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市場是臺灣經濟成長的動力源泉

2020-12-10 騰訊網

今年1至9月臺灣對大陸與香港的貿易總額約1542億美元(大華網絡報資料照片)

根據臺灣「主計總處」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54%,其中「島內需求」(民間與官方消費加上固定資本形成)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為0.18%,約佔7%,而「海外淨需求」(出口金額減進口金額即貿易順差)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為2.36%,約佔93%,由此可見「海外淨需求」對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性。

而今年前三季臺灣整體的貿易順差為403.1億美元,但是對大陸的貿易順差為619.4億美元(若是根據大陸統計則為992.8億美元),也就是說臺灣若是沒有大陸市場,對外貿易要呈現216.3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若是換算成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比率大約為143%,由此可見,大陸廣大市場絕對是臺灣經濟成長的動力源泉。

臺灣是個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體,對外貿易對臺灣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因此維持出口暢旺一直是臺灣經濟成長最重要的課題。在1960至1990年代臺灣地區出口產品主要集中在美國,美國成為臺灣經濟成長最重要的來源。然而,自1979年大陸執行「改革開放」政策後,這個情況已經有所改變。

尤其是1987年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開啟兩岸交流序幕以來,經過30多年發展,目前大陸是臺灣的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與第一大進口地區,更是對外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同時也是臺商對外投資與人民出外旅遊最多的地區。

以兩岸貿易為例,依照臺灣統計資料,2019年臺灣對大陸與香港的貿易總額約為1906億美元,出口金額約為1322億美元,進口金額約為584億美元,臺灣享有貿易順差為738億美元,而當年臺灣對外貿易順差總額僅為435億美元。

今年1至9月臺灣對大陸與香港的貿易總額約為1542億美元,在全球貿易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衝擊下,全球貿易額大幅滑落的狀況下,兩岸貿易總額仍逆勢成長10.4%,實屬不易。而今年1至9月臺灣對大陸與香港的出口金額為1080.8億美元,佔臺灣整體出口金額的43.6%,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若是根據大陸統計資料,今年1至9月兩岸進出口總額為1853.8億美元,成長12.4%,其中大陸自臺灣進口1423.3億美元、對臺灣出口為430.5億美元,臺灣享有貿易順差992.8億美元,大陸的統計金額比臺灣統計金額還大,可見兩岸經貿關係非常深厚。

除了兩岸貿易往來密切之外,兩岸投資往來也非常密切,自1991年臺灣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以來,截至2020年9月為止,臺灣一共核准4萬4277件投資案,核准赴大陸投資金額超過1907億美元,若再加上臺商從第三地的轉投資,金額更大。

而自2009年6月30日臺灣開放大陸企業來臺投資後,截至2020年9月,陸資在臺投資1449件,投資金額為24億餘美元,僱用了上萬名臺灣幹部,對臺灣經濟成長、就業、稅收有一定程度的貢獻,而大陸目前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對外投資國,每年對外投資金額都超過1000億美元,臺灣若能多爭取大陸企業來臺投資,對經濟成長一定有所幫助。

最後,以人民往來為例,截至2019年底為止,臺灣人民赴大陸旅遊超過1億1000餘萬人次﹔而截至2020年9月底止,大陸人民赴臺遊總人數共計3161.8萬人次。然而,今年1至9月大陸人士來臺受COVID-19疫情衝擊,驟降95.6%,兩岸航空業、旅遊業、飯店業、運輸業、計程車、觀光景點、夜市、伴手禮等產業都受到巨大衝擊,由此可知兩岸人民往來對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程度。

總而言之,兩岸人員往來與經貿關係密切,大陸是臺灣經濟成長的動力源泉,當前兩岸最佳相處之道就是維持現狀、和平發展、擱置爭議、務實協商,提高雙方人員往來與經貿互動,讓大陸經濟騰飛的動能成為臺灣經濟成長的引擎,這才是臺灣的最佳選擇,絕對不是政治意識形態作祟,讓兩岸瀕於戰爭危險邊緣。

