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現代菜籃子:方言傳承進農貿,文旅研學創新潮

2020-12-12 經濟網

溫州話(甌語)是南部吳語的代表方言,屬正統的古漢語「化石」,保留了大量的古語古音,很接近華夏祖先的語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溫州方言的紛繁複雜程度可謂「三裡不同調,十裡不同音」,在維持族群情感聯繫、留存共同記憶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如今很多孩子遇到方言就變成「啞巴」,方言傳播面臨難題,文化挽救保護與非遺傳承已經刻不容緩。根據溫州市政府《關於印發溫州市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創星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的通知》指導,現代菜籃子新田園農貿市場作為品牌旗下第二家文旅+研學農貿樣板面向社會,凸顯農貿文化建設主旨思想與民生服務使命,全方位展現溫州方言俚語屬地文化傳承。

據了解,現代菜籃子新田園農貿市場自2017年起因「農貿4.0」創新商業模式走在國內前列,引來全國數百批行業相關團隊前來調研學習。對於外來考察者,新田園農貿作為城市民生新窗口以文化底蘊深厚且開放的姿態迎接賓客;之於本地居民,新田園農貿又似老友將俚語文化巧妙而自然的體現在市場各個角落。

溫州菜籃子集團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擔當,梳理歷史記憶,傳承地方文化,特意開設專欄,將溫州本土通俗易懂、寓意深刻的俗語移植到溫州城最具煙火氣,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農貿市場中,創造性地架設了一條傳播溫州文化的橋梁,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溫州地方文化的魅力,其構建受到了社會各界專家的關注與支持。該市場俚語文化元素打造由《溫州話大辭典》編委成員專業指導,並有幸邀請主編、溫州方言泰鬥沈克成教授為「現代菜籃子農貿俚語文化講堂」開講第一堂課。

「農貿+研學」引發特色文旅新浪潮

現代菜籃子新田園農貿長達20餘米的玻璃櫥窗通過文字、圖片、非遺產品相結合的方式將溫州方言文化歷史娓娓道來;與農貿相關的「煙火味」俚語短語組成市場文化主題形象牆。考慮到不同身高的人群,頭頂燈箱為遊客展示溫州美景與語言的融合;攤位下方接地氣的語句讓孩子恰到好處的看見,爸爸媽媽們掃一掃攤位上插著的俚語講解二維碼,來一場有關語言的小小現場教學;轉身前往圖書角,最正宗的方言書籍供您賞閱,最美好的方言主題甌窯待您品鑑。如還不滿足,便閒庭信步到智能播放機前欣賞一集現代菜籃子出品的俚語文化微電影——《菜籃子一家人》。

該市場在俚語文化傳承研學活動設計方面別出心裁,溫州菜籃子集團董事長吳建淡化身主播,以抖音直播的創新形式帶領幼兒園孩子們全方位解讀俚語文化主題文旅農貿的魅力。在這裡,現代菜籃子通過俚語文化宣傳片、俚語講堂微視頻等形式呼籲廣大市民共同參與俚語文化的傳播。甌窯大師陳景煒作為神秘嘉賓出席直播現場,與小朋友現場互動,傳遞俚語文化。孩子們跟著主播學習溫州俚語,領略農貿煙火氣,動手種植多肉……家長們紛紛表示,新田園農貿市場植入俚語文化,作為孩子們的研學基地既創新又接地氣,孩子們不僅能在玩樂中學習,更讓親子在互動學習中找到了久違的陪伴快樂。

現代菜籃子文旅農貿+研學的形式引發了全市、全省的關注,人民日報、浙江日報等240餘家媒體給予的認可讓溫州菜籃子集團堅定了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溫州方言、解碼溫州文化基因、傳播溫州人精神的信念。

