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燈劇《月照楓林渡》:一部戲挽救一個劇種

2021-01-14 澎湃新聞
花燈劇《月照楓林渡》劇照

貴州花燈戲有六百多年歷史,在和本土山歌、民歌結合的過程中漸漸成熟,成為貴州當地街知巷聞的民間藝術。

作為第十九屆上海國際藝術節「貴州文化周」的重頭戲,花燈劇《月照楓林渡》將於金秋登陸上海。這部作品曾為陷入低谷的花燈劇注入強心劑,也讓花燈劇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重新闖入人們的視野。

借著「多彩貴州文化節」舉辦的契機,澎湃新聞記者走訪了貴州省花燈劇院,提前領略了花燈劇《月照楓林渡》的魅力。

《月照楓林渡》大量使用了貴州方言,然而所到之處從沒觀眾喊聽不懂,導演潘偉行相信,這部劇在上海也會受到歡迎,「花燈戲保持了草根性,但有必要走出黔山貴水,走向更廣闊的世界。」作曲家楊小幸則感慨,「花燈戲還停留在農村的話到不了今天。地方戲不應該屬於地方,應該屬於全世界,我們要去大平臺上展示地方戲。」

花燈劇《月照楓林渡》劇照

以酒串戲

二十世紀初葉,黔北楓林渡口,林、劉兩個釀酒世家聯姻了。正值妙齡的劉府小姐劉荷荷,懷著幸福憧憬進了林家大門,迎接她的新郎林玉儒卻冷若冰霜,冷漠的背後藏著新婚丈夫與丫鬟梅香的一段私情和一個私生女……

《月照楓林渡》以傳統筆法,講述了一個充滿愛恨情仇的故事。該劇問世於2003年,十年磨一劍寫了八個人物,卻沒有一個壞人。

「傳統戲如果沒有壞人,就沒有矛盾衝突,但這部戲沒壞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沒有轟轟烈烈,沒有雷霆萬鈞,輕輕柔柔的,很溫馨。」導演潘偉行希望通過人物的善良和寬容化解一切矛盾,女主角劉荷荷正是寬容、善良、大度的化身。

「她用自己的善良、寬容和愛,撫平喧囂和爭鬥,換來了楓林渡口的寧靜、祥和。這樣的胸懷,正是現在為了丁點小事就能劍拔弩張的浮躁當下所缺少的。」潘偉行說,兩三百場演下來,劉荷荷總能博得觀眾同情,讓人感懷落淚。

貴州省花燈劇院院長邵誌慶是這部戲首演時的女主角,然而當初導演欽點她演劉荷荷時,邵誌慶的第一反應是拒絕。

「我最開始演彩旦和花旦比較多,潑辣的角色非常容易上手,大家都覺得我定性了。接這個角色,我有點不自信,壓力很大。」在導演的鼓勵下,邵誌慶接下了演出重任,並在與人物相處的過程中摸出了門道。

「劉荷荷出自名門閨秀,很有教養,演這個人物要有生活閱歷。」排戲那天起,邵誌慶受劇情感染,哭了不下一千次,排一次哭一次,再嘈雜的環境都能迅速走進人物。同時,她還結合人物,大大拓寬了大嗓的唱法,加強了戲劇張力,「傳統戲用小嗓問題不大,但當代戲不能只用小嗓。」

為了表現人物的心理矛盾,作曲家楊小幸為主要演員設計了兩個大的核心唱段,一段6分鐘、一段8分鐘,極為考驗演員的唱功。帕子、扇子作為花燈戲裡最吸睛的道具,也在劇中頻繁亮相,演員們一根手指就可以秒轉幾十圈,觀眾根本看不出來是怎麼轉的。

貴州以出酒聞名,《月照楓林渡》巧妙使用了酒這個線索,利用兩個酒坊之間的競爭和興衰,串聯人物的命運。為讓觀眾感受貴州風情,演出前,劇組會在劇場裡噴灑茅臺酒,濃濃酒香將帶領觀眾提前入戲。

