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腹內藏「易拉罐」大腫塊,醫生勇闖「生命禁區」成功「排雷」

2021-01-12 騰訊網

近日,湘南學院附屬醫院肝膽外科團隊成功救治一名巨大肝癌患者,給肝癌患者帶來希望的福音。

兩個月前,今年七十歲的趙大爺因為反覆咳嗽咳痰,活動後胸悶氣促來醫院看病。本以為只是簡單的感冒,誰知卻查出了肝癌。

這消息,對於趙大爺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平時一點不舒服的症狀都沒有,如果不是因為這次胸悶、咳嗽來醫院檢查,我都不知道自己得了肝癌,這病能治好嗎,我還能活多久呢?」

就在他拿著報告單不知所措的時候,肝膽外科的彭釗主任給了他一絲希望。彭釗主任在仔細閱片後發現,趙大爺的肝臟右後葉有一個巨大灰黃色腫塊,向外侵犯膈肌,向後侵犯右腎筋膜,腫塊約為11*7*5CM,跟平時超市常見易拉罐差不多大小,加上趙爺爺已到了古稀之年,而且又有肝硬化、冠心病,手術難度很大。

仔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後,彭釗主任帶領團隊進行了詳細周密的討論,為趙爺爺制訂了一套完整的手術治療方案。

取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後,成功實施了肝右後葉巨大肝癌切除術+肝右靜脈取癌栓手術。當家屬看到手術中成功切除的腫瘤時,都忍不住熱淚盈眶,感激不盡。

據了解,我國是肝癌高發的國家,全世界超過一半的肝癌發生在中國。肝癌的病情複雜、惡性程度高,而且預後差,被稱為「癌中之王」。

作為一個性格內向的器官,肝臟是很少「說話」的,正如趙大爺一樣,有很多肝癌患者早期沒有任何症狀。

彭釗主任提醒,平時生活中要注意細心呵護肝臟,儘量避免熬夜、酗酒等不健康生活習慣,一旦出現了右側上腹部疼痛、上腹部有腫塊或有沉重感、腹脹、食慾下降、體重下降、虛弱或感覺疲乏、噁心嘔吐、皮膚和眼睛變黃,大便顏色暗淡或小便黃赤等這些症狀,很有可能就是肝臟健康出現了警報,應該儘早去醫院就診,以便早診斷、早治療。

(編輯ZS。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湘南學院附屬醫院 肝膽外科 張琳瑜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相關焦點