來源:大華網絡報

作者:鄧岱賢,原海基會經貿處處長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臺媒:大陸是臺灣經濟動力源 不應讓兩岸瀕於戰爭危險
    你好臺灣網12月9日消息 蔡英文一夥近期屢屢吹噓島內經濟表現,卻不談如果失去對大陸的貿易順差,臺灣將面臨整體貿易逆差,甚至經濟衰退。臺「大華網路報」今天列舉相關事實,指出大陸是臺灣「對外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是臺灣經濟成長的動力源泉。
  • 臺灣經濟成長率超過大陸的真相
    表面看來這是個好消息,深層觀察卻可能是一個大警訊,臺灣切勿自滿,更不可掉以輕心。首先,臺灣經濟成長未必真能超過大陸,經濟研究機構惠譽日前提高對大陸今年成長率的預測到2.7%,超過《經濟學人》對臺灣經濟成長的預估;就算臺灣今年成長率真的超越大陸,也只會是偶發的特殊,明年大概就會消失。
  • 臺學者: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常態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臺灣中時新聞網1月5日發表臺灣中華大學教授尹啟銘的文章,題為《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新常態》。全文摘編如下:日前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部門人士的話表示:「隨著臺灣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該人士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一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 臺灣對大陸出口成長14%,「藍委」:蔡當局經濟「傾中」創新高
    國民黨「立委」李貴敏指出,今年1到11月的出口數據,臺灣出口成長4.2%,貿易順差530億美元,看似光鮮亮眼;但光是對大陸出口就成長14.0%,佔臺灣出口高達43.8%,創歷史新高,順差更高達783億美元。換言之,臺灣當局「政治仇中、經濟傾中」的傾向已進一步惡化,宛如燙手山芋。
  • 臺灣經濟不必仰賴大陸?臺媒:兩岸和諧才有島內繁榮
    你好臺灣網12月18日消息根據島內統計,今年前三季度臺灣經濟成長2.28%。有島內輿論認為,臺灣終於擺脫昔日成長低緩、仰賴大陸的循環,找到了新經濟成長模式。臺《工商時報》今日發表社論駁斥稱,這顯然是過於樂觀了。
  • 臺灣經濟持續增長,蔡英文要與大陸「經濟脫鉤」?臺灣或成孤兒
    抓住這個機會,民進黨當局開始鼓吹,臺灣在疫情中表現優異,經濟持續增長,乃是亞洲四小龍第一。還大言不慚的稱臺灣應當趕快脫離大陸的影響,獨自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臺灣經濟與大陸密不可分換句話說,民進黨當局想要實現其「臺獨」夢想,那麼他們就得把臺灣的經濟和大陸之間聯繫完全隔開,不過終究是痴人說夢而已。
  • 大陸經濟好臺灣才會好,就大大方方認了吧
    今年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不過兩岸都取得了相對不錯的經濟成長。近期兩岸公布的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表明,大陸繼續作為臺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臺灣對陸出口創下歷史新高。事實是,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 蔡英文吹噓臺灣經濟成長「四小龍之首」,臺媒指出全靠兩岸貿易
    蔡英文今天在臉書上發文誇耀臺灣經濟的好表現,再次超越了預測。她聲稱,最近世界各地陸續公布2020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其中臺灣的經濟成長率來到3.33%,比預期更好,也穩居「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地區、中國臺灣地區)第一名。
  • 兩岸經濟誰依賴誰?大陸學者:兩岸合作是臺灣保持增長的依靠
    日前民進黨發言人所謂「臺灣地區對中國大陸出口的增加,證明中國大陸需要臺灣」相關言論引起熱議。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盛九元日前就此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他表示,民進黨發言人持續炒作「兩岸經濟誰依賴誰」一議題,其核心就是要將兩岸經濟合作「泛政治化」,為民進黨「反中去中」張目。
  • 大陸經濟很依賴臺灣?專家:兩岸互相依賴才是真相
    事實上,臺灣依靠大陸,大陸也需要臺灣,兩岸經貿相互依賴才是真相。首先,大陸市場對臺灣的重要性眾所周知。自本世紀初兩岸先後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兩岸貿易規模迅速擴張,大陸開始成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據統計,2020年1至11月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是2356.9億美元,佔大陸進出口貿易額的5.4%。其中,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高達1277.3億美元。
