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書的孩子》:用影視帶孩子感受農村教育,是人生寶貴的一課

2020-12-06 劉夢晗晗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雖然現在說每一個孩子都一樣,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著階級問題,但是城市跟農村之間的差距是很明顯的,這不關乎態度,不關乎個人的看法,這是存在著環境問題導致孩子之間是存在著差距的。雖然現在在慢慢地改善農村的教育,但是問題是不能夠一下子就能夠解決的,真是需要長期奮鬥以及抗戰的。經濟的問題已經環境的問題農村教育是存在著一定缺陷的,而且農村教育的教學質量跟城市的教學質量是比不上的。

但是現在有一些孩子卻存在著對農村的教育有的錯誤的看法以及態度,他們會用他們的無知去傷害到農村的孩子,對農村孩子們能夠用平等心去對待。孩子的一些錯誤的觀念要及時糾正,要讓孩子去正確地認識到農村生活以及農村中的教育,要讓孩子用同等心以及正確的態度去對待他們。父母想要讓孩子能夠去正確以及感受到農村教育,那麼父母可以帶孩子去看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叫《念書的孩子》。

一:解讀《念書的孩子》

該片講述了9歲的開開和爺爺一起生活、上學的故事,這是一部留守兒童的艱辛童年生活。開開是一個留守兒童,他的父母遠走打工,只留他跟他的爺爺相依為命。開開在偶然的情況下,他撿到了一條流浪狗並取名為小膽兒,而就這樣子也是二人的一條狗一相依為命一起生活。

開開的家庭經濟很不好,而且他的爺爺還患上了病,為了能夠有錢吃藥,家中沒有電視,也沒有用錢去交電視費,這就導致了開開和爺爺每天都是兩個人相對比較孤單寂寞,沒有其他娛樂方式。開開的爺爺為了讓開開不那麼寂寞,所以就哄著開開讀書,開開的爺爺裝作不識字,就每天叫開開念課本的內容給自己聽。

開開知道了爺爺比較喜歡聽書所以他就去借一些書讀給爺爺聽就這樣子他們過起了這樣的生活。爺爺生病了不能這裡所以開開每天都會煮飯給爺爺吃,照顧爺爺的生活起居。但是有一天他爺爺去世了,開開很是傷心,因為他爺爺去世了,所以他的父母不能留開開在農村自己一個人生活,所以想接開開到城裡上學生活。但是開開聽到他同班同學去了城裡,半年之後都不能上學,開開不願意自己不上學,他想要上學考大學,所以他不想進城,他讓我進城的話,自己就不能讀書了。他的父母也考量了,一方認為確實現在是沒有足夠的條件讓孩子在城裡上學,所以就讓開開獨自留在農村裡,讓開開跟著王老師生活。

但是開開留在村的話,他每天都不快樂,整天精神都不振,而且上學也沒有精神,上學總是遲到,而且開開不敢一個人睡覺,總是半夜跑回家。所以他爸爸沒辦法,只能創造一些條件,讓開開到城裡去上學,但是開開到城裡上學,他爸爸不願意讓小膽兒一起進城,開開不願意跟小膽兒分開。但是開開的爸爸趁開開不注意將狗繩給掰開,直接抱著開開坐上火車到城裡去,而小膽兒卻在車後面一直追著追著。

這部電影很讓人感動,這裡的情節很樸實,而且又真實到反映了一些農村留守兒童的艱辛和辛酸。從這部電影當中,可以讓孩子學習到更多的東西,能夠讓孩子對農村生活有進一步的了解對於他們的農村教育有更好地感受。同時也能夠讓孩子知道,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像自己一樣那麼幸運,能夠擁有好的成長環境以及學習環境。讓孩子看這部電影,其實就是讓孩子上一堂人生課堂。

二:讓孩子上的人生課堂

1、讓孩子愛上學習

現在城市的孩子,因為生活條件好,學習環境好,所以就對於學習沒有過多的熱心,沒有對學習進行過多的重視,都是認為學習是可有可無的,卻沒有意識到學習某些人眼裡卻是很重要的,是觸不可及的東西是很珍惜的。通過這部電影可以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很重要的,要懂得去珍惜學習的機會,懂得自己所獲得的學習環境以及家庭環境是很難得的。能夠讓孩子對自己所獲得的學習條件以及學習機遇會懂得去珍惜,能夠慢慢的去重視起學習,讓孩子能夠對學習有正確的態度,能夠愛上學習。

