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不喜歡的人不想要,這是大多剩男剩女的心聲,他們不想將就,一直想要找到那個對的人。
一、公務員表弟和漂亮女同學
1.公務員表弟
我一表弟,公務員,有車有房,這麼好的條件按道理說應該很搶手的,但他一直到32歲還沒女朋友。
起初,他對女孩子的要求是漂亮,工作要體面,能帶的出去見朋友。
處過一個當護士的女孩子,很漂亮,工作也夠體面,處沒多久覺得她的工作不能顧家,分了;又處過一個在銀行上班的,能夠滿足了他的全部條件,見沒幾次面,覺得她脾氣不好,又公主病,分了……
他接觸過的女孩子越多,條件就越苛刻,到了32歲的尷尬年紀,他也是很想結束單身,但凡有人給他介紹女孩子,他都會去見面,只是一直都沒能找到滿足他條件的女孩子。
2.漂亮女同學
我一同學,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去打工,過早進入社會,嘗遍了沒錢沒本事的心酸,她發誓要找有錢有本事的男朋友改變命運。
她不想著改變日復一日的流水線工作,把所有的心思和金錢都用在打扮上,做精緻的月光族,她想通過外貌吸引到理想的男朋友。
她靚麗的外貌吸引來很多廠裡條件跟他差不多的男孩,她一心想著金龜婿,一個都沒看上。
一直蹉跎到33歲,還沒有男朋友,她也開始相親,只是到了這個年紀還沒結婚的,願意跟她相親的男人,基本都滿足不了她的要求,甚至比不上曾經追求過她的車間小組長。
好不容易有個富二代也相中了她,但是相處沒幾天,分了,因為她覺得對方只當她是花瓶,不關心她。
二、父母催得緊的更焦慮
他們焦慮嗎?可能沒有。
表弟對相親還是來著不拒,仗著自己條件好,擇偶標準有增無減,他去相親的目的更多的是向別人展示優越感,而且他對相過的女孩子都做了總結,只要發現了的缺點,就會更改擇偶標準,就像那句話「哪裡不對改哪裡」,他的擇偶標準越來越趨向完美。
他的家裡也是有恃無恐,覺得表弟這麼好的條件一定能找個「更好的」女孩,支持他慢慢挑,甚至對自己不滿意的,還會出面幹預。
父母都不催,不著急,表弟沒有後顧之憂,更是將挑剔進行到底,至於焦慮什麼的,完全不存在。
我同學呢,工作不穩定,沒有存款,身材也漸漸變胖了,臉蛋也沒有以前漂亮了,但是,她自己絲毫沒有發現這些問題。
她見多了為錢發愁的人,越發的堅定要找個有錢的對象,她不想過沒錢的日子。
但是她父母催的緊,她父母勸她別要求太高,找個差不多的,對她好的人,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她為了堵住家人的嘴,接受了一個一直對她獻殷勤的人應付家裡,她做著騎驢找馬的打算,一直拖了兩年不肯結婚。
到了第三年,她父母終於忍不住,發話:要喜歡人家就結婚吧,要是不喜歡,就別耽誤大家的時間,去找個喜歡的來結婚。
結果,她果斷分手,還自信滿滿的說:「就我這長相,不怕找不著好的」。
她現在依舊還在找她的那個「好的」,至於焦慮,可能有,但是她的自信蓋過了焦慮。
三、過於挑剔是被剩下的主要原因
當然,我提到的這兩個例子並不能代表所有的剩男剩女,他們只是剩男剩女的冰山一角。
表弟和同學,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過於挑剔。他們追求的不是愛情本身,而是心裡對愛情的幻想。
每一個人身上都有缺陷,你所幻想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的完美愛情,在現實中根本就不存在。
過於追求完美,不願意將就,分不清理想跟現實的區別,總想找到一個完美的人,可現實中不可能找到能夠完美匹配的人。
網上有個小段子,挺有意思的。有個靚麗的女人上網際網路搜索理想男友:要帥,有車。結果是:象棋。女人不甘心,再搜:有房、有錢。結果是:銀行。女人還不甘心,再三搜:有愛心,體貼人。結果是:奧特曼。女人十分生氣,於是將上述全部條件輸入,良久,計算機十分艱難而又緩慢地打出一行字:奧特曼在銀行下象棋。
第一次看到這個的時候覺得很搞笑,現在覺得這個段子暗喻了某些剩男剩女被剩下的原因,他們的擇偶標準等於:查無此人。
演員宋丹丹經歷了三次婚姻,她對婚姻有很多的感悟:「原本只想要一個擁抱,不小心多了一個吻,然後你發現需要一張床,一套房,一個證……離婚的時候才想起:你原本只想要一個擁抱。」想要的太多,挑剔的太多,終究會錯過一些珍貴的東西。
挑剔,要求太多,容易忘記初心,原本結婚只是因為愛情——因為你是我想要的,所以選擇你;可現在結婚丟掉了愛情——因為你有我想要的,所以選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