  • 「疫」中的臺灣經濟:淺碟型經濟能靠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大流行,給世界經濟按下了暫停鍵。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由於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將急劇收縮3%。而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經濟體都難以獨善其身。      「臺灣是淺碟型的小型經濟體,仰賴全球化的運作,整合世界資源市場來發展自己。」
  • 臺當局前「經濟部長「:蔡當局經濟成績都是大陸的貢獻,將成常態
    @銳看臺灣報導 臺當局前「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昨日在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臺灣經濟靠大陸是新常態,蔡當局所標榜的臺灣經濟成長率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第一,幾乎都是來自大陸的貢獻。文章刪減如下——日前蔡當局「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表示:隨臺灣內部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主計長」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 兩岸經濟增長,臺當局:大陸根本離不開臺灣
    從會議數據中不難看出,臺灣地區之所以能在疫情期間維持增長的經濟狀況,很大的原因來自大陸。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地區的經濟增長將難以實現。但是臺灣陸委會卻認為,從臺灣地區的「出口額」能看出,大陸非常依賴臺灣地區「出口」的商品。
  • 臺灣《大師鏈》進軍大陸市場
    《大師鏈》總裁莊立平表示,《大師鏈》除了區塊鏈核心技術迎頭趕上新經濟的風口浪尖,經營兩岸市場也將秉持融媒體的理念初衷,融合科技金融、中華文化、全球華人,體現資源通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大師鏈》今年4月正式上線,並正式落地北京,未來順應潮流,將創造目標流量、經營臺灣特色,扮演兩岸和全世界華人相互了解與融合的橋梁。
  • 「脫中」後經濟更好?陳亭妃:臺灣不再「依賴」大陸
    文|快樂天使 審丨瑾涵由於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島內大力推行「反中」、「抗中」政策,在2020年,臺海局勢愈發緊張,尤其此前臺當局不斷與美勾連,招致大陸方面格外不滿,直到現在,大陸軍機還陸續赴臺海進行每日「打卡」。
  • 臺灣IT企業在大陸開枝散葉:我們的未來在大陸
    二戰之後,臺灣倚仗優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財力物力人力,經濟發展很快,一度被列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這之後又積極向IT業轉型,即使在亞洲金融危機時,也獲得微利增長,然而新世紀伊始,受全世界經濟不景氣及島內投資不振的影響,臺灣經濟出現了近50年來的大衰退,經濟陷入谷底,人們對臺灣的未來做了幾種預測:或者成V型,能夠再次振興;或者成U型,可以緩慢回升;又或者成L型,由長盛變成長衰
  • 國民黨專家:臺灣經濟增長,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
    臺灣2020年對陸出口依存度達43.8%,創歷史新高,蔡當局對此稱,是大陸對臺依賴度提升所致。中國國民黨智庫財政顧問施威全表示,該說法明顯違反正常認知,臺灣的經濟增長率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在大陸陸續促成一帶一路、RCEP的當下,蔡當局卻宣稱大陸對臺經濟依賴提升,恐怕過於樂觀,並悖於事實。
  • 臺灣經濟真的那麼好嗎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重創全球經濟,臺灣卻逆勢上升,前三季經濟增長率2.28%,重返四小龍之首,英國《經濟學人》高調稱臺灣經濟「重返過往榮光」。12月21日,臺經濟部門公布11月外銷訂單為577.8億美元,連續第三個月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29.7%,為近十年五個月以來最大增速。
  • 「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
    一是根據臺灣財政部門統計的數據來看,從今年1月到11月,臺灣對大陸(包括香港在內)的貿易總額達到1951.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2.9%,其中僅11月份的出口額就達到了144.6億美元。之所以會有這麼傲人的成績,是因為受疫情影響,宅經濟等新興科技開始興起,再加上美國對華為實行禁令,大陸扶持半導體政策等,拉動了臺灣對大陸的出口。
  • 臺灣IP「組團」拓展大陸市場
    IP(智慧財產權)形象「組團」亮相,期待拓展大陸市場,聚集更多「粉絲」。臺灣貿易中心服務業推廣中心高級專員張惠毓介紹說,中心徵集了10家臺灣文創企業參展,其中有近一半是首次來大陸「探路」。國際授權業協會今年8月發布的《2019全球授權市場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授權商品零售額達280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2%。同期內地和香港的市場規模為95.14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五,年增速達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