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溫夢華葉曉丹每經編輯杜毅
魏無羨、藍忘機、漫威英雄、狐妖小紅娘蘇蘇、火影忍者……近年來,隨著泛二次元用戶規模不斷增長,作為文娛行業細分領域之一的動漫行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愛奇藝、騰訊、B站等紛紛加大對動漫領域的投入,動漫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自2015年動畫電影《大聖歸來》創造票房奇蹟後,爆款缺乏。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依舊是每個動畫從業者苦苦摸索的。
作為每年一度動漫業界的盛會,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動漫產業高峰論壇上,《火影忍者》導演伊達勇登、《喜洋洋與灰太狼》原創動力文化總經理黃偉明、《熊出沒》華強文化科技集團執行總裁尚琳琳、《舒克與貝塔》皮皮魯公司CEO鄭亞旗等資深從業者總結了2018年動漫行業的發展,共同探討動漫行業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
2018年動漫產業「喜憂參半」兒童國漫或迎來風口
「你給2018年國漫打幾分?」論壇現場,大屏幕便播放一段路人「街採」。80分,70分,60分,50分……數字越念越低,再一問,「喜歡國內的動漫還是國外的」,不少採訪對象都選擇了「國外」。
看著這些數字和評價,對2018年的動漫行業,在座幾位動漫從業者也給出了「喜憂參半」的答案:有人用「開心」形容,而有人則用「憂傷」形容。
數據顯示,2018年動漫產業營收突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06.4億元;共生產原創動畫片3433集、14703.5分鐘;出版漫畫81部、發行652357冊;製作動畫電影5部,遊戲910款。有預測稱,中國動漫產業總產值2019年有望達到1955億元。
而在動畫電影方面,2018年在國內上映的進口動畫27部,累計票房24.83億元;國產動畫34部,實現票房16.22億元。
《中國動畫電影發展報告(2018年)》
尚琳琳認為,無論是從內容、題材和類型上都呈現出多元化特點,不僅有針對低幼觀眾的動畫,同時也有專門針對成人觀眾的電影。
而通過對近幾年動漫產業的觀察,鄧亞旗則認為,兒童國漫的風口要來了。
不過,他們也坦言,相比國外優秀的動漫作品以及成熟的工業化體系,中國動畫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8年很多動漫公司過的都不是特別好,整個大市場環境也不太好。伴隨著資本退潮,能賺錢的都只有一兩家。我之前也拜訪了一些同行,有人也想要轉行。」「喜羊羊之父」黃偉明表示。
曾擔任《火影忍者》14年導演的伊達勇登則表示:「一方面,特別感受到中國動漫中原創IP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中國動漫的市場也越來越大,開始嘗試一些中日合拍等合作模式。」
動漫公司盈利者甚少行業變現渠道長
如何通過一個更好的商業模式來撬動國內的動漫電影市場,成為了此次動漫節業內人士熱切探討的話題之一。
「動漫行業整個的變現渠道是很長的,它不像外賣等新經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變現渠道。」愛奇藝高級副總裁耿聃皓談到,過去中國動漫產業主要靠政府的補貼,隨著政府補貼的逐漸減少,逼著動漫行業做更多的變革和創新。
每經記者注意到,作為動漫行業中的成功者,從迪士尼的年報來看,收入最高和利潤最高的並不是大家熟知的迪士尼作品,而是它的主題公園和媒體頻道,這兩項的收入遠遠超過內容,但是內容是一切的龍頭和發源。
「所有的動漫作品是我們創意的源頭和產業鏈的起源,我們後面所做的衍生品,主題公園,舞臺劇和圖書,所有的產業鏈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打造一個真正的大市場。」尚琳琳表示。
根據《中國動畫電影發展報告(2018)》對動畫電影親子觀眾的觀影調研分析數據顯示,34.1%觀眾對電影來源偏好選擇電視動畫片電影版,26.2%觀眾偏愛選擇經典動畫片重啟翻拍的電影,24.6%的觀眾偏愛選擇經典故事重新演繹,不難看出,觀眾在選擇過程中,更加青睞於經典的、大IP動畫電影。
反映在動漫產業上遊,則是動漫電影創作者對題材的選擇偏愛。2018年1~12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備案公示的動畫電影共131部,取材傳統民間故事的作品超過了1/3,而山海經題材的項目有16個,佔比也超過了10%。
「中國文化是我們創造IP的一個根,當你沒有根的時候你不會茁壯成長。」黃偉明認為,最好的營銷就是把作品做好,做到最吸引人,後面很多商業模式都水到渠成。
對於如何打造出優秀的作品,《火影忍者》導演伊達勇登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他認為動漫要和觀眾一同成長,才能擁有長久吸引力。「《火影忍者》最初是比較迎合小朋友的作品,但隨著這批觀眾的成長,我們覺得有必要對故事的方向性進行一些修改,從一開始比較簡單、輕快的節奏,慢慢加入一些偏向成人思考模式的內容,所以2007年開始《火影忍者疾風傳》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