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園林+崑曲,牡丹亭+現代攝影,會產生怎樣的美學效應?10月19日下午,《驚夢》崑曲創意影像展在江蘇大劇院美術館開幕,展覽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和江蘇文投集團聯合主辦,拍攝歷時2年,疊加江蘇兩大世界級遺產資源——崑曲和園林,改寫了文化遺產的傳統表達方式,凸顯經典東方美學。新華日報社社長、黨委書記,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雙傳學,江蘇省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澤雲,江蘇省文投集團董事長盛蕾,以及文藝界、傳媒界、企業界等近百人參加了開幕式。
主創人員合影
影像展取名《驚夢》,正是基於崑曲經典《牡丹亭》,也許可以說是夢境中的《牡丹亭》。現場展出的29幅巨型作品,從夢始,以夢終。從杜麗娘入夢開始,到柳夢梅入夢結束,串起了整部《牡丹亭》的故事情節,包括《遊園》《驚夢》《尋夢》《寫真》《冥判》《幽媾》《回生》等400年來經久不衰的折子戲情節。
盛蕾在致辭中說,本次展覽是一次集合江蘇三大文化集團之力,以當代的展示平臺、新媒體的傳播概念展現和推廣江蘇兩大重要世界級文化遺產——崑曲與蘇州園林的一次創新型展覽。此次展覽,既有舞臺藝術的展示,又有攝影藝術的展示,既有表演藝術的元素,又有園林藝術的元素,既是一次成功的跨界創新藝術展覽,又是一次對傳統文化的提煉與弘揚。通過對美學的理解,通過對藝術的延展,擁有600多年的崑曲藝術和2000多年的蘇州園林藝術都煥發出新的美學體驗。更讓我們看到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揚,文投集團和大劇院還能做更多的挖掘和傳播工作。
雙傳學在致辭中說,紫金文化藝術節是江蘇構築文藝精品創作高地,推動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的重要品牌工程,我們十分高興和榮幸作為藝術產品供給側的一員參與其中,由服務者轉為生產者,更好履行主流媒體職責,推動我省文化高質量發展。《驚夢》崑曲創意攝影作品,立足宏觀文化視域,凸顯經典東方美學,疊加崑曲和園林兩大世界級文化遺產,引入更多年輕態、現代化表達方式,手段新穎、意趣別致,為傳統文化傳播打造了一個新的活力花園。此次活動也是新華報業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跨界發展、創新發展、共生發展的新實踐,是新華報業攜手省文投集團、省演藝集團,疊加優勢資源,聚合核心要素的跨界之作。
整個影展看點紛呈,400年的「驚夢」,穿越古今,超越時間。
實景構建電影級場景,將《牡丹亭》裡的人物放置於故事的原本發生地——中國古代私家花園。取景地有世界文化遺產蘇州拙政園、留院、滄浪亭、網師園、環秀山莊,還有獨居特色的無錫寄暢園、南京瞻園等。整個拍攝歷時兩年,完整呈現了江南園林的四季。
超大畫幅浸入式戲氛。 超大畫幅環境,與人物形成濃鬱的戲劇關係,用現代的、穿越的、魔幻的手法,讓崑曲戲中人穿越於實景,既熟悉又陌生,既浸入又間離,既真實又虛幻,有強烈的「我是夢中」之感。
作品由在戲曲、非遺攝影方面有頗深造詣的著名攝影師馮方宇掌鏡,特邀著名崑曲CP施夏明和單雯主演。展覽的視覺系統和畫冊由多次榮獲國內外頂級設計獎項的著名設計師曲閔民、蔣茜設計。
施夏明表演
開幕式上,本次影展的男主角,江蘇省崑劇院副院長、優秀青年崑曲小生施夏明,為大家演唱了一曲《牡丹亭拾畫》中的【顏子樂】。
本次展覽中最大尺幅的作品主角,是江蘇省崑劇院的優秀花臉演員趙于濤,他和7歲兒子趙梓辰共同演唱了《牡丹亭冥判》中的【天下樂】。兩個大小花臉,一舉手一投足,鏗鏘有力,引來全場陣陣叫好聲。
雖然創意藍本是崑曲,但就算你不是戲迷,一樣可以來欣賞「美」。主創團隊新華日報昆蟲記工作室介紹,這次的影像展可以說是崑曲 「破圈「之作,引入更多年輕態、現代化的語言,正是希望崑曲打破圈層、園林步出江南、傳統走出古代,立足宏觀文化視域,凸顯經典東方美學,讓更多人能夠與中國傳統文化 「美美與共」。
開幕式結束之後,主創團隊和現場一百多位觀眾們進行了分享會,《驚夢》崑曲創意畫冊也同步發售。據悉,整個展覽將持續到11月2日,10月26日還將進行一次主題分享會,主創人員將帶觀眾進行一次深入導賞活動,大家可以關注交匯點客戶端昆蟲記欄目報名。
驚情四百年,誰是夢中人!走進「《驚夢》」的展廳,攜手遊園,看奼紫嫣紅開遍。
交匯點記者 劉海琴 高利平/文 萬程鵬/攝 韓軍 滕升智/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