花燈劇《月照楓林渡》劇照

艱難重生

2003年首演至今,《月照楓林渡》拿下了包括文華獎、梅花獎在內的所有大獎。貴州花燈劇也隨著這部作品走南闖北,成了貴州文化的一張名片。

然而在此之前,貴州省花燈劇院卻面臨著7年無戲可排的窘境。

受流行歌舞的衝擊,1990年代初,貴州省花燈劇院開始出演電聲音樂,花燈團變成了文工團,花燈戲的排演近乎停頓,觀眾群大量流失。2000年,劇院重振氣勢排了一部《月亮彎彎》,演了十場不到。

更為困窘的是,貴州省的民營花燈劇團陸續關門,最後只留下貴州省花燈劇院獨撐大旗。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花燈劇面臨著嚴峻考驗。

「如果不是《月照楓林渡》的成功,我們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邵誌慶感慨。  

經過7年的耽擱,貴州省花燈劇院的燈光音響都已老化,為了排演此劇,劇院前後借了40萬,最後東拼西湊了80萬才撐下來,「我們當時一窮二白,連導演的酬勞都沒給,也沒有工作餐,3塊錢一餐都要演員自己出。大家也不知道累,從早排到晚,26天就把戲立起來了。」

花燈劇《月照楓林渡》劇照

如此環境下排出的《月照楓林渡》,讓7年沒戲看的觀眾群徹底爆發了。《月照楓林渡》為貴州省花燈劇院打了漂亮的翻身仗,也讓貴州花燈劇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

作為花燈劇的非遺傳承人,邵誌慶如今也面臨著培養接班人的問題。

她收了一男一女兩個徒弟。《月照楓林渡》排演至今有了第三代演員,也要靠她手把手來教,別人上一堂課45分鐘,她一上就是五六個小時。

邵誌慶說,花燈戲要從小開始學,長大了人的身板就硬了。2013年,貴州省花燈劇院跨省聯合雲南藝術學院辦了中專班,如今第一屆學生已經畢業,人才斷層已然接上。明年,貴州省花燈劇院還將和北京戲校合辦六年制的中專班,從小學畢業生開始培養接班人。

