具潛力。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截止至2017年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用戶規模達到2.51億人,同比增長5.02%。2018年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用戶規模為2.8億人左右。預計到2023年中國聚合支付用戶規模約為4.6億人。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市場規模方面,中國聚合支付交易規模呈直線上升的趨勢,雖然聚合支付市場規模增速放緩,但發展依舊處於較快速度。2017年中國聚合支付交易規模為28.1萬億元,同比增長26.58%;2018年聚合支付交易規模為34萬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投融資規模來看,截至2019年10月,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的投融資事件數量為5起,投融資規模達到3.225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聚合支付市場供需格局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三、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中國聚合支付行業企業按照實力水平,呈現著明顯的梯隊競爭的特點。且聚合支付行業領先企業數量較多,行業中有多家企業進入第一梯隊;行業第一梯隊的優勢在於其具有廣泛的渠道優勢,如覆蓋城市數量較多、或市場交易規模、單據處理數較大等;位於行業第二梯隊的企業在競爭上略遜於行業第一梯隊,但縱觀整個行業,行業梯隊呈現出兩頭多(第一梯隊、第四梯隊企業數量多),中間少(第二梯隊、第三梯隊企業數量少)的特點。

聚合支付行業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自2015年開始,資本相繼進入聚合支付行業。2018年,與聚合支付相關的投融資超過10筆,總金額也都超過了10億元。2019年,已發生數筆投融資,總金額也有超過5億元。總體來看,到目前為止,相比於2018年,2019年在聚合支付行業的投資力度有所減緩。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聚合支付市場競爭加劇,銀行可能成為聚合支付新「黑馬」

目前聚合支付市場上,有大大小小數百家機構在相互競爭。自2017年,各大商業銀行開始發展自身聚合支付服務。同時,自2018年開始,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為能自身掌控商戶和消費者間的重要數據資源,也都分別投資或收購聚合支付企業。聚合支付行業進入紅海市場。針對C端,支付寶和微信等已成市場主流,商業銀行避開與之競爭,並且在聚合支付服務方面全面支持不同的行動支付方式。但在B端,商業銀行卻顯露出自身獨到的優勢,有趕超頭部聚合支付企業的趨勢。

2、聚合支付結合流水與風控,「小小微」企業迎來信貸機會潮

依靠聚合支付平臺的商戶經營數據,幫助金融機構獲得高質量的用戶,降低小微企業的金融信貸門檻,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從而滿足市場廣泛小微企業的小額信貸需求。

依靠聚合支付平臺和金融機構風控決策,實現可持續的小微企業信貸商業模式,實現商戶、聚合支付機構和金融機構三方共贏的情景。

3、增值服務基於數據,未來數據或將成為新壟斷「原料

一個世紀以前,石油是當時時代裡最重要的資源。如今,數據成為當下時代裡最重要的資源。通過各種業務搜集到的數據,能夠幫助企業更好的了解用戶行為,了解用戶需求,管理風險等,從而能夠幫助企業尋找業務的突破點或者問題點。當下,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公司為了能自身掌控用戶數據源,紛紛投資或收購聚合支付企業。數據無疑會成為當前時代下最寶貴的不願分享的資源,而這也就可能造就未來數據壟斷的出現。

