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的同人創作是侵權還是原創?日本的一次判決,得到了答案

2020-12-24 動漫折木君

很多喜歡二次元文化的小夥伴們都接觸過同人作品,不管是同人文還是同人畫,同人作者們用自己的方式,訴說著對於原作品的喜愛。

而同人作品究竟受不受到法律保護,最近在日本的一次判決中,終於得到了答案。

同人文化

「同人」一詞來源於日本動漫文化,一般指的是對於作品原作進行二次創作,或者進行「自主」的創作,並且不受到商業創作的束縛,它給了作者極大的創作空間。

同人誌則是這種創作的自製出版物,這個文化圈則被稱為「同人界」。

「同人」被廣泛用於指代愛好者用特定文學、動漫、電影、遊戲作品中人物再創作、情節與原作無關的文學或美術作品,即同人小說與同人畫作的合稱。然而,「同人」並不一定是再創作,也可以是原創。

由於對於「同人」的理解和定義不同,很多人都不知道同人文化到底受不受到法律的保護。而最近日本智慧財產權高等法院對一起侵犯同人作品的案件,做出了判決。

案件的來龍去脈

在日本,有位專門畫同人漫畫的作者,她喜歡的很多動漫作品很多都進行了「同人創作」,例如《冰上的尤裡》、《Free!男子遊泳部》、《刀劍亂舞》等。

她創作的很多漫畫都會拿到漫展上進行售賣,即「同人本」。這位作者偶然發現了某網站上刊登了她的付費漫畫,還免費提供給大家進行閱讀。一氣之下,她將這個網站告上了法庭。

網站則認為,這位同人作者也是在進行盜版的行為,所以就更不用提版權的問題。

在她的作品中,很多角色的名字、設定和原作都是一樣的,但是有一些尺度較大的畫面都是自己的原創情節。很多人認為,如果法院贊成這位作者的訴求,那就是支持她和同人圈的其他作者傳播一些未經授權的、而且尺度較大的作品。

前不久,日本智慧財產權高等法院作出了審理,他們支持了原告的訴求。

法院支持的理由用簡單的幾句話來概括就是,雖然漫畫內容整體的尺度較大,而且都複製了原作中的角色。但是同人作家在此基礎上對這些人物進行了升華和二次創作,很多場景和劇情都是同人作者的二次創作,和原作無關。所以,必須承認同人作者自身的原創性。

看到這裡很多小夥伴們應該已經明白了,日本法院承認了同人作者的著作權。

在案件的最後,網站賠償了這位同人作者219萬日元(約人民幣13萬)

此次的宣判,宣布了日本同人作品的法律地位,引起了國內外很多同人作者的關注。

越來越繁盛的同人圈

近幾年來隨著二次元文化的興盛,同人作家們越來越多,同人圈的人數也是急劇猛增。雖然本次案件在日本法院得到了支持,但如果原作者要告同人作者的話,法官審判的結果就不好說了。

在我國來說,同人作品是否侵權原作的事件,還是要分類討論的。

如果不經商用,而且創作的內容在合理的範圍內,傳播的範圍又不大,或者已經得到原作者授權的情況下,是不會構成侵權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二條規定: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但是現在由於同人作品的數量繁多,有在合理範圍之內作品,也有在合理範圍邊緣線上的作品。同人作品的創作自由度比較大,一般只要同人作者本身沒有進行盈利、情節合理得到,一般就不會出現事情。

