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建林
華老爹85歲那年溘然長逝,老人辛苦了一輩子,三個兒子決定將父親的喪事辦得風風光光的。道士請來了,樂隊請來了,連做流水席的大廚也請來了。
樂隊的領班師傅拖著如椽大筆,在裁好的白紙上刷刷點點,寫好了輓聯和橫幅的標語。樂隊裡的幾位婦女幫著將貼好標語的鐵架子立起來,一扇扎有松柏和紙花的穹形拱門很快便搭好了。遠遠望去,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巨型橫幅上「華公瑞德大人」幾個大字分外醒目。
大媳婦素珍往那幾個字上一瞟,嘴上便嘀咕開了:咱爸不是有兩個姓嗎,憑啥只給寫一個姓呢,還有個夏姓咋就不寫了呢?
那時候三個兒子都在,領班師傅聽了忙問怎麼回事。老二說,我爺爺本姓華,當年入贅夏家就改姓夏了。我父親兄弟倆,大伯姓夏,我父姓華;我大伯去世得早,在夏家的強烈要求下,我父親只得又改姓夏。到了我們這一輩,我大哥跟出去姓夏,我和老三姓回本姓華。我父親在世時,他老人家姓夏的時間還是長一些的。老人這不是去世了嗎,改回本姓應該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只要夏家祠老夏家不爭的話!
夏家祠的人來了還有不爭的道理?素珍挑著眉毛反問道。一旁的老大雖然沒有表態,聽媳婦一說,覺得也不無道理。
這時候,老太太聞訊出來了,她說:大師傅,您還是寫兩個姓吧,我家老頭子活著的時候一直姓夏的!
領班師傅雖說走南闖北,這樣的事情還是第一次遇到,他說:既然大家意見一致,那就寫兩個姓。於是他提起筆來,在一張方塊紙上寫下「華夏」兩個字,將原來的「華」字遮住貼上去。
素珍見了,終於不再說什麼。
那張改過的字貼上去沒多久,灣裡的華四爺過來了。四爺年輕的時候是一個舞文弄墨的人,村裡人有些看風水、擇黃道吉日的事情總要找他。四爺衝那橫幅上只一瞟,一縷山羊鬍須便抖動起來,「成何體統,成何體統?華公便華公,稱什麼『華夏公』?」
老二老三有些灰頭土臉。老二說:是呀,我本來也是這麼想,可我大嫂說擔心夏家祠的人有意見!
老三說:哪是夏家祠的人有意見,我看就是她有意見。
老二說:本來已經安排了我大哥掇靈牌,我掇遺像!老華家的人都沒意見,他老夏家能有啥意見?我大哥已經過繼出去改姓夏了不是?
大姐說:算了,還是別爭了!我弟媳那個人,你們還不清楚,要是不依了她,家裡還不得鬧個雞犬不寧呀?我媽那麼做也是為了息事寧人。四叔,這事還望您老多擔待!
華四爺腦袋歪向一邊,臉色依然不好看,但已沒有先前的怒火,鼻子裡哼了一聲,搖頭擺腦地走了。
一場關于姓名引發的風波總算平息下來。
【作者簡介】姚建林,網名冬月之戀,湖北黃石人。業餘喜愛寫作,喜歡小說、散文和詩歌,作品散見於微刊。華文原創小說籤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