相關焦點

  • 日本聚合支付平臺「NETSTARS」獲友侖集團新一輪戰略投資
    本輪融資是繼2019年底獲得伊藤忠商事投資後的新一輪融資,NETSTARS的現有股東還包括日本最大電信公司NTT、LINE、日本郵政、新生銀行、住友商事等日本知名企業。根據面向服務對象的不同,支付又可以分為to C和to B兩大創業方向。
  • 京東數科入主哆啦寶,聚合支付變局將起
    據官方資料顯示,哆啦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9月19日,是國內行動支付、智慧營銷和創新金融的綜合性服務提供商,為商家提供自主研發的收款軟體和硬體系統,使商家可便捷的接入系統,並根據商家的支付消費情況,為商家提供數據金融相關服務。
  • 聚合支付終局:對話收錢吧、哆啦寶、利楚掃唄創始人
    大概從2年前開始,人們就開始討論聚合支付「洗牌」問題。確實,行動支付從最早的跑馬圈地到如今縱深連接,聚合支付也跟著面臨著新的挑戰。一方面C端的市場空間見頂,一方面行業也迎來強監管的趨勢,聚合支付服務商面臨著一些挑戰,彼此之間正在形成新的競合關係。事實上在「洗牌」過程中,聚合支付規模仍在不斷擴大,當然這也得益於行動支付的發展。
  • 行動支付下半場,選擇什麼樣的聚合支付服務商?
    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行動支付的下半場已進入精耕細作的階段。前幾年是行動支付快速發展的上半場,各大聚合支付服務商都在快速的發展業務,推廣自己的產品,擴展規模,搶佔市場。而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這種勢頭就會慢慢減弱,轉變成提供專業化的服務阻止商戶的流失。聚合支付四個頭部玩家:錢方好近、收錢吧、哆啦寶、樂惠。其中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業務最好的是錢方好近和收錢吧,這兩家的渠道業務不分伯仲,各有千秋。但是隨著業務重心的不同,已經逐漸顯露出不同的態勢。
  • 盒子科技通過「聚合支付技術服務」備案,獲取支付牌照似乎仍遙遙無期
    此前,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將聚合支付在內的收單外包服務轉向備案制。近來通過「聚合支付技術服務」備案的機構又有所增加,在11月末更新的備案名單中,深圳盒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盒子科技)等公司在列。8月底,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管理辦法(試行)》,包括聚合支付在內的收單外包服務開啟備案制。隨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關於收單外包服務機構提交《承諾書》的通知》,已(擬)備案的聚合支付公司需承諾:「不從事收單核心業務」「不進行二次清算」「不為違法違規活動提供服務」以及「不能存在其他違法違規經營業務行為」。
  • 哆啦寶賣身京東數科 聚合支付將以報備的形式納入監管
    哆啦寶成立於2013年,註冊資本超3000萬元,總部位於北京,專注於為線下商戶提供智慧支付及營銷解決方案,是一家以支付為切入點,連接商戶、微信和用戶的服務於餐廳、商超、社區便利店等實體店面的場景支付公司。哆啦寶推出的APP——「哆啦口袋」首創「商圈白領一卡通」模式,致力於打造中國生活商圈一卡通平臺。另一個產品是公司研發的「哆啦寶盒」,定位於「大餐飲O2O開放平臺」。
  • 盤點:「2017年中國支付行業十大關鍵詞」正式揭曉
    又有哪些值得回憶的行業瞬間……為此,中國支付網編輯部特別策劃了「2017年度盤點系列報導」,和支付行業同仁共同憶往昔、展未來。從即日起,「2015年度盤點系列報導」將陸續和廣大讀者朋友見面,本期我們將通過盤點「2017支付行業十大關鍵詞」共同梳理行業這一年來的變化,為行業同仁帶來啟發與思考。
  • 聚合支付中結算方式D0、D1、T0、T1有哪些不同呢
    隨著聚合支付迅速發展,帶動著支付行業不斷地進步,市場上面出現了很多固定二維碼,俗稱「收款碼」。並且固定二維碼也是聚合支付中常見的一種收款方式,他聚合了微信、支付寶等多種支付通道的二維碼,為使用不同支付平臺的客戶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支付方式。
  • 2020-2026年中國行動支付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而現階段,銀行業、電信業等多行業的進入,會使行動支付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但與此同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推進行動支付市場的發展。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行動支付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認為,2014**半年我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2.92億,較**年底增加3558萬人,半年度增長率12.3%.
  • 二維碼支付互通提速 銀行APP、微信、銀聯將來可以...