2、懂得孝順以及體諒父母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農村生活的孩子都是一般都是比較獨立生存的能夠自己照顧自己,甚至能夠照顧家中的老人,盡他們應盡的責任和孝順。電影中的開開能夠在爺爺身邊的時候,照顧他的生活情趣,能夠念書給爺爺聽只是為了能夠讓爺爺開心。而且他也是能夠體諒父母的辛苦能夠理解父母等下打工也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好的生活,而且開開的爸爸想寫剛剛到城裡去上學,開開也是知道爸爸在城裡的條件,自己去城裡上學增加家中父母的負擔,所以比寧願自己一個人留在村裡上學。

開開的孝順以及體諒是讓很多孩子都值得去學習的,他身上具備著留守兒童所具備的獨立以及體貼,他讓人懂事得有點心疼。

3、學會獨立

通過這部電影,可以讓孩子自己學會去獨立生存,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反過來了孩子還可以去照顧自己的父母。獨立生存值得學習的一個能力,若是孩子沒有足夠的獨立能力和孩子,以後很難在社會生活中生存,也很能夠去為自己的事情做決定,能夠有所獨立,有所自主意識。

這部電影是很值得孩子去觀看的,能夠讓孩子從中獲得很多人生知識,從而使得孩子能夠對農村的教育有進一步的感受,能夠讓孩子進一步的認識到農村教育以及農村生活,對於自己所處的環境有著珍惜的態度。對於孩子的能力以及一些態度,父母是需要去教導孩子需要對他們進行教育,因為現在很多孩子是變得越來越不服管教,而且孩子是存在著一定的陋習的,所以父母需要讓孩子能夠去改變自己的陋習,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好。

三:現階段孩子的狀況

1、過於嬌氣

現在由於社會發展好,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也是比較優越的,所以孩子從小就處於一個優越的環境中成長,對於自己的生活是不需要煩惱,而且孩子的每一個要求父母都是能夠去滿足的。這也就造成了孩子總是在父母的寵溺裡只過於照顧的環境中成長,使得孩子變得越來越嬌氣,但凡有一點不好的事情,孩子就會感覺受到很大的委屈似的。孩子總是過於嬌氣,會使得孩子總是對於自己的現狀過於不滿足,總是會對自己的生活條件就有過多的要求。

2、過於依賴父母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而且全是女孩子生活的事,不需要的人,每天吃飯穿衣服都是需要父母在旁邊幫他們安排,不需要自己來動手,這也就養成了孩子總是過於依賴父母,一旦父母們能夠在孩子身邊安排這些事情,孩子就不能夠自己做,而且也不能夠自己照顧,顧自己每天都需要父母。現在的孩子是過於依賴父母,事事都需要父母幫忙,或者需要父母去做,孩子才能夠去做,這樣的過於依賴此會導致的孩子的生活能力越來越低,最終使得孩子變成一個生活廢。

3、孩子不懂得體諒父母

有些孩子在生活中是對於父母的苦心不懂得體諒,不能夠去諒解父母的苦心,體貼父母,沒有去理解到父母的辛苦,總是會在家中被父母照顧,成更多的麻煩總是會去埋怨父母。有些孩子因為自己的要求沒能夠得到滿足,就會去抱怨父母,埋怨父母,甚至對父母產生怨恨心。有些孩子總是認為自己所獲得的都是理所當然的,作為父母就是應該要給自己好的生活,讓自己能夠有優越的條件去生活,孩子總是會過於理所當然,總是會不去體諒父母的苦心。

現階段小孩子的發展是越來越差了,一些孩子是出現了錯誤的心理狀態以及錯誤的生活態度,父母要及時發現孩子的這種想法以及態度,要及時去改善孩子的態度,要懂得在生活中多給孩子上一些很深刻的課堂,多讓孩子去感受自己的環境與其他人的環境之間的區別。

父母要讓孩子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生活,珍惜自己所處的生長環境,要對父母付出表示諒解以及理解,要懂得去孝順父母,不要總是將一些事情當作理所當然,並沒有所有人都是理所當然的,自己好的。孩子是急需父母去教育的,急需給孩子上一堂課,上課的額上課堂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夠讓孩子能夠更好地去感受以及體現,所以父母可以經常多帶孩子去看一些有人生哲理的電影,讓孩子在看電影的過程中能夠體會當中的哲理。