除了《月照楓林渡》,貴州非遺歌舞《神韻貴州》也將在今年十月登臺上海國際藝術節,該作將通過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特色非遺項目,全景展示貴州民族文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楓林渡》:觀察曹文軒的嶄新「入口」
    《楓林渡》,曹文軒/著,明天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20.00元《楓林渡》是曹文軒於1981年完成初稿的一部小說,一度被作者遺忘而塵封在一個破舊的紙袋中,2014年作者偶然發現了它,幾經修改,由明天出版社將其正式出版
  • 記憶貴州|劉勝楊和他的花燈戲
    從10月24日起,貴州廣播電視臺科教健康頻道《記憶貴州》欄目將用三個月(10月、11月、12月)的時間,集中播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採集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優秀項目綜述片14集。11月28日周六20點10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紀錄片展播季第六集《花燈戲(思南花燈戲)國家級傳承人——劉勝楊》將在貴州廣播電視臺科教健康頻道(貴州6頻道)《記憶貴州》欄目播出,敬請屆時收看。
  • 《楓林渡》
    《楓林渡》 《楓林渡》曹文軒著  明天出版社  這是一個悲憫又溫暖的故事。一場空前的浩劫,讓不足一歲的藍藍被奶奶接到鄉下。這部小說選取了童年書寫中一個不太被其他作者所關注的厚重主題,敘事從容而富有張力,令人在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對人生、人性、社會、命運等最基本的價值命題有了深切的領悟。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布袋戲在臺灣步入全盛期,全臺同時存在六七百個劇團演出。操偶師父將戲偶擬人化演出,融合風俗民情、歷史章回故事、俠義柔情,一度讓民眾為之著迷。雲林黃家的創業史始自祖父黃海岱,他執掌當時臺灣最大的劇團五洲園,創立劍俠布袋戲風格,被譽為「布袋戲界通天教主」。其子黃俊雄不僅開創金光布袋戲的流派,更將布袋戲搬上了電視。
  • 如果沒有她,你可能都不知道,中國還有黃梅戲這樣一個劇種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嚴鳳英,全國大部分人應該都不知道還有黃梅戲這樣的地方戲,它也不會成為全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要知道,黃梅戲之所以叫黃梅戲,是因為它起源於湖北省的黃梅縣,但絕大部分國人第一次聽說它,都是因為它被安徽的戲曲演員唱響,其中功勞最大的就是安徽的嚴鳳英。
  • 我們都要好好的尋找的結局是什麼 尋找試圖挽救婚姻終是失敗告終
    我們都要好好的尋找的結局是什麼 尋找試圖挽救婚姻終是失敗告終時間:2019-04-15 16:57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們都要好好的尋找的結局是什麼 尋找試圖挽救婚姻終是失敗告終 在國內,都市情感劇一直是網友們十分喜愛的一類劇種,就在最近,有一部都市情感劇即將在5月9日在北京衛視開播
  • 五音戲首次亮相武漢「戲碼頭」,「95後」秒變戲迷
    長江網11月4日訊(記者梅冬妮)11月4日,淄博市五音戲劇院攜劇目《珊瑚》首次造訪武漢「戲碼頭」,在琴臺大劇院與江城戲迷見面。  各路小劇種造訪「戲碼頭」  江城戲迷樂於「嘗鮮」  五音戲《珊瑚》演出現場。記者許魏巍 攝  事實上,武漢這座戲韻悠長的「戲碼頭」,從不缺少類似五音戲這樣小劇種的造訪,而每一次小劇種的造訪也都在武漢邂逅了熱情的戲迷 。
  • 明月照我心,這是怎樣的一部神劇?
    最近大家有沒有在追明月照我心呢?最近很多小夥伴表示,實在是太上頭了,一集接一集實在讓人停不下來的節奏啊。在最近新出的電視劇中,這部劇的播放量可謂是遙遙領先了,這到底是一部怎樣的神劇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彩調劇:紮根鄉土「哪嗬嗨」
    彩調是清代北方的柳子戲流傳到桂北以後與當地民間俚曲小調緊密結合而形成的地方劇種,因其唱腔中常用「哪嗬咿嗬嗨」為襯詞,故民間又稱之為「哪嗬嗨」或「咿嗬嗨」。彩調分布甚廣,各地名稱不一,如桂林、柳州、河池等地區稱「調子戲」「採茶」「哪嗬嗨」,左右江的寧明、百色等地叫「大採茶」「嗬嗨戲」,平樂、荔浦等地叫「山花燈」「彩燈」「採茶戲」,其中以稱「調子戲」「採茶戲」最為普遍。
