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後答案全套!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後答案全套資料部分摘要之一:
一、國內生產總值和國民生產總值
①國內生產總值(GDP)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既定時期(通常是一個季度或者一年)內,一國領土上最終商品和服務的當期生產總值。
(1)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時常見注意事項
①一國經濟能生產出數以百萬計的不同商品和服務。國內生產總值把所有這些加總起來,作為這些商品和服務總量的一個獨立的統計指標。但是,加總時必須用一個共同的度量單位(常用貨幣單位)來表示。
②GDP數值表示的是按市場價格計值的最終產品的當期產量。
「當期產量」意味著不把以前生產的商品的轉手買賣計算在內。例如,現有房屋由一位投資者向另一位投資者的出售並不增加GDP的值,因為這只是資產的轉移,而不是當期產出的一種形式。藝術品、現有工廠和其他形式的資本出售,情況也如此。
「最終產品」意味著不能把原材料和作為生產其他產品投入的中間產品(半成品)的價值計算在內。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後答案全套資料部分摘要之二:
③在用支出法計算GDP中,宏觀經濟學家對投資」一詞的使用有別於通常人們所認為的投資。在宏觀經濟學中,投資指的是一國經濟中新資本的購買,而不是現有資本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的交易。例如,當建造一幢新房子時,在宏觀經濟學的意義上,這算作投資,應當計入GDP中。但是,當一個人從另一個人手中購買一座現有的房子時,這並沒有發生宏觀經濟學意義上的投資,儘管買主可能會認為的確作了一筆投資,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不計入GDP。
2.國民生產總值(GNP)國民生產總值(GNP)是國內居民在一個既定時期內獲得的收入總值。GNP從國民角度,度量利用一國國民擁有的勞動和資本等要素所提供的產出總量。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後答案全套資料部分摘要之三:
3.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區別與聯繫
(1)兩者的聯繫
①在封閉經濟中(與世界其他國家沒有貿易往來和資本流動),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是相等的,GDP=GNP。
②在開放經濟下,國內居民可以從國外獲得要素收入,國外居民也可從國內獲取收入。
GNP=GDP+國內居民從國外獲得的收入-國外居民從國內獲得的收入=GDP+NFP其中NFP等於從國外獲得的淨要素收入(等於國內居民的國外利潤、貸款收入和工人匯款收入減去外國居民在國內的收入)。
由GNP=GDP+NFP可知,一旦在國外工作的國內生產要素所獲得的收入大於在國內工作的外國生產要素所獲得的收入(vsP>0),國民生產總值就會高於國內生產總值。
(2)兩者的區別
國內生產總值衡量的是在一國地域內生產要素的收入,是一個地理概念。國民生產總值衡量的是一國居民的收入,而不管收入是從國內生產還是從國外生產中獲得,是一個國民概念。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後答案全套資料部分摘要之四:
4.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經濟福利
(1)一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衡量經濟發展最普遍的一個標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傳遞了許多有關國家經濟福利程度的信息。通常認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高的國家(富裕國家)比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的國家的個人消費、教育和期望壽命的水平更高,從而具有更高的經濟福利水平。
(2)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衡量經濟福利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因素,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人均GNP並非是衡量一國福利水平的理想標準:
上方二維碼可直接進入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後答案全套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後答案全套資料部分摘要之五:
①國民生產總值是按市場價格,而不一定是按產出的真實社會價值測度產出的。例如,某些產出因為沒有市場價格,就未計入官方的國民生產總值統計數字中。在貨幣經濟外發生的交易(如家中的工作和易貨交易)一般均不計入國民生產總值中,這樣,官方的國民生產總值統計數字就低估了該經濟的實際收入。有些商品,其市場價值大於其真實社會價值。例如,一家發電廠,既發電(具有市場價格)又帶來汙染。國民生產總值的統計數字反映的是電力的市場價值,但是電力的社會價值應是電力的市場價值減去汙染的社會成本。此時,國民生產總值的正確計算應從生產過程中扣除汙染的社會成本。
②由既定的國民生產總值確定的經濟福利水平取決於產出的市場價格。由於各國的價格水平不同,同樣的人均GNP水平,可以買到的商品量有可能不同,從而造成福利水平不同。
③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沒有考慮到經濟中收入的不均等程度。哈佛大學的經濟哲學家、發展專家阿瑪塔亞·森的研究表明,收入分配相對均等的窮國的社會福利指標要高於收入不均的富國。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後答案全套資料部分摘要之六:
一、概念題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答:國內生產總值指一個國家(地區)領土範圍內,本國(地區)居民和外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和提供的最終使用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
GDP一般通過支出法、增值法和收入法三種方法進行核算。用支出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淨出口之和;用增值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是農業的增加值加上礦業的增加值,再加上製造業的增加值等的總和;用收入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等於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和折舊之和。
GDP是一國範圍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因此是一個地域概念,而與此相聯繫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則是一個國民概念,乃指某國國民運用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答:國民生產總值指某國國民在一個既定的時期內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總和,即本國常住居民生產的最終產品市場價值的總和,無論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處於國內還是國外,只要是本國國民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都計入國民生產總值。這項綜合經濟指標未扣除生產過程中資本損耗的折舊費用,所以稱為「總值」。國民生產總值包含的只是最終產品和勞務,不計算生產中耗費掉的中間產品的價值。國民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物質產品和勞務的生產總值的綜合經濟指標,是測定一國經濟發展狀況的尺度,也是衡量一國經濟增長程度的標準。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後答案全套資料記部分摘要之七:
最終產品(fimal goods)
答:最終產品指在核算期內不需要再繼續加工、直接可供社會投資和消費的產品和勞務。
可供投資的產品包括機械設備等;可供消費的產品包括食品、服裝、日用品等。
中間產品(intermediate goods)答:中間產品是指直接為生產者所購買與使用,並作為生產過程中間投入與消耗的貨物和服務。中間產品是相對於最終產品而言的,是作為生產最終產品的投入的產品,如企業使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生產性服務等。這些貨物和服務在生產過程中被改變形式,或被完全用掉。在生產過程中作為投入所消耗的中間產品的價值稱為「中間消耗」。中間消耗不包括固定資產的消耗。
增加值(value added)
答:在本章中,增加值特指價值增值,又稱附加值,是指生產單位對中間品進行加工製造後所追加的價值。增加值又分為總增加值和淨增加值。總增加值是生產單位對中間產品進行加工製造後的總產出價值減去中間消耗價值(中間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的價值)的差額。淨增加價值是生產單位對中間產品進行加工製造後的總產出價值減去中間消耗價值,再減去固定資產折舊(或固定資產消耗)的差額。國民經濟各產業(或各部門)的總增加值之和,即為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經濟各產業(或各部門)的淨增加值之和,即為國內生產淨值。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後答案全套資料部分摘要之八: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P per capita)
答:一個國家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最普通的一個標準,它等於某年國民生產總值除以當年人口數量。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反映經濟運行的側重點與國民生產總值不同,後者主要是表明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與市場規模,而前者則有助於了解一國人民的富裕程度與生活水平。通常認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高的國家比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的國家具有更高的經濟福利水平。
價格指數(price index)
答:價格指數是反映價格水平在兩個不同時期變動程度的相對數。按計價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細分為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農村工業品零售價格指數、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GDP平減指數等;按計價環節的不同,可分為生產者價格指數、批發價格指數、零售價格指數;按基期的不同,可分為同比價格指數、環比價格指數;按所選擇的度量加權因素的不同,可分為拉氏價格指數、帕氏價格指數。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nominal GDP)
答: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指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名義GDP的高低受價格因素的影響,利用名義GDP可能會高估或者低估實際的生產率。例如,2003年的名義GDP是以2003年的市場價格計算的當年所生產的產品的價值,
2005年的名義GDP是以2005年的市場價格計算的在那一年所生產的產品的價值。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後答案全套資料部分摘要之九:
資本存量(capital stock)
答:資本存量是指在某一時點構成該國經濟生產能力的居民建築、機械、工廠和設備的累積存量。資本存量的變化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投資增加了資本存量;二是原有資本磨損(即折舊)減少了資本存量。
儲蓄(saving)答:儲蓄是指個人可支配收入中用於消費支出後所剩餘的部分。儲蓄是西方宏觀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凱恩斯收入與就業理論的重要概念之一。但是,儲蓄是一個不容易確定的概念,無論從它的來源還是作用方面看,均沒有準確的數量限制。儲蓄可能是正數,也可能是負數。當可支配收入大於最終的消費支出時,儲蓄值為正數;反之,則為負數。儲蓄包括政府機構儲蓄、企業儲蓄和個人及家庭儲蓄三種。政府機構的儲蓄沒有一定的動機。企業儲蓄的動機則是為了再投資或獲取利息。影響企業儲蓄的主要因素是投資的邊際效率。個人及家庭儲蓄的原因主要包括為不測事件建立儲備金、為自己的老年積累基金、為保護自己的家屬或為了其他某一具體目的等。個人或家庭儲蓄為商業資本提供了部分來源。影響個人及家庭儲蓄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收入的多少、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以及利息率的高低等。
財富(wealth)
答:財富是指給定時點上一國或一個人所有實物和金融商品的淨價值。它等於所有資產減去所有負債。財富由兩部分組成:①一個國家國內存在的實物資產(如資本品存量和土地等);②淨外國資產(包括金融資產在內)。所謂淨外國資產就是本國居民和政府擁有的外國資產減去本國居民和政府對外國的負債。國內居民之間的債務關係不構成國民財富,因為對貨方來說,一筆貸款是資產,但對於借方來說是負債,資產和負債相抵,國民財富沒有增加。儲蓄要轉化為財富,使財富積累得以實現,還需要一個投資的過程。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後答案全套資料部分摘要之十:
跨時期選擇(intertemporal choices)
答:跨時期選擇指家庭(企業)在不同的時點選擇合理的消費水平(投資水平),以使其一生的效用最大化(產出或利潤最大化)的行為。
例如,理性的、向前看的消費者必須就當前消費和未來消費做出合理的選擇,來使其效用最大化:當前消費的減少意味著儲蓄的增加,以後會獲得更高的消費水平。一家企業在一個既定年份裡投資多少的選擇也是跨時期的,該企業必須決定是否放棄當前紅利或者更多地借款以提高其將來的生產能力,使以後獲取更高的利潤。
26 利率(interest rates)答:利率又:利息率」,指一定期限內利息額與本金的比率。利率是計算利息額的依據,是調節經濟發展的重要槓桿。利率的高低對資金借出者來說,意味著收益的多少;對資金使用者來說,則意味著成本的高低。從期限看,利率一般有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種。現實生活中的利率都是以某種具體形式存在的,如三個月期貸款利率、一年期儲蓄存款利率、六個月期公債利率、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利率、貼現利率等。隨著金融活動的日益拓展,金融活動方式日益多樣化,利率的種類也日益增多。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後答案全套編者註: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後答案全套源自攻關學習網,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