  • 「鐵漢」張陽村:攙妻攜子勇闖「生命禁區」
    攙妻攜子,勇闖「生命禁區」,一個男人聲嘶力竭的吶喊在山谷裡久久迴蕩,而他身上煥發的人性之光閃爍於天地之間…… 醫生說她必須要開始做透析!病房裡,望著一臉憔悴的丈夫,王望雲欲哭無淚。而張陽村卻緊握著妻子的手,不斷的安慰:你放心,砸鍋賣鐵我也要為你治病!
  • 六旬老人背部腫塊成「小丘陵」,歷時九小時手術切除
    記者今天從醫院了解到,該患者已安全度過顯微手術危險期,各項生命體徵平穩,皮瓣成活良好,已經順利出院回家。 今年 64 歲的王女士是山東人,2014 年偶然發現右側背部出現腫塊,恰好王女士的兒子是一名神經外科的醫生,職業敏感讓他立馬就帶自己的母親在當地醫院手術治療,術後病檢考慮粘液型纖維肉瘤。沒想到,手術後至今六年期間,手術區域腫塊反覆復發,他帶著母親前後手術達 6 次之多。
  • 勇闖封印禁區 《蜀門手遊》煉魔陣再度降妖
    勇闖封印禁區 《蜀門手遊》煉魔陣再度降妖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0-12-24 分享到:
  • 嗜鉻細胞瘤藏體內,「達文西」巧手來剷除
    「右側腹膜後佔位,腫塊大約7釐米」。前段時間45歲的李女士(化姓),在體檢中竟意外發現體內藏著個「炸彈」,隨時都可能發起猛烈攻擊,這如同晴天霹靂射向李女士一家。這個「炸彈」到底是何物?又如何將它安全拆除呢?
  • 34歲女子左腿長了腫塊,醫生切下包塊,裡面竟然有……
    她說的傷口,是前不久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接受日間手術留下的,醫生從她左小腿上切下一個腫塊,病理結果卻顯示裡面藏著多條「寄生蟲」,這讓她驚出一身冷汗。    「最近發現它變大了,我才又緊張起來了。」金女士透露,前段時間洗澡的時候,偶然間發現這個腫塊好像變大了,並且顏色也從微微紅變深了,遠遠看上去倒像個淤青,「以前也不痛不癢的,但現在一碰就痛。」金女士的閨蜜告訴我們,有一次揉捏之後,這個腫塊腫得跟饅頭一樣,過了一晚才消腫。
  • 生命禁區 勇者的舞臺
    這裡的空氣氧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一半,這裡是舉世聞名的生命禁區。十五年來,在這個派出所,有20多名民警患上了不同程度的高原疾病,有3名民警因公負傷,更有1名同志將自己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青藏線。
  • 連打5天通宵麻將,湖南一男子頸部長雞蛋大腫塊
    連打5天通宵麻將,湖南一男子頸部長雞蛋大腫塊 2020-12-20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江西瑞金鐘建林:生命禁區的守護者
    中國江西網訊 楊友明、記者王盛泉報導:人的身體上,有一個部位結構複雜而精細,稍有損傷,輕則功能喪失,重則危及生命,被稱為「生命禁區」,這就是人的神經中樞——大腦。在江西省瑞金市人民醫院,有一位醫生25年如一日,致力研究神經中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傾力守護百姓的「生命禁區」。他就是江西省卒中學會重症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常委、瑞金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學術帶頭人鍾建林。
  • 李俊與他的護腦跑團在「生命禁區」疾速前進
    真實的神經外科醫生,要跟人體最複雜的器官——大腦打交道。在這個被稱為生命禁區的地方跟死神賽跑,需要的是精湛的技術、足夠的勇氣以及一顆堅韌的心。李俊帶領著他的團隊,成為在生命禁區舞蹈的人。爭搶每一分每一秒,是他們的一大職業特徵,一次又一次,他們跑贏時間,精準排險,把危重患者從生死線上帶回來。他們行動迅速、果敢敏銳、醫技超群,被患者們愛稱為「護腦跑團」。
  • 老人腦內竟藏有10釐米尖刀,26年毫無症狀,醫生表示不可思議
    而對於青海的多日傑老人來說,他的頭內真的藏著一把長達10釐米的刀,並且隨時都有「要命」的危險。最近,老人經人幫助來到山東濟南,想要把腦中的刀取出來。醫生們看過之後也捏了把汗,刀子能順利取出來嗎?圖片中的那把長十釐米的尖刀,就插在青海省海晏縣甘子河鄉達玉村76歲牧民多日傑的顱腦中。據老人回憶,當年因為一場意外,這把刀在他的顱腦裡已有26年。