我是劉夢晗晗,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豆瓣8.8《念書的孩子》,親情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孤獨情感的現狀
    爺爺就讓開開每天念書給他聽,爺爺總是誇獎開開念得好,爺孫倆就用這種方式相互陪伴著對方。然而天氣漸冷,爺爺的病越來越嚴重,最後去世了。於是開開展開了孤獨又害怕的生活,在長久相處中開開與狗狗小膽兒建立了特殊的友誼。小膽兒成了他內心情感的寄託,但隨著開開轉學,火車上不能帶狗,故事以小膽兒被留在了鄉下而結束。
  • 被忽視的電影《念書的孩子》看完只剩一聲嘆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很多電影都真實反映了留守兒童的問題,其中有一部《念書的孩子》讓人印象深刻,很多人看這部電影都是從頭哭到尾。《念書的孩子》系列影片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主要以開開這個兒童為線索,講述了九歲的他在老家時和爺爺、一隻小狗相依為命的一系列故事,這次著重描述第一部的內容。
  • 影視簡單說之《念書的孩子》:這裡有別人家教育孩子的大型現場
    電影《念書的孩子》由原雅軒執導,江化霖、李佳奇等主演,於2012年上映。鄰居大爺抱怨兒子們把孩子丟給老人帶,他好言寬慰;他也理解孫子開開想父母的心思,他總在適當的時候給開開講起他的父親。
  • 孩子厭學的時候,家長要言傳身教,帶孩子去身臨其境感受人生!
    並且每個孩子的天賦也各有不同,想要孩子以後成功,做父母的就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樹立好正確的三觀,以及培養通向成功所具備的能力,這樣的孩子才能走得更遠、更有出息。所以現代社會有一個很重要的教育方式就是「言傳身教」。
  • 日本孩子的死亡教育被批太「血腥」:如何給孩子上好生命這一課
    ,給36個孩子上了一課,那就是死亡到底代表著什麼。 這其實就是生命教育能夠告訴孩子的,人生並不都是快樂的,也會有分離有失去,而如何用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失去,如何面對分離,這才是爸爸媽媽該告訴孩子的,也是孩子成長前所應學到的一課。 如何給孩子講好一個生命的故事 其實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來說,給他們進行生命教育的方式並不一樣。
  • 8.4分國產催淚大片《念書的孩子》,一個留守兒童跟一條狗的故事
    今天我為大家介紹一部豆瓣8.4分的國產催淚大片《念書的孩子》,該影片上映於2012年,是著名導演原雅軒的處女作。導演原雅軒擅長拍攝正能量題材的劇情片,除了《念書的孩子》,他還拍攝了《美麗無比》、《回家的星星》等謳歌真善美的經典影片。電影《念書的孩子》講述了一個留守兒童和一條狗的故事,影片將鏡頭對準了國內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並藉此呼籲社會對留守兒童多一點關懷和幫助。
  • 龍頭英語:農村孩子小學英語教育
    社會經濟在不斷發展進步,而孩子們的教育當然也越來越重要。國家也在不斷重視教育尤其是農村教育,這幾年特崗教師主要分配在各個縣的農村學校,由於種種原因農村學校的學生在不斷流失,很多去了縣城或者市裡邊的私立學校,其實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那麼農村小學的英語教育現狀如何呢?
  • 《念書的孩子》所謂留守,不過是成年人不敢直面困境的藉口!
    但他卻又懂事的心疼,沒有人傾聽他就跟狗狗說話,沒有電視看他就「念書」,每晚的念書是他們唯一的娛樂活動,爺爺坐在旁邊的親暱,小膽兒趴在腳下的乖巧是開開童年的一切歡愉。我們不可否認作為成年人的苦衷,但卻在同等困境中,對他們的無可奈何表示不能理解,金錢可以帶來物質,卻帶不回孩子缺失的愛與童年,多少個孩子又因此誤入歧途。
  • 《念書的孩子》: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陪伴,但成年人只懂得往前看
    處理完爺爺的後事,父母告訴開開,想帶開開進城,但開開卻說,要上學不願意進城,因為進城找學校很麻煩,可能一年半載也找不到合適的學校,這樣就耽誤了學習,父母左右思考,最終選擇尊重開開的想法
  • 52名日本兒童沉船中集體脫險:孩子最寶貴的一課,是生存教育
    提到生存教育,很多中國家長都會感到陌生。因為我們習慣把心思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卻往往忽略了孩子生存技能的培養。然而最近日本發生的一起沉船事故,就有力地證實了生存教育的重要性。
