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口語學習上,我對語音語調好的人一直是羨慕的,好在這樣的人並不佔多數。
相比現在的早教班、幼兒園就已經有了英語課程,我讀書的時候是小升初才開始有英語課程,而且課上就是側重應試的詞彙和語法,語音練習的機會根本沒有,這也是為什麼這一代人都會是啞巴英語。加上以前懶,發音就懶得動舌頭,【l】【th】【r】根本聽不出,什麼都是一個音很平穩的,沒有高低起伏,也沒有連讀弱讀,一開口聽起來就很怪異。
直到大學畢業工作了,去了培訓機構跟別人一對比才知道自己比別人落下了多少,作為一個大學畢業生,口語說的還沒有中學生好,加上工作的壓力,才逼著自己看發奮學習。上課隨身攜帶一個本子,把老師上課用到的表達記下來,把電視上的某個不認識的詞記下來,除了機構的課程,每天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時代》(Times)《紐約客》(The New Yorker)。每天都會去找tutor聊天,讓她幫我解決小本子上記錄的問題,同時幫我糾音,找外教老師聊天,練口語,就這樣過了一年半,我還考下了TESOL國際教師資格證,成為了一名培訓機構的英語中教。正是這段從負到正的過程,讓我對英語口語有了新的認知。
要說出一口流利的口語,發音是必須學習的基本功。儘管很多人說「口音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但是「怎麼說」和「說什麼」是一樣重要的。不恰當的語音語調可能讓別人聽不懂我們的話,也可能會讓人誤解我們的情感態度,比語法錯誤更嚴重,所以我們有必要在語音這件小事上花一些功夫。
我們學過音標,為什麼發音還是那麼差呢?
一、一開始就沒有正確對待發音這回事
很多人開始學的時候,就跟我犯過的錯一樣,在開始的時候就不標準,懶得動舌頭,得過且過,後期也沒有下功夫去糾正。在沒有自我錄音檢測和尋求他人反饋的情況下,日積月累下來就已經是錯誤的發音了。
這種情況要糾正過來就是一定要踏踏實實重新學過,認真清楚地知道每個音素的發音位置,可以找老師幫助糾音,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聽一下老師怎麼說。
二、沒有英語為母語的「老師」可以幫忙糾音,我該相信誰
我們都學過音標,知道可以利用字典來認識詞彙的發音,但是字典上標註的音標是有局限的。
為什麼stop中的t聽起來像d?並不是因為「濁化」,而是在s後的t要念成它的一個變體。
為什麼wait 這個詞的t只做口型?
為什麼water的t聽起來像d?
這些都是音位變體,要解決這部分問題,除了參考字典上的音標外,還要聽聽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是怎麼念這個詞的。
帶發音的詞典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手機,電腦都可下載的詞典,都會帶英音和美音兩種發音,這就相當於我們的「電子發音老師」。說美音的可以用《韋式詞典》,英音的可以用《朗文詞典》。
隨著英語的普及越來越廣,現在很多人都不學音標了,而是學習專門練「英語」發音的自然拼讀,這也是非常好的方法。
例如execution這個詞,在字典dictionary.com裡會配有音標和自然拼讀兩種發音方法,搭配語音發音,我們就可以通過不同的發音參考,幫助我們更好的發音。
還有一個「人人詞典」,它是用英美影視作品中的片段作為例句,除了可以了解母語人士是如何念這個詞之外,我們還可以學到地道的表達。
三、有效練習太久,太注重單個單詞的練習
為什麼我會推薦「人人詞典」,因為它有地道的例句表達。我們經常拿起單詞書就背,就算用電子詞典查詞,也是聽完發音,看完意思,很少會看看例句,再聽聽例句怎麼讀。單個單詞和別的詞連接起來發音會產生變化,如果只注重單個單詞的發音,我們就會容易犯一個錯誤:把每個詞都 說得太清楚了,反而沒有節奏和起伏,造成的結果就是表達的信息不清楚。
有效練習可不是簡單的讀,而是讀了並且讀正確的內容。把一小段話重複模仿、練習到極致,讓發音形成慣性,我們可以找一分鐘左右的資料,有配發音指導的,把這段話反覆聽,反覆模仿,反覆練習,直到把裡面的連讀,弱讀,重讀,高低音等練習到跟原版不相為止,這個過程是幫助我們掌握單個單詞組合在一起之後,各自之間的聯繫,以及形成句子之後的節奏。
語音練習不需要刻意,集中幾個月集訓完成,上班路上,通勤,上廁所的時候練一練,less is more。
要堅持做好模仿,不斷反饋,還有堅持,才能讓我們的語音有所改善。
一、學會模仿,保持高標準高要求練習
就像我們前面說到的問題:要找「老師」幫我們糾音,就是為了要弄清楚自己的聲音和目標音之前的區別,才能有效模仿。那該怎麼操作呢?