你如何看待同人作品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二次元同人創作究竟侵不侵權?日本法院這樣判
    ​此前,日本智慧財產權高等法院就一起侵犯同人作品著作權侵權案件做出了判決,引發了日本及海外同人創作者的極大關注和討論。同人作品分為原創同人和二次創作同人。常見的同人作品基本上都是利用原作(漫畫、小說、影視作品等等)中的人物或者故事情節進行的二次創作或者改編。比如為你喜歡的番寫續集、畫漫畫,我國知名手遊奇蹟暖暖就被某日本漫畫作者製作成了同人漫畫並且還獲得了官方的友好贈禮。
  • 同人到底能不能愉快地創作?日本這個判決提供了新思路
    ,當自身作為創作者,但是創作的是同人作品時,一旦被侵權,很容易會被侵權方以「你這也不是原創作品」的理由駁斥,每當這個時候,同人創作者的處境就會變得非常艱難。 近日日本法院的一項侵權裁定,為同人作者的維權之路,指明了新的方向。 近日,在日本社交平臺上,一則法院判決的說明引起了一眾同人創作相關愛好者的熱議,並得到了日本雅虎以及itmedia等網站的廣泛報導。不少日本網友驚嘆「這件事實在太驚人了」,「刷新了世界觀」。
  • 二次創作也受法律保護?日本的一項判決,奠定了同人的法律地位
    前兩天,日本一項圍繞「同人」的判決,意外地引起了許多人關注,並得到了itmedia、日本雅虎等網站的廣泛報導。整個事件,大概是這樣的——1、有人畫了《TIGER & BUNNY》、《冰上的尤裡》、《阿松》等作品的同人。2、第三方網站,拿這些二次同人去賺錢。
  • 未經授權的18禁BL同人本是否受法律保護?日本法院判決引發熱議
    同人創作(即是對原作的改編、再創作)是二次元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說,優秀的同人作品不僅能滿足創作者自身的喜好,還能擴大原作的知名度。當年手談姬就是依靠數本同人漫畫入坑了《東方project》,也因同人配音作品接觸到了《搞笑漫畫日和》。
  • 《刺客伍六七》官方回應同人爭議,撤銷對同人的訴訟,同人創作得到...
    《刺客伍六七》最近因為同人相關問題引起了很大爭議,事件起因是官方在打擊盜版的時候不小心誤傷了一位同人創作者,在網友反饋之後官方給出了一份同人創作指引,希望能完善同人創作生態,但是因為其中的幾條規約過於嚴苛,又導致網友們不滿。
  • 官方與同人創作的愛恨糾葛,用盈利作為分界線,同人發展舉步維艱
    官方原創,同人創作,盜版,這三個詞如果不是二次元圈內人,會很陌生。隨著國產動畫的發展,面對的問題與日俱增,其中有個問題就是同人創作與盜版的區別。官方有著絕對的權威,尤其一部作品的火熱,更是讓人爭先恐後的沾熱度。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問題,官方會申請版權保護。在日本大火的《鬼滅之刃》官方集英社就申請了主角們服飾板式保護,這,行吧,其他人也就算了,炭治郎的綠黑格子實在是普遍,有點讓人無法接受。
  • 《刺客伍六七》限制同人創作?同人圈不滿,同人創作界限究竟在哪
    01 同人由來已久,與官方本就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在很早之前,同人文化就已經在日本盛行起來了。日本最大的同人誌即賣會CM最早只是為做原創漫畫的業餘漫畫愛好者們提供一個自主發表、交流的場所,二創並非早期CM核心,直到後來才逐漸發展成為了同人誌即賣會。
  • 日本一網站販賣18禁同人誌遭起訴,作者意外勝訴
    在漫畫同人誌中,常見形式是對於既存作品或角色的再創作,這些同人誌被稱作二次創作的同人誌。(這裡只說和原作者還是有關聯的,比如用的原作的人物角色,故事情節等),大都是沒有得到作者的授權的。而這些同人誌作者的二次創作算不算原創呢?不好說,在各個國家的法律規定都是不同的。但是國內同人創作以商業盈利為目的的話,還是要提前做好準備的,被盜用插圖,故事啥的很難維權,而且很耗費心神。
  • 同人文化中的紅與黑
    同人的概念來自於日本。同人創作往往是指不以商業盈利為目的的「二次創作」。一般情況下,人們基於原有作品的「再創作」的產物都屬於同人作品。同人創作中佔據主流的創作對象主要都來自於「二次元」,而關於真人同人的創作則是少數。將同人創作推向風口浪尖的「227事件」(指由於肖戰粉絲舉報,AO3網站在中國被封的事件。
  • 同人音樂能出現二次元的周杰倫、方文山嗎?