  • 與時間賽跑 守護百姓「生命禁區」
    大腦是人的神經中樞,結構複雜而精細,稍有損傷,輕則功能喪失,重則危及生命,被稱為「生命禁區」。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工作壓力增大,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的特點在醫療界引起高度重視。
  • 乳房腫塊要重視
    對於成年女性來說,它不僅是性和哺乳的符號,更是與生命緊緊相連的一部分。乳房腫塊是指由於乳房組織的構成不同而使內部長有腫塊的一種病。眾多的良性疾病也通過乳房腫塊的形式表現,所以乳房腫塊的鑑別最重要的是區分良性和惡性。
  • 煙臺業達醫院普外科成功為近百歲老人進行開腹手術
    「你們的醫生,救了我母親的命。」電話另一邊,傳來了患者家屬格外激動的聲音。蘇先生的母親是一位98歲高齡的長壽老人,兒女孝順、家庭和睦。然而,有一件事一直壓在兄弟姐妹六個人的心上,那就是母親的腹痛。據蘇先生介紹,母親腹痛已經有一年多了,之前在別處診斷為胃炎。「這一年我們一直當成胃病在治,這麼大年紀,本來都打算放棄治療了,但是看著我媽肚子疼難受的樣子,我這心裡真不是滋味。」
  • 七旬老人氣管變成「一線天」,專家用「魔肺」救回了被命運扼住喉嚨...
    5月22日,由浙大一院耳鼻喉科主任周水洪主任醫師主刀,在ECMO(體外膜肺氧合)輔助下為老李切除了復發的巨大喉部腫瘤,其實做這臺手術,他頂著巨大的壓力——一邊是家屬的求救與哭泣,另一邊是過去省內未曾開展過的手術禁區。「挑戰高精尖、創造不可能」周水洪和團隊堅信。
  • 爭分奪秒,只為挽救一位老人的生命!
    在老人爭分奪秒的生命搶救中,永清路社區醫院這個距離社區百姓最近的健康「守門人」,通過了基層社區醫院基本醫療服務能力的一次「大考」。「12月2號早上8點53分,我接到老人第一個電話,電話中他說胸口疼、後背疼、胸悶,疼得直冒汗。」
  • 珍惜生命遠離恐怖之地 全球十大恐怖旅遊禁區
    以後,多次探險者試圖揭開大死亡谷之迷,後果與探金隊毫無二致。後來,科學家用航空偵察,驚詫地發現,這個人間活地獄,竟是禽獸大樂園。據航測統計,在這死人谷裡,有鳥兒近300種,野驢約2000頭,蛇類20餘種,蜥蜴也有17種。它們或飛、或爬、或跑、或臥,好不逍遙。此谷何以殺人而豢養禽獸,奧秘還未揭曉。
  • 變成腫塊整整2年多,與出國經歷有關!
    來源|浙大一院浙江杭州的金女士(化名)旅遊後發現左腿長了一個腫塊。前段時間,金女士發現腫塊變大,而且一碰就痛。到醫院檢查,原來是腿上長了「寄生蟲」。好好的小腿上,怎麼會長出寄生蟲呢?病理結果讓人大跌眼鏡金女士回憶,左腿上的腫塊2年多前就出現了,當時以為是被蚊子叮咬,過幾天就會自行消退,卻沒想到這個腫塊「陪伴」了她這麼久。「一直也消不下去,儘管手摸上去是個硬硬的疙瘩,但它是會活動的。」金女士說,最開始還有點擔心,但沒有出現任何不適,她也就將它拋之腦後了。「最近發現它變大了,我才又緊張起來了。」
  • 守護生命,103歲高齡老人在煙臺海港醫院老年病科治療的故事
    文中103歲的高齡老人住在芝罘區,當時已經斷斷續續發燒大約十天了。經過老年病科另一位出院患者的推薦,說海港醫院老年病科治療得不錯,他們在7月16日來到了這裡。經胸部CT及其他相關檢查,判斷為肺炎合併胸腔積液心包積液,由於發燒時間長,年齡大,且曾患過心梗,所以病情更為嚴重和危急。在經過抗炎、監測等系列對症治療後,老人的體溫一度接近正常,這讓醫生和家人們都鬆了一口氣。
  • 贛州市人民醫院十大名醫:楊瑞金 「生命禁區」下的醫者初心
    在神經外科工作期間,楊瑞金勤奮樸實、虛心好學、苦煉內功、不斷研修技術,更是珍惜每一次申請而來的學習機會,先後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第一軍醫大學附屬南方醫院神經外科、清華大學附屬玉泉醫院癲癇研究中心進修學習。  1998年,當時的神經外科在北院的9樓。在楊瑞金值班的一天,一位三叉神經痛患者劇烈的疼痛到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