準備一個鏡子,看自己的發音,我們學習語音除了不清楚自己的聲音與目標音之間的區別,還有一個困難就是「聽得到,念不準」。通過鏡子可以糾正發音的嘴型,舌頭的位置,在學習某個音時,先清楚這個音的發音位置是什麼,然後利用鏡子來看自己是否正確。利用鏡子還可以區別一些容易混淆的發音,比如【i:】【】【u:】和【】。
模仿時幅度要大,要誇張。我們平時講英語的時候一不注意嘴巴就會過於放鬆,導致發音不飽滿,吞音,甚至把簡單的詞說錯,例如把beat 念成bit。為確保發音正確,練習的時候要誇張地練習每一個音,把聲音加大,嘴型比正常發音時張得更大,這樣的好處是你習慣了大幅度的練習狀態,放鬆的時候也能把音念對,另一個好處就是便於發現錯誤,尤其是在碰到長元音的時候,很容易就少念了,例如serious有的人就會念成【'srs】,聽原聲才發現正確的是【'srs】。
二、笨人有笨法:堅持記錄反饋,自言自語
語音學習就跟我們減肥時是一樣的,要稱一下,記錄今天的數據,一是提醒自己注意飲食,二是階段性反饋,改變健康方案。
語音學習我們也要建立自己的Acent log,實時追蹤記錄自己的變化。
開始時,找一個發音好的夥伴或者老師做一個診斷測試,就可以比較清晰的知道自己是發音,連讀,舌頭,嘴巴位置哪裡出了錯,記錄下來,這樣在說英語的時候自我意識就更強了。隨著逐步的學習記錄反饋,慢慢會從「不知道自己錯了」過渡到「知道自己錯了」,最後達到「自己給自己反饋」的水平。
達到這個目標,你必須每次練習時嘴巴要練到發酸才行,如果沒有這種感覺,證明你練的不夠多,肌肉是需要記憶的。
對於很多人而言,沒有語伴可以一起學,你要學會「自言自語」。
沒有語伴,沒有機會使用,沒有錢上培訓班,那你要給自己一個假想環境,在腦海中假想如果你現在獲得公司年終獎了,你會說些什麼?在街頭遇到採訪對最近澳大利亞山火的看法你會怎麼說?你想和一位外國美女搭訕要說點什麼?把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先跟自己聊一遍,用「假想」這個思路讓自己踏出第一步。
充分利用「自言自語」這個極好的學習習慣,把每次自己說的話錄下來,再聽一遍,第一次覺得說的不好沒關係,再總結羅列沒有說到的點,再說一遍;還可以讀文章,聽完讀完複述一遍;或者找一個話題,比如「party",跟」party「相關的單詞有ballones, cake, average, game......假定場景,找出單詞,逼自己用它們講出一個故事。
總之,你要以」玩「的心態來學習,把口語變得更有趣,口語表達就是說話,需要動嘴發聲更需要動腦組織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