品牌運營農貿構建文化煙火可期未來

「現代菜籃子」文旅農貿是溫州菜籃子集團推動「農貿煙火氣+文化傳承+未來社區理念」融合發展提出的概念型市場提升項目,依託農貿產業,為實現差異化,創造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而誕生。通過挖掘所屬農貿地域文化、結合旅遊業態、研學實踐來促進農貿市場經濟與文化傳承融合,從而推進農貿全產業鏈發展,打通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農貿市場文旅轉型升級的全新路徑。現代菜籃子致力於發揚新時代農貿人精神,倡導文化自信推動農貿市場的新時代發展,旗下十大農貿按照「一場一策一品一特色」的經營理念,將於2020年底完成文化植入工作,為溫州城市文化建設增添一枚靚麗的民生場所新名片。接下來,現代菜籃子將逐步完善城市文旅農貿版圖,全面打造現代菜籃子農貿運營品牌新綜合樣板,樹立農貿行業新標杆。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方言翻譯軟體、方言點讀掛本…這位老師把「現代漢語」課上活了
    這幾天,浙江財經大學2020文學3班的劉鑫越、鄔亦墨他們正忙著修改他們的「吳語譯」APP商業計劃書,準備參加學校的創新創業大賽。這是一款鄉村旅遊方言翻譯軟體,要實現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轉化,這個設計是他們「現代漢語」課的作業。「現代漢語」課,本來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基礎課,但浙江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師劉亞輝把這門課上得有聲有色,跟實踐緊密結合。除了布置語言學與文化產業相結合的作業外,劉亞輝還專門帶領同學們進行了一次校外研學。
  • 溫州澤雅:打造「文旅特色型」美麗城鎮樣板
    這座小鎮位於溫州甌海區西部,既接軌現代城鎮文明,又承接傳統「紙山文化」。今年以來,澤雅美麗城鎮建設在完善「十個一」及「五美」建設項目基礎上,繼續深挖文化潛能,打造33個亮點項目,以「1個紙山IP」為文化總領,部署兩條紙山度假產業帶、5個「美鎮場景」以及8個文化場館。
  • 文旅融合 磐安打造研學遊新風尚
    近年來,磐安發揮資源稟賦優勢,深挖特色文化,大力發展研學旅遊。以磐安五大主題研學精品路線中的「儒家傳承研學遊」為例,作為「儒家傳承研學遊」的核心旅遊點,櫸溪村僅用一年就從一個普通的研學點,升級成人們嚮往的研學熱門地。櫸溪的走紅,得益於藍蓮舫研學基地的打造。
  • 文旅融合|2020,「航空+文旅」,起飛啦~
    航空城研學季 用研學發掘航空旅遊 活動還邀請了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社)的小記者代表們來到航空基地,做小小講解員、體驗「一日機長」,了解航空歷史,體驗航空魅力,以「研學+旅遊+體驗」的特色道路,將航空夢根植進每一代青少年的心中
  • 2020江蘇研學旅遊發展論壇在宜興舉辦
    本次論壇圍繞高質量發展江蘇研學旅遊,共同探討交流新形勢下文旅融合創新賦能和研學旅遊的未來發展方向,為進一步復甦旅遊經濟和創新發展旅遊產業提供新理念新路徑新模式。江蘇省旅遊協會會長張衛國認為,在旅遊業的復甦和振興中,需要適應新常態新消費,創新發展包括研學旅遊在內的旅遊新業態,創造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供給。本次論壇的召開,將跨界整合資源,凝聚智慧和力量,積極地推進研學旅遊的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省旅遊業的復甦和振興,以不斷滿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文化同樣需要傳承。
  • 樓塔全力打造新時代千年文旅古鎮
    在做優環境的同時,樓塔堅持打造高標準配套設施以支撐產業發展,一座千年文旅古鎮正在樹立起文旅融合發展的標杆。時不我待,只爭朝夕。這片杭州南部的熱土,美譽、憧憬、責任,轉化為上下奮進的動力,沉澱為創新領跑的業績。由千年古鎮「蝶變」美麗城鎮,從山水名鎮到文旅高地,樓塔的腳步豪邁鏗鏘。
  • 蕭山區樓塔鎮:全力打造新時代千年文旅古鎮
    在做優環境的同時,樓塔堅持打造高標準配套設施以支撐產業發展,一座千年文旅古鎮正在樹立起文旅融合發展的標杆。時不我待,只爭朝夕。這片杭州南部的熱土,美譽、憧憬、責任,轉化為上下奮進的動力,沉澱為創新領跑的業績。由千年古鎮「蝶變」美麗城鎮,從山水名鎮到文旅高地,樓塔的腳步豪邁鏗鏘。
  • 研學旅遊|甌海竟私藏了這麼多妙處橫生的線路!——甌海區十大精品...
    2020-08-09 07:56 |溫州文旅資訊
  • 濟寧曲阜尼山聖境喜獲山東首屆研學線路大賽三項大獎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3日訊近日,「2020首屆山東省研學旅行創新線路設計大賽」和「2020首屆山東省精品旅遊文創發展大賽」頒獎典禮在泉城濟南隆重召開,曲阜尼山聖境斬獲三項大獎,創新研學路線得到廣泛認可。
  • 研學創意旅行,將帶動和引發城市IP的自我發掘與共創
    ,策劃研學形式的活動及運營內容,深度挖掘城市文化需求和價值體驗,通過用孩子們最喜歡的方式聯結親子家庭對這片城市區域的全新認知和新鮮玩法,從而來帶動和引發城市IP的自我發掘與共創。目前,研學創意旅行與不同一般旅遊的形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它是一種提高學生能力的素質教育,是用腳步丈量大地,用研學提升知識,讓孩子們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學習人文歷史的深奧博大,體驗城市的日新變化,發現世界的千姿百態。
