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賞析
[南宋]:徐元傑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注釋
湖:即西湖。
紅樹:開滿了紅花的樹。
亂鶯啼:形容很多黃鶯在鳴叫。
平湖:指風平浪靜的湖面。
白鷺:一種水鳥。前兩句說,在一棵棵開滿紅花的樹間,無數隻黃鶯在不停地鳴叫;波平如鏡的湖面四周,生長茂盛的青草,一隻只白鷺在湖面上自由飛翔。
幾船歸:有多少船隻歸去。後兩句說,在這風和日麗,人心舒暢時刻,有多少船隻正迎著夕陽,吹簫打鼓地歸去了。
◎譯文
黃鶯在開滿紅花的樹上亂啼叫,水平如鏡的湖邊長著青青的小草,白鷺在湖面上翻飛。
天氣晴朗,陽光明媚,遊人心情舒暢。幾隻畫船吹著簫,打著鼓踏上了歸途。
◎作品賞析一
詩寫杭州 西湖風光。前兩句寫景,岸上紅花滿地, 黃鶯亂啼,湖中水平無波,綠草繁茂,白鷺低飛。這一幅繁富的景象。有靜有動,有高有低,聲色俱全,五彩斑斕,一股濃厚的春天氣息,仿佛撲面而至,令人振奮,使人不由地想起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中有名的景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後兩句轉到寫人。詩捕捉了夕陽西下,遊船群歸德場面,輔以風和日暖的點綴,把遊人的勃勃興致與快心暢意寫足寫滿。全詩以精煉的詞句概括了,西湖的自然景物又刻繪了遊人之樂,意境之美,情調歡快,是歷來寫西湖詩中的上乘之作。
◎賞析二
徐元傑自幼聰慧,才思敏捷,曾經從師朱熹門人陳文蔚學習,進士及第後即進入仕途,官至工部侍郎。詩人才學卓越,喜歡詩詞,既繼承了前賢的優秀傳統,也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逐漸形成了清新流暢的詩風。
詩人曾在很多地方當差,每到一處他都會深入基層調研考察,既了解了百姓們的生活情況,又順便遊訪了很名勝古蹟。有一次詩人路過杭州,並泛舟湖上,兩岸的春景非常迷人,詩人心情陶醉,於是就賦詩留念。
春天裡的西湖,到處都是美景,作者也與其他遊客一樣看得眼花繚亂。不過作為詩人,徐元傑卻非常善於擷取素材。「花開紅樹亂鶯啼」,首句用鮮花、綠樹以及黃鶯,描繪了西湖的盎然生機。
春意正濃、花開奪目,黃鶯亂啼、氣氛熱烈,作者先描寫近景,一個「亂」字,就展現出鳥兒上下翻飛、高低蹦跳的靈動場景。
詩人又將視線轉向遠處,「草長平湖白鷺飛」。只見前方水天一色、芳草萋萋,碧波蕩漾、白鷺盤旋,完全就像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
綠草、白鷺,還有藍天、碧水,色彩鮮明、寧靜清新,給人一種祥和的喜悅之感。無邊無際、清澈見底的湖水,倒映著天空的白雲、飛鳥,也讓岸上的景物都漾動於水面,陣陣風兒吹過,又將其打亂重整,幻變為各種神奇的圖案。
後兩句轉而抒情,「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風和日麗、風景秀美,遊客們也是興致高漲。不知不覺,夕陽西下,「簫鼓」的樂聲卻依然迴蕩在湖面,詩人流連忘返,久久不願歸去。
「人意好」,傳達出詩人的閒情逸緻;「幾船歸」,也描繪出湖面上畫船穿梭、遊客不斷的熱鬧場面,更委婉地道出詩人醉心於西湖的美景,仿佛在仙境暢遊。
徐元傑的這首絕句對比鮮明,描景生動,不僅遠近交替、動靜結合,而且充滿詩情畫意。作者雖然是宋代詩人,卻沒有沿襲宋詩重於議論和說理的風格,而是著重進行烘託和渲染,讓讀者在一派美好畫面中,感受詩人愉悅恬淡的心境,從而達到了言盡而意未盡的效果。
自古以來,西湖美景就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觀賞和題詩。有人直抒胸臆,有人以樂景寫哀愁。而徐元傑卻委婉地描繪湖中佳境,用眾多的意象,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真是從開篇美到結尾,令人讀罷賞心悅目,又如身臨其境!
◎作者簡介
徐元傑(1196-1246),字仁伯,號梅野,上饒縣八都黃塘人,自幼聰慧,才思敏捷。早從朱熹門人陳文蔚 學,後師事真德秀。官至工部侍郎,諡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諒刊於興化,已佚。清四車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楳埜集》十二卷。事見本集卷首趙汝騰序、卷末徐直諒跋,《宋史》卷四二四有傳。師學朱熹。南宋紹定五年進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給事中國子祭酒,擢中書舍人。著有《梅野集》十二卷,傳於世。
——選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