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一種最理想的孝順父母的方式感動了千萬人,風靡了全中國,那就是: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然而,這句話說起來容易,真正能夠實現的並不多。現實中,人們壓力重重,房子、車子、工作、孩子,已經讓中青年人群不堪重負,陪伴父母的時間寥寥無幾。而且,進城、異地工作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很多在故鄉、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人,根本適應不了異地、城市的生活,所以只能回到故土,孤獨終老。這個問題可以解決嗎?可以,但不是隨便一個人都可以的,歷史上只有一個人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漢高祖劉邦。

公元前202年,經過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戰勝項羽,建立了漢朝,定都長安。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當了皇帝的劉邦沒有忘記家人,劉氏一族很多人都被分封,他的父親劉太公也被他尊為太上皇。這劉老爺子被接到了長安,雖然每天錦衣玉食,享受榮華富貴,但卻高興不起來。和很多老人一樣,劉太公也是故鄉情重,故土難離,因此常常思念故裡,悶悶不樂。

劉邦不明原因,劉老爺子又不願給兒子添麻煩,所以問不出個所以然。劉邦只好向太上皇左右的人打聽,他們告訴劉邦:太上皇是想老家豐縣(江蘇豐邑)了。他想那裡的風土人情,想在那裡踢球、鬥雞、喝酒的活動,想那些和他一起長大的鄰居玩伴。這裡雖有榮華富貴,但沒有生活的樂趣,所以太上皇他老人家不開心。劉邦一聽,這怎麼辦,我也不能把他送回老家去。我身為一國之君沒有我辦不到的事!於是,他腦洞大開,下令在長安附近(今西安市臨潼區),仿照家鄉沛郡豐邑的街巷布局,為太上皇劉太公重築新城,並將故鄉豐邑的鄉親故友遷居於此,太上皇這才高興起來。

傳說新豐城的大街小巷,房屋建築,各色什物都和劉邦故鄉豐邑一模一樣,遷居至此的男女老少,一眼便各自認出了自家的房子。把他們帶來的狗羊雞鴨放在四通八達的大道上,它們也都爭搶著往自己的家裡跑。這就是所謂的「雞犬識新豐」或「雞犬新豐」的典故的由來。新豐建成後,太公還想喝家鄉的酒,劉邦又將家鄉的釀酒匠遷到此處,從此新豐美酒享譽天下,文人、墨客多有吟詠。從此,新豐和新豐酒就成為了重要的文學題材,歷代文人墨客寫下了數以千計的與之有關的詩篇。

比如:白居易在代理昭應(即臨撞)縣尉時,曾經作了一首《新豐路逢故人》:
新豐路逢故人
白居易
塵土長路晚,風煙廢宮秋。
相逢立馬語,盡日此橋頭。
知君不得意,鬱郁來西遊。
惆悵新豐店,何人識馬周?
王維的《少年行》尤其膾炙人口:
少年行四首 其一
王維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另外如李白的「君歌楊叛兒,妾勸新豐酒」、李商隱的「心斷新豐酒,銷愁鬥幾千」、陸遊的「愁憶新豐酒,寒思季子裘」等都千古流傳。
當然,典故和詩詞都是衍生品,但劉邦的這一「壯舉」成就了一段孝順父母、顧念鄉情的佳話。這種重磅孝親方式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今天的我們卻只能羨慕、不能模仿,畢竟,天下只有一個漢高祖。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