  • 航空基地著力打造品牌航空文旅研學基地 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航空基地著力打造品牌航空文旅研學基地 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時間:2020 航空基地著力打造品牌航空文旅研學基地 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雛鷹展翅青少年航空科普研學基地是西安航空基地著力打造的文化旅遊精品項目,以航空研學為主、親子體驗為輔,藉助多媒體、信息化平臺,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理論實踐的結合、寓教於樂的方式,為市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提供模擬飛行
  • 浙江財經大學這位老師把「現代漢語」課上活了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王顯 何欣雨)這幾天,浙江財經大學2020文學3班的劉鑫越、鄔亦墨他們正忙著修改他們的「吳語譯」APP商業計劃書,準備參加學校的創新創業大賽。這是一款鄉村旅遊方言翻譯軟體,要實現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轉化,這個設計是他們「現代漢語」課的作業。
  • 六枝特區:讓市民「菜籃子」拎出幸福感
    六枝特區:讓市民「菜籃子」拎出幸福感 發布時間:2020-08-26 21:08:58      來源:六盤水日報
  • 泉州:培養「三創型」現代新工匠 推進傳統技藝保護傳承
    根據方案,泉州將針對部分技藝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的現狀,加大品牌建設和保護力度,多層次全方位塑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和大師品牌,同時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工藝美術行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意能力和創業素養的「三創型」現代新工匠,不斷壯大優秀人才隊伍,促進傳統技藝得到保護傳承。泉州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全市現有石雕、陶瓷等37項技藝品種。
  • 「小小雕刻師」來了 湖南菊花石博物館舉辦非遺傳承活動
    人民網長沙6月22日電 為深入推進菊花石雕刻技藝和工匠精神的傳承與煥新,近日,位於瀏陽市永和鎮的菊花石博物館開展了「文物賦彩全面小康」非遺傳承系列活動,並舉辦了《菊花石的神奇——菊花石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影響》研學教育專題講座。 此次活動的專題講座讓更多的人了解了菊花石的神奇、絢麗,讓非遺文化深入人心,對菊花石雕刻技藝的傳承和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
  • 探索千年窯火中的「復興密碼」——瓷源文化小鎮文旅「聯姻」打造...
    從2014年起,上虞就精心謀劃培育創建瓷源文化小鎮,提出了以打響「瓷之源」品牌、重塑「瓷之都」形象、做深「瓷之旅」文章的「三步走」實施戰略,旨在將瓷源文化小鎮建設成為傳承青瓷歷史文化與展示現代國際陶藝相結合的省級特色小鎮,讓這處文化傳承地、文創交流地和文旅目的地更具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 鮮衣少年古都遊 不負韶華再出發 開封全力打造研學旅行基地
    縣街小學36名小學生在研學教員的指導下,或手持小刻刀在原木上盡情雕刻,或將一顆顆算珠放在直柱上,親手體驗木雕技藝和算盤製作……研學過程中,上手操作的技能體驗使學生在歷史古蹟中找到了非遺的樂趣,傳承了非遺文化,提升了綜合素質。在行走中學習,在活動中研究,是研學旅行的主要形式。大力發展研學旅行,對加強中小學生素質教育,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知行合一 弘揚開封研學新風尚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 青島第三批「菜籃子」商品電商配送等名單出爐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為最大限度減少市民出行,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菜籃子」商品供應,市商務局打造「網上菜市場」,推動無接觸採購和配送,公布第三批「菜籃子」商品電商配送和進社區活動企業名單。據市商務局介紹,春節期間參與電商配送的企業業務量同比增長了一倍以上。
  • 洛陽文博系統:傳承活化文化遺產 為副中心建設增輝添彩
    前不久在這裡舉辦的第三屆世界古都論壇暨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讓這一「文旅打卡地」再度升溫,前往參觀、研學的遊客和學生絡繹不絕。  作為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是集中展示夏代歷史、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歷史、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專題遺址類博物館,被不少觀眾譽為「一本立體、鮮活的夏代歷史書」。