    在日本「製作委員會」這一套成熟的商業運作體系下,V家的UGC內容在經過市場檢驗之後,便能迅速實現商業化,從而把一首同人音樂作品「擴寫」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這便是同人作品實現商業化的關鍵所在。中國UGC音樂的商業化機會面對日本V家在商業上取得的成功,中國的不少企業也逐漸注意到了虛擬偶像這一個「好生意」,UGC音樂創作的商業化也在資本的推動下出現了萌芽。
  • 同人「作品」的版權界定及侵權認定分析
    同人文化在國內的興起是由日本傳入,早期以動漫文化為主。由於早期許多同人作品是以商業漫畫中的人物為基礎進行的二次創作,出於日常語彙使用的方便,同人作品被廣泛用於指代愛好者用特定文學、動漫、電影、遊戲作品中人物再創作,產生出的情節與原作無關的文學或美術作品。
  • 同人小說第一案:金庸告江南,同人小說到底侵不侵權?
    文|汐溟 楊楊同人作品,指的是利用原有的漫畫、動畫、小說、影視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節或背景設定等元素進行的二次創作作品。出於對小說或影視劇角色的喜歡,有些粉絲會萌發創作靈感,引用原著人物角色、性格、關係等寫同人作品來「續命」。那麼書寫這些同人作品到底侵不侵權呢?下面筆者就以被稱為「同人作品第一案」的金庸先生訴江南案為例,來解答下這個問題。
  • 同人文化在中國:從晚清反案小說到二次元時代的動漫同人
    何為「同人」?來自日本與歐美的對照日本二次元文化中的漫畫同人誌是中國大陸網絡同人小說的文化根源及直接開端,這一觀點多年來一直是同人圈與研究界的共識。包括「同人」一詞在內的中國當代同人文化的種種規約,也多數來自於日本的二次元文化體系。
  • 「同人」文化在中國:從晚清反案小說到二次元時代的動漫同人
    何為「同人」?來自日本與歐美的對照日本二次元文化中的漫畫同人誌是中國大陸網絡同人小說的文化根源及直接開端,這一觀點多年來一直是同人圈與研究界的共識。包括「同人」一詞在內的中國當代同人文化的種種規約,也多數來自於日本的二次元文化體系。
  • 哆啦A夢六張圖事件,給人怎樣的警示,為什麼說同人創作要有底線
    哆啦A夢六張圖事件,給人怎樣的警示,為什麼說同人創作要有底線《哆啦A夢》六張圖事件,可謂是鬧得沸沸揚揚,事情的起因,還是因為某位畫師在微博上傳了關於《哆啦A夢》的同人漫畫,實際上對於漫畫,動漫,遊戲的二次創作,也就是所謂的同人作品,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
  • 日本也並非同人文樂土 三大「禁區」切勿觸碰否則官司纏身
    同人文化在日本非常的盛行,許多有潛力的漫畫愛好者最初都是通過在同人誌會上賣本子賺錢支持創作的,可以說日本各大漫畫出版社,遊戲公司也是對同人文化持「放任」的態度。不過,即使在這樣的寬鬆環境,也是有潛在的創作「禁區」。據重版君一位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哥們介紹,如果同人文觸碰這些「禁區」,作者很可能會官司纏身。
  • 同人文化是灰色地帶!日本曾想立法禁「同人」王者榮耀也曾禁
    簡單點說,各種作品中的「二次創作」,都屬於同人的範疇。那麼,這麼一看,同人就一點也不小眾了。相對於商業創作來說,同人的自由度極高,它可以是小說、漫畫等,形式也很多種多樣。一般來說,同人都是有原作基礎的,但是,早期的同人並非再創作,而是指小規模無商業化行為的創作。
  • 日本同人開始瘋狂的創作FGO楊貴妃的同人形象
    不過最近,日本人開始瘋狂的創作楊貴妃的同人形象,造型是一位小蘿莉。哇,這小胳膊小腿的,雖然那什麼發育的挺好,但是你跟我說是楊貴妃?當我沒看過電視劇麼? しの大佬創作的這張楊貴妃也是,可愛的包包頭,臉上還有害羞的表情,但是其實看著身體也有點羸弱的感覺,一點都沒有豐腴之感。 話說日本人為啥突然開始畫起了楊貴妃呢?
  • 當同人創作遇到獨立遊戲?專訪《海沙風雲》團隊紅茶Games
    在00年代末,隨著彈幕視頻網站niconico和亞洲最大圖片分享網站pixiv的建立,日本同人創作與網際網路娛樂文化也迅速輻射到國內不少年輕一代二次元用戶,在東方Project、Mugen、鬼畜等內容洗禮下參與到日益興盛的同人文化領域。另一方面,近年來獨立遊戲在國內愈發受到業界關注,加上市場的不斷拓展和更廣泛玩家群體的支持,鼓勵著更多有志於獨立遊戲創作的團隊投身其中。
  • 米哈遊同人事件被當事人回應,稱純屬意外,想要挽回官方顏面
    米哈遊起訴同人周邊產品店鋪米哈遊為了肅清許多商家對自己的一些侵權,對於如今一些電子商務平臺上,直接盜取官方圖片,進行同人周邊產品販賣的店鋪進行起訴。但是在起訴的過程中,因為還沒有良好的體系,所以將一些畫師原創的同人作品店鋪也一併的起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