  • 「三個課堂」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高質量教育
    12月17日下午,化州市石灣街道辦莞塘小學老師和學生一起收看茂名市科學網絡直播課《用橡皮筋驅動小車》,並同步上課。餘金榮 攝茂名網訊 「老師,我想告訴您,我們是一群山區的孩子。在這裡,有很多好奇的目光在關注您,有很多渴望的眼神在盼望您。我們總希望在科學課的電視裡見到您……」這首題為《老師,我想告訴您!》的詩歌,是一個山區孩子的習作,訴說著山區孩子的心聲,表達了他們對城市那邊小學科學專遞直播課堂老師的感激之情。
  • 《念書的孩子》——孤獨與堅強,本不是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承受的
    眼淚不知不覺地流失了枕頭,看完了《念書的孩子》這部電影,一個9歲孩子所承受的孤獨,堅強的生活讓我有很深的感觸。一個九歲孩子承受的孤獨,也許你看了也會哭。影片的開始一個男孩(開開),哭著喊著看著自己的爸爸媽媽離開了,自己到外面去打工,撕心裂肺的哭聲頓時我流下了眼淚。
  • 讀龍應臺:對「漸行漸遠」的孩子,你還有寶貴的一課叫「在一起」
    也正因這句話警醒了我自己,做為母親,我對於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天,都充滿了防範——防範孩子遠行的時候,自己沒有好好陪陪他,沒有讓他明白,什麼叫「在一起」。我的一個朋友,在孩子2歲時就將他送到了省城全託的私立幼兒園。據說這個幼兒園條件很好,早教厲害。送去學校時,那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 建議把放暑假的孩子帶在身邊,去感悟孩子的成長,糾正不良惡習
    養育孩子真的是一個大問題,現在農村存在一種普遍的現象就是父母雙方都出去務工了,把孩子留守在家裡,讓家裡的老人代為看管,他們每個月都打點費用回家。可能城市裡面很好這種現象,但是我告訴你在農村真的很普遍。當然做得好一點的父母就是等他們安定下來,就會回家把自己的孩子帶出來,自己帶在身邊,一起在城市生活。
  • 經典電影《念書的孩子2》:從農村到城市,從陌生到融入
    大家好,昨天寫的是《念書的孩子》的第一部,今天繼續寫第二部,相必許多人都非常想知道小膽怎麼樣了,開開去城裡上學會習慣嗎?接下裡請跟隨我一起,走進路開的生活。自從和小膽分開後,開開哭了一路,初入城裡,看著高樓大廈,一切都非常陌生,路開無暇關注這些,他的心裡還在想著小膽,小膽現在在哪,它餓了嗎,它還好嗎?各種猜測,各種掛念。
  • 竇文濤:幹部家庭孩子會來事,農村孩子很勤快,知識家庭孩子最煩
    農村孩子老實做人在節目中,竇文濤講述道,如果一家公司來一批實習生,不用看實習生的資料都知道誰是農村的,誰是幹部家庭,誰又是知識分子的家庭。比方說,農村家庭的孩子必定是最早是上班的哪一個。不過,雖然他很勤奮,但情商卻不高,不懂得與人交往。
  • 順水推舟引導式教育,讓孩子從自己的選擇中發現問題
    在教育孩子過程當中,家長們一定要學會一種教育方式,叫做順水推舟式教育,也叫做引導式教育,這個非常的重要。什麼叫做引導式教育?什麼叫做順水推舟式教育?聊這個話題之前,我跟大家來分享一個概念,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當中,一定是不同階段用不同的方式來去教育孩子。
  • 美術寶大師公開課I王洋帶孩子用繪畫「玩轉」思維導圖
    美術寶大師公開課I王洋帶孩子用繪畫「玩轉」思維導圖 「未來,孩子需要擁有發散思維的教育方式,而美術對於他們思維方式的培養,更方便、更有效。」
  • 《念書的孩子2》:父母欠我們的解釋,終究要靠我們自己去和解
    這句話我有兩種理解,一種是錢德勒在勸誡父母,給孩子一個溫暖幸福的童年,可以讓他們一生受益;另一種理解是我們經歷了什麼不能決定我們的人生,而我們是如何看待我們的經歷卻可以。也就是我們經歷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它。我想《念書的孩子》這部影片的主題也更加傾向於第二種解釋。
  • 《念書的孩子》,一部讓你看了就哭的電影,你一定要看!
    近日星星看到一部關於留守兒童的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念書的孩子》,這部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是8.8分,但是卻只有2000多人給出了評價,一部好電影無人問津,「爛片」卻站在高處,星星想如果不是某音,恐怕這部電影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