  • 把花燈舞臺搬到線上 雲南省花燈劇院打造《燈窩子廣播站》
    《燈窩子廣播站》截圖在今日剛剛播出的CCTV-11《梨園周刊》節目中,雲南省花燈劇院院長黃紹成作為雲南花燈演員的代表,向全國觀眾分享了疫情影響下的雲南花燈演出。「雲南花燈是地方戲,是雲南的一張文化名片。在雲南的老百姓心中,雲南花燈能帶給人不可或缺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 萊蕪區民間藝人扎花燈鬧元宵
    俗話說「大年三十的煙火,正月十五的花燈」,按照風俗過完十五才算過完年,因此元宵節是中國年熱熱鬧鬧的「壓軸戲」。17日,萊蕪區方下鎮張公清村李勝華家熱鬧起來,四位民間藝人齊聚在這裡製作花燈,喜迎元宵節的到來。  這位民間藝人分別是李振海、呂其香、張奎德、李乃東,他們對傳統文化情有獨衷,逢年過節都會製作民間傳統物品來表達心中的感情。
  • 下一部《鬼吹燈》更帶勁,片場照讓人寒毛直豎
    上圖:懸魂梯拍攝現場作為迄今為止,史上最高分的一部《鬼吹燈》,到4月20日豆瓣評分仍在8.2分,打分人數破10萬。上圖:去年11月的片場照潘粵明工作室,4月17日劇透了一段《雲南蟲谷》動作戲的高能名場面:「看這連吊威亞帶槍戰的!
  • 數說花燈會/ 正月裡來鬧花燈 逛吃攻略備好了
    2020年1月25日—2月9日(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帝一銘海參·2020青島花燈會將在市南區匯泉廣場舉行。各種主題花燈、非遺民俗、馬戲表演……這裡有啥好吃好玩好逛的呢?這篇走心攻略你別錯過!■40餘組大型花燈亮相據介紹,本屆花燈會以「燈影奇境·中國年」為主題,分為花燈初上·主題花燈展、一紙匠心·民俗非遺展、年味食光·小吃美食展、鼠你有戲·夢幻大劇場四大板塊。
  • 【魔都絮語】誰是劇種的主流?
    【魔都絮語】誰是劇種的主流?誰是劇種的主流?錢平雷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幾百種戲曲劇種的,應該是京劇。而京劇的發展歷程中最傑出人物當數梅蘭芳。梅蘭芳在世界戲劇的浩瀚寶庫中,梅蘭芳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萊希特齊名,被奉為世界戲劇的三大體系的代表人物。
  • 看花燈,品美食!2020青島花燈會正月來相會
    1月10日,記者從帝一銘海參·2020青島花燈會發布會上獲悉,此次燈會將於2020年1月25日—2月9日(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在青島市市南區匯泉廣場火熱舉行,燈會以「燈影奇境·中國年」為主題,分為花燈初上·主題花燈展、一紙匠心·民俗非遺展、年味食光·小吃美食展、鼠你有戲·夢幻大劇場四大板塊。目前,市民可通過網上掃碼購票。
  • 天涯明月刀手遊花燈宴謎題答案 花燈宴謎題答案匯總
    在天涯明月刀手遊裡,參與花燈宴謎題可獲取不俗的系統獎勵,那麼天涯明月刀手遊花燈宴謎題答案是什麼?快來看看吧。 花燈宴題目答案匯總 1、「臨雨露,草色酥,春來夏往茵茵如常,詩心於焉。」(打一字) 答案:清 2、「憨狀可掬,雪絨討喜,亦溫順相親。」
  • 第12屆東方名家名劇月今春歸來,14臺大戲集中眾多名角
    今年的名家名劇月不僅匯集了「積攢」兩年的好戲,更是眾星雲集,不同劇種幾乎都以名家領銜的陣容來到東方藝術中心的舞臺。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海報。《上海的聲音》海報。非常高興又能夠來到東方名家名劇月,帶來《梅蘭芳·當年梅郎》。這樣一個題材對於全國這麼多劇種來說,都不算難,但是對於崑曲來說尤其難。崑曲在觀眾的普遍認知裡,是不能演現代戲的,否則就是對於傳統的不尊重。我們的《梅蘭芳·當年梅郎》是抱著一種很大的風險在進行創作。」他同時表示:「我每次來到上海演出都是忐忑的,上海這個『碼頭』不好跑。
  • 歷時三年,江蘇崑山「集齊」全國348個戲曲劇種進行展演
    至此,全國348個劇種及木偶戲、皮影戲兩種戲劇形態,盡數在這座全國百強縣的龍頭城市——江蘇崑山進行了演出。 澎湃新聞從崑山市獲悉,以舉辦百戲盛典為契機,崑山還成立了崑曲發展基金會,建設戲曲博物館、百戲林公園等,展現出「崑曲故鄉」崑山對於戲曲事業發展的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