    這一舉措旨在貫徹落實央行關於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指導意見,實際上,去年以來,監管和業界一直在推動加快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標準,以期實現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與銀聯的二維碼支付互認互掃。業內分析認為,監管主導推動的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有利於規範二維碼支付市場,便利商戶和消費者的同時,也會減少聚合支付市場一些不合規行為所積聚的風險。
  • 業務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 匯小寶正式進軍行動支付
    作為國內領先的從事聚合支付技術研發的科技型企業,匯小寶支付的加入,將會給中國聚合支付領域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出門在外,無論是去飯店、電影院,還是超市、菜市場,甚至街邊小攤小販,只要有消費,幾乎都可以掃碼支付,甚至能夠刷臉支付,出門不帶現金,只帶手機,這已經逐漸成為現代人的習慣。
  • 條碼支付或將一碼通用,錢方好近、哆啦寶、付錢拉、收錢吧最受傷
    中國民生銀行行長鄭萬春表示,市場調研發現,目前國內市場上支持二維碼的手機APP超過400個,背後對應的是已經和即將上線的近10種二維碼支付標準,部分市場參與主體通過四層體系的二維碼標準,建立競爭壁壘,導致用戶手機APP和商戶的碼標之間通常無法互認,用戶需要進行手機APP的切換,這影響了消費者的支付體驗。
  • 微信與兩銀行App可互相掃碼 條碼支付互聯互通
    日前,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分別與中國銀聯和財付通合作,在福州、寧波、濟南等試點地區開通手機銀行掃描微信收款碼的支付功能,與微信實現互認互掃。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之後,會減少這些聚合支付的市場空間,有利於保持良好的市場秩序,創造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  制定技術標準  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  目前,條碼支付互聯互通面臨的一大挑戰是標準不統一。
  • 支付行業下半場,發現下一個市場增長點
    其中,新零售雲化程度較高且增速最快,根據阿里雲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數位化趨勢報告》顯示、零售業等將成為受雲計算、人工智慧、IoT等新技術影響最深的行業領域,在未來3-5年內,數位化程度有望達到70%-80%。餐飲、航旅、教育雲化程度和增速次之,其餘行業,例如醫療、汽車後服務市場、房地產雲化程度目前相對較小。
  • 日本行動支付的「戰國時代」-虎嗅網
    2019年,日本已經進入二維碼支付的「戰國時代」。大大小小二十多家錢包在相互拼殺市場。做法和中國一樣,給用戶補貼、給商戶免手續費。同時,日本政府在2019年投入了7000億日幣來補貼商戶,補助商戶接入無現金支付體系,包括信用卡支付和二維碼支付。
  • 新的支付產業時代 嘉聯支付將贏來海量市場
    近年來,中國的支付市場由傳統的商業銀行支付市場、中國銀行卡聯合組織(銀聯)和第三方支付市場組成。與傳統的支付方式相比,第三方支付填補了銀行系統在電子商務領域的空缺,並且相對安全,能顯著減少了買方和賣方的欺詐行為,改善用戶體驗。
  • 備案制下聚合支付業或迎巨變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聚合支付備案機構擴容!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系統近日更新通過備案的收單外包機構名單,銀盛支付、盒子信息、匯付數據等34家機構「聚合支付技術服務」通過。今年8月底,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包括聚合支付在內的收單外包服務開啟備案制。隨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關於收單外包服務機構提交,的通知》(下稱《通知》),聚合支付企業需承諾不從事收單核心業務、不進行「二清」。
  • 京東數科收購聚合支付服務商哆啦寶
    來源:互金通訊社近日,據企查查信息顯示,聚合支付公司哆啦寶完成了法人、投資人等企業相關信息的變更,投資人原股東悉數退出,京東數科旗下全資子公司京東匯正成為哆啦寶唯一投資人。目前,哆啦寶的法定代表人為劉強東助理張雱,創始人常大維則由董事變更為經理。京東數科對哆啦寶的收購,也意味著京東開始布局線下收單市場。
  • To B狂奔,企業支付的野望
    在眼下的資本環境和行業環境下,新經濟、新金融裡的創業都是「務實者」的遊戲,以往靠概念和營銷迅速做大規模和估值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徘徊在灰色地帶的「擦邊球」業務更沒有生命力可言。 更重要的是,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從To C向To B的轉移,賽道變化,市場遷移,業務發展邏輯也開始變得不同。
  • 央行定調,強化支付領域監管丨 B站支付要來了丨多家銀行加大力度...
    No.3 澳門聚合支付服務將於今年首季推出 據澳門特區發布官微消息,目前澳門金融管理局正協調金融機構推出「聚合支付」服務——「聚易用SimpleP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