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窩子廣播站》截圖
在今日剛剛播出的CCTV-11《梨園周刊》節目中,雲南省花燈劇院院長黃紹成作為雲南花燈演員的代表,向全國觀眾分享了疫情影響下的雲南花燈演出。「雲南花燈是地方戲,是雲南的一張文化名片。在雲南的老百姓心中,雲南花燈能帶給人不可或缺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黃紹成介紹,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雲南省花燈劇院的各項演出暫時擱淺,但「停演不停功,停演不停創」,雲南花燈創新形式,在線上推出花燈藝術作品,《燈窩子廣播站》應運而生。
錄製現場 供圖
「燈窩子」即花燈表演者和花燈愛好者都聚集在一起的地方。談及創作初衷,黃紹成表示,花燈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還有示範性和引導性。「再則之,現在雲南很多山區也一直在推行大喇叭小廣場來傳達政策以及宣傳黨和國家的聲音。我們結合國情省情,以花燈為媒,傳播黨的聲音、政府的聲音,做出有正能量、有溫度、有時效性的抗疫藝術作品。」
「姐姐喲!省花燈劇院燈窩子廣播站開始廣播咯……廣播宣傳小陣地,文藝戰疫大喇叭,國事家事身邊事,花燈連著你我他……」《燈窩子廣播站》緊跟疫情發展形勢,將疫情時事以花燈說唱的形式娓娓道來。「主播」黃紹成與虛擬動漫形象「小茶花」一唱一和,用花燈講故事,用花燈傳遞精神。
工作人員緊張排練 供圖
黃紹成告訴記者,從劇本創作到雲南省花燈劇院抗「疫」藝術監審委員會監督審核,再到拍攝及後期製作,一期《燈窩子廣播站》製作周期為十天左右。雲南省花燈劇院還為此專門成立了《燈窩子廣播站》創作工作小組,以保障《燈窩子廣播站》如期製作。
自2月21日至今,雲南省花燈劇院已連續推出了8期《燈窩子廣播站》,並在雲南省花燈劇院微信公眾號,騰訊、優酷、bilibili等多家視頻平臺同步推送,創造性地將花燈舞臺搬到網絡上,以發揮文藝戰「疫」的特殊作用。
「聽得懂,記得住,老燈新詞深入人心。」「用雲南花燈的藝術形式宣傳全民抗擊疫情,有激勵有批評,易聽易懂。」「抗『疫』主題,花燈曲藝,民族元素,有味道!」……在《燈窩子廣播站》播出期間,花燈愛好者們紛紛從各地傳來好評。
「接下來,劇院的其他優秀演員也會陸續在這個平臺上和大家見面,讓花燈這種藝術形式,多一個交流和發展的平臺。」黃紹成告訴記者,雲南省花燈劇院計劃將《燈窩子廣播站》做成常態化作品。「無論是宣傳美景美食,還是非遺文化,我們會一直做下去。我們相信它蘊含的價值,會努力把它做成一個品牌,一個地方文化名片。」黃紹成說。
雲南網記者 李熙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